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ffgcff

    毛澤東《卜算子·詠梅》寫於1961年12月。在當時,前蘇聯政權核心赫魯曉夫企圖在軍事上控制中國,遭到嚴正拒絕後,便糾集世界上一些仇華勢力,使用了一系列政治高壓、經濟封鎖等手段,使年輕的共和國處於極度危險的境地。這時國內有些人對社會主義前途喪失信心,毛澤東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填了這首主題鮮明、意境深遠的詞。 詞前小序,既“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陸游是南宋著名愛國詩人,他屢遭投降派秦檜排擠和打擊,情緒消極頹喪,遂以梅花自比。毛澤東同樣以梅花為題材,與陸游孤寂、悲觀相反,充滿著自信和樂觀。 毛澤東為什麼認定梅花能夠鼓舞振奮當時華人士氣?梅花屬陽性長壽命樹種,具有不畏嚴寒的品質。再從氣候和地理上分析,中國遭受寒流災害幾乎全部來自於西伯利亞地區,而梅花原始產地就在中國,又恰恰毫無畏懼那裡的寒流,基於此,他借梅花藐視並回應前蘇聯政權的喪心病狂和背信棄義。通篇44個字,然精妙之處有四處之多,既兩處鮮明對比與兩處和諧共鳴。“送春歸”和“迎春到”是消極與樂觀情緒的鮮明對比;“百丈冰”和“花枝俏”是壓迫與頑強態度的鮮明對比 ;“不爭春”和“報春”是寬闊情懷與奉獻精神的和諧共鳴;“山花爛漫”和“叢中笑”是成就感與自豪感的和諧共鳴。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從表面文字上理解,描寫的是自然規律,既風風雨雨送走了春天,漫天飛雪又把春天迎來,其內涵是寫當前國際鬥爭形勢,暗示人們所期望生機勃勃的春天一定會到來。不難想象,作者一開始以縱橫的筆墨和恢弘的氣勢,闡明反動勢力多行不義必自斃的自然規律,足以使華人堅定情緒、保持樂觀。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這句依然用自然現象比喻政治氣候,不難看出作者巋然不動的信念,無論環境和氣候多麼惡劣,但梅花不畏嚴寒,獨自開放在枝頭,與此同時昭示世人,任何反華勢力的叫囂都是枉費心機和徒勞無益的。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梅花鮮豔奪目,馥香迷人,但從不以此而驕傲,只是充當報春的使者,讓人們感到奼紫嫣紅的春天即將到來,實際是讓人們看到社會主義前景是光明的,勝利一定會到來。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結尾句浪漫且富有激情,百花爭豔,大好春光的時候,梅花早已結成了果實,儼然一個成熟者,享受著勝利的喜悅。就當時背景另外一層含意是,誰笑到最後誰才是真正的英雄。 縱觀全章,語句通俗但卻氣勢恢弘,字裡行間無不滲透一代偉人無所畏懼的豪邁情懷,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和無私無畏的道德風尚。當讀者吟完上闕,會領略到梅花倔強剛毅、挺拔向上的性格,精妙之處在下闕“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這句,此也是該詞的“意境”所在,漸漸地你會覺察到梅花有一種威武不屈,富貴不淫的君子氣魄,當讀過“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一下子豁然開朗,很顯然,結尾句便是精髓。此時此刻,讀者所有感慨完全進入了“笑”字裡面,瀠洄,澎湃。這個“笑”字,當之無愧通篇點睛之筆! 附陸游原詞: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附毛澤東原詞: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讓你回到從前,用錢買歲月,你願意嗎?1.買一年十萬元,2.買十年100萬,你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