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淡墨淺白
-
2 # k笑笑生
首先我們要知道古時候帝王或者諸侯傳位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兄終弟及;一種是父死子繼。
這兩種都是在倫理之中的,只不過更多的是父死子繼,可能大家會對這種兄終弟及的方式比較陌生,其實宋太祖也是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弟弟的。
其次我們要知道孫策所處的時期,當時的歷史背景是怎樣的。
孫策雖然是繼承了他爹孫堅的一些威望,卻也是白手起家,在袁術手下謀生,後才尋得機會,跑到江東打下一片天。
所以孫策在打下江東之後也要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治安。江東的百姓能否接納這個新主人?朝廷能否認可他這個新主人的身份?
好在孫策也是一個能隱忍、有韜略的將才,使得江東的百姓對其的統治逐漸認可;給朝廷示弱也獲得了朝廷的認可,這才坐上了江東之主的位置!
可還是有一個新的問題,就是江東當地的豪紳和四大家族的籠絡與管理,這些內在問題也是非常讓人頭疼的,怎麼平衡兩者的關係成了首要任務!
最後我們來說下為什麼要傳位給孫權?
孫權在年少就表現出了非常強的內政能力,也輔佐了孫策做內政的工作,深的孫策的賞識,孫策死的時候才26歲,這個時候的孫權也才剛剛成年。孫策兒子雖然沒有明確記載他的年齡,不過推算也就是一個最高10歲的孩童而已。
孫策傳位的人選只能在這兩個人當中去選,如果選擇自己的兒子孫紹,在太平年代還可以,在當時那個狼多肉少的大亂世。讓一個娃娃做江東之主,相當於把江東之地拱手相送。
而孫權雖然年齡不大,但是有著非常強的內政能力,怎麼也好過自己那什麼都沒有表現出來的兒子,再者孫權也是自己的親弟弟,總好過把這江東送給外人。所以不管孫策願不願意,為了江東的大局他也只能選擇弟弟孫權來做為繼承者!
所以孫策傳位給孫權,更多的是因為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為了整個家族的利益著想,而不是隻顧自己的私心,把位傳給年幼的兒子。這才換得了江東的安穩!不得不稱讚,孫堅、孫策、孫權這三父子是真英雄!
-
3 # 青史回聲
三國的故事,我相信大家是耳熟能詳。其中偏居江南一隅的東吳,雖然知名度不高,基本上大家耳旁最熟知應該是蜀國和曹魏。不過東吳也不是吃素的,在幾年的時間,他逐漸崛起,其江東之主就是孫權,孫仲謀。可是真正讓東吳崛起的不是孫權,是他的哥哥孫策,孫伯符。
小霸王孫策,他的名字可以說是如雷貫耳。年僅19歲就起兵,在短短6年之內,孫策幾乎可以說從一無所有到一統東吳,險些成為曹操的心腹大患,可惜在26歲那年,他中可仇家的刺殺,最後病發身亡,江東的一隻猛虎就這樣消失了。如果孫策沒有被刺殺的話,那麼天下可能會有另一番局勢。
那麼孫策臨死前,為何讓他的弟弟孫權繼承江東之主,而不是他的兒子孫昭呢?
這裡面有兩點原因:
其一,孫昭年紀太小,不滿10歲,威望不夠。雖然孫策打下江東六郡,有了自己的一片基業,但這個江山並不穩固,孫策生前尚且可以穩住,但死後,如果繼承人威望不夠,恐鎮不住眾人。況且天下諸侯林立,連年戰爭,如果選了孫昭為繼承人,會引各方諸侯前來攻打江東,到時候不僅江東不保,而且家族也灰飛煙滅。不傳位給兒子孫昭,是為了保護其孤兒寡母免受屠戮。
其二,其弟孫權年滿20歲,其為人仁愛明斷,在江東頗有威望。讓他為江東之主,之前江東內部不會大亂,再加上張昭和周瑜輔佐,讓江東自保還是綽綽有餘的。
所以孫策讓其弟孫權為江東之主,是個明智的選擇。在基業和個人得失面前,顯然自家基業更為重要。選擇孫權,短時間內可以穩定江東,不至於出大亂子。孫權也不負眾望,在擔任江東之主後,就穩定了江東,而後的赤壁之戰更是奠定了天下局勢,建吳稱帝。
-
4 # 知l多少
當時孫策的兒子年幼,在當時混亂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坐穩這個位子,只會讓孫策打下的江山付之東流。
把位子傳給孫權,不僅能消除孫權的野心,還能給自己的兒子留條後路。
所以孫策把位子傳給了孫權
回覆列表
孫紹太小,不足以服眾!孫權已經成人,能力已經展現出來,孫策自己都說“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能,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孫策傳位孫權的時候,尚且不放心,讓張昭能輔則輔,不能輔就取而代之。假如真的是孫紹繼位的話,恐怕就算張昭不取而代之,也有別人虎視眈眈。孫策死了,孫權繼位,周瑜領兵歸來。張昭只能分一半權利給周瑜,孫紹繼位,恐怕權利鬥爭就那麼簡單了!
赤壁之戰的時候,群臣是戰是降不能決斷,如果當時是年幼的孫紹繼位,肯定不能像孫權一樣有主見,最後很可能仗沒打,內部就亂了!
亂世之中難免會出現意外,孫策也早就考慮過繼承人問題了。每次宴請賓客的時候,孫策都有意對孫權說“這些人以後都是你的手下”。當然這話不只是說給孫權聽,也是說給大臣聽的!
孫策選周瑜做繼承人是當時形勢的需要,也是孫策計劃中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