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浮塵微草
-
2 # 阿虎8596
“充滿誘惑的課外教育”? 提問就把課外教育設定為一個反面形象,似乎課外教育是不好的,是騙人的,家長應該怎樣抵擋它們的“蠱惑”。也難怪,現在課外補習機構成了過街老鼠了,人人喊打才是主旋律
課外教育是望子成龍的家長提高孩子的成績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的強大需求促生的,家長給孩子補課是主動選擇的,並不是受到補習機構的“雞東加忽悠”受到補習機構的“裹挾”才去的。二十幾年前很少有補習班,但是有家教,很多大學生在業餘時間做家教勤工儉學,改革開放後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普通家庭也有了給孩子投資教育的能力,大學不包分配,一些大學生走上了補習行業,市場行為,一方有需求,一方提供服務,傳授知識不是黃賭毒,有何過錯?
現在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很重視的,無論如何宣傳指導,恐怕也不會轉變家長課外教育的觀念。每一個成年人都清楚自己的孩子該如何教育,無需別人洗腦指導。比如我的外甥女,懷孕就吃核桃聽音樂各種胎教,孩子十幾個月就送早教中心,一節課一百多塊錢,自己覺得值得就好,你覺得不值得,或者覺得貴,不去就是了,沒必要發動輿論攻擊吧?進口轎車貴,LV包包貴,名牌化妝品貴,是不是都討論一下如何面對它們的誘惑啊?
-
3 # 一學堂王老師
學校教育好比正餐,大米飯。課外教育範圍比較大了,凡是課餘時間的以教育為目的活動都算是。有各種特長興趣班,有補習培優的,有思維啟智的,有動手實踐的等等,形形色色,林林總總,可選擇空間是比較大,也難怪題主以“充滿誘惑”為題來問。翻譯一下其實就是感覺對孩子都很好,怎麼選擇。王老師分享兩個觀點供大家討論,一是時間成本,二是對誰有誘惑。這兩點都是基於接受課外教育的物件~孩子。
孩子的課餘時間也是有成本的。選擇多了,未免就認為多多益善!我想初衷肯定是讓孩子去願意學,很多學生週末四處去趕場,多不一定好,要保證孩子玩的權力和時間。Sunny明媚的春日週末,可以陪孩子去踏青,感受自然,比在課堂聽一節作文課更有效率吧。男孩喜歡搭建積木,週末痛痛快快玩上一兩個小時,比去輔導班看PPT聽知識點,哪個更好。
在選擇時,必須兼顧孩子的時間成本,或者說與父母在一起的親子時間成本。家庭教育才是課外教育的主要部分,父母的言傳身教無法替代。
誰的興趣班?其實不是孩子的興趣班,是家長的興趣班了。每個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所成就,其實很大程度上卻決於父母如何引導孩子。培養一兩個孩子真正感興趣的,勝過空空的“興趣廣泛”。興趣是自發主動的,當高年級逐漸定型會跟隨一生。學一段這個,學一段那個,這不是培養孩子的半途而廢嗎?
以上。
回覆列表
拙見如下:
想要弄明白如何面對課外教育,得先了解課外教育的相關內容。
一、什麼是課外教育?
課外教育是國家政府教育領域優質教育資源匱乏與家長對子女教育需求提高的矛盾下,催生出的社會教育行業。如課外學習輔導班、各種興趣班、各種親子活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等等。
二、參與課外教育的目的及意義何在?
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別的孩子更優秀,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三、課外教育的種類及內容:科目內容越來越豐富,形式種類愈來愈多樣。有線上的,有線下的;有認知類,如生活技能、認知能力等;有專門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如國學、禮俗;有藝術類的,如鋼琴、小提琴、繪畫、芭蕾、街舞、拉丁舞等;有體育類,如籃球、足球、乒乓球、游泳、空手道、Golf、花樣溜冰等;也有社會實踐類的,如春季的踏春、夏令營活動等。
四、中國課外教育的現狀。
瞭解了課外教育,如何參與就會心中有數。那麼如何參與呢?
一、報課程培訓班要冷靜分析,合理選擇。面對數量眾多、誘惑多多的課程培訓,家長切忌不可盲目地信其宣傳。應具體瞭解其教學的師資情況,或向周邊已參與者打聽實際效果。既然多得有選擇,就要擇優而上。
二、興趣班要理智報班。如今興趣班可謂花樣繁雜,有知名的,還有不知名的;有流行的,也有冷門的……不過,既然是興趣班,就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愛好,以其特長、興趣報班,家長切不可帶著功利思想,以日後孩子的前途為杳無標準。同事的一個男孩子本來愛踢足球,結果母親生怕影響學習,軟磨硬泡地給報了鋼琴班,覺得日後大有前途。結果,週末得央求著去,回家得逼著練。慪氣不說,效果可想而知。
三、數量忌多。不管是課程培訓,還是興趣班,抑或是社會實踐活動,都要有一定的度,要適度,不可失度。課程培訓要適“強項——為拔高”或“弱科——為彌補”而止,不可一哄而上;興趣班要適“孩子的愛好、特長和優勢”而止,不可因“孩子興趣廣泛”而亂來;社會實踐則適“孩子的意願、自家的經濟條件”而止。撇開安全、經濟等其它因素,若多報,在學業負重如此沉重的大背景下,孩子的精力會消耗殆盡,時間的安排會捉襟見肘,那效果可就適得其反了。
四、家長得學習、提升素養。課外教育有很多追求“孩子+父母互動”,如家長得犧牲大量休息時間陪伴子女共同學習課程,或在興趣班的教室中和子女唱和,或陪子女親自體驗社會活動,共同完成一些“作業”。試想,家長若什麼也不懂,怎麼參與?怎麼會達到預期效果?所以,這課外教育也是對新一代的父母提出的一個極大的挑戰,為了孩子,還得不斷地看書、學習,從各方面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