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小紅的甜心

    星雲

    星雲是由宇宙中的塵埃及氣體所形成的,其主要成分是氫氣。簡單來說,可分為四類:發射星雲、反射星雲、暗黑星雲及行星狀星雲。

    發射星雲

    發射星雲是受到附近熾熱光量的恆星激發而發光的,這些恆星所發出的紫外線會電離星雲內的氫氣(Hii regions),令到它們發光。在天空中有很多為人熟悉的發射星雲,如M42獵戶座大星雲,其目視星等為4等,肉眼可見。它距離我們1600光年,而直徑為30光年。利用小口徑望遠鏡已能輕易觀測得到氣狀的情況以及位於其中心部分的四合星(利用大口徑望遠鏡可看到六顆),這四合星是在獵戶座大星雲中心形成的。

    反射星雲

    反射星雲與呈紅色的發射星雲不同,反射星雲是靠反射附近恆星的光線而發光的,呈藍色。反射星雲的光度較闇弱,較容易觀測到的例子是圍繞著TaurusM45七姊妹星團的反射星雲,在透明度高及無月的晚上,利用望遠鏡便可看到整個星團是被淡藍色的星雲包裹著的。

    暗黑星雲

    暗黑星雲本身不會發光,亦沒有恆星包含其中,而它能夠被發現是由於它遮擋了背景的星雲或恆星的光線,從而給我們看到的。著名的幾個暗黑星雲如南天的煤袋星雲和北天獵戶座裡的馬頭星雲(B33)。馬頭星雲更被業餘的天文同好視為目視深空天體觀測之終極。本港觀測過馬頭星雲的天文同好不超過十人,原因是要看到它,非要藉助大口徑望遠鏡不可。

    行星狀星雲

    與先前提及的三類星雲不同,行星狀星雲是恆星晚年時的產物。透過望遠鏡觀測,大部分行星狀星雲呈像行星般的圓盤狀,實則與行星沒有任何關係。

    當一顆低質量恆星步入晚年時便會膨脹成紅巨星,而當膨脹至某一程度,便會再次向內塌縮,在這過程之中,部分物質會繼續向外膨脹,形成氣殼(即我們所說的行星狀星雲),而中心則會形成白矮星。普遍行星狀星雲的「生命」是十分短暫的,通常這些氣殼會在數萬年之內便會逐漸消失。不是所有行星狀星雲都是呈圓面的,有些行星狀星雲的形狀十分獨特,如位於狐狸座的M27啞鈴星雲及英仙座中M76小啞鈴星雲等。

  • 2 # 再見小南門

    星雲一般有三種,一種是宇宙誕生時所遺留的氣體元素,另一種超新星爆發時產生塵埃雲,還有是形成白矮星的恆星晚期拋棄的氣體外殼.基本就這三種構成了我們宇宙深處絢麗多彩的星雲!

  • 3 # 業餘天文學

    按照發光的機制來說,分為發射星雲、反射星雲、暗星雲3類,發射星雲能自己發光,它們是受附近恆星熱量激發而發光的,反射星雲靠反射附近恆星的光線而發光,暗星雲因附近沒有較亮的恆星,因此不發光;按照形態來說,分為瀰漫星雲、行星狀星雲、超新星遺蹟、雙極星雲4類,瀰漫星雲形狀不規則,也沒有明顯邊界,行星狀星雲呈圓形、橢圓形等形狀,因最初經望遠鏡被發現時類似行星,因此得名,超新星遺蹟是超新星爆發時被推向宇宙空間的恆星外層物質,形狀呈不規則形狀,由於其中心存在中子星、白矮星等星體,因此大多數發光,雙極星雲是最漂亮的星雲,呈蝴蝶、波瓣等形狀,主要也是由恆星生命後期擴散到宇宙空間的物質形成,但關於其為何形狀特異,目前還沒有定論,有的理論認為與恆星磁場有關,有的理論認為是恆星擴散物與恆星外軌道星際物質碰撞形成。

  • 4 # 使用者8217548030593

    星雲可分為瀰漫星雲(包括亮、暗星雲)、行星狀星雲與超新星遺蹟幾類。從觀測角度說,星雲分為亮星雲與暗星雲兩大類。前者都在發出淡淡的光,後者本身如一團黑影,只是靠了周圍明亮的背景才襯托出它的輪廓。二者好像是一為照片,一為底片。不過研究表明,它們並沒有實質性的區別,大小上不分伯仲,質量相差不多,內部的溫度、壓力也沒有什麼區別。亮星雲完全是因為“運氣”好,因為在這些星雲中或其附近有較亮的恆星照耀著它們,才使它們“容光煥發”,而暗星雲卻沒有遇到這樣的亮星來惠顧它們,只是遠遠地在其背後有星光作襯托。由此可以推斷,一定還有不少“命運”比暗星雲還要悽慘的星雲,它們連襯托的星光也沒有,至今還明珠投暗,不為人所知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敲的四字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