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想著讓孩子靜下不如先讓他們動個夠!看到這裡,很多媽媽也許會疑惑,是的,親愛的,你想讓孩子靜下來,有效的辦法有一招,那就是先讓他們動個夠!被強制要求靜下來的孩子,因為活動空間有限,得不到充足的感覺刺激。越被剋制,內心就越渴望。拿我家弟弟來說,出門喜歡瘋跑,一開始我也總在身後追趕,還嚷著“不要跑啊,當心摔倒”每次喊完,就發現他跑的愈發帶勁,更加無法靜下來,可能他覺得這樣太有趣了。後來,我調整了策略,不去幹涉,讓他玩(在保證安全的全前提下),20分鐘左右,他就會跑回我身邊,要求喝喝水並坐一會休息。因為當大腦得到足夠刺激後神經系統就會穩定下來,孩子自然可以安靜。研究還表明:運動時會產生多巴胺、血清素和腎上腺素,前兩者可以穩定情緒,後者可以加強孩子專注力,這也是為什麼說運動可以改善孩子學習的原因。很多媽媽可能是第一次聽到“前庭覺”這個名字,相對來說會陌生一些。其實,前庭覺是影響嬰幼兒成長和學習發展最重要的一種能力。為什麼這麼說呢,人的神經系統的成熟必須依靠身體各處接收到的,比如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來刺激幫助大腦發育,而前庭處於臉的正前方,孩子的鼻子嘴巴眼睛耳朵正好能收集這些感官訊息,然後透過內耳控制,傳達給大腦神經。不過,學齡前的孩子還有個特點,就是他的認知能力還不夠,也就是說媽媽光和孩子講道理,結果往往並不理想。舉個例子,孩子早上起來要喝冰箱裡的鮮奶,而你因為牛奶太冰怕孩子喝了拉肚子就暫時不讓他喝,儘管你一而再再而三的和他強調:這個牛奶太冰了,我們稍後再喝。但孩子依舊不依不撓。是不是經常有這種情況?為什麼孩子這麼聽不進去呢?並不是因為他們無理取鬧,而是因為他根本不知道“冰”是什麼概念,如果此時你把牛奶拿給他,孩子才會感知:原來,這就是“冰”,啊,我的小手麻麻的,快接不住了,還是放回去吧。孩子藉著觸覺認識到了什麼是“冰”,他也會用同樣的方法認識其他不同的物體,就比如他們走路慢悠悠,喜歡邊走邊摸,摸摸地上的小石子,摸摸牆壁上凸起的顆粒,我們會覺得他們連走路都不認真,其實,孩子是在透過自己的探索來認識和驗證某樣東西或某個道理。所以,媽媽們不能過多幹涉孩子的“動”啊。
與其想著讓孩子靜下不如先讓他們動個夠!看到這裡,很多媽媽也許會疑惑,是的,親愛的,你想讓孩子靜下來,有效的辦法有一招,那就是先讓他們動個夠!被強制要求靜下來的孩子,因為活動空間有限,得不到充足的感覺刺激。越被剋制,內心就越渴望。拿我家弟弟來說,出門喜歡瘋跑,一開始我也總在身後追趕,還嚷著“不要跑啊,當心摔倒”每次喊完,就發現他跑的愈發帶勁,更加無法靜下來,可能他覺得這樣太有趣了。後來,我調整了策略,不去幹涉,讓他玩(在保證安全的全前提下),20分鐘左右,他就會跑回我身邊,要求喝喝水並坐一會休息。因為當大腦得到足夠刺激後神經系統就會穩定下來,孩子自然可以安靜。研究還表明:運動時會產生多巴胺、血清素和腎上腺素,前兩者可以穩定情緒,後者可以加強孩子專注力,這也是為什麼說運動可以改善孩子學習的原因。很多媽媽可能是第一次聽到“前庭覺”這個名字,相對來說會陌生一些。其實,前庭覺是影響嬰幼兒成長和學習發展最重要的一種能力。為什麼這麼說呢,人的神經系統的成熟必須依靠身體各處接收到的,比如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來刺激幫助大腦發育,而前庭處於臉的正前方,孩子的鼻子嘴巴眼睛耳朵正好能收集這些感官訊息,然後透過內耳控制,傳達給大腦神經。不過,學齡前的孩子還有個特點,就是他的認知能力還不夠,也就是說媽媽光和孩子講道理,結果往往並不理想。舉個例子,孩子早上起來要喝冰箱裡的鮮奶,而你因為牛奶太冰怕孩子喝了拉肚子就暫時不讓他喝,儘管你一而再再而三的和他強調:這個牛奶太冰了,我們稍後再喝。但孩子依舊不依不撓。是不是經常有這種情況?為什麼孩子這麼聽不進去呢?並不是因為他們無理取鬧,而是因為他根本不知道“冰”是什麼概念,如果此時你把牛奶拿給他,孩子才會感知:原來,這就是“冰”,啊,我的小手麻麻的,快接不住了,還是放回去吧。孩子藉著觸覺認識到了什麼是“冰”,他也會用同樣的方法認識其他不同的物體,就比如他們走路慢悠悠,喜歡邊走邊摸,摸摸地上的小石子,摸摸牆壁上凸起的顆粒,我們會覺得他們連走路都不認真,其實,孩子是在透過自己的探索來認識和驗證某樣東西或某個道理。所以,媽媽們不能過多幹涉孩子的“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