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打算開個國畫畫廊,但有前輩說使用者多是懂點國畫的(也更多是中老年人)。
8
回覆列表
  • 1 # 民國畫事

    國畫沒有不被大眾接受,但由於中國美育發展程度低,大眾對國畫的瞭解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市場環境太過浮躁,很多畫家為了生存,創作粗糙的行畫出售,一些質量低劣的國畫或者假畫透過宣傳炒作,動輒被賣出天價,這些都會讓大眾對國畫產生誤解。

    比如淘寶店家為了賺錢,各種打廣告宣傳這種畫好,很多不瞭解國畫的人就以為這種就是好畫,買回去掛在家裡,還覺得很滿意。因為買家不知道什麼是好的,也沒有多少要求。

    中國畫裡的四君子,被做成水晶、3D、立體的裝飾品,品味還有救?

    真正的中國畫,無論寫意還是工筆,其內涵都在於線條,在於意蘊。那些能夠流傳千年仍令人驚讚的中國畫經典名作,不僅因為畫藝精湛,更因為透過畫作表達了藝術家內心的感受,反映了歷史文化。

    從很多古代名畫中,就能感受到華人自古以來的生活美學。

    宋徽宗的《聽琴圖》為我們正確示範了中國極簡美學:

    (傳)北宋 趙佶《聽琴圖》,絹本設色,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兩三人,一把琴,香菸嫋嫋,松風暗湧,沒有鮮豔華麗的色彩,沒有宏大鋪張的排場,一場古代貴族的雅集,就這樣在淡遠悠揚的琴聲中徐徐展開。

    當然,華人自古也愛熱鬧,從韓熙載家的這場大趴體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人的衣著穿搭、室內裝潢、傢俱擺設都是怎樣的:

    (傳)南唐 顧閎中(南唐)《韓熙載夜宴圖》區域性,絹本設色,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可以看到,韓熙載家中有很多屏風畫,既具有裝飾效果,其實也是畫家的小心機——可以將畫面不動聲色地分割成一個個小的宴會場景。

    而從屏風上的山水畫,可以看出韓熙載本人並不是那種喜歡在家裡掛“旭日東昇圖”,就差拿著大喇叭告訴全世界的人“我也是懂山水畫的人”。

    南宋的馬遠告訴你,就算畫山水農家樂,也可以畫得這麼清新脫俗。

    南宋 馬遠《踏歌圖》,絹本設色,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大斧劈皴乾淨利索,以極簡的線條勾勒出高峻悠遠的山峰。筆墨細膩的渲染,表現出山雨初霽,山澗中霧氣氤氳的動感。巨大的山岩和樹木相互掩映,本是寂靜的山澗,因為幾個在壠上手舞足蹈的農人,而顯得歡樂起來。不踏歌而行,豈不浪費了這好風光,好時節,好心情?山水的美,世俗的情趣,在馬遠筆下,被巧妙地融合到了一起。

    除了山水,古人也對大自然中的花草禽鳥充滿了熱愛,但不把“梅蘭竹菊”放在一起,不用3D立體水晶的特效,也可以很美的。

    宋 揚無咎《四梅花圖》,紙本水墨,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簡簡單單的水墨線條,卻表現出梅花隨著四季物候的變化,含苞、初綻、盛放、凋零的過程。每株梅花的枝幹形態看似隨意,其實也是經過畫家精心佈局的,既可以單獨欣賞,放在一起看也能相互呼應。

    元 李衎《雙勾竹圖》,絹本水墨,現藏故宮博物院

    竹也是文人雅士的最愛,李衎的雙勾竹非常精細,竹葉的向背,竹枝的交疊,竹節的銜接,竹竿的錯落,每一筆都嚴謹安排,在如此“費盡心機”之下,竹子竟然呈現出渾然天成的野逸趣味,這才最見畫家的功夫。

    中國畫的美感一向含蓄內斂,它的情緒不會讓你一眼就能看明白,而是需要你靜靜地、耐心地去斟酌品味每一個細節。這種美不張揚,也不會過目即忘。細水長流,潤物無聲,才是真正的中國畫。

    但欣賞這種畫,是有一定門檻的,既需要一定的藝術、歷史、文化素養,也需要一定財力支援。藝術需要供養,欣賞藝術也同樣需要時間和金錢,整天疲於奔命,誰會靜下心來欣賞一幅畫呢?不花費時間和金錢去博物館、美術館,買一本內容質量好的圖錄和畫冊,是無法感受藝術真正好在哪裡的。

    想要讓大眾瞭解真正的國畫,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培養。

    首先要多看,讀中國美術史,瞭解國畫的歷史,看畫冊或展覽圖錄,但也不能亂看,圖錄畫冊的印刷質量要好,出版社和主編要專業,否則粗糙的畫冊和圖錄色彩印刷都走了樣,解說也錯誤百出,還不如不看。

    有了一定的藝術、歷史文化素養,如果時間和金錢允許,建議可以多去權威的博物館、美術館參觀,近距離欣賞國畫原作,看好畫,看真畫,你會發現,國畫的很多筆觸、色彩、氣韻,再好的圖錄也難以還原,只有當你真的看到了原作,你才能瞭解到這幅畫為什麼好,為什麼讓人感動,讓人震撼,或者讓人產生共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會有漂移及影響感測器漂移的幾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