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扶尾貓品茗花念伊
-
2 # 使用者6375065512416
宋朝時,有一次畫院考試,畫題是一句詩:“踏花歸去馬蹄香”。這句詩的意思很明白:人們在春天騎馬賞花,遊玩後,馬蹄由於踩著了飄落在地上的花瓣,使蹄兒也變香了。這個題目不好畫。遊人、落花、馬蹄都是有形的,好畫;但馬蹄香卻不好畫。香是氣息,只能聞,看不見,摸不著,真不好畫。而這句詩的詩眼就在於一個“香”字,非畫出來不可。有的畫家畫出來了,無非畫出滿地落花,遊人騎在馬上,馬蹄踩著花瓣,可把那個“香”字丟了。從寫文章的角度來說,這就叫離題了。難是難,有個聰明的畫家還是畫出來了。畫面上繁花壓枝,落花遍地,遊人騎在馬上,馬兒輕快地揚起一隻後蹄,兩隻蝴蝶,追逐看馬蹄翩躚起舞。蝴蝶是採花的昆蟲,哪兒有花香,它們就去哪兒。蝴蝶追逐著馬蹄,這不正說明馬蹄香嗎?這位畫家用了兩隻蝴蝶就把看不見的香氣具體表現出來了,而且使人感到春意盎然,襯托出了遊人的愉快心情,使整個畫面更加生動了。這位畫家獲得成功的關鍵在於他能認真審題、巧妙地構思。我們寫文章也應該從中受到啟發。
賞完花回來連馬蹄都有花香的味道.
《古今詞話》:“蜀人《將進酒》,嘗以為少陵詩,作《瑞鷓鴣》唱之:
“‘昔時曾從漢梁王,
濯錦江邊醉幾場。
拂石坐來衫袖冷,
踏花歸去馬蹄香。
當初酒賤寧辭醉,
今日愁來不易當。
暗想舊遊渾似夢,
芙蓉城下水茫茫。’”
此詩或謂杜甫,或謂鬼仙,或謂曲詞,未知孰是。然詳味其言,唐人語也。首先有曾從漢梁王之句,決非子美作也。況集中不載,灼可見矣。
踏花歸去馬蹄香
北宋皇帝宋微宗趙佶喜歡繪畫,他本身也是一個善於畫花鳥的能手。他繪畫特別注意構圖的立意和意境,所以在朝廷考試畫家的時候常常以詩句為題,讓應考的畫家按題作畫擇優錄用。
有一次,朝廷決定考試天下的畫家。詔命一下去,各地的畫家都紛紛來到京城。到了考試那天,主考官出了一個命題:“踏花歸去馬蹄香”,讓畫家按這句的內容體現出來。
開始,畫家們個個都面面相覷一籌莫展。過了一會兒,便先後動起筆來。有的畫家絞盡了腦汁,在“踏花”二字上下功夫,有畫面上畫了許許多多的花瓣兒,一個人騎著馬在花瓣兒上行走,表現出遊春的意思;有的畫家煞費苦心在“馬”字上下功夫,畫面上的主體是一位躍馬揚鞭的少年,在黃昏的疾速歸來;有的畫家運思獨苦,在“蹄”字上下功夫,在畫面上畫了一隻大大的馬蹄子,特別醒目。只有一位畫家獨具匠心,他不是單純著眼於詩句中的個別詞,而是在全面體會詩句含義的基礎上著重表現詩句末尾的“香”字。他的畫面是:在一個夏天的落日近黃昏的時刻,一個遊玩了一天的官人騎著馬迴歸鄉里,馬兒疾馳,馬蹄高舉,幾隻蝴蝶追逐著馬蹄蹁躚飛舞。
考卷交上來以後,主考官一幅一幅地審看。看了一張不滿意,放在一邊;又看了一張還是不滿意,又放在了一邊```````等到看見蝴蝶追逐馬蹄蹁躚起舞這一幅時,他臉上立時現出了喜悅的微笑。他連稱讚:“好極了!好極了!”於是選中了這一幅。
因為只有這一幅畫真正表現了“踏花歸去馬蹄香”的含義。在這句詩題裡,“踏花”、“歸去”、“馬蹄”都是比較具體的事物,容易體現出來;而“香”字則是一個抽象的事物,用鼻子聞得到可用眼睛卻看不見,而繪畫是用眼睛看的,所以難於表現。沒有選中的那些幅畫,恰恰都沒有體現出這個“香”字來:而被選中的這一幅,蝴蝶追逐馬蹄,使人一下子就想到那是因為馬蹄踏花泛起一股香味的緣故,所以是成功的。
和這個故事相似的還有一則:
說的也是一次考試畫家,主考官也是出了一句詩為畫題。這句詩是“竹鎖橋邊賣酒家”。結果入選的卻是一位沒有畫出灑館的畫家。他畫的是小橋流水、竹林茂密,在綠葉掩映的林梢遠處露出古時候的一個常用灑簾子,上面寫著一個大大的“灑”字。這幅畫兒,畫面上不見酒店,卻使你似乎看到了竹林後面卻有酒店,重點是用形象體現出一個“鎖”字來。
這兩個故事說明著藝術創作的一個道理,即藝術是透過形象反映生活的,它不象科學那樣需要透過抽象的議論。一件藝術品,藝術性的高低很生要的一點就是要看它是否富於形象性,看它是否能夠透過形象把抽象的思想立意體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