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易花得木

    第一,雀梅容易失枝。

    雀梅枝幹光滑,皮層纖薄,不像其他盆景素材,皮層較厚,可以在皮下儲存更多水分,然後可以橫向補充,相互依存,一枝失水,他枝補充。雀梅皮層較薄,很難蓄養更多水分,因此輸送水分依靠根部每一條根向上輸送,從而造成每條根對應每條枝。一旦根系受損,或者輸送通道受阻,末梢營養供應不上,那麼就會出現“失枝”現象。

    第二,夏季是雀梅生長旺季,移栽容易抑制生長。

    雀梅喜歡溫暖溼潤的環境,夏季是雀梅生長旺季,此時下部根系深扎蔓延,上部展葉開花,此時如果進行移栽,使得根系受損,原本生長節奏被打破,造成雀梅生長停滯,嚴重還會有失枝現象。

    第三,夏季移栽不便於養護。

    夏季高溫,對花卉盆景來說是個考驗。就拿雀梅來說,移栽就是再次適應環境,雖然相比下山樁比較容易,然而還是需要妥善養護,否則根系可以吸收到營養水分環境改變,此時如果下部根系受阻,上部高溫臨頭,給養護增加了難度。

    以上三點,使得盆友一般不在夏季進行移栽,大多會等到秋季溫度陰涼時或者春季時才進行移栽。如果您想夏季上盆,抑或是剛入手的地栽樁材,那麼給您幾點建議:

    第一,儘量多的保留原土球。

    由於雀梅容易失枝,因而在上盆過程中,儘量減少根部處理,保留原土球,這樣使得雀梅減少二次適應過程,從而更加有利於服盆生長。

    第二,儘量少的對根部進行修剪。

    同理,如果樁材造型已經初具雛形,那麼就不要對根部進行修剪,可以採取將根部輕緩盤繞的方式放進盆體,也可以採取淺種高圍方式,利於提根懸爪。

    第三,應在早晚溫度較低的時候進行。

    避過中午高溫,減少雀梅受損程度,在早晚進行上盆,使得雀梅更好更快的適應。

    第四,上盆後放置在陰涼處養護。

    雀梅上盆後,千萬不要放置在光照強烈的位置,由於根系環境改變,會出現一個時期的休眠,等環境適應後才會再次生長,如果貿然放置在高溫環境,不但對卻沒生長不利,甚至還會造成移栽失敗。

    第五,移栽澆定根水後,不要多澆水。

    即便是夏季高溫,也不能多澆水,只需要保持土壤溼潤,在陰涼處仔細養護,土壤不幹不澆,避免過於水溼造成根系積水潰爛,從而失枝。

    第六,不要施肥,在移栽後的兩個月內,如果沒有新發葉片,一定不能施肥。只有移栽成活,雀梅適應新的環境,服盆後,開始生根發葉,此時才進行施肥,薄肥淡施,循序漸進。

  • 2 # 小陳知多少

    雀梅栽培,有幾點要特別注意,首先雀梅栽培前要大致判斷一下大致的造型,要截掉過多的無用的枝條,儘量塗抹傷口癒合劑,要是裸根的話,可以簡單浸泡消毒,不過和普通的下山樁相比,浸泡時間不能過長,一般來說三四個小時就可以,浸泡時間過長,反而會失水,這一點一定要重視。

    再者栽培時一定要用大的花盆,較多的土壤,而且是素沙,這也是和普通下山樁稍微不同的地方。栽培時可以深一些,上盆後注意澆一些生根粉溶液,既能補墒情,還能利於生根,做好這些之後,可以用塑膠袋連盆帶樁套起來,進行保溫保溼,可以加速發芽,期間千萬不可見強光或者暴曬。

    為了防腐,待發芽的過程中可以噴灑一些多菌靈溶液。強調一下,期間土壤要維持微潤鬆散,否則過溼潤的話,非常容易導致根系呼吸不暢,甚至會爛根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超新星伽馬射線可否提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