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9
回覆列表
  • 1 # 一縷情絲飛揚

    中原又稱中土、中州、華夏,廣義上的中原地區按行政規劃是指江西、河南、安徽、湖南、湖北、山東,具體來講是指河南省的大部分地區,以及安徽北部、山西南部、陝西東部及山東西部各一部分在內的黃河中下游地區。對外族,中原是指中國。

    中原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是華夏民族的搖籃,被視為天下中心。中原地區集合了全國一半以上的文明古都,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中原地區地理位置優越,地勢較為平坦,交通四通八達,歷朝歷代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所謂"得中原者得天下。

    中原地區氣候適宜,土壤肥沃,物產豐富,是中國的大糧倉,糧食和農作物產量佔據全國半壁江山。

    悠久的黃河文化,孕育了勤勞樸實的中原兒女,這裡民風樸實,鄉村文明,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中原經濟區和河南自貿區的確立,又為中原地區的經濟騰飛插上了翅膀,相信中原地區的明天會更美好。

  • 2 # 四川達州人

    中原是在不斷變化的。

    先秦時期,中原就是黃河中下游平原。

    兩漢時期,徐州,豫州,兗州,青州,冀州,司隸,屬於中原。

    唐代,江南,成都平原加入。

    宋代,南方得到開發,兩湖地區加入。

    明代,兩廣福建也是中原。

    所以,凡是漢族居於主導地位的地區,都是中原,以別於少民佔多數的地區。現代,新疆西藏之外的所有地方都是中原了。

  • 3 # 流沙原

    中原又稱中土、中州、華夏,是指洛陽至開封一帶為中心的河南省大部以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南部,陝西省東部及山東省西部的黃河中下游地區。這裡是是華夏民族的搖籃,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狹義上中原,是專指今天的河南省。

    建立於河洛地區的夏商周,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早的王國,是對之後中國古代歷史發展影響最大、最為重要的王國。這三個朝 代的發展,促進了河洛文化的繁盛,也孕育了5000年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文化,確立了河洛地區為天下中心的地位。大禹時期,將天下為“九州”,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稱中州,又被叫做“中原”。

    夏朝至宋金時期的數千年中,這一地區一直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共有300多位帝王建在這一地區定都,是中國古都數量最多的地區。洛陽、開封、安陽、鄭州、商丘、南陽、濮陽、許昌、登封、夏邑、偃師、虞城、淮陽、新鄭等,都是舉世聞名的中華古都,這些古都的建立發展,也明確了這一地區是中國核心區域的地位。

    但是,中原地區作為一個地理概念,它的提出和最終被人們認可和接受,經歷了很長的歷史階段。春秋時期開始出現中原地區作為地理意義上的概念,但在當時並沒有被人們所接受。兩漢時期,中原一詞仍然是“原野”的釋義和地理概念並存。到了六朝時期,由於西晉王朝覆亡,黃河流域被少數民族佔領,大批居民背井離鄉、舉家南遷。漂泊在異鄉的人們由於懷念故土,過去不被人們提起或看重的“中原”一詞,開始作為一個地區名稱,頻頻出現在人們的口頭上。從東晉時期開始,“中原地區”作為一個地理概念,開始被人們廣泛接受,之後的每一個朝代都沿用中原地區這一地理名稱。

    2016年12月29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規劃》中明確,中原城市群包括河南省的鄭州、開封、洛陽、南陽、安陽、商丘、新鄉、平頂山、許昌、焦作、周口、信陽、駐馬店、鶴壁、濮陽、漯河、三門峽、濟源,山西省的長治、晉城、運城,河北省的邢臺、邯鄲,山東省的聊城、菏澤,安徽省的淮北、蚌埠、宿州、阜陽、亳州等5省30座地級市,這也充分說明了中原一詞之所指。

    中原,有著輝煌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中華文明。在新的歷史時期,但願它能抓住新的發展機遇,開創更加光輝的未來。

  • 4 # 南翁記事

    歷史上的中原,主要指的就是今天河南,河北,山西,山東一帶,黃河流域是其主要區域。在中國古代,這是氣候宜人,沒有瘴氣毒蟲等侵害,沒有酷暑的天氣,地處平原,易於耕作,基本可以達到自給自足的生活水平,利於統治階級的穩定。

  • 5 # 勇戰王聊歷史

    中原,往小了說就是現在的河南。往大了說,涵蓋了整個河南,外加山西和河北南部,以及山東西部。這一代就是黃河中下游地區,又叫“(黃)河洛(河)”地區。

    當然,在某些特定場合,中原又代指“中國”(整個漢族農耕政權)。例如,當和遊牧民族統治區域相提並論的時候,中原就可代指“中國”,也就是漢人統治的農耕政權。同樣,在“逐鹿中原”這個成語中,中原也代指整個中國。

    中原也有別的意思。例如,在南宋詩人陸游的《示兒》絕筆書中,曾寫到: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此處的“中原”,指的被金兵佔領的北方領土。

  • 6 # 穿越歷史

    中原,狹義上是指以河洛地區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範圍相當於今天的河南省及其毗鄰地區,包括山西東南部、河北南部、山東中北部、山東西南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等大片區域。廣義上說,長江以北,長城以南地區都是中原。

  • 7 # 奮鬥人生2020

    上古時期的中原,也就是距今七千年前的中原大體上在太行山上的濁漳河畔,黎國的地盤是中原,磁山的洺水河畔是東夷。

    距今七千年到四千年的中原,大體上已經向東遷移至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地帶,山東江蘇地帶是東夷範圍。

    夏商時期中原地帶變化不大,只是範圍有所擴大。

    周朝的時候中原轉移到洛陽和長安一帶。

    唐朝之後的中原比較固定,大致範圍包括華北平原。

    現在的人多以華北平原為中原,其實歷史上的中原是一直變化的。

  • 8 # 司馬光砸缸1984

    中原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裡面,西周時以關中平原為中心點逐步往外擴大。主要以黃河流域為中心,如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等地,這裡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也是古代華夏社會的中心!中國自古就有問鼎中原的說法,所以中原環繞的河南,陝西在古代中國一直是政治文化中心,幾度形成華夏文明的巔峰與輝煌。

  • 9 # 歷史偵探

    中原,本意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是華夏族的搖籃,是漢民族祖居地,被華夏民族視為天下中心。中原也被稱作中國、中土、中夏。

    隨著華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擴充套件而蔓延,文化比較先進的華夏族以別於四夷而自稱中華,一些夏商時期尚屬四夷的地區,隨著中原文化的傳播也被納入中原文化區。從夏朝到宋金時期的3000多年間,中原一直是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先後有2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於此。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說,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歷代統治者皆認為把中原納入版圖的王朝才是中國的正統王朝,統稱中原王朝,中國有歷史記載或考古證據表明較長時間的主要政權的八大古都中,中原地區佔據四個,分別是洛陽、開封、鄭州和安陽。河南自古是兵家戰場,人們至今喜愛習武。如果指武俠小說,不是邊疆,都算中原。相比古詩中的江南(江蘇,浙江地區),應該把中原一點紅改成河南一點紅,華北平原(黃河中下游平原)的核心地區,北方燕、代、遼東這些邊地不算,也就是說包括北京、山西北部、河北北部以上都不算中原。南方楚國轄地的湖北不算,西方秦國轄地的關中平原也不算。

  • 10 # 江雨燕

    狹義上的中原指的就是今天的河南地區,這是就地理位置上來區分;但廣義上的中原則是以文化特徵來區分,因此以華夏族或漢族這一民族形成的文化圈所建立起來的政治、文化、藝術、經濟中心都可泛指中原。

    我們常聽到說“逐鹿中原”,又或者“得中原者得天下”,又譬如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最大使命就是收復中原,而當時的中原指的是哪裡呢?就是魏國所佔據的地勢平坦的華北平原一帶。而當時的蜀國偏居川蜀西南一帶,這一地區在中原文化中向來被視為是南方蠻夷之地,當然也包括吳國。

    從上面這張中國地理分佈圖中可以發現,華北平原所處的位置恰好就是炎黃文明的起源之地,所以從三皇五帝時代開始,華夏族就一直聚集在這個地方,並逐漸成為華夏文明的中心,而這也孕育了華夏族的民族主義觀“華夷觀”。

    《禮記·王制》就明確的從地理上區分了這一點:

    東方曰夷,被髪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蠻,雕題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髪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而隨著中原地區的文化不斷進步,到了春秋戰國時代這種“華夷觀”更加顯著,已經不再僅僅侷限於地理,更多的是從文化上的一種蔑視,南方的楚國被視為是蠻夷,中原地區(華北平原一帶)的各諸侯都不屑於和楚國來往,最後還是楚國自己主動融入才贏得各諸侯的認可。同樣,地處西北關中一帶的秦國也被中原地區的各諸侯視為是夷狄,也不願意和秦國來往,因此促成了秦國內部的改革。

    所以孔子也說:

    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我們接著再看這張春秋時期的各諸侯的地區,大家肯定會發現幾十成百個國家全部都擠華北平原這一帶,但最中心的能夠象徵中原的則是圖中的鄭國這一帶(即河洛地區),像秦國,楚國,乃至齊國都是中原文化圈以外的異族。應該說,這是中原在最初的地理上的劃分。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

    說明即使漢代以後,中原地區還是僅限於華北平原一帶,像長江中下河平原都不能算是中原,譬如當時的吳國就囊括了素有魚米之鄉的江南一帶,但人家諸葛亮其實還看不上,因為河洛地區一直以來都是古代中國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大量的人口主要聚居在這一帶,所以才會說“得中原者得天下”,實際上你很難說這是一種軍事定論,更多的是一種文化和政治意識上的認同。

    而古代中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在哪裡呢?就是洛陽為輻射的周邊地區,如果按照地理來劃分的話,長安都不屬於中原地區,長安在春秋戰國時代隸屬於秦國,而秦國曾經被各諸侯譏笑為夷狄,可見在最初的文化認同中長安地區是被排擠在外的。

    從上面這張地圖我們可以發現,長安遠離黃河流域,而緊鄰渭水,在地理劃分上屬於關中地區。而洛陽則不同,其緊鄰黃河與洛水形成的三角洲地帶,水資源豐富,這就為成為人口聚居提供了重要的地理條件。我們都知道很多文明發展起來都是傍河而居,譬如說尼羅河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兩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印度河與恆河)以及我們的黃河流域文明、長江流域文明。

    所以,正因為河洛地區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水資源的豐富以及土地的平坦,因此讓河洛地區成為黃河流域文明中最繁華的地區,並逐漸成為文化、政治和經濟的中心,也就慢慢的成為了“中原”的象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最愛喝的啤酒是什麼?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