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者問題太過宏大,本人只回答一下關於氣候變化的,其他的留給後來人吧!
全球氣候變化:
科學家利用岩石沉積相、生物化石遺蹟、植物群落分佈、冰川進退、雪線變化和樹木年輪等,作為氣候變化的證據,推測古氣候環境。加上人類活動遺蹟和人類文字記載也佐證了氣候的變遷。
氣候變遷可分為三個尺度:地質時期、歷史時期和近代以來。現在的我們正處於第四紀最後一次冰期結束後的冰後期。
近萬年的人類歷史上,氣候出現冷暖乾溼的波動性變化。
1、八千年前的西歐,氣候比現在更暖和乾燥(證據是自然植被以樺、榆、赤楊為代表的落葉闊葉林);七千到五千年前,西歐氣候轉為冷而幹,原來的闊葉林被針葉林所取代;至二、三千年前,氣候又轉為冷溼。
2、中國三、四千年前東部氣候比現在溫暖溼。證據為在安陽殷墟遺址(元前1400—1100年)中發現大量熱帶、亞熱帶動物化石;殷代甲骨文上有獵象的記載;山東歷城龍山文化遺址發現碳化竹節等。
近代以來氣候變化:
近代以來氣候變化,是根據近一兩百年世界各地建立的氣象觀測站得到的氣象資料得出的結論。
有人認為,自19世紀末到20世紀40年代,全球性氣溫普遍上升,只是各地區上升程度有所不同。20世紀40年代氣溫開始下降,到80年代又逐漸上升,波動性大。
氣候變化證據:
1、根據科學考察發現,喜馬拉雅山北坡雪線高度在19世紀40年代為5067米,1961年考察發現雪線上升為5800米,共上升了733米;
……
簡單回答,期待更多優質答案!
提問者問題太過宏大,本人只回答一下關於氣候變化的,其他的留給後來人吧!
全球氣候變化:
科學家利用岩石沉積相、生物化石遺蹟、植物群落分佈、冰川進退、雪線變化和樹木年輪等,作為氣候變化的證據,推測古氣候環境。加上人類活動遺蹟和人類文字記載也佐證了氣候的變遷。
氣候變遷可分為三個尺度:地質時期、歷史時期和近代以來。現在的我們正處於第四紀最後一次冰期結束後的冰後期。
近萬年的人類歷史上,氣候出現冷暖乾溼的波動性變化。
1、八千年前的西歐,氣候比現在更暖和乾燥(證據是自然植被以樺、榆、赤楊為代表的落葉闊葉林);七千到五千年前,西歐氣候轉為冷而幹,原來的闊葉林被針葉林所取代;至二、三千年前,氣候又轉為冷溼。
2、中國三、四千年前東部氣候比現在溫暖溼。證據為在安陽殷墟遺址(元前1400—1100年)中發現大量熱帶、亞熱帶動物化石;殷代甲骨文上有獵象的記載;山東歷城龍山文化遺址發現碳化竹節等。
近代以來氣候變化:
近代以來氣候變化,是根據近一兩百年世界各地建立的氣象觀測站得到的氣象資料得出的結論。
有人認為,自19世紀末到20世紀40年代,全球性氣溫普遍上升,只是各地區上升程度有所不同。20世紀40年代氣溫開始下降,到80年代又逐漸上升,波動性大。
氣候變化證據:
1、根據科學考察發現,喜馬拉雅山北坡雪線高度在19世紀40年代為5067米,1961年考察發現雪線上升為5800米,共上升了733米;
2、據 1960—1963年調查,1910—1960年五十年間,天山雪線上升了40—50米,西部冰川舌後退500—1000米,東部冰川舌後退200—400米,同時森林分佈上限也提高了。西部其他地區冰川自上世紀後半葉開始都有明顯的退縮現象。……
簡單回答,期待更多優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