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ZJZX66
-
2 # 開心農場203698298
職稱是一種鼓勵教師積極研究教學,奉獻自己的,也是中國教育體制改革的系統化制度。我在1985年職稱改革之初,就幾乎可以破格,因為全區名額所限,未能實現。但我還是支援改革的。後來,我慢慢明白,到今天,曾經培養無數優秀高三畢業生,進入名校,開啟他們美好未來的我,還是一箇中級職稱的教育從業者。也慢慢,接受了,我們這個民族,永遠不缺乏,研究制度,鑽制度空子的人,自己該做的事,都被放棄,專門研究制度,破解力無窮!所以,真正做事的人,是不關心這些破職稱的。告誡我們的教育後人,職稱沒有毀我,只是毀了我的工資單,真正被毀的,是那些職稱比我們高几倍,什麼也不會,只盼著多喘幾年氣的人!你想那樣嗎?
-
3 # 想法很多
放棄的都是無奈的,主觀原因:第一,學歷達不到要求,以高校為例,評高階職稱都要博士學歷。第二,達不到規定的條件要求,論文,專案,專利,教學成果等等。客觀原因:第一,名額有限,即使自身條件都滿足,但是指標不夠,只能優中選優。第二,專業不一樣,但是放在一個組進行評選,比如材料和紡織專業放在一個組,材料大學科,論文期刊很多,容易發論文,紡織期刊很少,很難發論文,放在一個組評比,紡織比較吃虧。
這兩個因素的影響導致很多教師形成惡性迴圈,學歷低,申請專案受限,省、市、自治區、國家基金申請都有學歷要求,學歷低,申請本子都遞不出去,怎麼可能申請下專案,申請不下專案,達不到評職稱要求,在職稱評審條件中,論文和專案是必須要完成的條件。就這樣迴圈,所以很多高校低學歷的老師,儘管年齡已經奔四,還在考取博士,被逼無奈。另外,有些高校評、聘是兩回事請,也許你評上了副教授,但是由於每個單位聘崗名額有限,不見得就能馬上把你聘在副教授的崗位,這樣工資待遇就不能兌現。還有一種情況,學校崗位四年一聘,可能你評職稱的時間和聘任時間正好接近,那很幸運,評完就可以聘崗,待遇提升,但也有很悲催的事情,聘崗剛結束,評上職稱,那隻能再等四年下一次聘崗兌現待遇。所以能評到正好的老師,很多都是熬了20幾年甚至更長時間。
自我感覺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所以放棄。
-
4 # 嗎mqw196502
我是1984年畢業的師專生,教齡34年,到手工資4660元,安徽濉溪縣的農村教師。我今生最最後悔的選擇就是當教師。是男兒只有沒出息的沒能力的才去當教師。
-
5 # 藍色愛情海67046706
單位沒有高階崗位的,而得到高階職稱的老師又很多,等到7——8年甚至更久都沒解決完現有高階職稱的老師,而自己年紀不小的,過10年左右就退休了,已經絕望了,只能乾脆放棄!
-
6 # 使用者71498801812
職稱正常也只代表能力,不代表工作中出力,所以不應與錢掛多的鉤,錢應該放在有能力又出力上,讓一綫老師一心一意即教書又育人,感覺到回報對等。老師也要生活,也是凡人。用高的奘勵制度鼓勵有能力老師一心一意教書育人雙豐收,淘汰教師中無能混日孑的,淨化教師隊伍,使我們學校多出人才。
-
7 # 三中一教師
都不太敢鼓勵自己學生從事教師職業了,原因當然不是教師職業本身不好。職稱難評,工資難增,收入等於工資,就是想成為納稅人,為國家財政增收做貢獻,恐怕都得奮鬥到快退休的年紀了,這些理由夠嗎?
-
8 # 三為公民
對大多數教師而言,應該不叫“放棄”,而是應該叫“等待”。由於職稱晉升實行評聘分開,只有具備職稱評比條件,就可以進行職稱晉升。可這個職稱評上後還得有聘任時機,才能兌現工資待遇,否則只能處於待聘狀態,無緣工資晉升。這就像你有法官資格不一定就是法官一樣。而聘任的前提是出現職稱崗位空缺,不空缺時是不能超職位聘任的,許多具備聘任條件的人,只能一年一年等待。一旦前面崗位(指前一職稱崗位)有人員調出、退休等情況出現,後面排隊的人就又了機會。如果排隊的人多於空出的崗位,那就要看排隊人的綜合條件,進行競爭上崗了,落聘的人只能進入下一輪的等待之中。其實這種情況不僅是教師崗位,其他事業單位好像也是如此。比較而言,公務員晉升的激烈程度可能比這有過之而無不及吧,都不易啊。
-
9 # 我的目標是109
我們這裡評職稱升副高已經有幾年時間。一開始都是領導評上。後來領導有領導的名額,教師有教師的名額,教齡30,年齡在50以上的不佔名額。但是很多人都放棄包括我自己和身邊的同事。一是怕弄資料。要整理資料至少一個暑假。二是各種條件限制。首要條件:要有課題。也不知道是哪隻鳥想出來的!論文更加是必要!面對這一大堆資料,我情願等夠30年教齡後再打算。
-
10 # 在路上250122114
不是放棄,而是不值當。拼上自己的身體,時間,情感甚至是臉面尊嚴,和一個為了一根骨頭當街撕咬的瘋狗有什麼區別?
回覆列表
沒有關係沒有錢,想評職稱如上天。教師本應為人範,歪門邪道不想幹。求兒告孫評職稱,不如陽壽多幾年。憑著良心領報酬,開心快樂度清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