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感覺現在小孩子可以學的東西越來越多了,連科學都可以,大家覺得幼兒學科學怎麼樣?
22
回覆列表
  • 1 # 蛋圈一科

    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對少兒的教育也更加重視,除了綜合提高各方面素質,還有對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小孩子的可塑很強,學點科學當然有好處,有助於培養他深入思考問題,探究世界本質,熱愛科學的興趣。

    怎麼學呢?主要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種途徑。

    不同地域可能教育情況不同,北京的學校在小學三年級開始開設科學課,學習一些簡單的科學知識,學校裡設定科學實驗室。經常會組織一些科學實踐活動,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或者科普場館,去接受科學的薰陶。

    家庭教育潛移默化,如果家長保持一顆愛科學,愛探索的心,那麼孩子對科學的好奇心也不會被扼殺。家長可以多帶領或陪伴孩子讀一些科普讀物,以輕鬆的方式去循序漸進地瞭解科學。也可以透過一些生活中隨手可得的材料做做小實驗。

    科技館裡遍佈科學知識,多走進科技館、青少年科學中心這些科普場所,孩子見多了,自然識廣。社會上有很多的培訓機構,裡面不乏科學課程和素質拓展,水平也是參差不齊,有的教育理念為急於求成式,不顧及孩子長遠發展。對於孩子,最主要是科學興趣和思維方式的培養,讓孩子懂得思考,樂於探索才是正解。

  • 2 # 深i教育

    因為科學就是知識,因為科學就是力量,因為少年強則國強,所以小孩子要學科學,兒童學好科學利國利民!

    這一點毫無疑問,學科學,就一定要學各個學科的科學知識。於是,就有人把本應中學學習的物理、化學知識,以小實驗的形式教給小學低年級甚至幼兒園的孩子們,用好玩的實驗來激發孩子的興趣沒有錯,但他們忽視了知識本身對於孩子的意義。指示劑遇酸、鹼變色的實驗很有趣,但實驗涉及到的知識已經遠遠超過了孩子現有的經驗,即使能夠記住,也是硬塞進大腦中一個知識點一個知識點的孤立儲存,根本談不上知識的系統化。根據目前教育學領域頗具影響力的建構主義思想,學習是學習者基於原有的知識經驗生成意義、建構理解的過程,也就是說,只有在孩子現有知識經驗和認知水平的基礎上設計教學活動,孩子才能學到有意義的知識,才能在大腦中搭建起屬於自己的知識框架,使知識系統化。所以,兒童科學課一定不應該是學科知識的提前學習,而應該從他們熟悉的周圍環境中,找到適合的載體,從中學習基本的科學事實,比如紙,不同的紙具有可觀察的性質,人們可用透過描述這些性質來區分不同的紙,這就是對客觀事實的歸納,是小學低年級與幼兒園階段適合掌握的科學知識。

    說到科學知識的系統性,我們知道科學是分科的,不同學科的知識自成系統,那不同學科之間呢?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絡往往被忽視,我們匆匆進入某個具體的學科學習,忽視了不同學科的知識存在共通性,從而阻礙了我們對科學更深層次的理解以及跨學科創新能力的發展。這種共通性以概念的形式出現,比如結構與功能的關係。這種關係在不同學科都有體現,比如物理中,槓桿支點的位置不同,決定了槓桿省力還是費力;比如化學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決定了它被用於書寫(石墨)還是用來象徵愛情(鑽石)。因此,講解學科間共通的概念,可以讓孩子們看到科學知識更本質的面貌,類似的概念還有模式、因果關係等。當然了,這些概念的學習仍然要基於孩子現有的知識水平,還是舉紙的例子,孩子們很容易發現不同的紙有不同的用途,結合前面提到的不同的紙有不同的性質,就很容易引導孩子推理出性質決定用途這一概念(不同紙的性質很大程度上是由紙的微觀結構決定的,這一點超出了學生的理解範圍,所以將其簡化為性質決定用途)。之後在別的學科學習中不斷強化這一概念,那孩子們對於科學知識的理解就有了更高的高度。

    因此,兒童科學課的正確開啟方式之一:

    兒童科學課應該從孩子已有的經驗出發設計教學活動,並且要注重引導孩子對學科間共通概念的理解。

    ▋科學是實踐

    科學知識來源於科學實踐。兒童科學課,必然要教孩子如何進行科學實踐。教學中的實踐包括反覆做以至熟練精通、徹底學習以理解本質、在現實中運用知識等含義,有些家長所知道的探究式學習就是科學實踐的一種形式。除了探究式學習,工程實踐也出現在美國最新的科學教育標準之中。

    在該標準中,科學與工程實踐被概括成8個方面:

    限於篇幅,不能一一展開,依然舉紙的例子,以一個水中紙花開的探究過程,來說明科學與工程實踐是如何進行的。

    因為使用毛邊紙、影印紙、牛皮紙做了紙花,很容易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哪種紙花在水中開得最快。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探究了三種不同的紙吸水性不同,並且觀摩了水中花開的操作過程。根據花開過程中紙在吸水這一觀察結果以及毛邊紙吸水性最好,有的學生就能預測出毛邊紙花開得最快,並建構解釋:因為毛邊紙吸水性最好。預測結果是否正確需要實驗的檢驗,於是學生們開始計劃並實施研究:2人一組折3朵不同材料的紙花(需要團隊分工合作),同時放進水中(強調實驗條件的一致性),最終得到了實驗結果:毛邊紙花開得最快。學生們需要將這一實際結果作為證據,來論證自己的預測是成功的,並且將預測結果與實驗結果都記錄下來,同別人交流資訊

    水中花開這樣的探究,有趣,能很好地激發孩子們的參與熱情;不難,恰當匹配了幼兒園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知識經驗與認知水平;完整,從提出問題到交流實驗結果完成了科學研究的全部流程。因此,以這樣的實驗為載體來培養孩子們的科學實踐技能,是非常合適的。

    那麼,兒童科學課的正確開啟方式之二:

    以適合兒童參與的科學實踐活動為載體,培養他們八大科學與工程實踐技能。

    ▋科學是思想

    科學不僅僅是知識與實踐,更是一種思想。很多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不需要成為科學家也不想從事理工類的工作,因此學習科學除了考試拿個高分以進入好大學之外,並無他用。其實不然,科學最有價值之處可能恰恰不在於知識與實踐,而在於科學思想。科學思想的可貴之處在於質疑,從質疑開始,教你如何科學思辨。學會了科學思辨,才會避免被愚弄。

    科學思辨的培養來自於科學方法。科學方法第一步是提問題,做假設;第二步是根據問題去找資料;第三步是分析資料,根據分析結果來檢驗假設的真偽;第四步是對檢驗的結果做出解釋,如果資料結果證偽了當初的假設,為什麼錯了?如果證實了當初的假設,又是為什麼?第五步就是交流結論。這個過程看起來抽象,其實滲透在每一個完整的科學研究過程中,還是前面水中紙花開的例子,拋開實踐技能只看流程,不正是完整的科學方法嗎?

    科學思辨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從童年期開始,就在孩子們心中種下堅實的種子,呵護它一點點成長為參天大樹,為他們在未知的將來取得優異成就保駕護航。

    所以,兒童科學課的正確開啟方式之三:

    在不斷重複的科學方法中,教會孩子科學思辨。

    以上開啟方式,可以作為判斷一門科學課是否有價值的三條原則。而文中提到的對於紙的一系列探究,濃縮為一節課,正是我們為您帶來的科學探究體驗課——紙的奧秘。

    科學世界裡,奧秘,不紙如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衣服發黴,留下的黑斑點,怎麼能洗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