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194754893465

    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1)立秋,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

    (2)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處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時間點為公曆8月23日,太陽到達黃經150°。處暑節氣意味著即將進入氣象意義的秋天,處暑後中國黃河以北地區氣溫逐漸下降。

    (3)白露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當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為白露。天氣漸轉涼,會在清晨時分發現地面和葉子上有許多露珠,這是因夜晚水汽凝結在上面,故名白露。

    (4)秋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公曆9月22~24日。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氣起才始入秋。

    (5)寒露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屬於秋季的第五個節氣,表示秋季時節的正式結束;時間在公曆每年10月7日~9日。

    (6)霜降,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公曆10月23日左右,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即將開始。

    擴充套件資料:

    古人將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統稱“二十四節氣”,具體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時代人們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每一個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而制定的氣候規律。

  • 2 # 樹德漢碩

    二十四節氣是依據太陽執行規律而創制出來的。太陽執行一週,即地球繞太陽執行一圈就是一個太陽迴歸年,其用時約是365天又四分一天。太陽的執行產生了春夏秋冬四季冷熱寒署不同。二十四節氣,是每季各六個,每月一節一氣。秋季是從立秋始到交立冬止,分別是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太陽每年都在南北迴歸線上來回走動。節氣時刻表示地球繞太陽執行時在軌道上的不同位置。從地球上看,太陽在黃道上運動,一回歸年執行一週。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用黃經度量,從春分點(黃道與赤道的交點)算起,從0度到360度,太陽在黃道上向東移動,每移15度為一節或一氣,二十四節氣正好走完360度,又週而復始。度數一節一氣,個個都平分15度,但在時間,卻不是個個節氣時間一樣的。那是因為地球不是按正圓而是接照橢圓軌道結太陽執行,執行的速度有快有慢。在冬至前後速度就快些,故節氣用時就短些,不足15天,而在夏至前後,速度就慢些,節氣用時就長些,超於15天。春分秋分,陰陽晝亱平分,其春秋兩季用時是一樣的。

    立秋,多在陽曆8月6,7,8三天,更多的是6,7兩天,太陽黃經度是135度。表示秋天的到來與開始之意。處暑表示暑熱漸消,開離酷暑而出暑之義。白露是指秋來變涼,亱晚特涼,水氣會凝結成珠露了。秋分是指太陽由北往南,又一次直射在赤道上,又形成陰陽晝夜平分的狀態。寒露已進入季秋,亱晚更寒,露華日濃,感覺寒意襲人了。霜降是秋季最後一節氣,開始露結為霜了。

  • 3 # 貽生

    一,立秋,二,處署,三,白露,四,秋分,五,寒露,六,霜降,霜降之後就立冬。立建,始也,秋楸也,物於此而揪斂也,揪斂起備寒冬。立秋中莊稼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牛座的缺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