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汽車網評

    猶如滾雪球,東風本田利用十四年的時間,將本身拇指般大小的雪球越滾越大,2017年的全年銷量達到72萬輛以上,2018年更是劍指74萬輛。而一個天大的玩笑突然冒出來,“機油門”幾乎將東風本田十四年的辛勞一夜盡毀。緊接著,為了穩固且提升品牌形象,東風本田開啟了品牌釋出會,旨在釋出全新品牌主張,意圖收復失地。

    ▲問題沒解決,何談技術依託?

    整個釋出會活動,加上歌舞的表演,僅僅只有20來分鐘長。萬眾期待的轉變,不免因為這短短的時長而將本是滿滿的希冀變成失望。當然,這樣一款被自認為是“蛻變”的釋出會,東風本田不可能去談及過去的半年究竟經歷了什麼。撇開眼下的辛酸恥辱,它需要看到更遠的未來。

    事實上,“十五週年”並沒有什麼好紀念的,相比“十週年”而言,“十五週年”在此刻擺出來,別有一番心思。簡單捋一捋東風本田的履歷:2003-2013年,東風本田以小規模起步,滾雪球般成長起來,這個階段,它做的更多的是造出消費者天天念著想買的車型;2014-2017年,東風本田逐步構建了“SUV+中級車+中高階車”的產品陣容;邁入2018年,東風本田的野心一下全然暴露出來,打算繼續保證年銷70萬輛以上的業績,並在2023年達成年產銷100萬輛的目標。

    為此,東風本田在十五週年之際提出了全新品牌主張,即“更科技、更時尚、更自如”,和之前的“全新的、有趣的、超酷的”品牌主張相比似乎沒有多大變化,唯一一大亮點,大概就是“更科技”了。要實現“更科技”,不可避免要依託技術的支撐,恰好本田是技術流,算是在行了。不過十分尷尬的是,在上半年,東風本田完全被自家的技術給搞亂套,過於激進的地球夢技術突然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

    顯然,東風本田若要重塑品牌形象,必然要先從技術上入手。兩難的境地下,要如何衝破重圍呢?

    ▲燃油車搞不定,電動車成庇護所?

    根據今年4月份工信部公示的《2017年度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情況》,2017年東風本田油耗積分為185611分,表現還算不錯,但是,其新能源幾分卻未0。另外,在2019年和2020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分別要求達到10%和12%,這就意味著東風本田的純電動車型需要加快腳步推出,並拿出不錯的銷量業績。

    實際上,在新能源佈局上,相比大眾、通用等一眾大牌,東風本田並不算積極。大眾完成了和江淮的合資,併發布了全新品牌“思皓”,而通用早已瞄準新四化,在2018年別克之夜上釋出了兩款重磅新能源車型,所搭載的技術基本處於領先地位......作為一家幾乎可以不和廣汽本田牽手就能獨步車市的合資企業,激進的東風本田在這一塊落後於他人,顯然不符合它的作風。而驅使它將2018年定義為自己的電動車元年,估計很大程度和“機油門”有關。

    給了東風本田一個不得不為之的順勢而為的機會是,“機油門”幾乎搞垮了本田的傳統燃油技術,讓其必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新能源版塊上,將新能源車型研發的提上日程,是整個本田最佳的轉型之道。

    不過,在小編看來,相關的機油增多車輛召回處理之後,並沒有取得想象中好的效果,也就是說在技術的研發和技術的解決上,本田還是有著很大的不足。就目前的形勢來看,東風本田一直在強調方案的可行性多麼足,卻未“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以實際反饋的情況而針對方案進行升級,如此很難不讓人去猜測:莫非是燃油車難搞定,才將電動車當成庇護所?

    ▲此刻才和消費者互動,是否為時已晚?

    每一個企業的品牌釋出會都不免要談到消費者,表示接下來的走向會圍繞消費者而進行雲雲。這次的品牌釋出會上,東風本田談到,在將陸續匯入本田FUNTEC技術的最新成果,同時融合年輕時尚元素,為消費者帶來極致駕乘體驗的同時,此外東風本田還將一如既往地貼近年輕消費群體,把時尚的特質延伸至市場營銷、推廣、售後服務等諸多領域,讓車主永遠佇立在潮流的前沿,去體驗最前衛的生活方式。

    然而,以汽車投訴網的資料來看,從2015年到2018年,東風本田的投訴逐年提升,由於“機油門”的爆發,2018年上半年該網站接收到東風本田的車主投訴多達600餘宗,相比去年全年暴漲340%。而因為召回處理未達到預期效果,目前投訴依舊持續增加,按照這樣的進度,東風本田今年所被投訴的數量,也許會比過去十四年想加起來更多!

    在諸多的投訴中,其實不少車主並未得到合理的回覆,而召回處理之後,東風本田更是選擇了“一隻眼開一隻眼閉”的方式躲避車主的追責。試問一下,如此對待消費者,東風本田再在品牌釋出會上提及與消費者形成互動,把售後服務做好最特別,是否又是表面一套背後又一套?

    小編曾撰寫一文《東風本田:五年社會責任報告,一朝付諸東流》就說過,東風本田自己給自己頒獎狀,早就在5年前開始,而在“機油門”爆發之際,仍舊把第6份責任報告做得漂亮,且從經濟貢獻、尊重股東權益、專注客戶體驗、實現員工價值、攜手夥伴共贏、打造綠色產業鏈、致力社會公益等層面展示了過去一年東風本田取得的最新成效及相關案例。殊不知,背後幾十萬的車主在苦苦掙扎、四處奔走投訴。

    ▲結語

    十四年經營一年盡毀,這種說法毫不誇張。一場20來分鐘的閉門演講,對於消費者來說幾乎毫無意義。如果說東風本田的發展歷程就像滾雪球,那它的夏天未免來得太快。當然,它或許不可能會再愛上冬天,不是說機油增多隻會在冬天或者是低溫環境下才會發生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想要成為歌王歌后要具備哪些條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