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竹書紀年》的一些記錄和正史有出路,那麼《竹書紀年》的可信度有多高,如果竹書紀年的記錄是真實的,那正史又為何記錄假的歷史事件呢?
22
回覆列表
  • 1 # 珠海淘竹

    竹書上的東西主要是東漢以前記載的。(蔡倫發明造紙術前)《史記》《左傳》《論語》《道德經》…都是竹書記錄可信度還是很高。史記是司馬遷實地考察訪問遊歷再結合當時記載所寫的,不是官方或自己的一言堂。還存一些珍貴的竹書記載的(春秋戰國時期的各家.典籍)被秦始皇封殺(焚書坑儒)。春秋五霸有兩種記載一說齊桓公,晉文公,楚昭王,吳王,勾踐。一說齊桓公秦穆公楚昭王夫差勾踐焦點就里居於西陲一角.與世無爭而逐漸強盛的秦。不管“五強″有沒有秦,五霸一事的確存在五個,同時讓我們後人以側面反映了安定是繁榮之基。竹書的記錄是歷史的一把鑰匙。沒有實物作為依據有與正史相悖之處很正常,因為無論哪一種記錄都是人在.完成.,工作繁複,或多或少存在人為因素。讓我們正視歷史尊重歷史不盲從。

  • 2 # 種花家社會人

    《竹書紀年》是春秋時期晉國史官和戰國時期魏國史官所作的一部編年體通史。

    這部史書是西晉時期有人盜墓發現的。裡面的記載和甲骨文、青銅銘文、秦簡裡面的記載大多數都是類似的。而且裡面的內容都是春秋戰國的史官記載的,那時候的史官對歷史的態度很嚴謹,記載的東西可信度很高。

    但是這部書在宋時歷經了佚散後又重新收集整理的過程,可信度會一定的下降。

    裡面記載的內容無疑給歷史一場大地震,顛覆了很多常識。比如:舜囚禁堯,太甲殺伊尹,文丁殺季歷,共伯和幹王位。總體來說裡面的內容還是很具有參考意義的,給人不同的思路。

  • 3 # 愚人

    原《竹書紀年》,是按春秋戰國時期的史官傳承原則寫成,儒家孔子之後,是思想政治書,按需要寫成,司馬遷崇尚儒家思想,不加辨別,這就是原本的客觀事實。西晉出土的整理中,按西晉時的字義解釋,並修改,這就存在客觀的誤解現象,或亂解現象。其中,有不合春秋筆法的,就屬於此類,儘管是個別,但也要自己琢磨修正。就保持原史官記史原則的,完全是可信的。當然,現今怎麼解釋,需要正確的客觀歷史原貌分析,才能得到客觀相對真實的解讀。

  • 4 # 揮劍決浮雲6

    《竹書紀年》又叫《汲冢書》,是晉代盜墓賊從魏安釐王墓中挖掘出的。這是戰國時期魏國的官修正史,按理說可信度是較高的。問題在於《竹書紀年》已經軼散失傳了,現在版本的《竹書紀年》是根據前人看過《竹書紀年》的人的筆記、摘錄、引用匯編而成的。所以不可避免的會有很多人自己的意見在裡面混雜,可信度就大打折扣了。這也是主流史學界不釆信《竹書紀年》的主要原因。

  • 5 # 君山話史

    《竹書紀年》其實就是戰國時代魏國的史書,秦始皇一統中國後,把六國史書都給燒了,魏國史書也就消失了。所幸的是,在數百年後,公元281年一起盜墓事件竟然讓這本史書得以重見天日。

    據《晉書》所記,這是魏襄王或魏安釐王的墓,墓穴中藏有數十車的竹簡,其中便包括這本非常珍貴的魏國史書。由於這本書是刻在竹簡上,故而稱為《竹書紀年》,也稱為《汲冢紀年》,因為是在汲郡的墓穴中發現的。

    《竹書紀年》的珍貴之處在哪裡呢?它不僅僅記載魏國的歷史,而是從五帝開始,一路記錄下來,包含非常多珍貴的史料。作為魏國史書,為什麼《竹書紀年》裡記載了從五帝開始的歷代歷史呢?魏國的前身是晉國,晉在春秋時代,長期霸佔霸主的地位,是諸侯之長,周王室完全是在其保護下才得以生存。晉國曾經出兵平定周王室的內亂,很可能把周王室所藏的歷代史書,重新整理了一份留在晉國。到了戰國時,晉國一分為三,魏國最強大,繼承晉國的衣缽,故而這些史料轉移到了魏國。

    應該說,《竹書紀年》裡的東西,可信度是相當高的。當然,由於現存的《竹書紀年》殘缺不全,原本已經丟失,只是零星片斷被重新整理成書。即便如此,它的可靠性仍然很高。我舉個例子:

    比如誰是商代的“中宗”。商代諡法制度剛剛興起,但並不是每個帝王都有諡號,只有少數極其出色的帝王才有諡號。除了被尊為“太宗”的太甲之外,還有一位帝王被尊為“中宗”。中宗究是誰呢?

    依《史記》的說法,中宗是第九任商王太戊,而《竹書紀年》則明確地記錄第十四任商王祖乙才是中宗。究竟哪種說法才是正確的呢?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誰也沒法證明誰是誰非,直到殷墟甲骨文的出土,才徹底解開謎團。在一片刻有文字的龜甲上,寫有“中宗祖乙牛吉”六字,在商代古文物前,真相浮出水面,祖乙才是真正的中宗!司馬遷《史記》的記載是錯的,《竹書紀年》的記載是正確的。這也可以從一個側面看出《竹書紀年》在古史研究中具有其他書籍所不可取代的價值。

  • 6 # 劉中元字立虎

    古代可沒有電話或網路等手段核實事件真偽,更難有新聞記錄,同一事件經不同人口或書,經時間延誤下傳播,必然會出現錯亂或謠,參考就是參考,別又幫古代書籍弄出個官科,民科之爭!挑撥離間,製造混亂對立是引發外侵的根源!

  • 7 # 滄海拾遺錄

    《竹書紀年》是上古中國三大奇書之一,與《山海經》和《穆天子傳》齊名。西晉初年出土於戰國時期魏襄王(或曰魏安釐王)墓,從內容來看,應當是春秋時期晉國史官和戰國時期魏國史官撰寫的一部編年體史書。西晉朝廷十分重視該墓出土的竹簡,組織專門人員整理,從而形成該書。這部書共十三篇,敘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戰國的歷史,周平王東遷後用晉國紀年,三家分晉後用魏國紀年,至魏襄王二十年為止。

    最引起大家關注的是,該書中的許多內容與後世流傳的歷史相去甚遠,顛覆了大家的認識,並在一定程度上動搖後世佔據文化統治地位的儒家文化體系根基。如據該書《五帝紀》記載,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與儒家流傳的禪讓說法截然不同;《殷紀》記載,伊尹流放太甲而稱王,結果被太甲潛逃回殺害。幼主被大臣流放欺壓,這似乎更符合歷史的真相,也顛覆了大家對一代賢相伊尹的印象。

    至於說《竹書紀年》的可信度有多高,因其是諸侯國的國史,其對歷史特別是上古時期的歷史記載沒有利害關係,可信度極高。大家初讀到舜囚堯,太甲殺伊尹感覺很震驚,但細細品味,其實這種記載更符合對權力的追逐和人性的陰暗面的內在訴求。從古至今,只要有人有慾望,權力能夠帶來利益,進而出現爭鬥殺戮是自然現象。恰恰相反,後世人士經常追慕上古時期風氣淳樸,帝王品行高尚,哀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卻是不合情理之事。時代在變,只要還有逐利現象,人就會爭鬥不息。

    《竹書紀年》的可信度體現在它的諸多內容能與甲骨文、青銅器銘文內容記載吻合度極高,並糾正了後世史書的記載。如依《史記》的說法,中宗是第九任商王太戊,而《竹書紀年》則記載第十四任商王祖乙才是中宗。後世殷墟出土的一片刻有文字的龜甲上寫有“中宗祖乙牛吉”六字,這就驗證了該書的可信度。

    該書在經西晉時期整理並流傳,在宋朝歷經了佚散,後世又對其再次整理,形成現今的《古本》和《今本》兩個版本,在一定程度影響了部分內容的可信性。

  • 8 # 跪射俑

    易中天教授觀點是:我們是不可能真實地瞭解歷史上曾經發生的事,只能盡力無限接近歷史事實。我認可易教授的這一觀點。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記錄事件的史籍沒儲存下來;記錄歷史的人因某種原因故意亂寫,也有可能是記錄歷史的人因其水平有限、認識有限而誤記了歷史,等等。

  • 9 # 目西

    不吹不黑,拿《竹書紀年》中的所謂和所謂正史《史記》有出入的地方,來否定正史《史記》中的觀點,無異於相信一個騙子的話而反對另一個騙子!

    《竹書紀年》這本歷史書,沒什麼驚世駭俗的地方,不過就是一部記載某年某月發生了什麼事兒的賬本,它的成書方式和《春秋》很像,其中也夾雜有一些私貨,要申明自己的大義。

    我們很多人之所以認為《竹書》驚世駭俗,無外乎瞭解到了《竹書》關於堯舜禪讓的故事和太甲殺伊尹,破壞了歷來正式塑造的美好形象!聽夠了老生常談,忽然來點刺激就因反叛傳統,宣揚個性不顧一切的去跟隨另一個謊言,這種現象《烏合之眾》說的清楚!

    為什麼《竹書》是另一種謊言?因為《竹書》魏國的史書,它必然按照維護魏國形象的目的出發,正如大家批判正史是維護所謂儒家道德皇帝權威所做一樣。如果不確立這個觀點,那你就是玩兒雙標!

    既然《竹書》要美化自己的國家,那它是怎麼美化的呢?先不說堯舜這事兒,《竹書》中有另一件和《史記》出入極大的歷史事件,就是到底誰殺了晉幽公?

    《史記·晉世家》十五年,魏文侯初立。十八年,幽公淫婦人,夜竊出邑中,盜殺幽公。魏文侯以兵誅晉亂,立幽公子止,是為烈公。

    《史記·六國年表》魏誅晉幽公

    《竹書紀年》夫人秦贏賊公與高寢之上

    《竹書》明確強調是晉幽公的夫人,秦國的女子秦贏殺了晉幽公。《史記》則說是魏文侯搞的鬼。關於這件事兒的記載我們要相信誰呢?

    公元前419年晉城少梁,秦擊之

    公元前418年秦靈公與魏戰少梁

    公元前417年秦靈公為抵禦魏國,以君主妻河(就是把公主嫁給黃河的河伯)該年魏復城少梁

    公元前416年《竹書紀年》夫人秦贏賊公與高寢之上

    公元前413年,秦簡公與晉戰,敗鄭下

    公元前412年,魏文侯兒子,子擊圍繁龐,出其民

    所以到底是誰殺了晉幽公?

    另補

    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殺智伯共分其地

    公元前452年晉出公奔楚

    公元前425年趙襄子卒,魏文侯為晉正卿

    公元前416年《竹書紀年》夫人秦贏賊公與高寢之上

    而竹書記載,舜逼堯,太甲殺伊尹。你明白是怎麼回事兒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過年串門走親戚累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