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黑天鵝之怒

    主要是平叛羅布藏丹津時得罪了很多朝廷官員,加上自己為人傲慢自大,多次觸犯眾怒。眾官員給年羹堯羅列了九十二條大罪,每條都足以處死年羹堯,可雍正依舊不忍殺他。怎奈年羹堯作死,把雍正徹底激怒,最終被賜死。

  • 2 # 草遮面亦見日月

    年羹堯,雍正開始是非常寵愛他的,因為他能力確實很出眾,運籌帷幄,馳騁沙場,平定了西藏,青海的亂事,立下了很多戰功。雍正賜給他荔枝為了保鮮,僅僅用了6天時間,比起唐玄宗寵楊貴妃也差不了多少了。雍正不喜他主要是他不知道收斂自己,就是情商低。他在外地回京路上竟然命令官員跪道送,到了京城還要在郊區的王公貴族以下的官員跪接,他自己坐在馬上瞧都不瞧跪著的官員。就連在朝上雍正叫他有時他也是應付敷衍一下,作為一個他的上司,還是一個皇帝肯定不能忍的。

  • 3 # 旅遊全天下美景

    年羹堯在歷史上是清朝有名的一等功將軍,文武雙全,有勇有謀!驍勇善戰的他在當時有很多名譽官爵,川俠總督,撫遠大將軍、太保還有一等功等等。並且在康熙雍正年間,其地位都是舉足輕重的!這兩位皇帝對他都非常器重,因其戰場殺敵,戰功赫赫。可是,為什麼這樣一位大人物,最後沒能夠善終?原因無非有三:1貪2傲3營私。貪,其實雍正是知道的,不降其罪是因為·念其舊情。傲:其實這點上雍正傷了心,因為皇帝總歸是皇帝,而年羹堯已經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個位置本就危險,若自持無度,必有禍殃。再加上群臣的禮數,年羹堯都開始不屑,雍正也就開始相信重臣的進諫!3營私,其實在雍正與其商量用人封官之時,年羹堯就應該自重,以免後期埋下禍根。更何況後期明顯的結黨營私。

  • 4 # 歷史的視界

    說到年羹堯,大家都不會陌生,前幾年熱播的電視劇《甄嬛傳》,還有更早一些的《雍正王朝》,甚至在很多的武俠小說裡,都會出現年羹堯這個名字,年羹堯的確是清朝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一號人物。

    看過電視劇《鹿鼎記》的觀眾,一定還記得裡面曾經說過這麼一件事兒。

    說平西王吳三桂,在雲南貴州一手遮天,根本就不把皇帝和朝廷放在眼裡。別的地方大小官員都得,先透過科舉考試才能獲得當官的資格,再由朝廷的任命。

    而在平西王的地盤上,吳三桂他想讓誰當官,就能讓誰當官,他用不著考試,也用不著朝廷任命,這樣的官就被稱之為“西選官”。而清朝的歷史上,除了所說的“西選官”,還有一種“年選官”。

    那什麼叫“年選官”呢?

    雍正年間,年羹堯想提拔哪一個人,不管這個人他有沒有當官的資格,他只要直接給這個吏部和兵部遞個條子,說這個人我要用,這兩個部門就得乖乖照辦,這樣的官兒就是所謂的“年選官”。

    在整個清朝歷史上,只有吳三桂和年羹堯這兩個人,敢直接任命朝廷官員。別的人,哪怕是親王大學士,也從來沒有這樣的權利。

    年羹堯最輝煌的時候,還享受百官跪拜的特權。年羹堯無論在什麼場合,只需要向雍正行禮。其他人,任你地位再高,年紀再大,年羹堯連理都不會理。這項特權在大清朝的歷史上,那可以說是蠍子拉屎獨一份。

    那年羹堯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特權呢?又是什麼原因讓他鬧了個家破人亡的下場呢?

    年羹堯是個文官,靠讀書和科舉考試起家。他是康熙三十九年的進士,成績名列前茅,他還被選進翰林院,得以留在皇帝身邊工作,除了能寫一手好文章,這個人辦事也很機靈。很快,年羹堯被封為四川巡撫,成了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

    而且他還有另一個身份。年羹堯雖然是漢人,不過在他爺爺那輩就到了東北,給這個滿洲人賣命,成了漢八旗的旗人。

    那個時候,漢八旗的旗人都得給自己找個滿族人當主子。這樣的奴才,當時還有個專用名詞叫做包衣。當然這個包衣他只是個名分,他並不用真的給這個主子打工幹活。

    當時,年羹堯就跟著康熙皇帝的第四個兒子,四阿哥胤禎,也就是後來的雍正,有了這層關係,兩個人交情真是不一般。

    當然了,年羹堯除了背景,還是真有本事的。

    這雍正皇帝剛剛即位,他就碰到了一件麻煩事。

    公元1723年,青海蒙古族首領羅卜藏丹津,拉攏當地各個少數民族叛亂,十幾萬叛軍很快就佔領了西北的大片地盤,大有封疆裂土之勢。這次西北的叛亂,把剛剛即位的新皇帝,愁的是吃不下,睡不著。

    我們都知道,雍正能戰勝其他的各位皇子,登上了皇帝寶座,這裡頭水很深。什麼篡改遺詔,在康熙的藥裡下毒藥,各種說法都是滿天飛。

    總之,當時大家都覺得他的皇位來得不地道。所以雍正的另外幾個兄弟,更是對皇位不死心,就盼著威望不足的新皇帝出點亂子,好乘機把他拉下臺。這樣的局面之下,雍正要是不能迅速的平定西北的叛亂,他的皇位都坐不穩。

    雍正百般思考後,想到年羹堯。

    首先,年羹堯是四川巡撫,對西北一帶的情況比較熟悉;

    其次,雍正娶了年羹堯的妹妹,這做事還得是自家人。

    所以,文官出身的年羹堯被雍正任命為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遠赴青海去平定叛亂。

    這可不是一件什麼好的差事,十幾萬西北叛軍,那都是從小騎馬打獵的這個少數民族,加上熟悉地形,戰鬥力那是相當的強。

    而年羹堯雖然有20萬官兵,但是都從不同的地方臨時調集過來的,人心不齊,加上水土不服,一開始連吃幾個敗仗。

    好在年羹堯天生就是個將才,他先用各種手段鐵腕治軍,把20萬兵將管的是服服帖帖。然後再出兵,各種兵法一起使用,幾仗下來,把這個叛軍打的是東躲西藏,潰不成軍,捷報一次一次的傳回北京,雍正那是相當的高興,當時把年羹堯寵上了天。

    至於雍正是怎麼寵年羹堯,跟您說個故事你就清楚了。

    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大家肯定都很熟。當年李隆基為了討美人歡心,把專門用於傳遞緊急情報的800里加急快馬,拉去給楊貴妃送荔枝,於是就有了“一記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千古名句。

    同樣的事在清朝也出現了,那年大將軍也愛吃新鮮的荔枝,雍正居然也專門搞了快馬,千里迢迢把這新鮮荔枝送到青海,賞賜給他的年大將軍。

    皇帝對臣子寵到這種地步,歷朝歷代的也找不出幾個同樣的例子。

    雍正二年年羹堯回京述職,雍正皇帝不但親自率領王公大臣到城門口迎接,還命令各省的總督巡撫,也得趕來北京,一起迎接林大將軍。

    剛進城,年羹堯就被封為太保一等功。太保,那是一品官,沒有再比這更高的官位。

    可就是在短短兩年之後,也就是雍正四年,皇帝卻罷免了他所有的官職,還賜他自盡,年家人全部流放邊疆。

    那麼,這兩年當中,他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關於這些,當時有很多說法。

    第一種說法,年羹堯造反,結果事情敗露,被雍正知道這才下了殺手。

    這個說法,其實根本就不可能,當時年羹堯遠在青海任職,手握十萬多重兵,他要真的有心造反的,根本用不著保密,誰也攔不住,更別說乖乖的被自殺。

    第二種說法,胤禎跟其他幾位皇子爭奪皇位的時候,年羹堯也參與了,知道了太多不該知道的秘密,雍正想要殺人滅口。

    這個說法,乍聽起來挺有道理的,但卻經不起仔細的推敲,什麼改遺詔,毒死康熙這些事情,從雍正繼位那一天起,就已經傳得沸沸揚揚,套句廣告詞來說,那是地球人基本上都知道,根本談不上什麼秘密。

    而雍正這時候已經當了四年的皇帝,早已坐穩了江山,掌握了生殺大權,哪裡還需要再去滅什麼口?所以這個說法也不靠譜。

    對於,雍正要殺年羹堯,有不少學者都做過專門的研究。

    他們最後得出結論:年羹堯雖然是個文武全才,可是在政治上卻相當的不成熟,甚至可以說是幼稚,因此犯下了一系列大錯,給自己引來了殺身之禍。

    第一個錯誤,雍正跟他雖然一度情同好基友,可他還是不懂皇帝的心思。對於皇帝而言,最重要的是就要保證自己的絕對權力。天下我最大,上到王公大臣,下到黎民百姓,任何人都得聽我的,而年羹堯偏偏就犯了忌諱,自己還傻乎乎的弄不清狀況。

    這裡有兩個例子,可以很好的證明這一點。

    第一件事,雍正派了十個御前侍衛,護送九王爺到西北前線勞軍。在軍營裡,這些御前侍衛喝醉了酒就跟士兵打了起來。

    隨後年羹堯趕到,立馬就下了一道讓人目瞪口呆的命令:他竟然命令這些士兵自斷一手,最可怕的是這些士兵竟然毫無怨言。

    回北京之後,九王爺就把這事報告給了皇帝。

    雍正這一琢磨,那就驚出一身冷汗。怎麼回事呢?年羹堯的手下跟皇帝的侍衛都敢動手,膽子夠大吧,可是年羹堯的命令一下,他們連自己的手說砍就砍,沒有半點的猶豫和怨言。年羹堯想造反,這些士兵還不是乖乖的說幹就幹嘛,你說這皇帝能不怕嗎?

    第二件事,雍正二年,年羹堯帶了一幫手下的將軍進京。當時天氣炎熱,雍正看著這些將軍全披著厚厚的鎧甲,一個個汗流浹背,挺遭罪的,就好心讓將軍們脫下鎧甲,一起涼快涼快。

    誰曾想這些將軍,嘴裡答應著,卻沒人動手脫衣服,直到連大將軍開口,將軍們這才敢脫下鎧甲。

    “既然皇上讓你們卸甲,你們就卸甲吧。”“皇上您別介意,這些人在軍營裡呆慣了,他們只知道軍令,不知道皇上。”

    雍正的話沒年羹堯的話管用,這雍正心裡會怎麼想。要是哪天你年羹堯起了反心,這些手握軍權的將軍,他會向著誰,那還用說嗎?想到這裡,這雍正的背上,能不冒冷汗嗎?

    第二個錯誤,有能力的人身上多少都帶點傲氣,這本不稀奇。

    可這年羹堯的傲氣,除了皇帝,誰都不放在眼裡,那這麼一來,看不慣他的人那自然就多了。

    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前面說年羹堯平叛之後回京受封,雍正皇帝帶著滿朝文武,還有各個省的總督巡撫出城迎接。當時皇帝下了一道出人意料的聖旨,除了皇帝本人和親王,所有的官員都得跪著迎接年大將軍,百官跪迎。

    要知道,年羹堯只是個二品的總督,滿朝文武的官位比他大,爵位比他高的人多的是,讓這些人給年羹堯下跪,他們心裡的心裡能好受嗎?可皇帝的旨意誰也不敢違抗。

    這年羹堯倒是一點兒都不客氣,騎在馬上大模大樣的享受這前無古人的風光。

    看到這裡也許會有人要說了,讓百官下跪,那是皇帝的意思,也怪不到年羹堯吧。

    就怪倒是不怪他,可他的情商要是能高那麼一點兒,這時候下馬跟大家客氣客氣,而不是心安理得的享受這份風光,那至少也不會像後來那樣遭人恨。

    第三個錯誤,功高震主,君臣離心。

    年羹堯在經濟上不太乾淨,根據後來雍正公佈的罪狀,就連那將軍一共貪汙了2000000兩軍餉。說實話,在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大清朝,大小貪官那是多如牛毛,年羹堯搞的這麼點算不了什麼,大家的屁股都不乾淨。

    可壞就壞在,別人都是不聲不響的悶聲大發財,而年羹堯卻連吃飯這點小事都能讓人抓住小辮子。

    很多官員都向皇帝反映說:連大將軍吃頓飯,譜擺的比皇上您的還大。

    更要命的是,為了籌集西北平叛的巨大開支,雍正皇帝把家底都掏空了,弄得全國上下是一片怨聲載道。誰知道年羹堯吃頓飯就得花好幾百兩銀子,這雍正心裡的陰影面積就可想而知了。

    “為了給你籌軍費,不但勒緊褲腰帶過日子,還天天被人罵暴君。你小子倒好,把辛辛苦苦省下的錢全吃到肚子裡去。不行,怎麼吃得,你全都給我吐出來。”

    再說西北的叛亂也已平定的差不多了,年大將軍的作用也沒那麼大了。

    另外還有一件事,雍正四年,京城大旱足足兩個月是滴雨未下。而這時候有個名叫孫家成的御史,就上疏彈劾年羹堯。

    說之所以沒雨下,就是因為有年羹堯這樣的奸臣當道,惹老天爺生氣,這位孫御史還信誓旦旦的說,只要皇帝下定決心除掉奸臣,他就能求老天爺平息怒火,降下甘霖。

    上完奏摺,孫家成就跪在午門開始求雨。沒想到半天之後,天上還真就下起了大雨。

    這件事,以今天的眼光看來,應該純屬巧合,當然也有可能是這位孫御史是精通氣象學,測出了這會兒天會下雨。可當年的人沒這個見識,只認為連老天爺都看不下去了。

    雍正罷去年羹堯的川陝總督職位,調他去當這個杭州將軍。

    從西寧到杭州,那得有好幾千裡,以當時的交通條件,最少也走上好幾個月。利用這段時間,朝中大臣不斷的彈劾年羹堯,而年羹堯就不斷的被貶官。這下好了,從將軍到參將,從參將降到千總,等年羹堯走到杭州的時候,已經被變成了無品無級的杭州府差役。從大將軍到差役,年羹堯被整的是挺慘。

    可惜,已經到了這個地步的年羹堯,非但沒有好好反省自己的錯誤,想辦法挽回局面,反而又幹了一件任性的事。

    到杭州的時候,年羹堯被派去看守城門,他居然穿上皇上之前賞賜的黃馬褂,每天往這城門口一坐,引得無數老百姓前來看熱鬧。

    這訊息傳到北京,那些早就算計著年羹堯死的大臣們,再添個油,加個醋,他這條命就算交待了。

    至此,雍正昭告天下,年羹堯雖然居功至偉,但是罪大惡極,功不抵過,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雍正四年九月,年羹堯在杭州自盡,年家的其他人,也是砍頭的砍頭,流放的流放,曾經風光無限的年大將軍,最後落了一個家破人亡的下場。

  • 5 # 新銳歷史

    對於年羹堯,雍正很有耐心,他是有步驟有計劃地進行誅殺。

    雍正首先向李維鈞透露了懲辦年羹堯的意思,他在李維鈞的奏摺上批道:“這幾天年羹堯陳奏了一些事,朕懷疑他居心不良,大有耍弄聰明攬權擴勢的意思。你和他關係密切是奉朕的意思才這樣的,所以不必擔心,不過要逐漸和他疏遠。”

    後來,湖廣總督楊宗仁在奏摺中誇獎年羹堯是純臣,雍正很生氣,在奏摺上批道:“年羹堯到底是什麼人?根據你知道的,如實奏來。純字可以用在年羹堯身上嗎?朕以為不可以。這事一定得保密。”

    雍正在王景灝的奏摺上批:“年羹堯這次來見朕,態度非常乖張,好像朕有許多做得不好的地方一樣,不知道是他的精神頹敗導致,抑或是功高志滿目無君上。你雖然是年羹堯推薦的,不必要依附他,朕實在太瞭解年羹堯了,他沒什麼能耐的。”

    雍正還向李成龍交底:“近日年羹堯擅自作威作福,受賄逞--奸-,朕很反感。”雍正對宋可進說:“年羹堯很不喜歡你,你要多加防範,不要露出破綻,被他指摘。”

    類似的批示相當多,雍正要求這些大臣們和年羹堯、隆科多保持距離,達到瓦解這兩人的目的。

    以上還只是前戲,真正對年羹堯下手還是將他調離陝西。

    雍正二年十二月,寫了一份文書,勸說功臣要保全名節:“凡人臣圖功易,成功難;成功易,守功難;守功易,終功難。為君者施恩易,當恩難;當恩易,保恩難;保恩易,全恩難。若倚功造過,必至反恩為仇,此從來人情常有者。爾等功臣,一賴人主防微杜漸,不令至於危地;二在爾等相時見機,不肯蹈其險轍;三須大小臣工避嫌遠疑,不送爾等至於絕路。三者缺一不可,而其樞要在爾等功臣自招感也。……我君臣期勉之,慎之。”

    在給年羹堯的硃批中,雍正說:“自從你走後,有人說你立了大功,你的話皇上不好不聽從,這人說話不知輕重,朕已經把他關起來了。”

    雍正對年羹堯的公開批評是從三年正月的金南瑛事件開始的,年羹堯回到陝西后就讓胡期恆彈劾陝西驛道金南瑛。雍正認為年羹堯就是搞朋黨,黨同伐異,因為金南瑛是允祥和朱軾推薦的,不屬於年羹堯派系,所以年羹堯想整他。

    雍正三年二月,出現了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的祥瑞,大臣們紛紛上賀表稱頌雍正朝乾夕惕、勵精圖治,年羹堯也上了一份賀表,但不小心把“朝乾夕惕”寫成了“夕陽朝幹”。關於年羹堯寫錯字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寫成了“夕陽朝幹”,一種是說寫成了“夕惕朝幹”,如果是後一種說法,文字的意思沒變,語句也通,如果是前一種寫法,不僅不通,也是大不敬。

    不管怎麼說,文字獄只是個引子,點燃了雍正心中醞釀已久的火藥。年羹堯辯解說,自己寫錯了。雍正認為,年羹堯平時沒這麼粗心,顯然是故意這樣寫的,不打算把“朝乾夕惕”四個字歸到自己的名下。雍正說: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年羹堯自恃功高,有大不敬的意思。

    年羹堯的末日就這麼降臨了,一場錯別字點燃的火災。

    年羹堯開始厄運纏身,自己的心腹先後被撤職,先是甘肅巡撫胡期恆被撤職,由嶽鍾琪兼任。緊接著,代理四川提督納秦別調回京,由趙坤接手。朝堂之上又開始了站隊活動,凡是支援和同情年羹堯的都受到打擊。將年羹堯的“同黨”收十得差不多的時候,雍正開始收十年羹堯本人。

    四月,雍正讓年羹堯交出撫遠大將軍印,並調離陝西,前往杭州擔任將軍,年羹堯寫了個摺子謝恩,雍正的批覆非常有意思,翻譯一下大概是:“我聽到有謠言說,三江口會出皇帝,嘉湖會變成戰場。現在我讓你在這裡做官,而且你之前的奏摺中也談到浙江省天象之類的,如果你真想自稱為帝,這也是天意,我也無法挽回;如果你不肯自立為帝,統領幾千兵在這裡,你也不會容忍三江口有人稱帝……我的心實在寒透了,上天在上,我如果負你,天誅地滅,你若負我,不知上天會如何懲罰你……”

    年羹堯到了杭州後,立刻受到了嚴密的監視,當時有人勸雍正不要對年羹堯懲治過嚴,擔心激起年羹堯的叛變。雍正對此毫不理會,認為是淺陋之見,確實,朝政經過雍正的鐵手調整,已經沒有人有資本可以和雍正抗衡了。

    牆倒眾人推,到了杭州後,官員們紛紛揭發年羹堯,年羹堯儼然變成了肉靶子。

    雍正是一個非常特別的皇帝,他把那些揭發年羹堯的奏摺全部發給年羹堯,要他回奏。六月,年羹堯的兒子們全部革職發配,老部下也紛紛被株連。

    七月,九卿奏請將年羹堯就地正法,雍正沒有這麼做,而是革去年的將軍之職,以閒散章京的身份安置在杭州。此時,年羹堯如同一頭待宰羔羊。

    雍正在處死年羹堯的過程中充分地展現了謹慎的一面,考慮到年羹堯是本朝功臣,誅殺他必須動用強大的輿論力量,給世人一種感覺,不是我雍正想他死,而是大家希望他死。

    雍正召集各地地方大員,讓大家自由發表意見,應該如何處置年羹堯。大家都是聰明人,急著表功。廣西巡撫李紱就說:“年羹堯陰謀叵測,狂妄無禮,擅權已久,大逆不道,法理難容……”田文鏡也說應該處死。

    九月,雍正下令逮捕年羹堯。又用了三個月羅列了年羹堯九十二大罪,為了表示寬大,雍正勒令年羹堯自裁,父親和兄弟革職,年羹堯的兒子年富斬立決,其餘十五歲以上子女發配到廣西、雲南等地。

    最有意思的是,雍正在令年羹堯自裁的諭旨中居然說:“你自盡後,如果稍有怨恨之意,那麼佛教中所謂永墮地獄萬劫不復也不能消減你的罪孽。”

    年羹堯被殺的首要原因還是他功高震主後不知收斂,仍然作威作福,觸犯了雍正的大忌。第二個原因是年羹堯親信和黨羽太多,他們佔據一些要職,對皇權構成了威脅。第三個原因是年羹堯聚斂財富,最後抄家從他家裡抄出一百一十萬兩銀子,就年羹堯的職位來說,這麼點銀子真不算多。但雍正治貪是出了名的,他對貪官也非常反感。

    有意思的是,年羹堯案件還牽連到讀書人。

    一個叫汪景祺的人,浙江錢塘人,頗有文才,可惜仕途不順,便尋思著投靠了年羹堯。年羹堯平定青海叛亂後,志得意滿,汪景祺適時提醒他要低調內斂,為此他寫了一篇《功臣不可為》的文章給年,對年說功臣不好做,問題就出在皇帝身上,功臣為皇帝平亂,往往會受到猜忌,因為皇帝認為能夠平亂的人一定也能作亂;功臣封賞後,常常受到小人的嫉妒和中傷,要是仗著自己的功績在君王面前提建議的話,往往被君主視為驕橫。所以,功臣到最後總是難逃一死。

    汪景祺寫這篇文章時,年羹堯正逢人生最得意的時候,所以根本沒理會汪景祺。後來抄年羹堯家時發現了這篇文章,反倒成了年羹堯的一大罪狀。此外,還發現了汪景祺的一首七言絕句,裡面有“皇帝揮毫不值錢”的句子,雍正看了後,氣得七竅生煙。汪景祺最後被砍頭,妻子發配到黑龍江為奴,五族內任公職的親戚全部革職。

    錢名世是康熙四十二年進士,跟年羹堯本來沒什麼關係,後來看到年羹堯發達了,就想攀附,為年羹堯寫了幾首諂媚的詩,將年羹堯比作周朝的召伯、漢代的衛青和霍去病。錢名世甚至鼓吹應該在青海為年羹堯立碑。雍正覺得錢名世簡直是一個無恥文人,文人中的敗類,但僅憑這些拍馬屁奉承的詩,殺了他又不太合理。雍正想出了一個更毒的辦法,親筆寫下“名教罪人”,讓錢名世掛在自家大門上方,而且命令所有進士出身的文官每人寫一首詩諷刺錢名世,還讓錢名世出錢刊印這本詩集,發往各地。雍正這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確實厲害。

    威武一世的年大將軍就這樣走向了人生的終點,論起才幹,年羹堯確實是一個難得的將才,可惜沒能處理好與皇帝的關係。年羹堯也不是非死不可,如果他能知道進退,功成名就之後能夠淡泊權力,或許就不是今天的結局。

    跟年羹堯犯了相同的錯誤還有隆科多,雍正的左膀右臂都沒能逃脫卸磨殺驢的命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朋友過節發13.14和5.2的紅包是什麼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