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比如?
60
回覆列表
  • 1 # 權娜0291

    金庸的人品不去說了,成功的傳統文人都那德性,一流的演員,,,,東林候補,,, 金庸的文字也不必說了,一流的小說家,,, 但是用包衣後代和袁崇煥評傳來攻擊他,或從作品如韋小寶的言行來組織材料,卻難免有為了黑他而黑他的感覺。 無非是他寫了袁崇煥評傳,而且由於作品影響,所以流傳廣大,問題是他的考據的依據是按照公開的官定材料作為基礎,這些材料和論點不論對錯,甚至都進去教科書了,他引用作為依據,有何不可? 他作為文學家而不是歷史學家來寫評,只要他不是在材料引用的方法上出了問題,而是已經採取了比較大路的意見,作為評議的基礎材料,那麼歷史學家們出的問題,要他承擔?某頗為不以為然。

  • 2 # 至尊寶2536202

    金庸小說裡,其實一直有一個心結沒開啟。 《倚天屠龍記》裡,張無忌父母雙亡,之後的故事都是沿著“義父你在哪裡無忌很想你”一條主線,穿花引線,翻山越嶺;《射鵰》講的,其實就是兩個互為映象的孩子,楊康和郭靖如何對待自己殺父仇人的事情;《天龍八部》,段譽、虛竹、喬峰三位主人公,都在找爸爸的路上,王語嫣木婉清阿朱阿紫這些都在認爸爸;《俠客行》裡,從小是孤兒石破天也在找爸爸。 而一出生就沒有爸爸那些人,比如令狐沖,對華山的感情,對偽君子嶽不群的執念,其實也是父子情深;又比如楊過,他孤獨無依了十幾年,雖然幾次想殺掉郭靖,為父報仇,但他實際上早就把郭靖當做了自己精神上的父親。 所以金庸筆下,父親們總是缺位的,這是小說裡悲情的核心。 有人調侃道,說他寫的是“爸爸去哪兒”,但後來我讀到《金庸傳》裡的一個小細節,我就發現其實並不好笑。 傅國湧先生寫的《金庸傳》裡有一段,提到過金庸的父親:1951年,金庸重回香港,在《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和編輯;同年四月,金庸父親冤死,以“抗糧、窩藏土匪、圖謀殺害幹部”的罪名在故鄉海寧被處決。噩耗傳到香港,他哭了三天三夜。他少年喪母,此時又痛失父親,傷心了大半年。 兩個細節點,一個是金庸和父親兩地分隔;第二個,金庸父親被冤枉,而金庸沒辦法。 1951年,金庸28歲,還沒有開始寫小說。熟悉金庸的會知道,金庸寫的第一本小說《書劍恩仇錄》,是四年之後。 所以,我們大概就能明白,為什麼張無忌要尋找謝遜了吧。 他們天南海北兩地分隔,相聚的時間只有短短十年,而且金毛獅王是一個犯了錯的人,一個被主流判罪的人,一個被全世界誤會的人,張無忌卻要冒著生命危險,漂洋過海去接他回中原。 之後張無忌冒天下之大不韙,逃婚出走,拋下週芷若,尋到嵩山少林,拼了性命地,力鬥少林三神僧,為的就是,在武林同道前,給他下一場六月飛雪,替他洗雪沉冤。 這還沒完。在封筆之作《鹿鼎記》裡,表面上寫的是一紙荒唐言,無厘頭無心結嘻嘻哈哈打打鬧鬧,可在陳近南死掉的時候,一向沒心沒肺的韋小寶卻痛苦流涕。 韋小寶哭道:“師父死了,死了!”他從來沒有父親,內心深處,早已將師父當成了父親,以彌補這個缺陷,只是自己也不知道而已。 他們之間其實不那麼親近,相處時日其實甚暫;韋小寶對陳近南,是有所敬畏的,“每次相聚,總是擔心師父查考自己武功進境”,“心下惴惴,極少有什麼感激師恩的心意”;他的心裡可能還覺得陳近南有些迂腐,反清復明,那個動盪的“明”不一定有這個“鳥生魚湯”的清好。 韋小寶和陳近南之間,多像父子那種獨有的有距離的親切感。金庸還有意無意地加了一句話,說韋小寶這才意識到:自己終究是個沒父親的野孩子。 此刻師父逝世,心中傷痛便如洪水潰堤,難以抑制,原來自己終究是個沒父親的野孩子。 其實我們都知道,金庸說的是自己。 此時,離老人家故去已經近20年。 在金庸小說裡,把所有有關於父親的碎片,拼在一起,其實就是金庸年輕時候的一個心結:一種遺憾,沒有父親的遺憾,身為人子卻不能盡孝道的遺憾,以及對自己無能為力而感到遺憾。 風塵之中,盡是性情之人。 完了嗎? 沒有。1993年,金庸應邀寫了一篇類似於自傳的小說《月雲》—— “從山東來的軍隊打進了宜官的家鄉,宜官的爸爸被判定是地主,欺壓農民,處了死刑。宜官在香港哭了三天三晚,傷心了大半年。但他沒有痛恨殺了他爸爸的軍隊。因為處死的地主有上千上萬,這是天翻地覆的大變。” 宜官是不是筆名,而是金庸的小名,祖父給他取的。 往事越千年。或許是政治正確,或許是金庸老爺子想的開,他不再怪誰。 但耿耿於懷了這麼久,一定是有傷心事。 看書的人不正經,寫書的人最深情,這才是“只是當初我還不明白”。

  • 3 # 一覺夢遊

    金庸自稱兒子死後,潛心研究佛學,自認為是虔誠的佛教徒。當李敖問道:“佛教無不以捨棄財產為要件。所謂‘舍離一切,而無染著’,所謂‘隨求經施,無所吝惜’。你有這麼多的財產在身邊,你說你是虔誠的佛教徒,你怎麼解釋你的財產呢?” 金庸大窘,不知所措,無以為答。李敖得出結論:金庸信佛,其實是一種“選擇法”,凡是對他有利的,他就信;對他不利的,他就佯裝不見。其性質與善男信女並無不同,自私的成分大於一切。金庸是偽善的,這種偽善,自成一家,可叫做“金庸式偽善”。

  • 4 # 老九哥的日常

    作品偉大就行了,有幾個完人。魯迅,郭沫若,從大家的評判的角度,都是不完美的,但改變不了人家在文學史的地位。

  • 5 # 二一添作虎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於浙江省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 。當代知名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48年,畢業於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1952年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並寫出《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1959年,金庸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 。

    1985年起,歷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政治體制小組負責人之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委員,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 。2000年,獲得大紫荊勳章。2009年9月,被聘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 。同年榮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2010年,獲得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

    先看看金庸先生的婚姻

    1948年與杜治芬結婚,後離婚,  

    1976年,金庸與朱玫感情破裂,主動提出離婚,並娶年輕二十九年的林樂怡為妻,金庸迷稱秀麗嫻雅的林樂怡為“小龍女”,二人一直“恩愛”至今。

    對於他的第一次婚姻,除了茫然也沒什麼好說的。稍微展開腦補下,剛剛畢業不久就結婚了,懷揣文學的夢想,但文學能當飯吃嗎?像他這樣滿懷夢想的青年何其多也,可又有幾個成功了呢?現實的壓力,生活的窘迫,或許他們之間有過爭吵,有過挽回,可我們知道,金庸註定會走一條文學的路,所以他們的分道揚鑣似乎也成了理所當然。  重點放到第二次婚姻。他一生的崛起,其上升儲備期都在這段時間。23年的漫長時光,為他生兒育女,操持家中瑣事。我們可以看到,從1955年最開始的《書劍恩仇錄》到最後的1972年《鹿鼎記》的完結,他所有的作品全都是在這段婚姻期間創作的。文學創作是一個非常耗費精力時間心情的東西,在這段時間裡,他有時間做個好丈夫嗎?有時間做個好爸爸嗎?甚至誰在照顧他的雙親父母?是誰在他背後默默奉獻?而等到耕耘完畢,應該收穫的時候,他一腳踹開黃臉婆,娶了年輕美貌的林樂怡,開始享樂人生,其後再也不勤勞了,再無好作品面世,只等著收之前作品的版稅,一版再版,一拍再翻拍。  

    有一句話說:如果你覺得雞蛋好吃,又何必去見生蛋的雞呢。此話真有道理。  

    正如寫出香豔霸氣的種馬文的很可能是宅處猥瑣男,創造了一個情義江湖的也很可能是個背情棄義的小人。他筆下的世界讓人嚮往,他本身卻不一定是個讓人嚮往的人。  文以載道,但文又不僅僅只會被用來載道。他的理想世界,他的心中情義,他的江湖兒女是這樣的,但他自己卻是背道而馳的。當然,或許不一定是虛假宣稱,而是他自己也不知道,原來自己內心深處是這樣一個人,畢竟在他創作這些作品的時候,他還沒做這些事情。傳說他曾有一個求而不得,念念不忘的夢中情人,我想那位美女是何其有幸,能避開和一個幻想太過的“文學青年”交深,否則真得到了,說不定又是另一番始亂終棄。因為得到後,說不得和他腦中的假想相差太過。

  • 6 # leedap

    所謂的金庸大俠,在他那些表面看起來情深意重、義氣幹雲的文字底下,實際上不過龜縮著一個蒼白、自私、孱弱和渺小的靈魂,正所謂文如其人,一個背信棄義、貪婪無止的人寫出的文也會對映著他的內心,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反金庸的武俠同人也那麼受歡迎的原因吧。 

    金庸和才女朱玫締結的那次婚姻,在長達20多年的婚姻裡,兩人共同度過了人生最好的時光,而這段時光,是他們事業由最艱難走向最輝煌的時光。

      然而,近三十年的攜手共度,抵不過一個男人臨老入花從的色心大動,也抵不過一個飯店女侍的青春機黠。 金庸是怎麼回報妻子的呢?五十多的金庸時常在明報附近的一家咖啡廳用餐,一日,他留下十元小費後離開了咖啡廳,而後面一個年輕的女侍卻追上來找他,將十元錢還給他,很“真誠”地說:“文人賺錢不容易,所以不能收這麼多小費。”金庸大為感嘆一個貧賤的女侍如此不貪財,於是公佈自己身份,留下了自己的聯絡方式,兩人從此熱絡起來。

      ——稍微有腦子的人想一想也知道,金庸其時已經名滿香港,明報更是大報,他常去的附近的咖啡廳,老闆和女侍會不知道他是金庸?需要追上來還他這十元小費? 說白了,到底是金庸先放下這筆小費釣魚上鉤,還是女侍善捕捉春風,只有他們兩個當事人才知曉了。

      16歲的女侍很快成了金庸的情人,兩人在跑馬地附近租巢同居好的蜜裡調油。結果依然在明報工作的朱玫,是最後一個知道丈夫姦情的人。那時,他們的優秀的長子,已經18週歲,正在美國讀書。

      金庸提出了離婚。他似乎已經想清楚瞭如何享受他的餘生。而他的長子,因為懇求父親不要離婚未果,最終選擇了從21樓跳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即便如此,金庸依然執意離婚。

      因為對於他來說,他已經有了足夠的金錢和社會地位,永保自己在未來的老年,摟著一個青春豐澤的肉體享受餘年。至於那些金錢和社會地位的來源,有沒有他妻子的血汗在裡面,管他的,她自願的。(好比金庸文裡的人物,東方不敗把權勢地位給楊蓮亭,最後下場悽慘,都是他自願的;殷素素放棄身份地位和張翠山在冰火島上生活,最後卻得到如此結果,哪有怎樣,是她自願的)

  • 7 # 使用者95103950558

    金庸人品好不好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有一件事情就是,他在《天龍》小說中,四大YIN賊之中有一個叫“雲中鶴”,性情好YIN,而金庸的表哥徐志摩也叫“雲中鶴”,在他那個年代,也是一個風流人士,甚不被金庸喜歡。

    還有一個情人節最毒詛咒“願天下有情人最後發現,是失散多年的同父異母親兄妹”,這句詛咒的始祖應該就是金,《天龍》中段譽的多段感情都是以最後發現戀人是妹妹而告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純文字,超連結,錨文字”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