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鏡清
-
2 # 楊朱學派
李自成的大順軍連戰連敗,只剩下三萬人。戰敗後,李自成與部隊失去聯絡。隻身帶十幾騎在通山縣九宮山搶掠鄉民。鄉民族長程九伯見土匪至。組織鄉民圍攻土匪。程九伯與李自成赤手搏鬥,糾纏扭打時。程的外甥用鋤頭猛擊匪首後腦,李自成當場身亡。
隨後,大順軍對通山縣境內實行了三光政策。毀戮四境,人民如鳥獸散。
大明子民程九伯和其外甥殺死匪首李自成,立下蓋世奇功。土匪頭子李自成,最終死於人民之手,可以報應不爽。
李自成被山野村夫鋤死,不是誤殺,也不是謀殺。而是鄉民除暴安良。
-
3 # 驍勇34
這個死法己經板上釘釘。
十八騎,遭遇埋伏地方民團組織,最後力戰身亡。據記載,屍身所穿服飾和所配武器是李自成,但面部被砍爛,無法辨認。
先別說誤殺和謀殺,如果往這兩點上說,有些掉坑裡的感覺。
先說面部無法辨認一說。
第一點:武裝頭目如果知道是李自成,為啥打死後不取了人頭而要砍爛,可要知道這顆人頭的價值。
第二點:據說還有幾萬隊伍一起行軍,一個小小的地方民團能打得過推翻大明的軍隊?豈不知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這兩點說完,再說一下未死之說。
據說是千人的地方民團加上大明殘餘部隊把李自成包了餃子。為了大順將來,一部親隨將一死去大將換上李自成的行頭,把臉砍花,然後和李自成在混戰中突了出去,後來一起出家當了和尚。
-
4 # 鐵馬冰河wu
戎馬倥傯一生 、推翻了朱明王朝的闖王李自成,居然在湖北通山縣九宮山一帶被山民程九百等人用鐵鏟、钁頭等農具襲殺,見慣大風大浪的他竟意外陰溝裡翻船,也算是一樁出人意料的突發事件。從李自成遇害經過來看,這應該是一次誤殺,算不得謀殺。
李自成率大順軍攻佔北京後,由於策略和管理上的失誤,軍紀崩壞、渙散下來,一些文化不高的將領也滋生了腐化享樂須趁早的思想,致使京師秩序失控,人心浮動。
明山海關守將吳三桂鑑於國仇家恨,和滿清梟雄多爾袞暗通曲款,勾引清軍入塞 。明、清兩軍聯手在山海關一片石擊潰了李自成的討伐大軍。
李自成慘敗山海關的訊息傳到北京後,人心更加惶恐不安。面對內外交困的不利局面,李自成倉促稱帝后匆匆撤離了北京城。多爾袞乘勢在吳三桂的帶領下進入北京,待社會秩序安定後,便令滿漢大軍馬不停蹄地追剿李自成。
李自成兵敗山海關和放棄京城的訊息一傳開,原來被迫歸降李自成的明軍官兵紛紛反叛,清軍迅速佔領了北京和周邊的大片地區。多爾袞運氣奇佳,幾乎不費力就摘了個“大桃子”。李自成為改變極度不利的被動局面,帶著隊伍往西北而去,經山西向陝西的關中平原撤退。
關中是李自成的老巢,因此,他親赴前線指揮防禦作戰,以固守陝西,徐圖發展。此時在湖北的大西軍領袖張獻忠並沒有聲援李自成,而是率部殺進川北,在成都建立了政權。不久,清軍向陝西推進,準備從陝北進攻關中,目的是一舉摧垮在西安的大順政權。李自成得到訊息後,決定加強陝北防禦力量。然而清軍卻出其不意地攻克了潼關。潼關一失,西安便無險可守,危若累卵了。
此時,李自成意識到放棄關中已成定局,否則必遭清軍圍殲,於是率軍撤離西安,經藍田、商洛等地撤往河南、湖北交界地區。放棄關中是大順農民政權的一次戰略大轉移,也可視作大撤退,此後,李自成的處境愈發不妙,行軍作戰也越來越困難了。
李自成退出西安後,經河南湖北交界處轉向東南方向逃竄。清軍銜枚急追,曾橫掃明軍的大順軍屢戰屢敗,再也未能組織起有效的反擊。
1645年3月,大順軍逼近承天(今湖北鍾祥),鎮守武昌的左良玉向南京的福王朱由崧(南明弘光政權)告急。李自成聲稱要攻奪武昌,左良玉異常恐慌 。一個多月後,大順軍幾乎兵不血刃就攻取了武昌,但由於清軍緊追不捨,行動迅速,李自成在武昌只待了兩天,便被清軍趕出了武昌城,順流東下, 退到江西九江。
當李自成率軍來到九江富池口時,清軍追蹤而至,雙方隨即展開了一場惡戰,李自成的軍隊傷亡慘重,損失非常嚴重。李自成被迫率殘部從九江掉頭向西南方向退卻,想擺脫清軍的追擊。當大順軍餘部退到湖北通山縣九宮山時,清軍再一次趕了上來,隨即對大順軍展開了大規模的圍攻。《小腆紀年》、《南疆逸史》等史籍記載,這年5月的一天,李自成親率20騎入山檢視地形(有些文獻記載是進山打糧?),路遇一古廟, 自成心情鬱悶,令隨從在山前等候,獨自一人登山進廟燒香,後因睏倦已極,不知不覺在廟裡睡著。鄉民程九百、金一柏等人偶見廟中有一形跡可疑的大漢在酣睡,其腰間佩劍、金印等物顯然不是一般人所用,疑心他是強盜魁首,於是以鐵鏟、钁鋤猛擊其頭,可憐無數次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李闖王, 被砸的肝腦塗地,瞬間化作南柯一夢。由此可見,李自成被山民襲殺,是一次突發事件,山民們並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所以純屬誤殺。
【寫作辛苦 剽竊必究】【插圖源自網路】
-
5 # 湘約一九
從北京敗走至湖北通山附近,李闖王率少部侍衛準備上山進廟燒香問卦,但他為了不驚廟裡神仙而犯了一個致命錯誤。支走所有隨行侍衛而獨自一人進廟上香,進廟後又被佛堂內的香菸燻睡了,這時附近山民程九伯手持鋤頭路過該廟。突見打扮異樣又形同土匪的外族入廟頓起殺心,可憐一世英雄就止完結。其妻為了穩定軍心,將闖王埋後將其方圓百里山民淨殺,只因兇手程九伯內知而提前逃脫。
-
6 # 洺樂軒主
不可信,李自成大順皇帝。檢視敵情遠離衛士,獨自在廟裡睡覺,被幾個農民殺死。就是身邊沒有衛士保護,門外或四周難道也沒有貼身衛士保護,他可是大順皇帝,大順軍和精神領袖啊。
-
7 # 深度工場
明史記載,李自成幼牧羊於邑大姓艾氏,及長,充銀川驛卒。善騎射,鬥很無賴,數犯法。有安塞馬賊高迎祥者,自成舅也,與饑民王大梁聚眾應之。迎祥自稱闖王。
最後,還說:自成為人高顴深,鴟目曷鼻,聲如豺。性猜忍,日殺人斮足剖心為戲。明史最後記載:竄於九宮山。秋九月,自成留李過守寨,自率二十騎略食山中,為村民所困、不能脫,遂縊死。或曰村民方築堡,見賊少,爭前擊之,人馬俱陷泥淖中,自成腦中鉏死。
剝其衣,得龍衣金印,眇一目,村民乃大驚,謂為自成也。時我兵遣識自成者驗其屍,朽莫辨。獲自成兩從父偽趙侯、偽襄南侯及自成妻妾二人,金印一。又獲偽汝侯劉宗敏、偽總兵左光先、偽軍師宋獻策。於是斬自成從父及宗敏於軍。
從這裡,我們知道,李自成從小就喜歡弓馬騎射,有一定的底子。當時在陝西甘肅,明軍重鎮從小學習弓馬騎射的少年數量還是很多的,李自成的水平應該在當地屬於還不錯的。否則也不能叫“善騎射”。
後來,李自成跟隨親戚高迎祥一起起兵造反,但是,李自成其實很少親自參加戰鬥。他起點比較高,一直都是帶兵指揮的角色。
後來,李自成帶領20多名騎兵到湖北九宮山偵察地形,但是在山上遇到民團堡壘,被困在山上泥潭當中。戰馬不能賓士,最後民團看到李自成人少,蜂擁上來擊打,結果一個村民一鋤頭打中李自成頭部,導致其死亡。
當時記載:李自成一人和山民程九伯赤手搏鬥,程九伯不是對手,被李自成直接摔倒在地,並騎在程九伯身上,“抽刀欲殺之”。但刀被血漬又滲入泥漿;一時沒拔出來。正在這時,程九伯的外甥金某衝過來,從背後以鋤頭猛擊李自成頭部,即刻而亡。
其實,當時民團沒有人知道,這個人就是李自成。而且,李自成雖然善騎射,但是顯然,水平不屬於很高的那種。後來,鄭成功大將甘輝被清軍追擊,也是隻剩下30多名騎兵,而且甘輝腳部還中箭,一樣30多人斬殺對方一百數十人才力竭失敗。
簡單說,李自成的功夫就是一個鄉鎮武術冠軍水平,還達不到,甘輝這些真正的猛將水平。所以在混斗的時候,被人一鋤頭打中頭部,也就不奇怪了。
-
8 # 土土旺旺
農民起義者往往沒成功就封王享樂,有的比原政權更殘暴,往往還更多的摧殘百姓、文化、經濟甚至帶來社會倒退。沒什麼可推崇的。
-
9 # 步武堂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推翻明朝建立大順的李自成,最終在湖北九宮山被村夫(民團)程九百一幫人用農具(钁頭,鐵鍬)當做搶劫的土匪給打死了。
這不是謀害,算是誤傷,這是個意外,更是悲劇。
李自成是中國曆代農民起義領袖當中,死的最窩囊的一個,從輝煌到窮途末路,一切都來的太快,也出乎好多人的意外。
讓我們看看李自成的造反之路是怎樣的軌跡。
李自成年輕的時候,是寧夏銀川一個驛站的驛卒。一個最低等的“役”。雖然艱苦,但也還勉強度日。
崇禎元年,為了壓縮開支,崇禎採納了大臣的建議,裁撤大量的驛站,李自成所在的驛站也在裁撤之列。
李自成失業了。
回到家鄉的李自成,可以用“屋漏偏逢連夜雨”來形容:因為借了村裡大戶的高利貸無法償還,李自成攤上官司,還坐了牢。出來後,他和他的侄子李過一起,把那個大戶給殺了。
很快他又被戴了綠帽子,老婆和別人私通,李自成一怒之下把老婆也給殺了。
連殺兩人的李自成在家鄉肯定是待不下去,於是,李自成和李過背井離鄉逃到甘肅當了兵。
李自成是一個狠角色,也是有膽識有能力的角色,很快,他就當上了一個小頭目(把總)。
但是,好景不長,在甘肅榆中,為了軍餉,他和提拔他的上司起了爭執,李自成殺了他的上司,和他的手下造反了。
當時,全國各地造反的隊伍很多,李自成後來投奔了號稱“闖王”的高迎祥的隊伍,李自成很能打,很快就在高迎祥的隊伍中脫穎而出,成為了高迎祥旗下的“闖將”。
後來,高迎祥在和官軍的戰鬥中戰死,李自成替代高迎祥成了“闖王”,自此,李自成被稱為“李闖王”。
李自成的造反之路很坎坷,經歷過多次滅頂之災,但他好像是一隻打不死的“小強”。幾乎每次都化險為夷,說明李自成這個“闖王”不僅能闖能打,腦子也夠使喚,對形式環境的判斷也夠用,在被圍剿最厲害的時候(崇禎十一年),李自成只帶著十八騎硬是衝出重圍逃進了陝西商洛山。
起起落落一直到崇禎十三年,中原大災,饑民遍野,李自成在河南東山再起,他採納了李巖的建議,舉起了“闖王來了不納糧”的口號,很快,中原的饑民紛紛投入李自成的隊伍,李自成“不納糧”的口號也使得所到之處紛紛擁戴,一時間“盼闖王,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傳遍中原大地,李自成的隊伍也像爆米花一樣的迅速的擴大,很快聚集到百萬之眾。
勢如破竹的“闖王”隊伍,成了起義隊伍的絕對主力。攻城掠寨佔據了河南湖北的大片地盤。
崇禎十六年,李自成在襄陽稱王,號“新順王”。同年,在河南汝陽打敗孫傳庭,進而攻佔西安。
崇禎十七年初,李自成建立自己的政權“大順”,年號永昌。
其實,到這個時候,李自成達到了他造反生涯的最高峰。儘管他很快的就攻進了北京,但是,他的事業開始了像坐滑梯一樣的墮落。
接下來的事情就像潰堤一般,一瀉千里,擋都擋不住。
在北京的大肆搶掠,毫無顧忌的發洩式的腐敗淫奢,說明這個“農民起義”的隊伍已經變質,已經成為了“烏合之眾”。其信仰和戰鬥力都已經被瓦解。
這就不難理解,在一片石和多爾袞一戰,其結果是“潰敗”,並且在多爾袞的追擊下,毫無還手之力,一路被多爾袞趕出北京,一直追殺,李自成一路潰逃。
這是一個挺有意思的事 當時李自成潰逃,明朝殘部怕李自成,李自成怕多爾袞,李自成逃到哪裡那裡的明朝殘部望風而逃,李自成佔了明朝殘部的地方,然後多爾袞再把李自成趕走。,就這樣多爾袞在追擊李自成的同時,也就一路領兵最遠打到江西九江。
最終,李自成逃到了湖北,此時李自成號稱還有大約三萬兵馬,但身邊已經不足百騎。
此時,李自成更像一個土匪流寇,九宮山的民團也是這麼看的,所以是把李自成當做流竄搶劫的土匪打死的。當時,李自成早就沒了“大順皇帝”的一絲跡象。
這樣的結局,和謀害就已經毫無關係,所謂誤傷也只是沒有想到這個落魄的兇狠大漢,居然就是“大順皇帝”。
也算是個意外。
更是一個悲劇。
這個悲劇,很多人總結過,郭沫若曾經寫過一篇文章《甲申三百年祭》,進行過這方面的總結,總結很到位。
李自成的悲劇,最根本的是三點:
第一,作為農民起義,李自成集團自始至終沒有確立一個明確的政治訴求,“闖王來了不納糧”更像是一句口號,並且是經不起推敲的口號。
第二,李自成的隊伍擴張速度太快,導致隊伍的成員成分複雜,從後來的情形來看,隊伍當中的投機分子太多,看起來很強大的隊伍實際上是各種機會分子糾集在一起的烏合之眾。
第三,李自成本人和他的團隊核心成員本身也是胸無大志,目光短淺,迅速的成功和長期的忍耐,使得享樂和杯水主義佔據了絕對的主流,隊伍中嚴重缺乏有識之士和賢能之士。所以,一場推翻大明政權的起義,最終變成了搶劫和屠殺。
真是糟蹋了一場好戲。
-
10 # 李牧
李自成結束了明王朝,這樣他在歷史上有明確且顯赫的地位。引人注目,不等於資訊清晰。
根據現有的檔案資料,李自成到底死在何時何處,是個模糊不清的資訊,當時人證物證就不全。時間地點尚且說不大清楚,具體怎麼死的就更是人云亦云了。
退一步說,他就算被鄉勇團民所殺,死於農具之下,也沒什麼了不起的。明末群雄蜂起,李自成不過是流寇之一。儘管後來的歷史資訊把他高大上了一番,本質上仍然是流寇,從他進京前後的各種舉措看,並非合格的政治家軍事家。否則以手握雄兵征戰數十年的經歷,也不會犯被團民擊殺的小錯誤。所有的大錯誤都是小錯誤集合而成,一個處理不了山海關的人,也處理不了九宮山。
其實以現代DNA技術,鑑定出某地到底有沒有李自成或其後人,理論上已能做到。
我是不是又說多了。
(全文完)
-
11 # 遼寧資深球迷二代
儘管李自成出家為僧的傳說流傳甚廣,甚至還大量地出現在影視劇作品中,但從歷史的實際推斷來看,李自成死在九宮山基本是確鑿無疑的。
很多人之所以不願意接受這樣的說法,無外乎是李自成死的太過於突然,也死的太過於窩囊,這個昔日被明軍圍剿了無數次都能僥倖生還的一代梟雄,竟然莫名其妙的被當地幾個農民打死,這個結局實在是太過於雷人。
但如果我們仔細地觀察一下明末至南明初期的戰爭歷史,我們也會發現,因意外落單而突然遭到斬首襲擊的名將其實並不止李自成一個。
大西政權張獻宗,因過於輕敵而只帶著少數親兵來到陣前第一線進行偵察,結果被附近的滿洲八旗神箭手發現,並被一箭爆頭。
滿清的尼堪親王,衡州之戰中遭到遭到李定國南明軍的圍攻,慌亂之中突圍時,尼堪的部下被蜂擁而來的南明軍衝散,外加尼堪急於突圍逃走,他帶著少數衛兵嚮明軍的包圍圈發起衝擊。由於速度過快,等到他醒過神來的時候,他才發現其身後的軍隊早已被甩在後面,身邊只剩下20幾個人,結果他們遭到明軍主力的圍攻,所有人全部被殺。
想想這些名人,那李自成的結局就不足為奇了。不過大家接受不了這樣的說法,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李自成在九宮山遇襲時,他的麾下似乎仍有著數萬人馬。
闖賊數萬入縣,毀戮四境,人民如鳥獸散,死於鋒鏑者數千,
按照當地通山縣誌的記載,李自成遇害後,大順軍數萬人對當地展開報復,由於是無差別的屠殺,當地死難的百姓高達數千人。從大順軍瘋狂的行為來看,他們的軍事行動也基本證實了李自成的確在這裡遭遇了意外。只是有一個問題讓我們難以理解,李自成明明有數萬人馬,那他遭遇襲擊的時候,身邊為什麼只有十幾個人?根據不同史料的記載,他在遭遇襲擊時,身邊有18到28人不等,不管是哪一個數字,李自成僅帶著少數殘兵卻也是不爭的事實,那後來參與報復的數萬人為何沒跟著他?
這個問題得不到明確的解答,但我們可以進行一些推斷:
1、跟張獻忠與尼堪一樣,由於李自成過分的自信,外加被清軍追擊下慌忙的逃跑,這些都導致李自成的身邊僅剩下少數人,大部分官兵在撤退中被遠遠的甩在後面。
2、1645年5月4日,李自成在九宮山遇襲,而在此之前,經過一系列的動盪,大順政權的中央團隊其實已經損失殆盡。
李巖早在兩年前,大順軍轉進河南的途中就遭到李自成的冤殺。
大順軍撤退至武昌時,大將劉宗敏與謀士宋獻策雙雙被清軍俘虜,前者因拒絕投降而慘遭殺害,或者下落不明。
不久後,另一個謀士牛金星向清軍投降。
可以說,在大順軍進入九宮山之前,在清軍的節節追殺之下,僅大順軍的高層就幾乎被清軍殺戮一空。在這種模式下,僅存的大順軍自然也是分崩離析分路逃跑,慌忙逃命的李自成的身邊僅剩幾十人,也完全在情理當中。
至於事後參與報復的數萬人,他們或許是在李自成被殺之後,因為某些原因又重新被其他將領聚攏到了一起。畢竟在李自成死後,大順軍總要有新的領導者出現,新的主帥肯定要通報有關李自成的噩耗,進而歸攏差點成為一盤散沙的大順軍。
3、尤其是根據大順軍的實際情況來看,經歷了山海關之戰、潼關之戰等戰役後,曾有著標準編制的、李自成的主力部隊老營已經不復存在,剩下的都是打散下來的散兵遊勇,根據明朝末年李自成起義軍的實際情況來看,這支軍隊很可能還包含了很多隨軍家屬。也就是說,這所謂的數萬大軍其實還有很多的女人老人和孩子。
去掉這些非戰鬥力人員,大順軍的精華也所剩無幾,青壯力量或許只剩數千人,在這種悲催的局面下,李自成只剩下一二十個警衛,也是完全能理解的。
至於殺害李自成的人,到底是誤殺還是蓄意謀害?這一點其實不用過多解釋,從各方面的記載來看,誤殺的嫌疑是最大的,因為動手的當地鄉民或地主團練誤把李自成當成了過路土匪,打死之後才發現他的身份存在可疑。
或許在九宮山遇襲之前,李自成已經把此前的所有好運都透支幹淨了,畢竟此前的明軍和清軍多次把他打成喪家之犬,但他每一次都能僥倖生還,但好運不是每次都能伴隨他的!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把一次戰鬥描述成了一件刑事案件。
襲殺李自成的應是通山縣當地的鄉勇,也就是團練、保甲之類的地主武裝。李自成之死,不是一個殺人案件,而是明末若干次不同武裝之間戰鬥中的一次而已,只不過李自成白龍魚服,死於小人物之手才那麼出名。
李自成的打扮就像一個普通的農民軍
當時大順軍雖然屢遭挫敗,但仍然是一支至少有十萬以上的大軍,但由於李自成自己不謹慎,僅僅帶著28名騎兵走在大軍之前。各種史料都表明,李自成雖然稱帝,依然保持著樸素的作風,戴著舊氈帽,穿著普通戰袍,看起來一點都不顯眼(後來找不到屍首,應該就是因為穿著太一般)。對於鄉勇來說,他們只是一些守土防匪的農民,訊息閉塞,不知道突然出現的這支小隊伍就是赫赫有名的大順軍,更不會知道其中就有大順皇帝。
當一名死裡逃生的騎兵將這個噩耗帶給後面的大順軍主力時,大順軍悲怒之下,對通山縣境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毀戮四境,人民如鳥獸散,死於鋒鏑者數千”。這是始作俑者的那支鄉勇所始料未及的。
據個別史料記載,殺李自成的為程九伯(名安思,字九伯,號南枝,有字有號,顯然不是一個普通農民)和其外甥金某。康熙年間費密撰寫的《荒書》中說:“李自成率十八騎,由通山過九宮山嶺”時,山民“聞有賊至,群登山擊石,將十八騎打敗。”李自成一人和山民程九伯赤手搏鬥,程九伯不是對手,被李自成摔倒在地,並騎在程九伯身上,“抽刀欲殺之”。但刀被血漬又滲人泥漿;一時沒拔出。正在這時,程九伯外甥金某,從背後以鏟猛擊李自成頭部,即刻而亡。程九伯因此後來被清政府委任為德安府經歷,給了一個芝麻官。後選陝西西安府守備,未赴任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