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旺小乖

    所謂“小練筆”就是圍繞某一個重點或中心,進行範圍小、篇幅短的習作練習.在閱讀教學中,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進行小練筆訓練,不僅可以減緩作文的坡度,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而且可以促使學生加深對文字內容的理解.那麼,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小練筆訓練呢?下面談些我的具體的做法.  一、變換角度,抓改寫.  讓學生對課文的內容進行加工改造,重新組織,重新表達,既可以幫助小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可以為學生創造練筆的機會,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在古詩教學中,可經常採用這種方法來提供學生練筆的機會.小學語文教材選編的古詩大多都是淺顯易懂的,在學生理解詩句的基礎上,可引導他們把自己當作詩人,將這些古詩改寫成自述式的現代文.如教學《楓橋夜泊》這首詩時,為了讓學生能充分地感受到詩人張繼當時內心的孤獨、寂寞、憂愁,我設計了這樣的一段導語:在秋風蕭瑟的夜晚,詩人張繼隻身坐船來到江南,將船停泊在楓橋邊,漫天霜華,寒氣襲人,他看著江邊的楓樹和漁船上的點點燈火,聽著烏鴉悽慘的叫聲和寒山寺悠揚迴盪的鐘聲,肯定是愁緒萬千、難以入眠,相信此時此刻的張繼一定有許多話想說,你能幫他把內心話說出來嗎?這樣,讓學生透過角色體驗走進詩人的心靈世界,他們的感受一定會不同尋常,有話可說可寫.  在現代文教學中也同樣可以採納這種方法.如《石榴》這篇課文介紹了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結果的生長過程,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看做是可愛的石榴,來介紹自己,在作自我介紹時,可根據從文中瞭解的、插圖上和生活中觀察到的,分別介紹石榴的生長過程和果實的特點.當然,還可逆反課文中的某一條件,引導想象條件變化對事情變化的影響,讓學生在正反比較中強化理解.《第八次》中布魯斯連打了7次敗仗,但他沒有灰心,在看到蜘蛛第8次結網成功後,他也從中受到了啟迪和鼓舞,在第八次戰爭中,終於趕跑了外國侵略軍,這次抵抗成功了.假如布魯斯沒有看到蜘蛛結網,打了7次敗仗後從此一蹶不振、意志消沉,結果又會是怎樣呢?讓學生從對比中體會到“堅持到底就是勝利”、“有志者事竟成”這個道理.  二、空白之處,抓擴寫.  作者常常會運用“空白”的藝術,把一些內容留給讀者自己.在課文中,有些地方寫得很含蓄,或簡練,給學生的思維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學這樣的文章時,我充分抓住這些“空白”,讓學生把寫得簡練的地方補寫具體,把寫得含蓄的地方補充完整,學生透過填補這些“空白”,不僅可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教《臥薪嚐膽》一課時,當講到“勾踐夫婦來到吳國……受盡了屈辱”,學生此時已經能感受到勾踐夫婦飽受屈辱、備受艱辛、歷經磨難,但是“屈辱”這個詞對於學生來說還是比較抽象,為了讓學生更透徹地理解“屈辱”,讓勾踐這一人物形象在他們的腦海中豐富、飽滿起來.我飽含深情地說:“同學們,身為越國國君的勾踐身不由己,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淪為了吳王的奴僕,給吳王養馬駕車,舂米推磨,受盡了屈辱,僅僅就這些而已嗎?想象一下:在寒風刺骨的冬天,勾踐在中秋月圓的夜晚,勾踐______,吳王面對給他做牛做馬,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勾踐,又會怎樣去羞辱他呢?”學生的心靈被深深地震撼了,他們急切地拿出筆,想一吐為快.  除了抓重點詞引導學生想象外,有時文中出現的省略號也是可充分地利用的資源.在教學《掌聲》一課時,當講到受到掌聲鼓勵後的小英,“她不再憂鬱,開始和同學們一起交談、遊戲,甚至還走進了學校的舞蹈房……”開朗起來的小英還會做些什麼呢?讓學生展開想象,從而深化他們對主題的理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心、幫助.用愛去溫暖別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的愛.  三、示例模仿,抓仿寫.  兒童都有著天然的模仿能力,仿寫是從閱讀到獨立寫作過程中起橋樑作用的一種有效的訓練形式.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可模仿的例子,指導學生進行仿寫,降低習作的難度,激發他們習作的興趣,進而提高他們的習作能力.仿寫可分為仿篇和仿段,在練筆訓練中,可以以仿段為主.自然段的段式結構有好幾種,例如在三年級上冊教材中學生接觸最多的是總分段式,學生對這種結構的概念可能還比較模糊,所以在練筆前要先對這種結構方式向學生進行分析講述.如教學《“東方之珠”》一課時,當講到第5自然段“一到夜晚,整個香港就成了燈的海洋……如同閃光的長河奔流不息”時,我先問學生:“你從哪裡看出夜晚的香港是‘燈的海洋’?”學生說道:從“港灣裡閃耀的燈光”和“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車燈”中可以看出,然後再告訴他們:這一自然段以“一到夜晚,整個香港就成了燈的海洋”一句為總起句,後面都是寫燈的海洋的具體場景,這種結構段式就叫做總分段式.接著,可趁熱打鐵,讓學生仿照第5自然段的寫法,圍繞“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熱鬧起來”寫一段話,讓學生活學活用,當堂掌握這種結構段式.除了結構仿寫,還可以進行修辭手法的模仿訓練.《西湖》這篇課文中出現了許多比喻句,比喻句中的比喻詞可謂豐富多彩——“猶如”、“像”、“彷彿”、“宛如”,可先讓學生找出這些比喻句,並說說是把什麼比作什麼,用了比喻句有什麼好處.在此基礎上,我隨機佈置小練筆:“請你仔細觀察我們學校的花壇,在描繪這些植物時也用上比喻的修辭手法,讓這些植物更生動、更形象.”由此可見,給學生提供有效的模仿物件和語言表達形式,可以促使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四、奇思妙想,抓續寫.  有些文章的結尾寫得比較留有餘地、耐人尋味,給學生留有巨大的猜想空間.因此,可以讓學生透過合理的想象把這樣的猜想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教學《小稻秧脫險記》一課,當講到最後“一陣微風吹過,小稻秧高興得跳起舞來.他們吸足了營養,又向上挺了挺身子”時,學生已經能感受到經過噴霧器大夫的幫助,此時的小稻秧肯定是十分健康、快樂的,再也不是先前那些臉色蠟黃、奄奄一息、危在旦夕的小稻秧了,他們已經脫險了.學生的臉上洋溢著微笑,他們為小稻秧的脫險而感到高興,可是故事到這兒並沒有結束,接下來還會發生更有趣的故事,於是可因勢利導:“小稻秧遭遇雜草的危害,經噴霧器大夫的幫助脫險後,又遭遇了害蟲的侵襲,小稻秧的命運又將如何呢?它們能再一次脫險嗎?請你將這個故事繼續編下去,看誰編得更有趣、更生動.”此時學生的思維活躍,紛紛拿出紙和筆,饒有興致地寫起來.學生展開大膽想象,讓整個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把小稻秧、害蟲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淋漓盡致,這與他們對課文透徹的理解和豐富的情感體驗是分不開的.  總之,小練筆訓練,可以把語言形式的運用和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讀中學寫,讀寫結合,使理解和運用相得益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林高遠下個月能成為世界第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