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亦文亦物
-
2 # 90後侍郎
漢武帝是漢朝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皇帝,其做了五十四年皇帝。等到武帝選接班人的時候,這個問題又出現了,漢武帝有六個兒子,但戾太子死後,他把眼光鎖定在晚年所得的非常像自己的幼子劉弗陵身上,但當時劉弗陵還只有五、六歲,由於漢朝有呂后專權的先例,又有武帝幼年太皇太后竇太后掣肘的經歷。因此他既擔心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會專權而動搖劉氏的天下,又擔心鉤弋夫人會掣肘自己的兒子,於是就盟生了這個立子殺母的念頭。漢武遺囑,令立太子劉弗陵,是為昭帝,而殺其生母鉤弋夫人。
其後,古代倒很少發生這樣的是,僅在北魏一朝較多。北魏政權是鮮卑族拓跋氏建立的,當時的后妃都不願生太子,因為母以子貴成了母以子死。
-
3 # 平沙趣說歷史
就古代社會,可分東西方分別論述,“立子殺母”這事在東西方都曾有過,這裡只說中國古代。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立子殺母”發生在西漢,千古一帝漢武帝開了這個頭。
漢武帝是漢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五十四年,得到的越多,就越害怕失去。漢武帝掌握最高權力數十年,晚年的他越來越恐懼死亡,他知道人死如燈滅,一旦死去,人間的至高權力就再也跟他沒有關係了。所以漢武帝痴迷於長生不老術,非常迷信,甚至為此搭上了兒子。
然而,隨著時間流逝,漢武帝越發感覺到長生的無望,他開始轉向另一個方向——保證他的子孫後代能夠像他一樣,永掌權力。漢武帝選定的繼承人是他的幼子劉弗陵,才五六歲,而其母鉤弋夫人正當壯年,這讓漢武帝不禁浮想聯翩。
眾所周知西漢的外戚問題很嚴重,第一任皇帝劉邦剛死,政權就落入呂后之手,漢惠帝基本就是個傀儡。而漢武帝本人,從十六歲繼位起,就被掌權已久的祖母竇太皇太后壓制,也基本是傀儡。
漢武鍾情儒術,竇太后則喜好道家,這是治國方針的不同,也是權力博弈的主場,結果很明顯,剛剛登位的漢武帝完敗,這對一個具有雄心壯志的帝王來說是無法忍受的。不過漢武帝忍了,忍到祖母去世,才大展身手。
漢武帝早年深受女主執政之苦,為了避免子孫重蹈覆轍,他產生了這個立子殺母的念頭,並付諸行動。
漢武帝遺命劉弗陵繼位,也就是漢昭帝,而在此之前,鉤弋夫人已經被殺。
漢武帝之後,這個政策被擱置數百年,到南北朝時期,鮮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政權,竟將其沿用,且規定了制度。
從開國皇帝拓跋珪開始,北魏實施了殘酷的子貴母死制度,按照制度,太子的生母會被處死,所以北魏前中期,北魏的皇太后都是皇帝的保姆和前任皇帝時的皇后(非太子生母)。這種制度在宣武帝元恪在位時被打破,宣武帝並沒有賜死太子元詡的生母胡氏。
從結果來看,立子殺母這個殘酷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後宮對皇權的干擾,但它不可能真正消除這種干擾,皇權依然處在眾多威脅之中。
如漢武帝殺鉤弋夫人,但他留下的顧命大臣霍光卻權傾朝野,漢昭帝成了擺設。又如北魏,殺了那麼多妃子,嚇得那麼多妃子不敢生孩子,馮太后不還是憑藉皇太后的身份掌權?其養子北魏獻文帝說話的份都沒有。
綜上所述,立子殺母的發明者是漢武帝,將其制度化的則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
4 # 香茗史館
“立子殺母”首創於漢武帝時期,漢武帝晚年欲立幼子劉弗陵為儲君,為了避免“子幼母壯”的現象,於是在劉弗陵被立為太子之後,便殺了其生母鉤弋夫人。不過我認為“立子殺母”只能被稱為現象,完全稱不上習慣,因為古代這種事例實際很少,漢武帝后只有北魏初年進行了貫徹執行。
漢武帝為什麼要首創“立子殺母”作為漢朝在位時間最長的帝王,漢武帝的一生足夠輝煌,然而在其晚年卻疑心病極重。“巫蠱之禍”重,在佞臣江充的主使下,先後導致皇后衛子夫自殺、太子劉據和兩個皇孫身死,其餘受牽連者多達數千。
太子劉據死後,漢武帝在其餘五位皇子中最終選中了幼子劉弗陵,但由於劉弗陵當時年僅五六歲,於是在劉弗陵被立為太子之後,其母鉤弋夫人便被殺了。那麼漢武帝為什麼必須要殺鉤弋夫人呢?我們不妨先來回顧一下西漢初年的幾位太后。
漢高後呂雉就不必說了,獨攬朝政,呂氏外戚同樣大權在握,不僅一手締造了漢惠帝、前少帝、後少帝三位傀儡皇帝,更是嚴重威脅到了劉氏江山。
高皇后薄姬,漢文帝劉恆的生母,雖說薄姬沒有過多的干預朝政,但其家族因其厚待也是事實,同時,薄太后能夠救出周勃,也說明了她對皇帝的影響力。
孝文皇后竇漪房,漢景帝劉啟的生母,竇皇后對於朝政的干涉力度可就要比薄皇后大了很多,尤其是漢武帝即位之初,多受其掣肘。漢武帝崇尚儒家想要進行改革,但竇太后卻醉心於西漢之初的黃老之術,對此大加干涉,更導致了深受漢武帝喜愛的兩位官員趙綰、王臧的被殺,田蚡、竇嬰也因此被罷免,甚至劉徹自己的皇位也差點不保。
孝景皇后王娡,漢武帝劉徹的生母,其和館陶公主劉嫖聯手為漢武帝奪來了皇位,在劉徹繼位之後,雖未直接干預朝政,但外戚田蚡卻大權獨攬。
可以說,西漢之初的幾位太后沒有一個是善茬,漢武帝對此更是感同身受,為了避免“主幼母壯”的局面出現,他只能殺掉鉤弋夫人。漢武帝對此解釋為“是非兒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國家所以亂,由主少母壯也。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莫能禁也。汝不聞呂后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資治通鑑》)
北魏是該項政策的踐行者事實上在漢武帝創造了“立子殺母”之後,歷史上很少出現這種事例,只有北魏對此政策進行了制度化,並予以貫徹執行。
北魏建立之前,拓跋族一項是“母強子立”的局面,新任的君主通常要依靠母舅族的力量,拓跋珪自己之所以能夠取得政權,便是因為取得了母舅族賀蘭部落的支援。
在建立北魏政權後,拓跋珪為了確保日後的皇帝不受外族干擾,維持拓跋氏至尊無上的地位,道武帝於是立下了“立子殺母”的制度,而太子拓跋嗣的生母劉貴人便是因此被殺。
雖然北魏將“立子殺母”進行了制度化,但實際上因此被殺的后妃並不多,原因是後來的諸如明元密皇后杜氏(拓跋燾生母)、敬哀皇后賀氏(拓跋晃生母)、閭皇后(拓跋浚生母)、文昭皇后高照容(元恪生母)等后妃大多早逝。只有獻文思皇后李氏,在兒子拓跋宏被立為太子的當天被賜死。
而北魏孝明帝元詡的生母宣武靈皇后胡氏,則在朝中大臣劉騰、於忠、崔光等人相助下倖免於難,此後“立子殺母”的制度也被廢除。不過元詡繼位之後,胡太后不僅臨朝稱制、專擅國政,更與其小叔子清河王元懌等人淫亂宮幃,最終竟與人合謀鴆殺親子孝明帝。
-
5 # 毛劍傑
立子殺母始於漢武帝劉徹。漢武帝晚年疑心慎重,因為聽信江充讒言,導致“巫蠱之禍”,逼死了太子據。漢武帝后來明白過來,但為時已晚,最後只能立幼子劉弗陵為太子。
當時劉弗陵只有五六歲,由於擔心劉弗陵的母親會專權而動搖劉氏天下,漢武帝就賜死了劉弗陵的生母鉤弋夫人。而後,武帝先是令人秘而不宣地將鉤弋夫人“夜持棺往葬”於雲陽;到了她兒子漢昭帝劉弗陵治下,則尊鉤弋夫人為皇太后,“發卒兩萬人”“就雲陽為起雲陵”……
劉徹有此念頭,可能和漢朝初年外戚(呂后一族)擅權有關。並且,劉徹少年登基時,又有太皇太后竇太后和太后王太后專權,還有館陶大長公主對朝政影響頗大,這也許是劉徹的少年陰影。但最終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成為兩漢滅亡的重要原因,西漢東漢都如此。
劉徹此舉屬於個案。然而,類似的人倫慘劇,在鉤弋夫人墓門關閉那一刻是否就從此成為歷史陳跡呢?並沒有。
五百年後,北魏鮮卑拓跋氏真正把“立子殺母”(或稱母死子貴)制度化了。
以下是北魏史書上記載的被處死的太子生母:
道武宣穆皇后劉氏,後生明元……後以舊法薨;
明元密皇后杜氏……生太武……泰常五年薨;
太武敬哀皇后賀氏……生景穆,神元年薨;
景穆恭皇后鬱久閭氏……生文成皇帝而薨;
文成元皇后李氏,生獻文……依故事……薨;
獻文思皇后李氏……生孝文帝,皇興三年薨;
孝文貞皇后林氏,生皇子恂……後依舊制薨;
孝文文昭皇后高氏,後生宣武……暴薨”
北魏“母死子貴”制度始於開國皇帝道武帝拓跋珪。拓跋珪的祖母是鮮卑慕容氏,母親及正室是匈奴賀蘭氏,側室是獨孤部劉氏。拓跋珪之祖父拓跋什翼鍵曾建立代國,亡於前秦。
拓跋珪復國建立北魏的過程中,有賴於慕容、賀蘭、獨孤等部的多方幫助。但北魏建立後,拓跋珪不惜反手對付昔日盟友,先後打散、消滅了慕容、賀蘭、獨孤三大部落。
然後,拓跋珪先賜死了夫人劉氏,然後圈禁了賀蘭氏,因為怕她們利用皇太后的身份、聯絡部落殘餘勢力來控制北魏朝廷,甚至改朝換代。
拓跋珪之狠毒,已經超越了人性的底線,其實內心也受著巨大的折磨,不久就開始精神失常,最終被不忍心看到自己母親被賜死的賀蘭氏之子殺死。但“子貴母死”制度卻延續了下來。
北魏後期,傳到馮太后時代,雖然很受丈夫寵愛,但是熟知北魏傳統的她,是絕對不會為其生兒子的。後來老皇帝死了,皇孫拓跋濬當了皇帝,幾年後立馮氏為後,選了一個出身低微的妃子李氏生的兒子做了太子,馮皇后為其養母,李氏則立刻被逼自殺。
拓跋濬也沒活多久就死了,馮皇后變成了馮太后。為牢牢控制住國家大權,她把“子貴母死”制度變成了清除潛在競爭對手的工具。兒媳婦生了孫子,她立刻打著“子貴母死”的大旗,逼死兒媳,把孫子接過來由自己撫養;等到孫子繼位當了皇帝,她又盯上了孫媳婦,重孫子出生,她又逼死孫媳婦,把重孫子接來撫養。不僅殺媳婦,還往往把媳婦的親族一起處死,以絕後患。
到馮太后重孫子元恪繼位的時候,宮中已是人人自危,誰也不願生男孩。雖然這時馮太后已經死了。因此,元恪繼位11年,一直無後。這時有一位姓胡的妃子“深明大義”,居然生下了一位皇子。
元恪將這唯一的獨苗嚴加保護,“隔絕妃嬪,藏於別宮”,直到三歲才正式接入皇宮,立為太子。而“子貴母死”的制度也終於被廢除,胡氏得以倖存。
元恪死後,胡氏的兒子繼位,胡氏變成了胡太后。歷史有時很荒誕,這位從母死子貴制度下逃生的胡太后,卻是一位喜歡擅權弄權的太后。然後,北魏很快就沒有然後了。
也許是因為“子貴母死”制度過於殘忍,作為婚姻的另一半——北魏的歷代皇帝也多數短命,不得好死:
拓跋珪,39歲,被兒子殺死。
拓跋嗣,32歲,病死。
拓跋燾,45歲,被太監謀殺。
拓跋濬,26歲,病死。
拓跋弘,23歲,被馮太后毒死。
拓跋宏(元宏),33歲,病死。
元恪,33歲,病死。
元詡,19歲,被母親胡太后毒死。
元子攸,24歲,傀儡,被權臣殺死。
元修,24歲,傀儡,被權臣毒死。
元寶炬,45歲,傀儡,病死。
元欽,29歲,傀儡,被權臣毒死。
元廓,20歲,傀儡,被權臣毒死。
元善見,28歲,傀儡,被權臣毒死。
-
6 # 歷史雜貨鋪
中國歷史上有句老話叫做母憑子貴,可是很少有人知道還有四個字叫做立子殺母,當然這個制度很少有朝代使用,即使發明此制度的那個朝代也是隻用了一次。歷史上北魏建國初期的時候,比較喜歡這個制度。
這個制度便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漢武帝發明的,他在位期間有不少的功績,可是晚年的時候也逐漸變得昏庸,似乎那些英明神武的好皇帝,到了晚年都會性情大變,比如李世民,早年期間勵精圖治,到了晚年非常昏庸,漢武帝雖然只有六個兒子,但是他也因為子嗣的問題非常煩惱。
最早的太子因為巫蠱事件自殺身亡,後來在選擇太子的時候,他看到了自己的幼子劉弗陵,可是這個時候劉弗陵僅僅是個五六歲的孩童,完全不能夠掌握朝政,她害怕如果劉弗陵繼承帝位,其母親必定會專政,呂后在歷史上便是一個權傾朝野的女子,漢武帝知道後宮干政的後果。
於是乎漢武帝立下了規矩,立子殺母,將鉤弋夫人處死。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有不少臣子反對,漢武帝的回答很簡單,古時候國家變亂,很多都是主少母壯導致的,而且還專門提了一下呂后的事情,這才沒有人繼續勸阻。
漢武帝執政初期便處處受制於竇太后,所以漢武帝很怕後宮繼續幹政。值得一提的是,漢朝僅僅漢武帝用了這個制度,後面便沒人繼續使用。倒是拓跋氏建立的北魏喜歡這個制度,以至於當時的后妃最怕的就是自己的兒子被選為繼承人。有趣的是咸豐也曾想過實行這個制度,不過他被眾人勸住了。
回覆列表
“立子殺母”這項制度其實創立的很早,而始作俑者正是威震華夏的漢武帝劉徹。他當年創造這個制度的用意,在於永葆大漢政權的穩定交接,防止太后的權力大過皇帝。
這個事情其實有歷史的背景,眾所周知,漢武帝登基初年朝政由皇太后一直把持。但是,漢武帝畢竟是一代雄主,一直想要幹一番事業,再加上漢武帝喜好儒學,而當時的竇太后則是和漢文帝一樣喜好老子提倡的道家文化,兩人還因“明堂”之事兩度翻臉。但是因手中無權,無力與竇太后抗衡,空有皇帝之名,無皇帝之實!這些事情都引得漢武帝大怒,甚至說出了竇太后便是當年呂雉這樣的話。這樣的情況直到竇漪房死後,才有所好轉。但即便大權在握,漢武帝也一直將當年之事記在心上。
漢武帝晚年,變得十分多疑,甚至還因一個巫蠱之說便殺掉了當時的太子。在臨死之時,心中便回想起當年自己的際遇,非常害怕後世之君也遭遇手中無權的尷尬,害怕自己的子孫們會重蹈覆轍,晚年的漢武帝為了穩妥起見,最終選擇殺掉了昭帝的母親。
自此後,歷史上便有了“立子殺母”的皇家習俗,甚至北魏年間還在承襲這個傳統,這不合禮法和人情,但為皇權穩定,皇帝依然會狠下殺手,這大概便是孤家寡人的悲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