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南漁夫

    哥們兒你真有意思,臨近考試才翻課本。不過話說回來,課本這玩意兒本就是一個很大的生意,你想一年幾百萬的大學生,放到某個大的專業裡(比如計算機系基於2016年資料)就會有十萬人左右的規模。一本中國產課本算幾十塊吧,假如某專業全國學生人手一本就是一年幾百萬的銷售額。按行業內作者版稅分成6到10%,教材作者就是十幾到幾十萬的收入。當然不可能所有人都買一樣的教材,最壞情況是隻有本校學生購買,算500人吧,靠行政力量強推到每個人,也能有幾萬的銷售和幾千的版稅收入。對於作者來說,將手頭的教案整理出版成教材本不費力,而且一旦成書幾年內不需要再改,每年有版稅收入,何樂而不為?

    所以教材類的書除了教育出版社之外有很多大學出版社也在出,其中除了翻譯國外的經典教材外就會將本校的教授等編寫的教材也一併出版。當然不是誰想出就能出的,一般都是大牛要麼就是院長校長等重量級人物,否則強推有些難度。還有個好處,本校的出版社出教材,版稅提成會高一些,作者的回報也會相對比較豐厚。我們以前大二的時候學C語言,用的就是我們系一老一新兩個教授聯合寫的教材,雖然有點拼湊的痕跡,但還是能用來上課。

    當然教材質量就看這教授整理的時候認真不認真了。馬虎點或者趕時間,教材裡的錯誤就會比較多。但是要知道哪怕是很經典的教材也難免出現錯誤,有些作者就會提供渠道如電子郵箱等讓讀者提供糾錯資訊,然後把糾錯資訊搞個網站登出來給別的讀者參考。積累到一定程度,會在再版時將新內容和老內容的糾錯一併編輯進去。國內現在有多少教授能這麼認真和尊重讀者,就不得而知了。

  • 2 # 揹包包大人

    這個就是一些老師為了完成編教材的任務而臨時炮製出來的,跟出版社可能有銷量的約定,才導致優秀教材用不了的情況。

    大學教材除了少數幾本國家統編的,基本上是放開的,高校和老師選擇教材都有自主權,比較靈活,不像中小學是國家主持統一編寫並採購。一些大學教師為了評職稱,需要出版教材,另外一些學校考核老師的時候也要求老師必須要編寫教材,所以就出現很多學校都有自編教材的情況。其實這樣有競爭是好事,最起碼學生的選擇多了,而且多數教師都是負責任的,教材也體現了自身的科研和教學水平。少數粗製濫造的,應該生存不了多久,即使靠自己學校強制使用也沒多大用處。

    現在網上的資料很多,如果你覺得教材問題較多,另外去找幾本好點的,大學生了應該有這種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漠沙如雪”的下一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