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147709804076

    從「明亮」到「痛快」應該是可以引申出來的。

    爽明,明朗。《書·仲虺之誥》:「式商受命,以爽厥師。」偽孔傳:「爽,明也。」《左傳·昭公三年》:「子之宅近市,湫隘囂塵,不可以居,請更諸爽塏者。」杜預注:「爽,明也。」引申為清朗。《晉書·王徽之傳》:「西山朝來致有爽氣耳。」又為開朗,爽朗。《世說新語·容止》:「孫興公見林公稜稜露其爽。」Source: 王力古漢語字典而「差失,違背」義與「傷,敗壞」義沒有在這個義項裡。《王力古漢語字典》是把能合併的義項都合併了,不能合併的都是太遠的,或者不是同一來源的。不是所有字都能很容易地追溯到造字時代的,不知為不知,沒必要附會。—————————————————附:老師講到「爽」時的段子——你來臺灣感覺怎樣?——爽!大帝曰:「天亮了。」————————————————更新————————————————李零先生說:「爽字的古文字寫法,和桑、喪二字本來就是同一個字。爽字本身就有喪失之義……更準確地說,爽的意思是喪,還不是傷。」《我們的經典·老子·第十二章》這樣,「差失,違背」義與「傷,敗壞」義(是否為假借義說不準)可以合併到一起,就形成了「明朗」與「喪失」兩個大的類。前者似乎與「奭(盛也)」有一些聯絡,後者似乎與「桑、喪」有一些聯絡。這兩類意思也一直流傳到現在,現在可能前者更強勢一些。前者如「爽朗」、「(神)清(氣)爽」、「爽快」,後者如「爽約」、「屢試不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必查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