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魔鐵的世界
-
2 # 紶看颩憬
作為全球性的國際化公司,沒有一家企業會隨便壓價的。因為一味的壓價,最終受傷的還是蘋果自己。
蘋果這樣的大型企業,它只注重研發核心產業,其它配套的輔助產業都是外包給相關的供應商和服務商來做。
為了保證產品的品質,他們都是對供應商進行嚴格篩選。對選定的供應鏈上的企業,會按照品質要求進行培訓,從企業文化、管理制度、品質要求等等各方面進行培訓。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中,還會定期進行檢查和培訓。
當每一個新產品研發出來後,便會組織編寫技術要求,然後對所有供應商重新進行培訓考核,然後才開始生產。
他們與供應商商談價格,都是經過專業人士和機構核算成本,然後給予一定的利潤空間,而且不止不會隨意壓價,也不會讓供應商隨意壓價其供應商。
隨意壓價的只有哪些小型企業和沒有戰略眼光的人才隨意壓價、剋扣費用。
-
3 # 帆辰科技
蘋果公司在供應鏈上面的管理可以說是非常的先進的,而且像這樣的大型企業來說,在和供應商談價格的時候,都是會有最為專業的人員進行物料成本的核算的,而且對於蘋果企業來說,都是非常注重核心的產業發展的,都是能夠配套外包的一些產業,可以說將外包的一些輔助性產業和服務商進行管理。
對於供應鏈的談判價格來說,其實都是給對方留有充足的利潤的,可定不會說直接的將對方的利潤給壓得非常低,那麼真的如何這麼做的話,對於雙方來說都是不能夠承擔的後果,可以說雙方都是有自己的一套標準和底線的,並不是說對方要什麼樣的價格就給什麼樣的。
那麼我們可以反向的推論一下,在對方將價格壓的過低的時候,就會出現這樣的一種情況,在對方沒有利潤的情況下,依舊合作的話,那麼對方只能夠從產品的節省成本中進行想辦法的,就像大家經常說的偷工減料的一些行為的出現。
最後,對於說為何蘋果公司和富士康公司在壓價方面都是比較理性的,大家都是能夠明白的,兩家公司都是需要雙贏的一個局面,而且都是會根據對方的最低要求,給出非常有利潤的價格,那麼大家還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咱們一起探討!
-
4 # 小漁的創業信條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富士康和蘋果相互需要,富士康對於蘋果的意義,和蘋果對於富士康的意義,是同等重要的。
一、富士康是頂尖代工廠蘋果對於產品的要求是出了名的高,而且蘋果的產品從一開始就是定製化程度很高的,當時現有的生產線是沒有辦法生產的,所以富士康很多生產線是專門為了配合蘋果還製造的。
富士康的技術也在和蘋果的合作過程中有了很好的積累,在合作的過程中,蘋果也有過幾次退回產品的事情發生。在這麼多年的磨合過程中,目前應該算是達到了一個較好的平衡點,如果換一個工廠,不管是品質還是產量都無法滿足需求。
看下富士康在大陸開了多少廠子,請了多少人,其中主要業務就是生產蘋果的產品,這麼大的體量,任何一個代工廠都沒有辦法全部吃掉的。而富士康對於蘋果的依賴同樣重要,是富士康最大的單一業務來源。
蘋果在跟富士康合作的過程中,也會進行非常詳細的利潤核算,會給富士康留有一定的利潤空間。有了利潤的富士康,才能擴大廠區規模,才能進行技術升級,所以給自己的合作伙伴留利潤空間是非常有意義的。
還有一點,為什麼蘋果不自己建工廠,自己製造呢?主要還是因為風險,建這麼大規模的製造廠,需要投入很多的精力,面臨很大的風險,蘋果將這種風險轉嫁到了富士康身上,留有足夠的利潤,就是相當給自己買了一個保險。
三、有格局的企業不會無限壓價國外的商業文化,我沒有接觸過,不好判斷。但是國內有些商家,確實喜歡店大欺客,一旦自己的規模做大了,採購量大了,就覺得自己很厲害了,對供應商不僅壓價還壓款,抱著你不做還有別人做的心態,把價格壓到別人沒有辦法生存的地步。
我曾經也給某個很大的零售連鎖店供貨過,每次價格都會被壓到幾乎沒有利潤為止。付款週期也是一拖再拖,沒有什麼誠信可言。很多供貨商最後都被這樣搞垮了,對於自己也沒落到什麼好。最近幾年口碑越來越差,虧損也越來越嚴重。所以真正有格局的企業,不會目光那麼短。
-
5 # 大貓生活錄
壓價是必然存在的現象,但是無限壓價是不可能滴,蘋果不給對方盈利的空間對方怎麼好死心塌地給它幹呢?蘋果目前沒有無限壓價並不代表蘋果會放棄自身的這個優勢,很可能是在別的方面佔著富士康的便宜,蘋果與富士康的訂單中總有富士康可以操控的方面的,蘋果要是真的把富士康壓得喘不過來氣的話,富士康可能就會做出類似偷工減料之類的行為,最後損害的還是蘋果的名聲和利益啊
-
6 # 嘟嘟聊數碼
富士康之一直以來就是蘋果的最大代工方,畢竟蘋果僅僅是iphone每年就是上億的銷量,這筆大單子也就是富士康能夠幹得了,而且按照蘋果對產品做工的高要求,也就是富士康乾的能讓蘋果放心。
當然,富士康再厲害畢竟就是下游做代工的,技術含量低很多,蘋果別看一部iphone賣好幾千,但是富士康每代工一部iphone能賺幾十塊錢就不錯了,利潤非常底,但是富士康這樣的代工廠其實也不用追求太高的單價,只要量上去了還是有利可圖的,相對來說蘋果給富士康的代工費用其實還算可以了。
蘋果喜歡對供應商無限壓價,富士康也沒少和蘋果吵過,但是雙方畢竟還是互惠互利的生意,全球像富士康這樣的大型代工廠也不多,蘋果沒有太多談判空間,所以交給富士康其實還是最省心的選擇,即使有的廠子代工費便宜,但是蘋果敢用嗎?萬一良品率低下,多付出的成本更不值得,所以為了保質保量的把產品做好,蘋果也沒有極限施壓過富士康,有錢一起賺才是最重要的。
-
7 # 東風高揚
富士康70% 的訂單都來自蘋果,為什麼感覺蘋果沒有無限壓價呢?富士康加工蘋果手機也有成本還要賺錢,如果無限壓價難道讓富士康倒貼麼?不可能。
蘋果手機貴,並不單只是軟硬體貴,而是其利潤相當高。如果還對富士康壓價,恐怕富士康寧願丟掉蘋果的訂單,為什麼?蘋果其實對富士康壓價相當厲害,甚至可以說到了相當苛刻的地步。可以看看蘋果加工一臺裝置,富士康能夠拿得到多少錢,就基本明白富士康還能被壓多少價。
據IHS訊息透露,iPhone7手機的各種成本加起來只有大約1200元人民幣,但其售價高達5388元人民幣起,這就是蘋果可以吃掉智慧手機市場60%利潤的來源。但是其代工費卻只有區區的5美元(當時差不多還不到70人民幣),還有iPhone SE的代工費更只有3.8美元,iPhone 6S也只有4.5美元。而高達12799元售價的iPhone xs Max 512GB版本的,代工費竟然也只有區區60元人民幣。也就是說像富士康這樣代工蘋果手機的,一臺只有幾十元人民幣,可以說價格是相當的低了。
看看蘋果手機的售價,以及利潤,還有與代工費形成的強烈反差,如果蘋果還繼續壓價富士康一撂挑子,恐怕除了中國很難有其它國家的代工廠能夠以這個價格以及代工品質,讓蘋果壓榨的。當然今後也難免蘋果還有壓價的行為,就看蘋果是否還能夠找到像富士康這樣具有保值保量的代工能力的工廠,比如後備力量比亞迪代工。
蘋果確實是相當會壓榨的公司,同時更是一家精打細算的公司。除了已經壓榨得夠低的代工費,連統一打包支援毫米波的高通新一代5G晶片,蘋果也要在不支援毫米波的地區把它扣除掉。既然不支援毫米波的地區就不會使用,即使整合支援毫米波的5G晶片,蘋果也不應該交錢。看看國內廠家只有概括承受高通所有的打包費用,你不支援毫米波,對不起我驍龍晶片集成了的,也得繳費。
-
8 # Lscssh科技官
首先得明確一點蘋果肯定對富士康壓價,但是這個壓價又保持了一定的限度保證富士康有充足的利潤,之所以這麼做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這樣能保證兩家公司雙贏,蘋果能保持較高的淨利潤,同時富士康也能保證產品品質並且能持續的賺錢發展。
1、無限壓價只會帶來惡果
國內很多企業會利用自己的優勢地位不斷地向供應商壓價,從而持續提升自己的利潤水平。但是這種操作屬於典型的飲鴆止渴,如果上家這邊無限壓價,那麼供應商的利潤必然持續下降,當降到其無法承受的地步時基本只有一種操作,要麼無法接你的單繼續生產,要麼就是接單後想辦法從其他方面降低自己的生產成本。
這種情況下,多半會出現偷工減料的事情,屆時供應商生產的產品其品質一定是無法保證的,當產品上市開售後最後受損的還是上家的品牌,結果就是上家和供應商雙輸。
國內這塊最典型的其實就是建築公司,層層轉包的操作就相當於無限壓價,最底層的包工頭為了生存為了利潤,最後只能玩偷工減料。
2、美國公司深知供應鏈的重要性
蘋果這樣的全球跨國公司顯然對這個道理還是很明白的,而且如果你要知道人家庫克本身就是做供應鏈管理出身的,對於這塊完全是行家裡手。
在向富士康壓價的同時必然會留出合理的空間給富士康,而富士康在看到足夠的利潤時自然幹勁十足,既能保證產量又能保證品質,可以說完全是一個雙贏的節奏。
整體來說美國公司對供應鏈這塊一直是非常重視的,這得益於美國高等教育,很多大學會專門開設和供應鏈相關的專業課程,比如供應鏈整合、物流管理戰略等等,很多院校在這塊的教學水平非常高。這種機制調教出來的美國企業以及高管們都具備專業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從而也導致美國整體供應鏈水平全球領先。
因此,在這種大環境下蘋果深知無限壓價對富士康,對自身都不是一件好事,合理壓價才是正道。
綜合而言,蘋果本身會對富士康壓價,量產初期和一年後的價格都是不同的,同時每年也會強制性給富士康指定成本指標,但是這種壓價不會是無底線的,否則傷害富士康的同時也會造成蘋果自身的損害。
回覆列表
根據富士康招股書,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10.36%、10.55%和10.02%。三年的代工業務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14.74%、15.88%和13.65%。資料看起來一般般啊。
毛利率看起來乾巴巴,淨利潤不一定是這樣。富士康2017年的淨利潤有162.2億元,由此計算淨利潤率大約4.6%,是銀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的3.07倍,這也解釋了郭老闆儘管吆喝代工辛苦,卻還要辦工廠,而不是直接存銀行吃利息了。
因為辦工廠還是賺錢的。
而且富士康這個淨利潤率已經可以輕鬆錘爆手機行業一眾大牌。根據Strategy Analytics公佈的2017年第一季度報告,三星手機的營業利潤率為9.7%,OPPO營業利潤率為4.7%,華為手機營業利潤率為3.35%。注意,這是沒有扣稅的利潤率,扣稅後的淨利潤率,三星能達到5%,OPP的淨利潤率在3%左右,華為妥妥的在3%以下。
你看,富士康的淨利潤率和三星差不多,輕鬆錘爆OPPO、華為!所以,你還能說蘋果壓價太低,郭老闆的日子過得苦?人家美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