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夜裡微博上收到一條私信,一個姑娘告訴我,說家裡催她結婚都快要把她逼瘋了,她沒有辦法反駁父母,但是也不知道怎麼辦。我於是問,那你有沒有試著跟家裡好好溝通這件事情,我覺得現在年過30的女生多了去了,你千萬不能將就自己啊......然後這個女生給我回復,令姐我去年剛畢業,工作還不到一年。這一刻我生氣至極,很想衝動把她給拉黑了,我心裡想著你一個鮮嫩著能掐出水的姑娘,居然跟我一個還沒結婚的老女人傾訴被逼婚的痛苦,那我的焦慮跟誰說去?早上起來收到一段留言,一個男生寫了很長一段文字告訴我,他跟自己的女朋友都在大城市工作,兩個人都是老鄉,因為年紀到了家裡開始催促著結婚,但是因為自己的工資不高在大城市買不起房,所以決定要跟自己的女朋友分手了。我本來想安慰一下這個男生,說女生都沒有跟你提出分手,你先不要自己擅自多慮了,結果男生回覆說,女生的家長只給他三年的時間,要還是在大城市買不起房,就不能跟他們的女兒在一起了。我於是問,那你們現在的情況是什麼呢?男生回覆說,我想了一下,三年的時間我肯定是在大城市買不起房的,所以我就直接提出了分手,電話也都不接了。我繼續問,那你的結論就是,你覺得你這三年一定買不起房,女生的父母也一定不會同意你們在一起,可是在這場最重要的關係裡,你有問過你女朋友的意見嗎?男生回答說,算了問了也是傷心,還不如不問。我於是回覆,那既然這樣,你自己就把自己給堵死了,我也就沒有給你意見的必要了。但是我最後又補充問了一句,你今年多大啊?男生回答,我剛畢業一年。……此時此刻,可以想象的出來我的內心是千萬頭叫羊駝的物種奔騰而過,就差沒有噴出一口老血了。不知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身邊一眾人向我請教問題的的方式都是,達令我今年就要實習了,我明年就要找工作了,我覺得好恐慌,或者是我快要25歲了,從來沒有過男朋友又找不到男朋友是不是一種病?該不該擔憂?又或者是我已經30歲了還沒結婚,我是不是要孤獨一生了呢?更有人問我,達令我越來越討厭自己了,你能告訴我怎麼辦嗎?看著這些雜亂無章的提問充斥在我的眼前我的腦海裡,我試著坐下來平靜一下我的情緒,然後問問我自己,我突然發現我自己當年也是這麼過來的,而且我如今也在這條焦慮的路上,只是我從來不會刻意渲染這種恐懼感。我想說說我一年前的焦慮。因為是在網際網路行業工作,我每天看到的業內新聞都是無數個馬佳佳跟餘佳文又出來做演講了,他們口口聲聲告訴你“我們的資本就是年輕”或者“牛逼的90後你們永遠黑不完”一類,於是你看到他們一個個成為CEO,呼次呼次的要走向人生巔峰了。我上一份工作曾經有段時間裡,我的領導是一個去年剛畢業的女孩,雖然是在創業團隊中沒有那麼正規的所謂級別的區別,但是她在我的團隊中的確是起著一個統籌工作跟把握大概方向的工作,所以每次工作分配下來的時候,我身邊總有其他同事問我,你不覺得這樣很詭異嗎?我每次總是笑著回答,分工不同罷了。如今想來,張愛玲說的那一句“出名要趁早”真的是不知道毒害了多少跟我當年一樣年幼無知的少男少女心,我自己也曾經陷入這個詭異的怪圈,夜裡睡不著的時候,想著我身邊的朋友都出國去了,都看世界遊玩去了,都結婚生孩子了,老家的同學們都一個個叫得上級別的人物了,而我自己還窩在這個租來的小屋裡……想完以上種種之後,我得出了一個結論,我這輩子過得真的好失敗。嗯,這個思維方式一直到去年的時候,還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裡。有天我讀到了吳曉波的一篇文章,他寫了幾個人的故事,名滿天下的畫家及雕塑大師羅丹是一個整天孤獨埋頭於畫室的老人,經濟學家張五常年近80歲了每週還要寫兩篇1500字以上的專欄文章,吳曉波老師的結論是:是什麼讓某些人變得與眾不同?那就是工作,和足夠的耐心。也是這一次我開始把精力轉移到我自己身上,而不是純粹的一味拿每一個不可複製的他人的成就來刺激我自己。我曾經在高一那一年寫了很長一篇小說,本來是打算投稿給當時很紅火的新概念作文大賽的,心裡期待著哪怕能拿個優秀獎要是對高考加分有幫助就好了,可是有天中午我翻到了韓寒參加新概念的那一篇《杯中窺人》的文章之後,我一個人窩在被子裡哭了很久,然後我起床把寫好的手稿撕掉了,因為我覺得跟韓寒郭敬明安妮寶貝七堇年這一類天才相比,這一輩子即使用盡全力,我覺得我此生的文學夢是絕對不會實現了。然後記憶穿梭回現在這一刻,這一年我27歲了,我的第一本書正在籌備中,我每天跟我對接的出版社團隊討論一些細節問題跟事宜,這是一件我意料之外的事情。我周圍的人都說你好厲害的時候我很是慌張,這種慌張不是因為我害怕別人的讚美跟肯定,而是我害怕給別人一種錯覺,我很輕而易舉就這麼出書了,因為我知道自己每天投入了多少時間在電腦面前,我知道自己時時刻刻在腦子裡思考的種種都會盡量記錄下來,還有我在青春歲月裡一度因為想問題太多換上了抑鬱症,這些種種,我從來沒有告訴過任何人,於是身邊的朋友覺得我的這個機會竟然是如此唾手可得簡單至此。我為什麼總是害怕還不及?或者說為什麼總有那麼多人跟我一樣覺得慌張驚恐,覺得人生青春好像要沒了,好像很多人生願望我真的就錯過了,好像我這一輩子就要過完了?而且對於一個女人而言,這種恐慌更會隨著面板的鬆弛,眼尾紋的增加,以及大姨媽的量越來越少而成倍的增加。我想了一會,給自己梳理了幾個理由,一是我的積累太少了,二是我的修煉還夠,三是我還沒有見過更大的世界,四是我太懶了各種拖延症在身上作死,五是方法不對,就是很多時候一味的努力付出卻從來沒想過一個方向的問題。那麼這些答案出來以後,我的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我可以針對每一項都列出個一二三四的解決方式去一點點完善自己。但是上升到一個意識層面上的大問題,那就是我想要什麼樣的人生?昨天我的前助理問我為什麼還這麼大壓力?她說因為對於我們這樣的人來講,目前的你可以寫你自己喜歡的東西,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時間,還能養活自己,為什麼還會覺得焦慮呢?我細細想了一會,要知道一年前的我絕對不會想到自己今天的這個狀態,但是我知道如今享受到這半點小成果是我這些年自己思考總結外加揉碎重建的結果,那麼按照這個邏輯推理,我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應該是為我30歲的節點作出積累了。嗯,這就是我想說的答案,因為焦慮,所以不滿足於當下,但是我已經開始明白焦慮跟孤獨一樣,可能就是生活本身的色彩,畢竟快樂只會佔據我們人生的那麼一些瞬間而已,所以明白這一點之後,我反而願意帶著焦慮上路了。可是你有沒有發現,生活中很多人寧可把很多精力花在焦慮本身這件事情上,也不願意自我分析半點;很多人之所以老說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那是因為他總是把自己想得一無是處,或者不願意接受太低的起點。比如一個高考的孩子如今只是剛上二本的分數,然後不願意在這個水平線上選擇一個合適的大學,反而一味的告訴自己我考得好差,我的人生沒有希望了。比如你是個剛入職場的新人,但是你卻把身邊那個比你多三五年工作經驗的同事的人生作規劃參考,於是在心裡告訴自己,反正我積累幾年下來也只能做到他那樣的水平,太難了,太久了,我覺得自己不適合這份工作。這些種種,就好比一個姑娘因為男朋友遞過來的開水慢了一些抱怨了一句,然後男友隨意反駁了一句,姑娘於是馬上就大鬧“你是不是不愛我了!”這個邏輯的切換也真是夠驚人的,可惜的是我們可以因為感情這個摸不清道不明的東西,偶爾可以任性一下,然而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跟場合,都由不得你任性對待。以前我很迷茫的時候,總是喜歡思考一些終極問題,於是有過來人勸我,你不要想太多,儘管去做就好了;後來又有人告訴我,你不要一股腦的上班上班幹活幹活,你得想想你這輩子的人生技能與不可替代性是什麼?於是我就像一個陀螺,在四面八方的建議裡轉啊轉,轉到慌張壓抑,可怕至極,差點被繞暈過去了。英國有一部很酷的紀錄片《56UP》,150分鐘總共拍了49年,攝影師跟拍了英國14個不同階層的7歲孩子,每7年拍一次,一直跟拍到了他們56歲。在這個部紀錄片裡你會發現一個赤裸裸的真相,就是一個人盡其一生也不一定能改變自己所在的階層,這個世界從來都是強者更強,就像馬太福音裡說的,“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就是說,軟弱的人你要是繼續原地不動,那連本來屬於你的那部分也要拿走。但是這個紀錄片給我的思考邏輯是,我開始拿出“一輩子”這個詞語,把自己的人生長河拿出來掂量掂量一下,在我剩下的這幾十年時間裡,我的每一個節點大概的狀態是什麼,我不去預見或者幻想有無更大成就的可能,我分析的是,我能承受到的最低極限,就是最糟糕的狀態是什麼?比如說我剛畢業的時候,我的薪水要比身邊很多同學低,那些進入大企業的同學的年薪是一件很讓人羨慕的事情,於是那個時候我給自己的最差預想就是,我能在深圳這個城市活下去就可以了,我能養飽我自己,並且在職場上是有積累進步的,而不是重複性的單調機械而過的。我給自己的期限是三年,於是三年後,我跳槽到了網際網路公司。然後第二份工作的的時候,我給自己的預設最差底線是,先學會基本的網際網路行業的一些感覺積累,比如說一些如今的投資熱點,風口行業,我要能跟人聊得來一些專業術語,然後把以前三年積累的策劃跟文案的專長適用於如今的工作狀態。然後一年過去了,上個星期我收到了公司曾經合作過的一個客戶邀請,他準備開始新的創業專案組建團隊,所以邀請我加入,給我開出的條件也很誘人。我以前說過一個小事情,我的第一家公司隔壁部門有個年紀蠻大的姐姐,她是公司的資深級老員工了,畢業於國內很著名的一所985高校的研究生,但是她在公司的崗位是普通的行政人員,我一直不明白她為什麼要做出這樣的選擇,但是我也不好意思問她,後來我就一直安慰自己是每個人想要的生活方式不一樣罷了。然後上個月的時候我跟前同事聚餐,聽說這個姐姐已經辭職了,我們一行人都很震驚,因為感覺她就是要打算在這家公司待一輩子的樣子,後來有同事說她原本是這樣打算的,但是到了後來她發現身邊的同事年紀比她小的孩子越來越多,她漸漸不適應這種年齡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有一天公司空降了一個年齡很小的同事成為她的領導,她在情緒上接受不了,於是就離開公司了。後來這個姐姐開始找工作,但是發現已經找不到各方面條件跟她差不多匹配的公司了,因為傳統公司開始轉型需要新鮮血液,她積累多年的行政工作經驗一個剛畢業的小孩就能做的比她好,然後她也不願意接受跟畢業生一樣的薪水,於是後來我們聽說到的版本是,這個姐姐就失業在家了。所以因為這件事情,我一直告訴自己,千萬得讓自己在三十歲以前完成從找工作到被提供工作選擇的過渡,所以當我的前客戶向我提出加入團隊邀請時,我突然感覺這個狀態的完成實現提前了三年。上個星期我跟耳語的中國創始人蘋果姐姐交流的時候,她告訴我她以前花了很大的努力,在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後獲得了進入華爾街工作的機會,可是後來當她開始一項為矽谷創業者畫像的興趣愛好的時候,她就在一次分享會上輕而易舉的得到了如今這份工作的邀請,以至於她自己都覺得這份工作機會來得太過簡單了。可是這件事情帶給我的思考就是,那些我們看起來覺得輕而易舉的機會到來,背後有著點點滴滴的積累,蘋果姐姐畢業於名校,大企業實習過,憑著能力拿到了華爾街金融工作的入場券,而為這些創業家的畫像不過就是她才能展示的一個介質跟渠道罷了,所以她能獲得如今這份回中國組建耳語團隊的創始人的機會,也不過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罷了。這個世界太過於慌張,很多人都渴望一夜成名一夜暴富,我身邊所有的有錢沒錢的朋友最近都把精力集中在了股市上,我卻從來沒有對這件事情動心過半分,一是因為我知道我不擅長這個事情我就不去湊熱鬧了,二是那些大賺一筆的人兒畢竟都是少數,我相信運氣,但是我只相信天道酬勤跟厚積薄發的運氣。吳曉波出了一本書叫《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書裡他寫說“原來生命從頭到尾都是一場浪費”,我身邊有同事看完這本書後就受不了了,吵著要辭職收拾行李參加吳曉波他們組織的南極旅行,喊著要去浪費最美好的生命,於是這段時間裡這個同事可謂是坐立不安無心工作。有一天我終於忍不住了,我在微信上給同事留言,我說我告訴你如今這個口口聲聲喊著生命就應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男人,他用十年的時間完成了《激盪三十年》、《跌蕩一百年》和《浩蕩兩千年》的企業史三部曲寫作,他也用十年時間把藍獅子從無到有,打造成中國目前最大的原創財經出版機構。你只看到了吳曉波說的原來生命從頭到尾都是一場浪費,可是你別忘了他還說過,你需要判斷的僅僅在於,這次浪費是否是“美好”的。我問同事,那麼你的那些“美好”又在哪裡呢?收拾行李準備跳槽換個好工作倒是真的呢!這一段話說完,同事就再也沒有吵過要蠢蠢欲動浪費生命的事情了。人都是很糾結的動物,就像林夕寫的歌詞裡說“我怕時間太快不夠將你看仔細,我怕時間太慢日夜擔心失去你”於是“恨不得一夜之間白頭永不分離”,嗯,我們總是好不容易,我們總是身不由已。勵志的故事向來鼓舞人心,勵志的故事也經常誤人子弟,所以我提醒此時此刻的你,千萬不要聽了我的故事就衝動辭職了,也千萬別看過我的旅行故事就要馬上動身了,更不要把我稱之為心靈導師可以治癒一切,因為自己就是個傷痕累累而又不斷在療傷的人。一輩子對我而言,是個很神聖的事情,我不敢輕易就下一個結論我這一生是不是就過得很失敗,那些以前讓我著急的事情,如今想來就跟升級打怪一樣,每一次出現的時候都讓我膽戰心驚,但是一旦過了這一關又覺得還好也就那樣,然後到下一關的時候我又繼續操心焦慮起來,週而復始。只是如今我開始適應這個節奏了,因為我相信每一段緊張刺激的升級遊戲裡,意味著我的成熟又高了一層境界,它更提醒我的是,我的那些剋制與隱忍,等待跟蟄伏都是有用的,那些屬於你內在的強大力量,那些你日夜積累起來的點滴能力,那些你從別人故事裡拿過來自己重新組建過的價值觀,才是讓你對抗這種“感覺一切都來不及”的慌張的力量所在。
昨天夜裡微博上收到一條私信,一個姑娘告訴我,說家裡催她結婚都快要把她逼瘋了,她沒有辦法反駁父母,但是也不知道怎麼辦。我於是問,那你有沒有試著跟家裡好好溝通這件事情,我覺得現在年過30的女生多了去了,你千萬不能將就自己啊......然後這個女生給我回復,令姐我去年剛畢業,工作還不到一年。這一刻我生氣至極,很想衝動把她給拉黑了,我心裡想著你一個鮮嫩著能掐出水的姑娘,居然跟我一個還沒結婚的老女人傾訴被逼婚的痛苦,那我的焦慮跟誰說去?早上起來收到一段留言,一個男生寫了很長一段文字告訴我,他跟自己的女朋友都在大城市工作,兩個人都是老鄉,因為年紀到了家裡開始催促著結婚,但是因為自己的工資不高在大城市買不起房,所以決定要跟自己的女朋友分手了。我本來想安慰一下這個男生,說女生都沒有跟你提出分手,你先不要自己擅自多慮了,結果男生回覆說,女生的家長只給他三年的時間,要還是在大城市買不起房,就不能跟他們的女兒在一起了。我於是問,那你們現在的情況是什麼呢?男生回覆說,我想了一下,三年的時間我肯定是在大城市買不起房的,所以我就直接提出了分手,電話也都不接了。我繼續問,那你的結論就是,你覺得你這三年一定買不起房,女生的父母也一定不會同意你們在一起,可是在這場最重要的關係裡,你有問過你女朋友的意見嗎?男生回答說,算了問了也是傷心,還不如不問。我於是回覆,那既然這樣,你自己就把自己給堵死了,我也就沒有給你意見的必要了。但是我最後又補充問了一句,你今年多大啊?男生回答,我剛畢業一年。……此時此刻,可以想象的出來我的內心是千萬頭叫羊駝的物種奔騰而過,就差沒有噴出一口老血了。不知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身邊一眾人向我請教問題的的方式都是,達令我今年就要實習了,我明年就要找工作了,我覺得好恐慌,或者是我快要25歲了,從來沒有過男朋友又找不到男朋友是不是一種病?該不該擔憂?又或者是我已經30歲了還沒結婚,我是不是要孤獨一生了呢?更有人問我,達令我越來越討厭自己了,你能告訴我怎麼辦嗎?看著這些雜亂無章的提問充斥在我的眼前我的腦海裡,我試著坐下來平靜一下我的情緒,然後問問我自己,我突然發現我自己當年也是這麼過來的,而且我如今也在這條焦慮的路上,只是我從來不會刻意渲染這種恐懼感。我想說說我一年前的焦慮。因為是在網際網路行業工作,我每天看到的業內新聞都是無數個馬佳佳跟餘佳文又出來做演講了,他們口口聲聲告訴你“我們的資本就是年輕”或者“牛逼的90後你們永遠黑不完”一類,於是你看到他們一個個成為CEO,呼次呼次的要走向人生巔峰了。我上一份工作曾經有段時間裡,我的領導是一個去年剛畢業的女孩,雖然是在創業團隊中沒有那麼正規的所謂級別的區別,但是她在我的團隊中的確是起著一個統籌工作跟把握大概方向的工作,所以每次工作分配下來的時候,我身邊總有其他同事問我,你不覺得這樣很詭異嗎?我每次總是笑著回答,分工不同罷了。如今想來,張愛玲說的那一句“出名要趁早”真的是不知道毒害了多少跟我當年一樣年幼無知的少男少女心,我自己也曾經陷入這個詭異的怪圈,夜裡睡不著的時候,想著我身邊的朋友都出國去了,都看世界遊玩去了,都結婚生孩子了,老家的同學們都一個個叫得上級別的人物了,而我自己還窩在這個租來的小屋裡……想完以上種種之後,我得出了一個結論,我這輩子過得真的好失敗。嗯,這個思維方式一直到去年的時候,還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裡。有天我讀到了吳曉波的一篇文章,他寫了幾個人的故事,名滿天下的畫家及雕塑大師羅丹是一個整天孤獨埋頭於畫室的老人,經濟學家張五常年近80歲了每週還要寫兩篇1500字以上的專欄文章,吳曉波老師的結論是:是什麼讓某些人變得與眾不同?那就是工作,和足夠的耐心。也是這一次我開始把精力轉移到我自己身上,而不是純粹的一味拿每一個不可複製的他人的成就來刺激我自己。我曾經在高一那一年寫了很長一篇小說,本來是打算投稿給當時很紅火的新概念作文大賽的,心裡期待著哪怕能拿個優秀獎要是對高考加分有幫助就好了,可是有天中午我翻到了韓寒參加新概念的那一篇《杯中窺人》的文章之後,我一個人窩在被子裡哭了很久,然後我起床把寫好的手稿撕掉了,因為我覺得跟韓寒郭敬明安妮寶貝七堇年這一類天才相比,這一輩子即使用盡全力,我覺得我此生的文學夢是絕對不會實現了。然後記憶穿梭回現在這一刻,這一年我27歲了,我的第一本書正在籌備中,我每天跟我對接的出版社團隊討論一些細節問題跟事宜,這是一件我意料之外的事情。我周圍的人都說你好厲害的時候我很是慌張,這種慌張不是因為我害怕別人的讚美跟肯定,而是我害怕給別人一種錯覺,我很輕而易舉就這麼出書了,因為我知道自己每天投入了多少時間在電腦面前,我知道自己時時刻刻在腦子裡思考的種種都會盡量記錄下來,還有我在青春歲月裡一度因為想問題太多換上了抑鬱症,這些種種,我從來沒有告訴過任何人,於是身邊的朋友覺得我的這個機會竟然是如此唾手可得簡單至此。我為什麼總是害怕還不及?或者說為什麼總有那麼多人跟我一樣覺得慌張驚恐,覺得人生青春好像要沒了,好像很多人生願望我真的就錯過了,好像我這一輩子就要過完了?而且對於一個女人而言,這種恐慌更會隨著面板的鬆弛,眼尾紋的增加,以及大姨媽的量越來越少而成倍的增加。我想了一會,給自己梳理了幾個理由,一是我的積累太少了,二是我的修煉還夠,三是我還沒有見過更大的世界,四是我太懶了各種拖延症在身上作死,五是方法不對,就是很多時候一味的努力付出卻從來沒想過一個方向的問題。那麼這些答案出來以後,我的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我可以針對每一項都列出個一二三四的解決方式去一點點完善自己。但是上升到一個意識層面上的大問題,那就是我想要什麼樣的人生?昨天我的前助理問我為什麼還這麼大壓力?她說因為對於我們這樣的人來講,目前的你可以寫你自己喜歡的東西,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時間,還能養活自己,為什麼還會覺得焦慮呢?我細細想了一會,要知道一年前的我絕對不會想到自己今天的這個狀態,但是我知道如今享受到這半點小成果是我這些年自己思考總結外加揉碎重建的結果,那麼按照這個邏輯推理,我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應該是為我30歲的節點作出積累了。嗯,這就是我想說的答案,因為焦慮,所以不滿足於當下,但是我已經開始明白焦慮跟孤獨一樣,可能就是生活本身的色彩,畢竟快樂只會佔據我們人生的那麼一些瞬間而已,所以明白這一點之後,我反而願意帶著焦慮上路了。可是你有沒有發現,生活中很多人寧可把很多精力花在焦慮本身這件事情上,也不願意自我分析半點;很多人之所以老說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那是因為他總是把自己想得一無是處,或者不願意接受太低的起點。比如一個高考的孩子如今只是剛上二本的分數,然後不願意在這個水平線上選擇一個合適的大學,反而一味的告訴自己我考得好差,我的人生沒有希望了。比如你是個剛入職場的新人,但是你卻把身邊那個比你多三五年工作經驗的同事的人生作規劃參考,於是在心裡告訴自己,反正我積累幾年下來也只能做到他那樣的水平,太難了,太久了,我覺得自己不適合這份工作。這些種種,就好比一個姑娘因為男朋友遞過來的開水慢了一些抱怨了一句,然後男友隨意反駁了一句,姑娘於是馬上就大鬧“你是不是不愛我了!”這個邏輯的切換也真是夠驚人的,可惜的是我們可以因為感情這個摸不清道不明的東西,偶爾可以任性一下,然而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跟場合,都由不得你任性對待。以前我很迷茫的時候,總是喜歡思考一些終極問題,於是有過來人勸我,你不要想太多,儘管去做就好了;後來又有人告訴我,你不要一股腦的上班上班幹活幹活,你得想想你這輩子的人生技能與不可替代性是什麼?於是我就像一個陀螺,在四面八方的建議裡轉啊轉,轉到慌張壓抑,可怕至極,差點被繞暈過去了。英國有一部很酷的紀錄片《56UP》,150分鐘總共拍了49年,攝影師跟拍了英國14個不同階層的7歲孩子,每7年拍一次,一直跟拍到了他們56歲。在這個部紀錄片裡你會發現一個赤裸裸的真相,就是一個人盡其一生也不一定能改變自己所在的階層,這個世界從來都是強者更強,就像馬太福音裡說的,“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就是說,軟弱的人你要是繼續原地不動,那連本來屬於你的那部分也要拿走。但是這個紀錄片給我的思考邏輯是,我開始拿出“一輩子”這個詞語,把自己的人生長河拿出來掂量掂量一下,在我剩下的這幾十年時間裡,我的每一個節點大概的狀態是什麼,我不去預見或者幻想有無更大成就的可能,我分析的是,我能承受到的最低極限,就是最糟糕的狀態是什麼?比如說我剛畢業的時候,我的薪水要比身邊很多同學低,那些進入大企業的同學的年薪是一件很讓人羨慕的事情,於是那個時候我給自己的最差預想就是,我能在深圳這個城市活下去就可以了,我能養飽我自己,並且在職場上是有積累進步的,而不是重複性的單調機械而過的。我給自己的期限是三年,於是三年後,我跳槽到了網際網路公司。然後第二份工作的的時候,我給自己的預設最差底線是,先學會基本的網際網路行業的一些感覺積累,比如說一些如今的投資熱點,風口行業,我要能跟人聊得來一些專業術語,然後把以前三年積累的策劃跟文案的專長適用於如今的工作狀態。然後一年過去了,上個星期我收到了公司曾經合作過的一個客戶邀請,他準備開始新的創業專案組建團隊,所以邀請我加入,給我開出的條件也很誘人。我以前說過一個小事情,我的第一家公司隔壁部門有個年紀蠻大的姐姐,她是公司的資深級老員工了,畢業於國內很著名的一所985高校的研究生,但是她在公司的崗位是普通的行政人員,我一直不明白她為什麼要做出這樣的選擇,但是我也不好意思問她,後來我就一直安慰自己是每個人想要的生活方式不一樣罷了。然後上個月的時候我跟前同事聚餐,聽說這個姐姐已經辭職了,我們一行人都很震驚,因為感覺她就是要打算在這家公司待一輩子的樣子,後來有同事說她原本是這樣打算的,但是到了後來她發現身邊的同事年紀比她小的孩子越來越多,她漸漸不適應這種年齡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有一天公司空降了一個年齡很小的同事成為她的領導,她在情緒上接受不了,於是就離開公司了。後來這個姐姐開始找工作,但是發現已經找不到各方面條件跟她差不多匹配的公司了,因為傳統公司開始轉型需要新鮮血液,她積累多年的行政工作經驗一個剛畢業的小孩就能做的比她好,然後她也不願意接受跟畢業生一樣的薪水,於是後來我們聽說到的版本是,這個姐姐就失業在家了。所以因為這件事情,我一直告訴自己,千萬得讓自己在三十歲以前完成從找工作到被提供工作選擇的過渡,所以當我的前客戶向我提出加入團隊邀請時,我突然感覺這個狀態的完成實現提前了三年。上個星期我跟耳語的中國創始人蘋果姐姐交流的時候,她告訴我她以前花了很大的努力,在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後獲得了進入華爾街工作的機會,可是後來當她開始一項為矽谷創業者畫像的興趣愛好的時候,她就在一次分享會上輕而易舉的得到了如今這份工作的邀請,以至於她自己都覺得這份工作機會來得太過簡單了。可是這件事情帶給我的思考就是,那些我們看起來覺得輕而易舉的機會到來,背後有著點點滴滴的積累,蘋果姐姐畢業於名校,大企業實習過,憑著能力拿到了華爾街金融工作的入場券,而為這些創業家的畫像不過就是她才能展示的一個介質跟渠道罷了,所以她能獲得如今這份回中國組建耳語團隊的創始人的機會,也不過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罷了。這個世界太過於慌張,很多人都渴望一夜成名一夜暴富,我身邊所有的有錢沒錢的朋友最近都把精力集中在了股市上,我卻從來沒有對這件事情動心過半分,一是因為我知道我不擅長這個事情我就不去湊熱鬧了,二是那些大賺一筆的人兒畢竟都是少數,我相信運氣,但是我只相信天道酬勤跟厚積薄發的運氣。吳曉波出了一本書叫《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書裡他寫說“原來生命從頭到尾都是一場浪費”,我身邊有同事看完這本書後就受不了了,吵著要辭職收拾行李參加吳曉波他們組織的南極旅行,喊著要去浪費最美好的生命,於是這段時間裡這個同事可謂是坐立不安無心工作。有一天我終於忍不住了,我在微信上給同事留言,我說我告訴你如今這個口口聲聲喊著生命就應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的男人,他用十年的時間完成了《激盪三十年》、《跌蕩一百年》和《浩蕩兩千年》的企業史三部曲寫作,他也用十年時間把藍獅子從無到有,打造成中國目前最大的原創財經出版機構。你只看到了吳曉波說的原來生命從頭到尾都是一場浪費,可是你別忘了他還說過,你需要判斷的僅僅在於,這次浪費是否是“美好”的。我問同事,那麼你的那些“美好”又在哪裡呢?收拾行李準備跳槽換個好工作倒是真的呢!這一段話說完,同事就再也沒有吵過要蠢蠢欲動浪費生命的事情了。人都是很糾結的動物,就像林夕寫的歌詞裡說“我怕時間太快不夠將你看仔細,我怕時間太慢日夜擔心失去你”於是“恨不得一夜之間白頭永不分離”,嗯,我們總是好不容易,我們總是身不由已。勵志的故事向來鼓舞人心,勵志的故事也經常誤人子弟,所以我提醒此時此刻的你,千萬不要聽了我的故事就衝動辭職了,也千萬別看過我的旅行故事就要馬上動身了,更不要把我稱之為心靈導師可以治癒一切,因為自己就是個傷痕累累而又不斷在療傷的人。一輩子對我而言,是個很神聖的事情,我不敢輕易就下一個結論我這一生是不是就過得很失敗,那些以前讓我著急的事情,如今想來就跟升級打怪一樣,每一次出現的時候都讓我膽戰心驚,但是一旦過了這一關又覺得還好也就那樣,然後到下一關的時候我又繼續操心焦慮起來,週而復始。只是如今我開始適應這個節奏了,因為我相信每一段緊張刺激的升級遊戲裡,意味著我的成熟又高了一層境界,它更提醒我的是,我的那些剋制與隱忍,等待跟蟄伏都是有用的,那些屬於你內在的強大力量,那些你日夜積累起來的點滴能力,那些你從別人故事裡拿過來自己重新組建過的價值觀,才是讓你對抗這種“感覺一切都來不及”的慌張的力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