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產品生命週期理論,國際直接投資的產生是產品生命週期三個階段更迭的必然結果。該模型假設世界上存在三種類型的國家,第一類是新型產品的創新國,通常指最發達國家,如美國;第二類是較發達國家,如歐洲各國、日本和新興工業化國家;第三類是發展中國家。隨著新產品依次經歷創新階段、成熟階段和標準化階段,其生產的區位選擇也依次從最發達國家向較發達國家,再到發展中國家轉移。
在新產品的初級階段,新產品首先在最發達的美國的創新企業生產並逐漸進入大規模生產,這一時期的產品主要滿足本國市場的需求,因為只有本國的人均收入最高,只有本國存在對昂貴的新產品的消費群體。由於美國消費者對其它較發達國家消費者有示範作用,其它發達國家的高收入階層也產生了對該種新產品的消費需求,所以隨著產量和銷售量的增加,有一小部分產品出口到其它較發達國家。由於在這一階段創新企業擁有獨佔的技術壟斷優勢,其它發達國家也沒有與之競爭的對手,創新企業基本上控制著國內外市場分額。在這種情況下,產品在國內生產將更為有利。所以這一階段還沒有發生國際直接投資。
到了產品生命週期的第二階段,即成熟階段,出現了由寡佔競爭引起的對外直接投資。較發達國家的競爭廠商開始仿製創新企業的新產品,為了保護這些仿製廠商的利益,各國政府可能採取限制進口提高關稅的政策,以支援本國企業迅速發展新產品替代進口。在這種情況下,創新企業為維持其在國外的商品份額,饒過貿易壁壘透過對外直接投資在東道國建立子公司,專門供應東道國市場。在這時期,由於技術壟斷局面完全被打破,創新企業一方面透過新產品異質化來保持自身的競爭優勢,另一方面也透過許可證方式獲取收益。新產品市場的壟斷競爭局面正式形成。最發達國家的出口和較發達國家的進口開始減少,發達國家對新產品的消費對發展中國家的消費者具有示範效應,導致發展中國家對該新產品的需求增加,從而又導致發展中國家對該產品的進口增長,各發達國家的廠商都轉向發展中國家出口該產品。隨著較發達國家越來越多的仿製廠商的出現和發展中國家消費的增加,各發達國家的廠商都開始向勞動力成本更低的發展中國家進行直接投資,因此,發展中國家也產生了對該產品的少量生產能力。總之,在這一階段產生了國際直接投資,並且投資的區位重點主要是在較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
到了產品生命週期的最後階段即標準化階段,新產品的生產已經成為標準化生產,技術已經普及,技術方面的壟斷優勢已經完全喪失,價格方面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降低成本已經成為增強競爭力的第一要旨。而這一時期只有發展中國家具有廉價的勞動力優勢和資源優勢。因此發達國家的廠商就把新產品的生產完全轉移到發展中國家進行。這時發展中國家對該產品的生產急劇增加,不僅滿足本國市場,還反過來向最發達的美國和其他較發達國家出口。所以在產品標準化階段,發展中國家對該產品的出口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
根據產品生命週期理論,國際直接投資的產生是產品生命週期三個階段更迭的必然結果。該模型假設世界上存在三種類型的國家,第一類是新型產品的創新國,通常指最發達國家,如美國;第二類是較發達國家,如歐洲各國、日本和新興工業化國家;第三類是發展中國家。隨著新產品依次經歷創新階段、成熟階段和標準化階段,其生產的區位選擇也依次從最發達國家向較發達國家,再到發展中國家轉移。
在新產品的初級階段,新產品首先在最發達的美國的創新企業生產並逐漸進入大規模生產,這一時期的產品主要滿足本國市場的需求,因為只有本國的人均收入最高,只有本國存在對昂貴的新產品的消費群體。由於美國消費者對其它較發達國家消費者有示範作用,其它發達國家的高收入階層也產生了對該種新產品的消費需求,所以隨著產量和銷售量的增加,有一小部分產品出口到其它較發達國家。由於在這一階段創新企業擁有獨佔的技術壟斷優勢,其它發達國家也沒有與之競爭的對手,創新企業基本上控制著國內外市場分額。在這種情況下,產品在國內生產將更為有利。所以這一階段還沒有發生國際直接投資。
到了產品生命週期的第二階段,即成熟階段,出現了由寡佔競爭引起的對外直接投資。較發達國家的競爭廠商開始仿製創新企業的新產品,為了保護這些仿製廠商的利益,各國政府可能採取限制進口提高關稅的政策,以支援本國企業迅速發展新產品替代進口。在這種情況下,創新企業為維持其在國外的商品份額,饒過貿易壁壘透過對外直接投資在東道國建立子公司,專門供應東道國市場。在這時期,由於技術壟斷局面完全被打破,創新企業一方面透過新產品異質化來保持自身的競爭優勢,另一方面也透過許可證方式獲取收益。新產品市場的壟斷競爭局面正式形成。最發達國家的出口和較發達國家的進口開始減少,發達國家對新產品的消費對發展中國家的消費者具有示範效應,導致發展中國家對該新產品的需求增加,從而又導致發展中國家對該產品的進口增長,各發達國家的廠商都轉向發展中國家出口該產品。隨著較發達國家越來越多的仿製廠商的出現和發展中國家消費的增加,各發達國家的廠商都開始向勞動力成本更低的發展中國家進行直接投資,因此,發展中國家也產生了對該產品的少量生產能力。總之,在這一階段產生了國際直接投資,並且投資的區位重點主要是在較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
到了產品生命週期的最後階段即標準化階段,新產品的生產已經成為標準化生產,技術已經普及,技術方面的壟斷優勢已經完全喪失,價格方面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降低成本已經成為增強競爭力的第一要旨。而這一時期只有發展中國家具有廉價的勞動力優勢和資源優勢。因此發達國家的廠商就把新產品的生產完全轉移到發展中國家進行。這時發展中國家對該產品的生產急劇增加,不僅滿足本國市場,還反過來向最發達的美國和其他較發達國家出口。所以在產品標準化階段,發展中國家對該產品的出口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