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aimi32709

    海底光纜(系統)可分為兩大類:無中繼海底光纜和有中繼海底光纜。在這裡,中繼器是指海底的電子裝置,而不是以前的海底光纜(工作在1300nm波長)上用的電子光學中繼器。當前的海底光纜系統工作在1500nm視窗,使用光放大器。但是,如果光纖放大器足以光纜的端站獲得電功率的,那麼這種系統也應認為是有中繼的。中繼器也可以指含有光放大器和泵浦源光器的圓筒形密封容器,但是如果光放大器的泵浦源是設在陸岸上的鐳射二極體,那麼這種裝於海底的光放大器就不能算是中繼器。基於這些定義,無中繼海底光纜 系統的跨距可達到約400公里,而有中繼系統的傳輸距離可達數千公里。 增加光放大器將給有中繼的海底光纜系統帶來更多的限制。其中的一個問題是:光纜本身必須從岸上的端接點提供電功率,但光纜的功率傳送能力是有限的,這就限制了總的放大器的數目,從而也限制了光纜的光纖對的數量。目前,每根海底光纜內光纖對的數目限於4或8。另外,標準的中繼器殼體內也只能容納8個光纖放大器,不過這對於4個光纖對來說是足夠的,而新型的中繼器殼體內可容納的光放大器比這多一倍,適用於8個光纖對的場合。有中繼海底光纜的放大器間距一般是50公里左右,大約是陸地長途光纜系統的一半。這一點是很必要的,因為海底光纜系統的長度往往達數千公里,比陸地光纜要長得多。海底光纜中光放大器的增益要保持在低水平,通常只有10dB左右,這是為了控制放大的自發發射噪聲和非線性效應,而這些效應是沿光纜長度積累的。採用較高的輸入功率和較低的增益也有助於均衡光放大器整個頻譜範圍內的功率,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在經過100個放大器以後,很小的增益差也會累積起來造成很大的問題。在最後一段光纖中的拉曼放大器,既可以為光放大器進行訊號的前置放大,也可以在整個WDM頻譜內實現增益均衡。目前的海底光纜系統只使用C波段的摻鉺光纖放大器,但由於單通道速率和複用波長數的提高,海底WDM系統的容量有了很大提高。早期的WDM海底光纜系統,每根光纖傳輸4個2.5Gbit/s的通道,如有4個光纖對,總容量 就是40Gbit/s。但目前商用的單通道速率已達到10Gbit/s,如波分複用數為64,單根光纖容量即 可達640Gbit/s,如採用8芯光纜,則系統的最大容量可達768Tbit/s,TyCom公司計劃興建的全 球網(總延長25萬公里約需10年建成)採用的正是這種技術,不過這並不是當前最高的商用系統容 量,不久前阿爾卡特公司簽約承建的印度新加坡海底光纜,總容量為10Gbit/s×105(波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書法“捨得”二字用哪種書體寫出來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