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很好奇這個問題,古人是不是也像現代人一樣停止勞作,三五成群互相吟詩吐槽呢?
6
回覆列表
  • 1 # 東家APP

    每年的夏天,全國各地都避免不了幾場大暴雨。沿海地區有划著船上學的孩子,有泡在水裡的車,景德鎮如果你的工作室在地勢比較低的地方,那麼一年恐怕平均得淹一次。各種瓷器,窯子都是問題。

    現代人拿暴雨天氣都沒辦法,那麼在更久遠之前,沒有各種工具,古人是怎麼辦的呢?首先,吟詩當然是有的,但必須先解決排水和躲雨的問題,不然房屋被淹了,漏雨,還怎麼吟詩呢?

    古人對於排水系列的建立,智慧遠超於我們想象。有網友在微博貼出“雨中故宮”照片調侃,但這場暴雨不但沒有讓具有600多年曆史的故宮積水,反而讓世人見識它強大的排水系統,讓網友收起嘲笑,豎起大拇指狂贊!

    故宮的宮殿建築相連,每座院落的地面都用青磚鋪滿,完整的排水系統,加上歷年的淘挖養護,幾百年來排水效果良好。每逢大到暴雨,雨水逐層下落,1142個龍頭排水孔可以將檯面上的雨水排盡,並形成“千龍吐水”的壯麗景觀。

    出門 裝備

    古人雨天出行的“四大法寶”:蓑衣、斗笠、雨傘、木屐。

    在來看到古代的雨具。蓑衣,最初是用草編織而成的擋雨器具。中國在上古時期,人們為了抵擋風雨的侵擾。

    《紅樓夢》中,賈寶玉就穿這種雨衣。第45回:“只見寶玉頭上戴著大箬笠,身上披著蓑衣,黛玉不覺笑道:‘那裡來的這麼個漁翁?’……黛玉又看那蓑衣斗笠不是尋常市賣的,十分細緻輕巧,因說道:‘是什麼草編的?”’

    先秦時,傘又稱為“簦”。中國遠在夏、商、週三代已發明了雨傘。元魏之時的傘是“便於步行騎馬”的油紙傘。油紙傘在這一時期的出現,是由於漢代已經發明瞭紙,人們開始用廉價的紙來代替昂貴的絲帛,並在紙上塗以油脂或桐油,使之經久耐用。由於物美價廉、經濟實用,油紙傘得以廣泛地流傳和使用。

    除了遮雨器物外,雨天在外行走,還要顧及地下的潮溼泥濘,於是就有了雨鞋。

    最後,因為古代沒有天氣預報,古人擅長看雲識天氣,如果天氣太糟糕,也不會出門了,因為顯然這些防雨工具沒有現代來得好用。倒不如窩在家裡看雨。

    韋莊

    《暴雨》

    江村入夏多雷雨,曉作狂霖晚又晴。

    波浪不知深幾許,南湖今與北湖平。

  • 2 # 青青芳草地

    古人的房屋大部分是茅草屋,遇到暴雨天氣我想他們的房屋肯定會漏雨,你像古語說的屋漏偏逢連陰雨,這是至理名言,應該也是他們的真實寫照。所以我想暴雨天他們肯定閒不著,會冒雨修葺房屋吧。

    明代大詩人謝縉有一首打油詩:春雨貴如油,下的滿街流。跌倒這小二,笑死一群牛。謝縉逢暴雨往房簷下跑,跌倒了眾人大笑。這應該也是古人避雨的真實寫照。

    我想古代多愁善感的文人,下雨天會是他們最喜歡歡抒發情懷的天氣了。不信你聽: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誰是亞洲第一邊後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