簡言之,心敬,身淨,存善心,就夠了,這是根本。詳說就多了。進入大殿應有的禮儀:1.緣左右兩側而入,不可行走正中央,以示恭敬。若靠門左側行,則先以左腳入,右側行則右腳先入。2.除佛經、佛像及供物之外,其餘不可帶入。3.唯有誦經、禮佛、打掃、添油香時方可進入,不可:以佛殿為通道,,任意穿梭遊走。4.進殿之前當先淨身心,洗淨雙手,進入時不可東張西望、到處觀覽,禮拜後方能瞻仰聖容,默唸偈雲:「若得見佛,當願眾生,得無礙眼,見一切佛。」5.於佛殿內只能右繞,不可左旋,以示正道。大眾共修繞佛時,注意轉角處,不須住腳問訊,只要向上齊眉即可。6.於殿內不可談世俗言語,更不可大聲喧譁,除聽經聞法,全體禪坐外,不可坐於殿內,即使討論佛法,亦不可高聲言笑。7.於佛殿內,不得支腳、倚壁、靠桌、託顎叉腰站更不可笠杖倚壁而立或涕唾汙穢等,坐時不可箕坐。站立時應放掌或合掌站直,以示恭敬。8.在大殿內勿打呵欠、吐唾液、放屁等,逼不得已時,應退出殿外。打呵欠時應以袖掩口,吐唾液時用衛生紙包好放於口袋內,勿進進出出影響大眾。(二)如何尊敬佛像:1.不可批評佛像之莊嚴與否,凡佛像不得安於臥室內。2.凡經過有佛像處,應當整衣禮拜或合掌問訊:如在經堂、佛殿應當禮拜,如因時間、空間不便,可合掌或問訊。3.見有佛像損壞,應予妥當程序,切不可任意堆置:(1)佛像若有損壞或不潔,應儘量修復,如重新裱褙等,並使其潔淨。(2)如無法修復,紙製者應以恭敬之心火化,並將餘灰持往淨處掩埋。石雕木刻者,以恭敬之心火化或分解後,灑散於河川大海,勿使人踐踏到。4.上香的方法:上香時,用大拇指、食指將香夾住,餘三指合攏,雙手將香平舉至眉齊,觀想佛菩薩顯現在我們的眼前,接受香供養。如果人很多時,將香直豎向上,以免燒到他人,然後走到距佛像三步遠的距離,舉香觀想拜佛。上香時以一支為宜,若要上三支香,則將第一支香插中間(口唸,供養佛)、第二支香插右邊(口唸供養法)、第三支插左邊(口唸供養僧)、合掌(供養一切眾生,願此香華雲,遍滿十方界,供養一切佛,尊法諸賢聖)。5.點香時不可用口吹火熄。將香插好後,退半步問訊即可、不用一直點頭。6.如看見佛像或經書置於不潔之處,應當捧持移置淨處。若見有人對佛像不恭敬時,宜私下善言相勸。拜佛宜從佛制,其拜法與俗制不同,茲將拜法詳述如下:(一)兩手(十指併攏)和掌(斜向上)當胸,站於蒲團之前, 兩足作八字式,左右足 跟距離約二寸左右,足尖距離約八寸;(二)分右掌向下,按於蒲團之中心,左掌不動,兩膝跨開,跪於蒲團上(三)以左掌按於蒲團之前左邊;(四)以右掌從中心移於蒲團之前右邊,兩掌相離六寸許;(五)以頭按於兩掌中間之蒲團上;(六)以兩手掌向外邊翻轉(手心向上,意在以兩手承佛足,頭面接足禮);(七)以兩手曲指反轉,仍按於蒲團之原處;(八)頭離蒲團由伏而起;(九)以右掌移於蒲團之中心;(十)以左掌離蒲團,置於胸前如合掌之狀;(十一)以右掌用力撐起(兩膝同時離蒲團),合於左掌當胸,此為一拜,至少三拜,多則以三數迭加,如六拜、九拜、十二拜等。拜畢後尚有一禮,如世俗之作揖,名曰問訊,乃剛拜畢兩手合掌當胸時,即以所合之掌微側向下(是時鞠躬)放至近腹處。後以右掌置於左掌之內,疊成拳式,緩緩從下向上舉起與眉齊(是時已直齊躬),再以兩手徐徐放下合掌當胸,手心向上,右手疊至左手至上,兩大拇指相接,此即大三昧印也(彌陀印即左手疊至右至上餘與三昧印同),此為拜佛禮畢,頭再略一低而已,手便撒開而退。入 寺 須 知佛教團體最重紀律。受了戒的人,學過威儀,自然動作合禮。普通學人何能懂得?不免招惹譏笑。特為寫出幾條通常規矩來,作個參考:1、入寺:入寺門後,不宜中央直行,進退俱當順著個人的左臂邊行走。入殿門裡,帽及手杖須自提攜或寄放他室為佳。萬不可向佛案及佛桌上安放。2、大殿中央拜墊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禮拜,宜向兩旁的墊凳分男左女右去禮拜,凡有人禮拜時,不可在他的前頭走過。3、閱經:寺中若有分開閱覽的經典,宜端坐閱讀。須先淨手,放案上平看,不可握著一卷,或放在膝上。衣帽等物,尤不可放在經上。4、見僧人:見面稱法師,或稱大和尚。向他頂禮時,假若他說一拜,不必再繼續強拜。凡人禮佛、坐禪、誦經、飲食、睡眠、經行、入廁的時候,俱不可向他禮拜。5、法器:寺中鐘鼓不可擅敲,袈裟、海青等物不可亂動。6、聽經:隨眾禮拜入座,如己後到,法師已經升座,須向佛頂禮畢,向後倒退一步,再向法師頂禮。入座以後,不向熟人招呼,不得起坐不定,咳嗽談話。如不能聽完,但向法師行一合十,肅靜退出,不得招手他人使退。第一條:寺廟內的一針一線,不得取用若受師父饋贈物品,得捐款於功德箱內。筆者未出家前,曾因身體欠佳,而常至寺廟小住數天,發現很多信徒隨便於佛寺內廚房取物食用,或摘取寺內樹上水果,或取食供桌上水果,或於寺廟作法會或打佛七、佛菩薩生日時,檀越(施主)所供養打齋之物品數量很多,而在當法會圓滿時,剩甚多物品,就隨便分取回家煮食,筆者還看到掌廚師父不知戒律,而隨便分給自己弟子帶回家,亦有自己取食用。像這樣種種舉動,已嚴重犯了盜戒,盜用十方常住(意即各地眾生所捐之物品、金錢叫常住物),百分之百絕對下地獄受苦無量。寺廟之物不分價值,微細至縱使您在寺廟打一通電話,而不投一塊錢,就足夠下地獄受苦,這叫因小果大,後悔莫及!因小果大,可上升為天人,下地獄受苦有人不禁要問,在寺廟只因貪取一塊錢,就要下地獄,真有此事嗎?有點不相信,在此筆者願講一段佛陀教化外道婆羅門皈依佛之典故,自可明白其嚴重性:某日,佛陀率弟子至一村莊託缽弘法,被一外道婆羅門知悉,即先向此村民散佈惡言說:此位悉達多太子(佛陀俗名)要來煽惑大家的子孫去出家,大家就沒後代可傳承奉養,千萬不可施捨食物給他們。佛陀率弟子們進入村內,走遍全村每戶乞食,沒有願意施捨食物給佛陀,當佛陀走到小巷子內時,看到一位老婦人從後門出,要將洗米水倒掉,佛陀即向前向其歸言道,只要她誠心將洗米水倒在缽內,她將得昇天神之福報,婦人乃誠心供佛,此言剛被此外道聽到,即大聲斥責佛陀在打狂語,只一碗洗米水就可升為天神。佛陀當即開示,並將舌頭伸出,將整個臉遮住,此時外道才知佛陀是累世不說妄語的大修者,因在那時的修行者,無論是仙道,外道皆知一個累世不打妄語的修行者,才可能將舌頭伸出,將整個臉遮住的。此外道心服口服地才向佛陀請示,為何區區一碗洗米水之功德就能升為天神:佛陀教化無邊,當即指著前面一棵大樹而言道:此大樹最初是由一粒細小種子埋在土內(種子小而樹大),此婦人因一點誠心供佛,自可得無量福報,而得是昇天神,此乃因小果大之理也!此位外道,經佛陀開示後,即時皈依佛陀為佛門弟子。由此典故可知,貪取寺廟一塊錢,當種下地獄果報,是不可不慎的!在過去我讀高中時,曾信仰基督教,研究過聖經,亦曾有類似因小果大的典故,在本人所著“因果治病改命法”當中就曾提示過,在此不再贅述之。若你能深知因小果大之理,那對我在此文後所列的每條戒規,就得謹記在心,嚴加遵守,千萬勿犯,免受果報,而後悔莫及,或怪師父沒開示,或嫌戒規太嚴或束縛。第二條:不得摘取寺廟山上之水果很多信徒每逢星期日常朝山入寺拜佛,甚是虔誠,但有些人,不知規矩,看到寺廟後山水果樹上長滿很多熟透的水果,令人垂涎三尺,情不自禁地自摘而食,而犯了偷盜寺物之罪,夠下地獄之條件。我以前常到嘉義大仙寺靜養,其寺後山很大,種了很多水果樹,每逢假日,遊客到後山樹蔭下休息,涼風送來頗為愜意,常看到多人摘水果而食,因我身為一香客,不便干涉,只嘆眾生貪食不厭,也是促使我寫此文之動機。本佛堂現在還無山可建修行道場,不然就得樹立一標語:“請遊客不得摘食本山水果,有噴農藥”,想必無人敢摘食也。本佛堂現雖無山可供人摘食水果,但亦有人曾摘取水果食之:因常有善信敬備水果到佛堂禮佛後,不吭不講的,將水果放置佛桌上不收回,等數天後,部分水果斷有腐爛,部份尚完美的,堂內皈依弟子不知戒規,就自動取食,而犯戒,應知未得施主允准之物,皆不得取食,信徒不取回亦不言明要供養十方僧眾,此物乃為原主,不得取用,凡取用皆犯盜戒也,當墮惡道矣!戒規是解脫,不是束縛有人聽了本人所演講有關拜佛戒規禮儀的錄音帶後,卻有兩種見解與心態。一種見解是聽如此嚴格又繁多之拜佛禮規,每輕犯就得下地獄果報,日後那有人敢拜佛學佛;另一種見解是,當聽過錄音帶所講的種種莊嚴禮儀戒規,可謂法喜充滿,讚歎法師若心傳法,有些居士喜悅悅道,自聽法多所至今,從未聞此有系統又圓滿的佛戒禮儀,真如醍醐灌頂,歡喜流露,難以言喻。兩種見解心態,迥然不同,一種是超越的心性,一種是愚昧的心性,眾生之心智相差懸殊,令餘感嘆,故古人曰:不學不知義,不修不知道。其實戒規不是一種束縛,是一種解脫,如同一華人民不守法律,則社會治安大亂,則大家不能安居,偷盜搶劫欺詐殺人氾濫各地,夜不敢出門,晝夜提心吊膽,試問還自由嗎?若大家遵守法律戒規戒律,安分守己,社會治安良好,則晝夜出行自由心安。佛教之戒規亦同此理,何況學佛者乃欲上求佛道,更應嚴遵戒規,方能早日開悟證道,一般人學佛戒律,則不易犯業,心性淨,自得佛菩薩護持加被,時時吉祥!有人說:佛教戒律太嚴格!餘答:不嚴格,即是自然法則,而你本身累世累積不良習性過重,不易改之,故曰嚴格。如一人吸菸甚重,而現各地皆訂有不可吸菸之成規及吸菸罰款法則,此人煙性改改則說,吸菸不是大事,何必訂此嚴規呢?汝說對否?記得從前之省立高初中學校,校規相當嚴格,吸菸記大過一次,打架記大過一次,考試作弊記大過一次,侮罵老師記大過一次,三次大過就退學,而我們從來卻不感到嚴格。那時社會治安亦相當好,我們這一代因從煉爐出來,故也造就很多名人成功者,對於社會貢獻頗大,觀現在一般學校校規是否象從前那麼嚴格就不得而知了。故不守戒規,是束縛呢?還是解脫?由上列之舉,自可明晰其意。社會要安康,大家要守法律,佛教要振興,佛子定要嚴遵戒律,是必定之道理,望學佛者,以超越理智心性來接受佛陀戒律的教化,日久自可通達般若智慧而證菩提!第三條:入佛堂不得吸菸、穿拖鞋、皮鞋、嚼檳榔我曾在多家佛寺靜修養身,常看到多人在佛堂中吸菸、嚼檳榔,實為不敬三寶之行,並汙穢了佛堂清靜。佛堂乃法王寶殿出家人修行唸佛之淨地,汙煙濁氣沖天,當擾亂出家人修行,罪過是無量的。應知香菸之氣頗毒,可使人致癌,並干擾人之情緒,現許多辦公機關皆禁止吸菸,提高辦公效率,何況在莊嚴清靜佛堂內;嚼檳榔非但不雅觀,且汙染環境衛生,佛寺四周有天龍八部護法,若隨地吐檳榔汁,當汙穢聖地而不乾淨,則罪不可赦也。進入佛堂內,應赤足入,穿一般鞋子進堂,當汙穢佛堂清潔,應知大家所穿的鞋子在外踏過髒物,從廁所內出來都會沾到不淨之物,故不宜進入佛堂內為宜,免汙及聖地,而惹罪衍,當得戒守之。一口痰一把鼻涕,下地獄火燒不息凡佛弟子持戒清靜無犯者,日久身上自可發出一種如檀香般的戒香味,醇香傳百里,就如佛菩薩示現顯降,芳香遍滿虛空,當得眾生誠心供養禮拜。佛語戒定真香,有戒有定有真香,無戒無定是晉味,持戒者心性坦蕩無疑,犯戒者心性不安束縛,持戒者當得眾生恭敬禮拜,犯戒者當得眾生不恥不敬,持戒者當可攝服眾生得生佛性,犯戒者當招致眾生得生毀謗。持戒清靜可證果,犯戒當受地獄果報,持戒犯戒否?得由智者自定矣!講戒法,易令人生厭,而苦口良藥,忠言逆耳,眾生不知,又不得不講,明末藕益大師講戒經,聽者寥寥數人,弟子跟隨者少矣,清末弘一大師弘揚律學,甚多地方不太歡迎他,甚至有人視他為怪物,其實,大家都是怪物而不自知,反把聖僧當怪物,眾生哀哉!今天,若常律亦專講戒法,日後當為不智眾生又視為一怪物出現,豈不妙哉!但戒不揚,教則滅,然為眾生想,抱弘揚聖教之心,志當弘揚戒法,望有知修佛者,共修戒法,進而生定,生出般若智慧,而開悟佛性!第四條:進佛寺,不得由中門入,當從旁門入入寺內不踏門檻(門底下隔板),需躊腳而入,是為禮也,子曰:“君子不入中門,行不履”應知古代下品官入高官府弟,皆得從旁門入,只皇帝親王爺,方得由中門入,而佛寺乃法王寶殿,佛祖其位尊當主過玉皇大天尊及一切天人,進入佛寺,當視為進入皇帝殿,拜見皇帝一樣,得遵守寺內禮節,莊嚴不得隨便,方免犯不敬三寶之罪。第五條:進入佛堂內,不得高視佛面,當即低頭即作禮拜,更不得溜達作觀賞,東張西望我常注意到許多信徒一進入佛堂內,不是在頂禮跪拜,卻在堂內走來走去,又站著堂內正中央,一直高視佛面,像在觀藝術品一樣,如此甚是不敬,若要觀佛面,應站立於堂外丈遠而觀之,方合乎禮制也,這點很多人都有此通病。第六條:於佛堂內不得大聲談話、喊叫、或躺、或臥、或跑跳很多人於佛堂內,口不擇言,大聲談話,或話家常,將佛堂當作菜市場,擾亂清靜,罪過無量。有些佛堂內地上鋪有地毯,甚多人非躺即臥,尤其小孩,一入寬大佛堂內,當作遊玩場,亂蹦亂跳,跑東跑西,大人管不嚴,甚是罪過罪過!第七條:入佛寺內勿隨地吐痰或隨地擤鼻涕於佛寺四周常有眾菩薩居之,天龍八部護法,環境清淨無染,而人之唾液鼻涕甚為汙穢,若於佛堂內隨地吐痰及擤鼻涕,當汙及聖地,造成空氣汙染,病菌傳播,有害僧寶罪,當入地獄受苦,有經為證,僧護經曰:“在佛地,涕唾汙地,以是因緣,入地獄中,火燒受苦不息”。由此得知於佛寺中吐痰擤鼻涕不得不慎;若欲吐痰擤鼻涕,當以衛生紙包之,投入垃圾筒內,或至洗手檯吐之,以水沖洗,當不患。以此條而論,只一口痰,一把鼻涕就得受地獄果報,有經為憑,真實不虛,更可知律之重要,若一犯,無論你修行多好,終不得正果往生極樂,故本文期望大家謹記在心,免犯之後悔!佛教戒律是合乎理性、民主性的戒法佛教戒法非權威性、強制性的,是公正合理民主性,無壓迫束縛感,與民主國家法律相似;非同其他宗教之戒律具權威性,強制不可抗拒,得毫無抗議的接受,眾生猶如受罪的羔羊得受指使,不得怨言,否則恐嚇將下地獄受苦或接受救主懲罰,一切以神意為主,眾生皆為神之奴隸說黑為白,說白為黑,不得異議。凡研究過佛教戒法的人,想念佛制戒律,皆依照人倫道德而定,犯戒者如同犯國家法律相同,除得接受法律制裁外,尚得受未來地獄果報,心靈之譴責,永不安寧,故佛教戒法 (本),如同一本完整的六法全書是一樣道理。第八條:入佛堂佛繞佛可得五種福德凡入佛堂,應旋即佛頂禮,或繞佛唱唸佛號,佛言:當得五種福德,一、後世得端正色好,二、得好音色,三、得生天上,四、得生王侯家,五、得涅盤道。而繞佛方向,應由右而左繞行為吉也。拜佛後當即進出,切勿喧譁。第九條:寺廟內用食,當提捐獻凡寺廟適逢菩薩辰日,舉辦消災法會,都會備辦素食筵席與眾生結緣;或平時到寺廟用餐,皆得捐獻功德金,因所食之物,皆為十方善眾所捐獻的,不應白吃的;很多人有這種貪吃的通病,以為佛寺內節慶日,辦素食給人吃是應該的,而不必捐錢,如此當犯偷盜食之果報。當種下地獄之根而不知,慎之!(非出家人不得供養)第十條:一枝法杖倚壁,證果全失昔印度二十五祖婆斯舍多尊者,過去世曾證得斯陀含果位(謂已修得去凡入聖之法)但入佛堂拜佛,大意將法杖倚壁而累世之修一剎那間化烏有,更遑論一般凡夫犯之,當墮惡道之果報是不庸置疑的!故入佛堂拜佛之前,應將隨身物、衣、帽、手提袋放於地上,而後再行頂禮拜佛,自得福德而不犯,福報與業報就在一小動作之間,但其中這果報相差卻甚巨矣!尤其千萬不可將皮包、衣、帽、手飾隨便放置於桌上。餘在佛堂常見許多婦女習慣在拜佛前,將小皮包放置在佛桌上,應特別注意改正,免受業報之苦!還有入佛堂,不可穿木屐或拖鞋,免擾清靜及汙染佛寺地,來生免墮入馬蹄國之地。第十一條:佛堂中央,不得站立或禮拜佛堂中央位置,是主持禮拜位置,一般人請勿站立或禮拜。很多人在佛堂拜佛,都喜站跪在中央禮拜,殊不知已犯禮儀,因一寺主持,需德高才優者,方能當之,佛堂中位為尊。禮拜佔主僧之位,為我慢失敬,其罪非輕。君子當不受戒律約束戒律學,深思之,實乃一門修養學,一位有涵養之人,將不受戒律所約束,其行高尚不阿,一切皆自然合乎戒規的,所謂君子處事正直蕩然,不偏不倚,進退得宜,是非分明,心胸寬闊,仁慈愛物,故不詐、不欺、不貪、不痴。以五戒而言,一位修養者,(一)自然不殺生煮食,活生生將動物殺死烹煮,就象有人一生中連一隻小魚都不曾殺之,這是仁慈心之自然發露,故君子遠庖廚,聞其聲,見其殺,不忍食其肉,當不會殺生;(二)自然不會偷盜他人物,佔為己有;(三)自不會邪淫,姦汙貞婦良女,破人名節;(四)自然不會妄語欺詐他人;(五)自然不會喝酒或酗酒亂性昏智,作後悔不堪之事。如此一切皆合乎自然理性,發露善良本性,又何需戒律來約束他呢?故戒律乃是對涵養不夠,是非不明,品行不端之人而設立的,故守戒律,乃修養成上品人格君子所必需遵守,何遑論欲修佛道者,更需嚴守不犯焉!第十二條:入寺廟,服裝要整潔樸素女人到寺廟拜佛,千萬不可穿迷你裙或露胸露背之衣服,有失禮儀,跪拜禮佛時,相當不雅觀,有礙佛堂莊嚴,並會引起來參拜之信徒非非之想,擾亂寺眾之清修,則罪過矣!第十三條:勿讓小孩到佛堂內奔跑嘻戲這點相當重要,若帶小孩到佛寺拜佛,一定要管制的好,勿讓小孩在大殿內東奔西跑,或隨意動法器,因木魚、罄之法器,乃龍天耳目,千萬不可讓小孩把玩敲打,否則罪過很重,我記得在七歲之時,隨祖母到彰化善化佛堂拜佛時,一時好奇,在大殿內拿起木魚就敲打,被祖母斥訓一頓,結果那天回家,頭不明地疼痛,吃了藥也不能止痛,求醫也無效,祖母懷疑我是否因在佛堂頑皮敲打木魚而引起護法神責罰所致,就帶我到佛堂內,向佛祖跪拜懺悔,那時年紀雖小,也知誠心地懺悔,就這樣經禮佛發露悔過後,頭就不痛了。此刻想起小時這件事,亦頗感奇妙,在佛堂亂動法器,頭痛求醫吃藥無效,而經誠心懺悔不吃藥竟然痊癒,可知懺悔可消罪業,但經過那事,我長大後,卻是經常有頭痛的毛病,記憶力也較差,真懷疑是否小時亂敲法器所帶來的後遺症。故我奉勸各位家長,帶孩子到佛堂內禮佛,不可讓小孩隨便玩法器,否則小孩智慧會減退不聰明,這是事實,不可不信,我在本佛堂內常看到家長帶小孩進來禮佛時,只顧拜佛,而不知要看管小孩讓其亂動法器,一聽到則馬上制止這種情形發生,以防給小孩帶來後患。第十四條:入佛寺不可大聲說話很多人一到佛寺內,就好象進入公共場所遊樂區一樣,就大聲談天說地,走路搭肩勾背,隨便攝影佛像,帶葷肉食物吃食,將佛寺當作一般神廟或遊樂場,一點恭敬肅靜心都沒有,如此擾亂出家人清靜修行之法,當犯罪的。持戒精嚴,自可證得佛性《華嚴經》雲:“戒為無上菩提本”,持戒清靜自可修得菩提,而研究佛戒,乃在戒己之心、身、六根而不犯,而非拿來戒律之尺時時去量他人,去誹謗他人之言行,則自己犯戒,何德服人矣!第十五條:入佛寺應念“阿彌陀佛”向師父問訊凡入佛寺,遇師父應問訊答:“阿彌陀佛”,不可直稱師父法名,凡答謝師父或向師父賠罪,皆說聲“阿彌陀佛”,而不說“謝謝或對不起”。向師父告別,應說“弟子向師父告假,阿彌陀佛”,不可說再見啦!或Good Bye,!第十六條:皈依弟子應向師父頂禮於行路中,與師父相遇,應停足向師父問訊後離去,不得閃避而過。有一點需知的,凡受過五戒,菩薩戒之弟子,遇到出家師父,定要跪拜頂禮師父三拜,若不知跪拜頂禮,有我慢之態。而向三寶頂禮,乃在消除我慢、我執、我相之心,而能養成謙虛恭敬之性,亦可消除業障。第十七條:入師父房間之禮節入師父房間,應扣三聲:若不應聲,則表師父在內有事或休息,不得強入,可即離去。第十八條:對師父頂禮應知凡師父在刷牙、洗臉、理髮、睡眠、吃飯、休息、打電話、寫字皆不宜作禮,在馬路上亦不宜作禮,問訊即可,很多弟子為表示非常敬師父,而不分時、地的隨便作禮,亦不甚雅觀,有礙師父威儀!第十九條:奉師父飲食之禮奉飲食於師,應兩手高捧奉食,食物要洗淨,若吃過剩餘物不可讓師父食之,是為不淨罪。第二十條:與師父談話之禮與師父談話,不得面對師父,應側立或側坐,亦不得於高處立,或太遠立,對師父談話應清晰小聲、和顏悅色,師父講話中不得插嘴。第二十一條:師父用物,不得用師父之座位、床,及師父之衣、物,不得坐用。第二十二條:隨侍師父之禮師若坐,應當在旁站立,若不命坐,不可坐,站立時,不得靠壁斜立,對師父不敬。第二十三條:對師父的尊稱若有人問汝師父之法號,應當說上某下某,不可直稱師父名字,會被人取笑你不知禮節。第二十四條:入佛寺用餐之禮節我們入佛寺內之齋堂,或休息室內,不得爭位,亦不得高聲呼叫,這種情景,每逢寺廟佛菩薩聖誕日,舉行法會時很嚴重,因法會人很多,寺廟一天要辦好幾百桌筵席,吃飯時間一到,打板開飯,大眾就搶坐位,好象怕坐不到位子,吃不到飯,看了令人感嘆無奈。受戒再犯戒,罪加一等我接觸過甚多受過五戒、菩薩戒的弟子,及一般的皈依弟子常感到萬般的無奈與哀嘆,覺得在戒前與受戒後,根本無任何改變,犯戒如吃家常便飯,甚而覺得沒什麼關係,視戒如草芥。
簡言之,心敬,身淨,存善心,就夠了,這是根本。詳說就多了。進入大殿應有的禮儀:1.緣左右兩側而入,不可行走正中央,以示恭敬。若靠門左側行,則先以左腳入,右側行則右腳先入。2.除佛經、佛像及供物之外,其餘不可帶入。3.唯有誦經、禮佛、打掃、添油香時方可進入,不可:以佛殿為通道,,任意穿梭遊走。4.進殿之前當先淨身心,洗淨雙手,進入時不可東張西望、到處觀覽,禮拜後方能瞻仰聖容,默唸偈雲:「若得見佛,當願眾生,得無礙眼,見一切佛。」5.於佛殿內只能右繞,不可左旋,以示正道。大眾共修繞佛時,注意轉角處,不須住腳問訊,只要向上齊眉即可。6.於殿內不可談世俗言語,更不可大聲喧譁,除聽經聞法,全體禪坐外,不可坐於殿內,即使討論佛法,亦不可高聲言笑。7.於佛殿內,不得支腳、倚壁、靠桌、託顎叉腰站更不可笠杖倚壁而立或涕唾汙穢等,坐時不可箕坐。站立時應放掌或合掌站直,以示恭敬。8.在大殿內勿打呵欠、吐唾液、放屁等,逼不得已時,應退出殿外。打呵欠時應以袖掩口,吐唾液時用衛生紙包好放於口袋內,勿進進出出影響大眾。(二)如何尊敬佛像:1.不可批評佛像之莊嚴與否,凡佛像不得安於臥室內。2.凡經過有佛像處,應當整衣禮拜或合掌問訊:如在經堂、佛殿應當禮拜,如因時間、空間不便,可合掌或問訊。3.見有佛像損壞,應予妥當程序,切不可任意堆置:(1)佛像若有損壞或不潔,應儘量修復,如重新裱褙等,並使其潔淨。(2)如無法修復,紙製者應以恭敬之心火化,並將餘灰持往淨處掩埋。石雕木刻者,以恭敬之心火化或分解後,灑散於河川大海,勿使人踐踏到。4.上香的方法:上香時,用大拇指、食指將香夾住,餘三指合攏,雙手將香平舉至眉齊,觀想佛菩薩顯現在我們的眼前,接受香供養。如果人很多時,將香直豎向上,以免燒到他人,然後走到距佛像三步遠的距離,舉香觀想拜佛。上香時以一支為宜,若要上三支香,則將第一支香插中間(口唸,供養佛)、第二支香插右邊(口唸供養法)、第三支插左邊(口唸供養僧)、合掌(供養一切眾生,願此香華雲,遍滿十方界,供養一切佛,尊法諸賢聖)。5.點香時不可用口吹火熄。將香插好後,退半步問訊即可、不用一直點頭。6.如看見佛像或經書置於不潔之處,應當捧持移置淨處。若見有人對佛像不恭敬時,宜私下善言相勸。拜佛宜從佛制,其拜法與俗制不同,茲將拜法詳述如下:(一)兩手(十指併攏)和掌(斜向上)當胸,站於蒲團之前, 兩足作八字式,左右足 跟距離約二寸左右,足尖距離約八寸;(二)分右掌向下,按於蒲團之中心,左掌不動,兩膝跨開,跪於蒲團上(三)以左掌按於蒲團之前左邊;(四)以右掌從中心移於蒲團之前右邊,兩掌相離六寸許;(五)以頭按於兩掌中間之蒲團上;(六)以兩手掌向外邊翻轉(手心向上,意在以兩手承佛足,頭面接足禮);(七)以兩手曲指反轉,仍按於蒲團之原處;(八)頭離蒲團由伏而起;(九)以右掌移於蒲團之中心;(十)以左掌離蒲團,置於胸前如合掌之狀;(十一)以右掌用力撐起(兩膝同時離蒲團),合於左掌當胸,此為一拜,至少三拜,多則以三數迭加,如六拜、九拜、十二拜等。拜畢後尚有一禮,如世俗之作揖,名曰問訊,乃剛拜畢兩手合掌當胸時,即以所合之掌微側向下(是時鞠躬)放至近腹處。後以右掌置於左掌之內,疊成拳式,緩緩從下向上舉起與眉齊(是時已直齊躬),再以兩手徐徐放下合掌當胸,手心向上,右手疊至左手至上,兩大拇指相接,此即大三昧印也(彌陀印即左手疊至右至上餘與三昧印同),此為拜佛禮畢,頭再略一低而已,手便撒開而退。入 寺 須 知佛教團體最重紀律。受了戒的人,學過威儀,自然動作合禮。普通學人何能懂得?不免招惹譏笑。特為寫出幾條通常規矩來,作個參考:1、入寺:入寺門後,不宜中央直行,進退俱當順著個人的左臂邊行走。入殿門裡,帽及手杖須自提攜或寄放他室為佳。萬不可向佛案及佛桌上安放。2、大殿中央拜墊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禮拜,宜向兩旁的墊凳分男左女右去禮拜,凡有人禮拜時,不可在他的前頭走過。3、閱經:寺中若有分開閱覽的經典,宜端坐閱讀。須先淨手,放案上平看,不可握著一卷,或放在膝上。衣帽等物,尤不可放在經上。4、見僧人:見面稱法師,或稱大和尚。向他頂禮時,假若他說一拜,不必再繼續強拜。凡人禮佛、坐禪、誦經、飲食、睡眠、經行、入廁的時候,俱不可向他禮拜。5、法器:寺中鐘鼓不可擅敲,袈裟、海青等物不可亂動。6、聽經:隨眾禮拜入座,如己後到,法師已經升座,須向佛頂禮畢,向後倒退一步,再向法師頂禮。入座以後,不向熟人招呼,不得起坐不定,咳嗽談話。如不能聽完,但向法師行一合十,肅靜退出,不得招手他人使退。第一條:寺廟內的一針一線,不得取用若受師父饋贈物品,得捐款於功德箱內。筆者未出家前,曾因身體欠佳,而常至寺廟小住數天,發現很多信徒隨便於佛寺內廚房取物食用,或摘取寺內樹上水果,或取食供桌上水果,或於寺廟作法會或打佛七、佛菩薩生日時,檀越(施主)所供養打齋之物品數量很多,而在當法會圓滿時,剩甚多物品,就隨便分取回家煮食,筆者還看到掌廚師父不知戒律,而隨便分給自己弟子帶回家,亦有自己取食用。像這樣種種舉動,已嚴重犯了盜戒,盜用十方常住(意即各地眾生所捐之物品、金錢叫常住物),百分之百絕對下地獄受苦無量。寺廟之物不分價值,微細至縱使您在寺廟打一通電話,而不投一塊錢,就足夠下地獄受苦,這叫因小果大,後悔莫及!因小果大,可上升為天人,下地獄受苦有人不禁要問,在寺廟只因貪取一塊錢,就要下地獄,真有此事嗎?有點不相信,在此筆者願講一段佛陀教化外道婆羅門皈依佛之典故,自可明白其嚴重性:某日,佛陀率弟子至一村莊託缽弘法,被一外道婆羅門知悉,即先向此村民散佈惡言說:此位悉達多太子(佛陀俗名)要來煽惑大家的子孫去出家,大家就沒後代可傳承奉養,千萬不可施捨食物給他們。佛陀率弟子們進入村內,走遍全村每戶乞食,沒有願意施捨食物給佛陀,當佛陀走到小巷子內時,看到一位老婦人從後門出,要將洗米水倒掉,佛陀即向前向其歸言道,只要她誠心將洗米水倒在缽內,她將得昇天神之福報,婦人乃誠心供佛,此言剛被此外道聽到,即大聲斥責佛陀在打狂語,只一碗洗米水就可升為天神。佛陀當即開示,並將舌頭伸出,將整個臉遮住,此時外道才知佛陀是累世不說妄語的大修者,因在那時的修行者,無論是仙道,外道皆知一個累世不打妄語的修行者,才可能將舌頭伸出,將整個臉遮住的。此外道心服口服地才向佛陀請示,為何區區一碗洗米水之功德就能升為天神:佛陀教化無邊,當即指著前面一棵大樹而言道:此大樹最初是由一粒細小種子埋在土內(種子小而樹大),此婦人因一點誠心供佛,自可得無量福報,而得是昇天神,此乃因小果大之理也!此位外道,經佛陀開示後,即時皈依佛陀為佛門弟子。由此典故可知,貪取寺廟一塊錢,當種下地獄果報,是不可不慎的!在過去我讀高中時,曾信仰基督教,研究過聖經,亦曾有類似因小果大的典故,在本人所著“因果治病改命法”當中就曾提示過,在此不再贅述之。若你能深知因小果大之理,那對我在此文後所列的每條戒規,就得謹記在心,嚴加遵守,千萬勿犯,免受果報,而後悔莫及,或怪師父沒開示,或嫌戒規太嚴或束縛。第二條:不得摘取寺廟山上之水果很多信徒每逢星期日常朝山入寺拜佛,甚是虔誠,但有些人,不知規矩,看到寺廟後山水果樹上長滿很多熟透的水果,令人垂涎三尺,情不自禁地自摘而食,而犯了偷盜寺物之罪,夠下地獄之條件。我以前常到嘉義大仙寺靜養,其寺後山很大,種了很多水果樹,每逢假日,遊客到後山樹蔭下休息,涼風送來頗為愜意,常看到多人摘水果而食,因我身為一香客,不便干涉,只嘆眾生貪食不厭,也是促使我寫此文之動機。本佛堂現在還無山可建修行道場,不然就得樹立一標語:“請遊客不得摘食本山水果,有噴農藥”,想必無人敢摘食也。本佛堂現雖無山可供人摘食水果,但亦有人曾摘取水果食之:因常有善信敬備水果到佛堂禮佛後,不吭不講的,將水果放置佛桌上不收回,等數天後,部分水果斷有腐爛,部份尚完美的,堂內皈依弟子不知戒規,就自動取食,而犯戒,應知未得施主允准之物,皆不得取食,信徒不取回亦不言明要供養十方僧眾,此物乃為原主,不得取用,凡取用皆犯盜戒也,當墮惡道矣!戒規是解脫,不是束縛有人聽了本人所演講有關拜佛戒規禮儀的錄音帶後,卻有兩種見解與心態。一種見解是聽如此嚴格又繁多之拜佛禮規,每輕犯就得下地獄果報,日後那有人敢拜佛學佛;另一種見解是,當聽過錄音帶所講的種種莊嚴禮儀戒規,可謂法喜充滿,讚歎法師若心傳法,有些居士喜悅悅道,自聽法多所至今,從未聞此有系統又圓滿的佛戒禮儀,真如醍醐灌頂,歡喜流露,難以言喻。兩種見解心態,迥然不同,一種是超越的心性,一種是愚昧的心性,眾生之心智相差懸殊,令餘感嘆,故古人曰:不學不知義,不修不知道。其實戒規不是一種束縛,是一種解脫,如同一華人民不守法律,則社會治安大亂,則大家不能安居,偷盜搶劫欺詐殺人氾濫各地,夜不敢出門,晝夜提心吊膽,試問還自由嗎?若大家遵守法律戒規戒律,安分守己,社會治安良好,則晝夜出行自由心安。佛教之戒規亦同此理,何況學佛者乃欲上求佛道,更應嚴遵戒規,方能早日開悟證道,一般人學佛戒律,則不易犯業,心性淨,自得佛菩薩護持加被,時時吉祥!有人說:佛教戒律太嚴格!餘答:不嚴格,即是自然法則,而你本身累世累積不良習性過重,不易改之,故曰嚴格。如一人吸菸甚重,而現各地皆訂有不可吸菸之成規及吸菸罰款法則,此人煙性改改則說,吸菸不是大事,何必訂此嚴規呢?汝說對否?記得從前之省立高初中學校,校規相當嚴格,吸菸記大過一次,打架記大過一次,考試作弊記大過一次,侮罵老師記大過一次,三次大過就退學,而我們從來卻不感到嚴格。那時社會治安亦相當好,我們這一代因從煉爐出來,故也造就很多名人成功者,對於社會貢獻頗大,觀現在一般學校校規是否象從前那麼嚴格就不得而知了。故不守戒規,是束縛呢?還是解脫?由上列之舉,自可明晰其意。社會要安康,大家要守法律,佛教要振興,佛子定要嚴遵戒律,是必定之道理,望學佛者,以超越理智心性來接受佛陀戒律的教化,日久自可通達般若智慧而證菩提!第三條:入佛堂不得吸菸、穿拖鞋、皮鞋、嚼檳榔我曾在多家佛寺靜修養身,常看到多人在佛堂中吸菸、嚼檳榔,實為不敬三寶之行,並汙穢了佛堂清靜。佛堂乃法王寶殿出家人修行唸佛之淨地,汙煙濁氣沖天,當擾亂出家人修行,罪過是無量的。應知香菸之氣頗毒,可使人致癌,並干擾人之情緒,現許多辦公機關皆禁止吸菸,提高辦公效率,何況在莊嚴清靜佛堂內;嚼檳榔非但不雅觀,且汙染環境衛生,佛寺四周有天龍八部護法,若隨地吐檳榔汁,當汙穢聖地而不乾淨,則罪不可赦也。進入佛堂內,應赤足入,穿一般鞋子進堂,當汙穢佛堂清潔,應知大家所穿的鞋子在外踏過髒物,從廁所內出來都會沾到不淨之物,故不宜進入佛堂內為宜,免汙及聖地,而惹罪衍,當得戒守之。一口痰一把鼻涕,下地獄火燒不息凡佛弟子持戒清靜無犯者,日久身上自可發出一種如檀香般的戒香味,醇香傳百里,就如佛菩薩示現顯降,芳香遍滿虛空,當得眾生誠心供養禮拜。佛語戒定真香,有戒有定有真香,無戒無定是晉味,持戒者心性坦蕩無疑,犯戒者心性不安束縛,持戒者當得眾生恭敬禮拜,犯戒者當得眾生不恥不敬,持戒者當可攝服眾生得生佛性,犯戒者當招致眾生得生毀謗。持戒清靜可證果,犯戒當受地獄果報,持戒犯戒否?得由智者自定矣!講戒法,易令人生厭,而苦口良藥,忠言逆耳,眾生不知,又不得不講,明末藕益大師講戒經,聽者寥寥數人,弟子跟隨者少矣,清末弘一大師弘揚律學,甚多地方不太歡迎他,甚至有人視他為怪物,其實,大家都是怪物而不自知,反把聖僧當怪物,眾生哀哉!今天,若常律亦專講戒法,日後當為不智眾生又視為一怪物出現,豈不妙哉!但戒不揚,教則滅,然為眾生想,抱弘揚聖教之心,志當弘揚戒法,望有知修佛者,共修戒法,進而生定,生出般若智慧,而開悟佛性!第四條:進佛寺,不得由中門入,當從旁門入入寺內不踏門檻(門底下隔板),需躊腳而入,是為禮也,子曰:“君子不入中門,行不履”應知古代下品官入高官府弟,皆得從旁門入,只皇帝親王爺,方得由中門入,而佛寺乃法王寶殿,佛祖其位尊當主過玉皇大天尊及一切天人,進入佛寺,當視為進入皇帝殿,拜見皇帝一樣,得遵守寺內禮節,莊嚴不得隨便,方免犯不敬三寶之罪。第五條:進入佛堂內,不得高視佛面,當即低頭即作禮拜,更不得溜達作觀賞,東張西望我常注意到許多信徒一進入佛堂內,不是在頂禮跪拜,卻在堂內走來走去,又站著堂內正中央,一直高視佛面,像在觀藝術品一樣,如此甚是不敬,若要觀佛面,應站立於堂外丈遠而觀之,方合乎禮制也,這點很多人都有此通病。第六條:於佛堂內不得大聲談話、喊叫、或躺、或臥、或跑跳很多人於佛堂內,口不擇言,大聲談話,或話家常,將佛堂當作菜市場,擾亂清靜,罪過無量。有些佛堂內地上鋪有地毯,甚多人非躺即臥,尤其小孩,一入寬大佛堂內,當作遊玩場,亂蹦亂跳,跑東跑西,大人管不嚴,甚是罪過罪過!第七條:入佛寺內勿隨地吐痰或隨地擤鼻涕於佛寺四周常有眾菩薩居之,天龍八部護法,環境清淨無染,而人之唾液鼻涕甚為汙穢,若於佛堂內隨地吐痰及擤鼻涕,當汙及聖地,造成空氣汙染,病菌傳播,有害僧寶罪,當入地獄受苦,有經為證,僧護經曰:“在佛地,涕唾汙地,以是因緣,入地獄中,火燒受苦不息”。由此得知於佛寺中吐痰擤鼻涕不得不慎;若欲吐痰擤鼻涕,當以衛生紙包之,投入垃圾筒內,或至洗手檯吐之,以水沖洗,當不患。以此條而論,只一口痰,一把鼻涕就得受地獄果報,有經為憑,真實不虛,更可知律之重要,若一犯,無論你修行多好,終不得正果往生極樂,故本文期望大家謹記在心,免犯之後悔!佛教戒律是合乎理性、民主性的戒法佛教戒法非權威性、強制性的,是公正合理民主性,無壓迫束縛感,與民主國家法律相似;非同其他宗教之戒律具權威性,強制不可抗拒,得毫無抗議的接受,眾生猶如受罪的羔羊得受指使,不得怨言,否則恐嚇將下地獄受苦或接受救主懲罰,一切以神意為主,眾生皆為神之奴隸說黑為白,說白為黑,不得異議。凡研究過佛教戒法的人,想念佛制戒律,皆依照人倫道德而定,犯戒者如同犯國家法律相同,除得接受法律制裁外,尚得受未來地獄果報,心靈之譴責,永不安寧,故佛教戒法 (本),如同一本完整的六法全書是一樣道理。第八條:入佛堂佛繞佛可得五種福德凡入佛堂,應旋即佛頂禮,或繞佛唱唸佛號,佛言:當得五種福德,一、後世得端正色好,二、得好音色,三、得生天上,四、得生王侯家,五、得涅盤道。而繞佛方向,應由右而左繞行為吉也。拜佛後當即進出,切勿喧譁。第九條:寺廟內用食,當提捐獻凡寺廟適逢菩薩辰日,舉辦消災法會,都會備辦素食筵席與眾生結緣;或平時到寺廟用餐,皆得捐獻功德金,因所食之物,皆為十方善眾所捐獻的,不應白吃的;很多人有這種貪吃的通病,以為佛寺內節慶日,辦素食給人吃是應該的,而不必捐錢,如此當犯偷盜食之果報。當種下地獄之根而不知,慎之!(非出家人不得供養)第十條:一枝法杖倚壁,證果全失昔印度二十五祖婆斯舍多尊者,過去世曾證得斯陀含果位(謂已修得去凡入聖之法)但入佛堂拜佛,大意將法杖倚壁而累世之修一剎那間化烏有,更遑論一般凡夫犯之,當墮惡道之果報是不庸置疑的!故入佛堂拜佛之前,應將隨身物、衣、帽、手提袋放於地上,而後再行頂禮拜佛,自得福德而不犯,福報與業報就在一小動作之間,但其中這果報相差卻甚巨矣!尤其千萬不可將皮包、衣、帽、手飾隨便放置於桌上。餘在佛堂常見許多婦女習慣在拜佛前,將小皮包放置在佛桌上,應特別注意改正,免受業報之苦!還有入佛堂,不可穿木屐或拖鞋,免擾清靜及汙染佛寺地,來生免墮入馬蹄國之地。第十一條:佛堂中央,不得站立或禮拜佛堂中央位置,是主持禮拜位置,一般人請勿站立或禮拜。很多人在佛堂拜佛,都喜站跪在中央禮拜,殊不知已犯禮儀,因一寺主持,需德高才優者,方能當之,佛堂中位為尊。禮拜佔主僧之位,為我慢失敬,其罪非輕。君子當不受戒律約束戒律學,深思之,實乃一門修養學,一位有涵養之人,將不受戒律所約束,其行高尚不阿,一切皆自然合乎戒規的,所謂君子處事正直蕩然,不偏不倚,進退得宜,是非分明,心胸寬闊,仁慈愛物,故不詐、不欺、不貪、不痴。以五戒而言,一位修養者,(一)自然不殺生煮食,活生生將動物殺死烹煮,就象有人一生中連一隻小魚都不曾殺之,這是仁慈心之自然發露,故君子遠庖廚,聞其聲,見其殺,不忍食其肉,當不會殺生;(二)自然不會偷盜他人物,佔為己有;(三)自不會邪淫,姦汙貞婦良女,破人名節;(四)自然不會妄語欺詐他人;(五)自然不會喝酒或酗酒亂性昏智,作後悔不堪之事。如此一切皆合乎自然理性,發露善良本性,又何需戒律來約束他呢?故戒律乃是對涵養不夠,是非不明,品行不端之人而設立的,故守戒律,乃修養成上品人格君子所必需遵守,何遑論欲修佛道者,更需嚴守不犯焉!第十二條:入寺廟,服裝要整潔樸素女人到寺廟拜佛,千萬不可穿迷你裙或露胸露背之衣服,有失禮儀,跪拜禮佛時,相當不雅觀,有礙佛堂莊嚴,並會引起來參拜之信徒非非之想,擾亂寺眾之清修,則罪過矣!第十三條:勿讓小孩到佛堂內奔跑嘻戲這點相當重要,若帶小孩到佛寺拜佛,一定要管制的好,勿讓小孩在大殿內東奔西跑,或隨意動法器,因木魚、罄之法器,乃龍天耳目,千萬不可讓小孩把玩敲打,否則罪過很重,我記得在七歲之時,隨祖母到彰化善化佛堂拜佛時,一時好奇,在大殿內拿起木魚就敲打,被祖母斥訓一頓,結果那天回家,頭不明地疼痛,吃了藥也不能止痛,求醫也無效,祖母懷疑我是否因在佛堂頑皮敲打木魚而引起護法神責罰所致,就帶我到佛堂內,向佛祖跪拜懺悔,那時年紀雖小,也知誠心地懺悔,就這樣經禮佛發露悔過後,頭就不痛了。此刻想起小時這件事,亦頗感奇妙,在佛堂亂動法器,頭痛求醫吃藥無效,而經誠心懺悔不吃藥竟然痊癒,可知懺悔可消罪業,但經過那事,我長大後,卻是經常有頭痛的毛病,記憶力也較差,真懷疑是否小時亂敲法器所帶來的後遺症。故我奉勸各位家長,帶孩子到佛堂內禮佛,不可讓小孩隨便玩法器,否則小孩智慧會減退不聰明,這是事實,不可不信,我在本佛堂內常看到家長帶小孩進來禮佛時,只顧拜佛,而不知要看管小孩讓其亂動法器,一聽到則馬上制止這種情形發生,以防給小孩帶來後患。第十四條:入佛寺不可大聲說話很多人一到佛寺內,就好象進入公共場所遊樂區一樣,就大聲談天說地,走路搭肩勾背,隨便攝影佛像,帶葷肉食物吃食,將佛寺當作一般神廟或遊樂場,一點恭敬肅靜心都沒有,如此擾亂出家人清靜修行之法,當犯罪的。持戒精嚴,自可證得佛性《華嚴經》雲:“戒為無上菩提本”,持戒清靜自可修得菩提,而研究佛戒,乃在戒己之心、身、六根而不犯,而非拿來戒律之尺時時去量他人,去誹謗他人之言行,則自己犯戒,何德服人矣!第十五條:入佛寺應念“阿彌陀佛”向師父問訊凡入佛寺,遇師父應問訊答:“阿彌陀佛”,不可直稱師父法名,凡答謝師父或向師父賠罪,皆說聲“阿彌陀佛”,而不說“謝謝或對不起”。向師父告別,應說“弟子向師父告假,阿彌陀佛”,不可說再見啦!或Good Bye,!第十六條:皈依弟子應向師父頂禮於行路中,與師父相遇,應停足向師父問訊後離去,不得閃避而過。有一點需知的,凡受過五戒,菩薩戒之弟子,遇到出家師父,定要跪拜頂禮師父三拜,若不知跪拜頂禮,有我慢之態。而向三寶頂禮,乃在消除我慢、我執、我相之心,而能養成謙虛恭敬之性,亦可消除業障。第十七條:入師父房間之禮節入師父房間,應扣三聲:若不應聲,則表師父在內有事或休息,不得強入,可即離去。第十八條:對師父頂禮應知凡師父在刷牙、洗臉、理髮、睡眠、吃飯、休息、打電話、寫字皆不宜作禮,在馬路上亦不宜作禮,問訊即可,很多弟子為表示非常敬師父,而不分時、地的隨便作禮,亦不甚雅觀,有礙師父威儀!第十九條:奉師父飲食之禮奉飲食於師,應兩手高捧奉食,食物要洗淨,若吃過剩餘物不可讓師父食之,是為不淨罪。第二十條:與師父談話之禮與師父談話,不得面對師父,應側立或側坐,亦不得於高處立,或太遠立,對師父談話應清晰小聲、和顏悅色,師父講話中不得插嘴。第二十一條:師父用物,不得用師父之座位、床,及師父之衣、物,不得坐用。第二十二條:隨侍師父之禮師若坐,應當在旁站立,若不命坐,不可坐,站立時,不得靠壁斜立,對師父不敬。第二十三條:對師父的尊稱若有人問汝師父之法號,應當說上某下某,不可直稱師父名字,會被人取笑你不知禮節。第二十四條:入佛寺用餐之禮節我們入佛寺內之齋堂,或休息室內,不得爭位,亦不得高聲呼叫,這種情景,每逢寺廟佛菩薩聖誕日,舉行法會時很嚴重,因法會人很多,寺廟一天要辦好幾百桌筵席,吃飯時間一到,打板開飯,大眾就搶坐位,好象怕坐不到位子,吃不到飯,看了令人感嘆無奈。受戒再犯戒,罪加一等我接觸過甚多受過五戒、菩薩戒的弟子,及一般的皈依弟子常感到萬般的無奈與哀嘆,覺得在戒前與受戒後,根本無任何改變,犯戒如吃家常便飯,甚而覺得沒什麼關係,視戒如草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