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京領新國際

    您好,為了能夠回答您的問題,我們邀請到了出身於出生於教育世家、從事教育工作二十餘年的金燕老師。金燕老師一直以來致力於教育技術與學校課程的融合發展,曾經將一所城郊涉農薄弱學校帶領成為全國聲名鵲起的未來學校,所以今天,京領特別邀請金豔老師與您分享她心目中的未來學校。

    我一直希望,我有這樣一所學校:Sunny燦爛的午後,孩子們在小花園裡或嬉戲打鬧或捧書細讀,Sunny透過樹葉灑在孩子們身上,暖暖的,而孩子們寧靜的笑臉,是冬日裡最美的太陽。

    我心中未來學校,學生不多,6、7百足也;校園不大,但一定綠樹成蔭;建築不高,但一定窗明几淨;校園就像一座圖書館,孩子們隨處可讀;校園更像一座遊樂場,每個孩子都能在期間找到自己喜歡的專案,在玩中學習、成長....我一直在想,如果有一天,我有能力、有精力自己來創辦一所學校,它應該是什麼樣的呢?

    建築:不一定高大上,但一定明亮溫暖

    我所期望的校園,沒有高大的建築,但是線條明快,光線充足、溫暖明亮。校園沒有圍牆,孩子們快樂的與環境相處擁。有大大的教室,教室就是學習室、是圖書館、是遊戲廳。

    校園一定要有藝術館,孩子們的作品被鄭重地收藏、展覽;學校一定要有體育館,不管颳風下雨、孩子們可以攀巖打球;最好在頂樓的Sunny房做成孩子們的圖書館和老師的書吧。冬日裡,孩子們可以自在的或趴或蹲,或三五成群或一隅獨坐,自在的閱讀;老師們在工作之餘,泡一壺喜歡的紅茶或美式咖啡,聊聊孩子、聊聊時裝。

    學校一定要有一個大劇場,有專業的音響和燈光,孩子們可以在舞臺上自由演繹自己的夢想。如果可以,學校還要有功能齊全的各種實驗室:計算機、創客中心、職業體驗中心、手工製作室、開心農場,甚至高年級的孩子可以擁有自己的個人工作室。

    校長的辦公室放在一樓,隨時對每個孩子敞開,校長熟悉每個孩子的名字,孩子們問好的時候能叫出每個孩子的姓名,孩子們願意和校長一起聊書、聊理想甚至是家庭發生小事情。

    校園生活:自在、有選擇

    自由:校園裡的每一個個體是靈動的快樂的

    未來,我希望每個孩子都帶著希望和期待上學,與家長告別跨進學校大門的時刻,每個孩子都即將開始的一天的學習生活都是充滿期待和躍躍欲試的。學校為每個孩自提供了個性學習的平臺,孩子們是學習的主人,在學校提供的豐富的舞臺上,每個孩子的可以找到在學校存在的理由,每個孩子都是校園生活不可缺失的部分,每個孩子在班級、校園都可以體會到歸屬、幸福和使命。

    個性:每個孩子的天賦都得到自由的表達

    校園裡的每個孩子都有量身定製的課程,每個孩子的天賦都得到自由的表達。大資料時代,引發了思維方式、學習方式、教學方式、交往方式的變革,而教育是目前變革最小的領域,未來教育直接指向培養學生需要具備的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求的技能和素養,如解決問題能力、批判性思維、團隊協作、數字素養,跨界學習等能力。

    未來學校最大的變革在於課程的重構,而課程重構的背後是學習的重構,學校課程頂層設計中如何把兒童成長學習的正中央,教室如何把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擺在課堂的正中央,歸根結底,還是觀念的重構。這是一個系統性的變革。

    國家督學成尚榮老先生說過,課程是工具。課程的目的是讓學生踩跳板。課程是手段,不是目的。我們不能將課程當目的。課程要進行整合。因此,課程整合是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這也是21世紀兒童核心素養的關鍵之一。

    未來學校所提供的核心產品一定是課程,更加豐富的、個性的、定製的課程。除了傳統的國家學科課程之外,更多的是基於學科的整合和基於專案的學習(PBL)。學校為孩子們提供豐富的、可選擇的課程,幫助孩子們去發現併成為最想成為的那個自己。

    未來學校裡,每個孩子手中的課表都不一樣,每天上午,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老師的學科課程,在課堂上,孩子們真正站在學習的正中央。下午,孩子們選擇社團的學習,有戲劇、烹飪、創客、各種球類、手工,在專案學習中豐富孩子們的實踐精神和動手能力,在合作完成任務中鍛鍊孩子們的合作和協調能力。

    未來學校的學習,更多打破學科的邊界,拓展學科的外延和內涵,既有學科內的整合,也有跨學科的整合,基於專案主體的學習,從學習主題出發。多學科多解讀進行整合式學習,幫助學生多角度認識事物,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和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

    無邊界:技術打破時空的桎梏

    網際網路時代的教育,技術可以更好的為教育服務,打破教育的邊界,實現無邊界學習。

    我們眼裡看到的是“人”和“課程”,聚焦人的發展和構建能培養學生面向未來核心素養的課程體系,數字技術應該像“空氣一樣”自然地浸潤到學習者的整個學習過程中,凸顯人的發展和課程的構建。運用簡單的技術服務於豐富的學習過程。

    學校環境元素除了綠植和書,就是各種網際網路裝置,數字圖書館、線上閱讀、虛擬學習共建、數字博物館等,同時,為孩子們量身打造未來教室。

    未來教室看不到黑板、粉筆,甚至沒有盤根錯節的電線,孩子們進入一個純白的世界,可以運用大腦和創意工具創造世界……在3D列印室、孩子們可以盡情創造、在機器人教室可以變成程式設計,孩子們動手搭建各種理想中的機器人,滿足孩子們對於未來的探索慾望。動手組裝電路、完成精細化焊接,更是手到擒來,輕鬆自如。

    未來教室,承載的是每一個孩子的夢想,他們中有科學家、音樂家、畫家、政治家,也有一個個平凡普通的但是保留了對世界的好奇探究,有著生活情趣和熱愛的普通人。未來教室能夠讓孩子們在自由不受限制的空間裡,自由想象、大膽實踐,教室設計看似簡潔,卻孕育智慧和創意,可以透過網際網路共享,讓所有的資源唾手可得,未來教室倡導一種鼓勵創新、允許失敗、大膽嘗試、持續改進、追求卓越的氛圍。未來教室,打破學習邊界,成為擁有無限可能的開放空間。

    和諧: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未來學校,一定還有這樣的一群人,熱情、堅定、善於學習和建構,當下流行尋找尺碼相同的人,其實尺碼不同,也沒有關係,只要又熱愛教育和孩子的心,教育需要各種元素的完善和補充,同樣也需要各種思想的碰撞和融合,允許不同。

    未來學校既要打破教室的邊界,也要打破教師的邊界,教師不一定是學校固定編制人員,可以有家長義工和社會各領域優秀人才來擔任導師,教育唯有各界優秀人才的加入,才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我們留什麼樣的世界給後代,取決於我們留什麼樣的後代給世界。未來,在我們手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鍛件的質量透過什麼檢驗來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