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發現最大的海龜為稜皮龜(Dermochelys coriacea),最大的體長為250釐米,體重達300千克.稜皮龜是世界上龜鱉類中體形最大的一種,堪稱“巨龜”,體長在200—230釐米之間,體重一般為100—200千克.據說最大的體長為250釐米,體重達300千克,也有達800千克的說法.它的頭部、四肢和軀體都覆以平滑的革質面板,沒有角質盾片,背甲的骨質殼由數百個大小不整齊的多邊形小骨板鑲嵌而呈,其中最大的骨板形成7條規則的縱行稜起,因此得名,也有人叫它革龜.這些縱稜在身體後端延伸為一個尖形的臀部,體側的兩條縱稜形成不整齊的甲緣.腹甲的骨質殼沒有鑲嵌的小骨板,由許多牢固地嵌在緻密組織中的小骨構成5條縱行,其中中央一行在臍帶透過處裂開.它的嘴呈鉤狀,頭特別大,不能縮排甲殼之內.四肢呈槳狀,沒有爪,前肢的指骨特別長.身體的背面為暗棕色或黑色,綴以黃色或白色的白斑,腹面為灰白色.稜皮龜是一種生活在遠洋的動物,主要棲息於熱帶海域的中上層,偶爾也見於近海和港灣地帶.由於四肢巨大,並且變成了槳狀,可持久而迅速地在海洋中游泳,故有“游泳健將”之稱.1970年,中國長江口海域捕獲了一隻稜皮龜,而它身體上所掛的標記卻表明它還曾經在萬里之外的英國大西洋海域被捕獲過,足見它的游泳本領之高強.主要以魚、蝦、蟹、烏賊、螺、蛤、海星、海參、海蜇和海藻等,甚至包括長有毒刺細胞的水母等.它的嘴裡沒有牙齒,但是卻在食道內壁有大而銳利的角質皮刺,可以磨碎食物,然後再進入胃、腸進行消化吸收.稜皮龜主要分佈於世界上的熱帶和亞熱帶溫暖水域,繁殖地基本位於北緯30°和南緯20°之間.索餌個體偶爾可以隨海流北上到北緯70°附近的冰島及南下到南緯35°的烏拉圭.在中國分佈於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山東、遼寧、臺灣、海南等附近的東海和南海海域,以及上海長江口外海域等地.
世界上發現最大的海龜為稜皮龜(Dermochelys coriacea),最大的體長為250釐米,體重達300千克.稜皮龜是世界上龜鱉類中體形最大的一種,堪稱“巨龜”,體長在200—230釐米之間,體重一般為100—200千克.據說最大的體長為250釐米,體重達300千克,也有達800千克的說法.它的頭部、四肢和軀體都覆以平滑的革質面板,沒有角質盾片,背甲的骨質殼由數百個大小不整齊的多邊形小骨板鑲嵌而呈,其中最大的骨板形成7條規則的縱行稜起,因此得名,也有人叫它革龜.這些縱稜在身體後端延伸為一個尖形的臀部,體側的兩條縱稜形成不整齊的甲緣.腹甲的骨質殼沒有鑲嵌的小骨板,由許多牢固地嵌在緻密組織中的小骨構成5條縱行,其中中央一行在臍帶透過處裂開.它的嘴呈鉤狀,頭特別大,不能縮排甲殼之內.四肢呈槳狀,沒有爪,前肢的指骨特別長.身體的背面為暗棕色或黑色,綴以黃色或白色的白斑,腹面為灰白色.稜皮龜是一種生活在遠洋的動物,主要棲息於熱帶海域的中上層,偶爾也見於近海和港灣地帶.由於四肢巨大,並且變成了槳狀,可持久而迅速地在海洋中游泳,故有“游泳健將”之稱.1970年,中國長江口海域捕獲了一隻稜皮龜,而它身體上所掛的標記卻表明它還曾經在萬里之外的英國大西洋海域被捕獲過,足見它的游泳本領之高強.主要以魚、蝦、蟹、烏賊、螺、蛤、海星、海參、海蜇和海藻等,甚至包括長有毒刺細胞的水母等.它的嘴裡沒有牙齒,但是卻在食道內壁有大而銳利的角質皮刺,可以磨碎食物,然後再進入胃、腸進行消化吸收.稜皮龜主要分佈於世界上的熱帶和亞熱帶溫暖水域,繁殖地基本位於北緯30°和南緯20°之間.索餌個體偶爾可以隨海流北上到北緯70°附近的冰島及南下到南緯35°的烏拉圭.在中國分佈於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山東、遼寧、臺灣、海南等附近的東海和南海海域,以及上海長江口外海域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