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賓來山秀貴

    這叫大義滅親 他知道項羽的性格就算打下天下來 也守不好 老百姓還是不得安寧 相反劉邦確有非凡的治理天下能力

  • 2 # 國風講壇

    項伯是項羽的親叔父,隨項羽帶兵打仗攻下函谷關。秦朝滅亡之後,劉邦聽從謀士的建議攻打函谷關,項羽聽了此事大怒,決定設宴犒勞將士攻打劉邦,劉邦當時對此並不知情。而項伯感念劉邦手下的張良對自己曾有救命之恩,生死關頭,自然想救自己恩人一命,於是項伯找到張良說了項羽打算攻打劉邦一事,讓張良趕緊隨自己離開。哪知張良非但不肯逃命,還把此事告訴了劉邦,劉邦也是個狡猾之人,他明白自己目前的實力是無法與項羽匹敵的,只能利用項伯挽回局勢了。於是他刻意拉攏項伯,對項伯說是項羽誤會自己了,自己是孝忠項王的,怎麼可能背叛項王呢?還與項伯結為了親家。

    項伯自是幫護著自己的親家劉邦,對項羽說了劉邦不可能背叛他的,項羽也就慢慢不那麼針對劉邦了。後來在“鴻門宴”上,亞父范增示意項羽殺了在座上的劉邦,怎知項羽遲遲沒反應,於是就找來項莊舞劍想趁機殺掉劉邦。項伯看出端倪,就拔劍與項莊對舞,時刻擋住項莊的劍,讓項莊毫無機會對劉邦下手,最後劉邦有驚無險地躲過了那場鴻門宴。最後,劉邦養精蓄銳一統江山,把項羽逼得自刎烏江。

    也許很多人會認為項伯背叛了項羽才導致項羽戰敗而亡,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項伯是因為重情重義,因為張良對自己有救命之恩,恩人有難,自己只想著帶恩人逃離。沒想到後面反被劉邦利用,更沒想到最後劉邦的實力會發展得那麼強大,以至於後來把自己的侄兒項羽逼死。都說忠義難兩全,項伯選擇了“義”,卻終究無法顧及“忠”。

  • 3 # 開啟第N次生命升級

    如果只是鴻門宴一次可以說是與范增意見不同,但是在多次楚漢之爭中站到漢的一方,就是背叛項家,這也是後來改姓劉的原因。

  • 4 # 羅西小南多

    從歷史的角度看,項伯對張良所謂“報恩”對項羽來說自然是背叛;對劉邦自然是雪中送炭。

    讓我們看看那一段歷史,劉邦取巧基本沒遇到像樣抵抗就先行入關,秦軍的主力這時是在鉅鹿和項羽死磕呢,到底鹿死誰手還不知道呢!項羽軍團致死地而後生,在諸侯觀望的情況下,靠自己的力量九戰九捷,大敗章邯軍。圍觀的諸侯此時肯定嚇尿了,是爬著拜見項羽,此刻的項羽肯定意氣風發氣概豪邁,很符合項羽的性格。恰在這時,有人告訴項羽,你的好兄弟劉邦捷足先登了,根據義帝的約定“先破秦入關者王之”。問題是我項羽破秦,憑什麼你入關稱漢中王。項羽此時是大怒,要進入關中和劉邦單挑。劉邦在幹嘛呢,先是到秦阿方宮左擁右抱美妾幾天不出來,連賣狗肉出身的樊噲都看出這樣下去不行,還是張良出馬才把劉邦弄出來。歷史如果這樣順下去,結果自然一目瞭然。不過,歷史這時開了個玩笑,一個小丑的出現頓時出現了轉機。項伯何德何能?就憑著是項羽的血親才有目前的地位,他年輕時殺過人犯過事被張良救過。而此時兩軍即將激戰的前夕,自己的救命恩人還在敵營,項伯那個心急如焚,感覺很多隻小螞蟻在他心裡爬啊,得趕緊告訴張良逃跑。張良何許人也?當時天下一等一的人才,肯定會把如此重要的情報報告劉邦,劉邦何等的圓滑世故,趕緊約項伯拉近乎,讓他幫求個請,親自向項羽請罪,然後假惺惺的和項伯要做兒女親家。在鴻門宴上,項伯發現范增派去的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趕緊起來對舞,以保護劉邦,難道是為了虛無縹緲的做親家的誓言?而且你會發現項羽的高階官僚裡都是誰呀?一窩項家人,還有個間諜。真是一群豬一樣的隊友啊!就這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劉邦最後安然脫身。大家都知道最後的結局,項羽悲壯的自刎於垓下。

    劉邦後來笑到最後,稱帝以後自然不談親家之事,項伯現在又算什麼,怎敢主動提起舊事?項伯在大是大非前不清楚,項羽同樣是政治弱智兒真是可悲可嘆!~

  • 5 # 歷史小參謀

    依我看來,背叛真的談不上。理由如下:

    項伯所為,有理有據。

    他與劉邦直接有瓜葛的也就這兩件事:

    1、為報答救命之恩,連夜報信於張良,經引薦認識劉邦;

    2、鴻門宴上,透過對劍,阻止項莊殺害劉邦。

    首先,我們得明白一個前提,此時劉邦和項羽是什麼關係?

    客觀來說,應該是同盟,結義兄弟,無論哪一種,都絕對不是敵對關係,更談不上政治上的對立。即使此時,某些高人(比如范增、張良)可能已經推算出未來很可能會成為對手,那也是完全憑空想象的結果。從上至下,甚至包括項羽、劉邦兩個當事人,他們自己內心此時,難道都已經確定要與對方為敵嗎?我看未必。

    項伯是聽了劉邦的解釋之後,自己在第一時間得判斷出,劉邦確實是友,而非敵。那麼,自己的恩公引薦一個人畜無害的朋友給自己認識,要不要認識呢?一般情況,換我們自己恐怕多半還是要認識的,不看僧面看佛面,甚至提出讓自己幫這個陌生人一點忙,難道我們會拒絕嗎?前提,當然是這個第三者,與自己之前無甚瓜葛。何況,項伯聽了劉邦的解釋後,也提出了他的要求:“既然你說這都是誤會,那明天早點來赴宴吧。”

    然後,劉邦就去了。既然劉邦言行一致(請不要扯到後來的反項,那都是未來好幾年後的事了。),那麼,作為積極攛掇劉邦前來(關鍵,劉邦還帶著張良,自己的救命恩人),人家來了,說的做的,一點沒毛病,作為項羽他二叔,應不應該有所擔當,把老項家的臉面保住。我想這是義不容辭的事。

    結果,在酒宴上,項莊受范增指使,暗下毒手,想置劉邦於死地。項伯二話沒說,上來以對劍之名,擋住項莊。因為,他清楚,人家劉邦是冤枉的(無論最終這個結論會不會被打臉,但在當時,就是這樣,否則也不會有後來樊噲罵街罵得項羽啞口無言的橋段了)。如果劉邦死在項羽的酒桌上,項燕的後人就這個德性嗎?我想假使項梁沒死的話,也不允許項羽幹這種齷齪事。後來項羽所表現出來的,即是這種想法。所以,項伯公然與項莊對劍,他肯定是以項家義薄雲天的家風為準則做應該做的事,即使殺劉邦是項莊的主意,他也要阻止下來,理論理論。

    至於說,范增因為自己的意淫,要殺劉邦,項伯對此的態度只有四個字:“你算老幾。”確實,范增再牛逼,從始至終他也是一個外人,而項伯卻是項羽的親叔叔。這裡是人家老項家說了算。

    項羽不認為劉邦與他是政治對手

    那麼,鴻門宴的緣由是什麼?“原文中說的明白。函谷關有兵守關,不得入。又聞沛公已破咸陽……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

    簡單說來,三個原因:

    1劉邦派兵拒守函谷關,不讓項羽進來;

    2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打了小報告,說劉邦想在關中稱王。

    3劉邦尚未正式表態,也沒有與項羽相見。

    項羽生氣,就是因為這個。所以,劉、項二人只是有了誤會的同盟戰友,經過鴻門宴,這幾個誤會都解除了。

    范增想要殺劉邦,並不是因為這些個誤會,而是他聽說劉邦不貪財,不好色,不搶劫,是個有為的頭領,又派人望了他的氣,覺得他將來能當天子。

    項伯政治立場沒問題

    另外,“漢高祖三年,漢朝使者隨何到了九江,成功策反了九江王英布幫助西漢,項羽派項聲、龍且進攻淮南,幾個月,淮南平定。英布到劉邦駐紮的滎陽後,也派人到九江招徠他的散兵。而項羽則派了項伯到九江,收編了九江的部隊。項伯到九江之後,全部殺死了英布的妻子。英布只好收兵北上。”(節選自百度百科)從這裡也可以看出,項伯從頭到尾,都是站在項羽這邊的。如果預先就想好投靠劉邦,又為何自毀前路,殺了降劉的九江王一家人?

    綜上,項伯給張良通風報信,間接救了劉邦,都是在鴻門宴前後,此時,劉、項並未對立,從項羽的種種表現來看,他也沒有把劉邦當敵人看待。因此,根本談不讓背叛。

    項伯所做所為,是一個項燕族人應該有的俠義行為,而且,這種行為並沒有違反政治立場。

    凡是認為項伯背叛項羽,都是結果論的狹隘主義。

    如果這種推論成立,那麼,

    王莽的親人朋友是不是都該死,敢培養出這麼個篡位的逆賊?

    秦檜的老師,提拔他的老領導,是不是都應該站一排,挨個點天燈?

    誰叫你們沒有“前知500年,後知500年”的能力,死了活該!

    對麼?

  • 6 # 冇有用

    我認為項伯不但沒有背叛項羽,沒有通敵的嫌疑,恰恰相反,項伯是在幫項羽,救項羽,救項家軍!為什麼?

    項伯主要就是幹了三件事。

    第一、半夜跑到劉邦軍營告訴張良項羽第二天要攻打劉邦,讓張良逃命,而後劉邦請求項伯幫自己在項羽面前求情,項伯答應,並讓劉邦第二天早早到項營認錯、謝罪。

    第二、在項羽面前幫劉邦說情,項羽答應暫時不攻打劉邦並且在鴻門設宴。

    第三、鴻門宴上出手相救,阻止項莊。

    因此,如果項伯不入劉邦軍營就沒有鴻門宴,兩軍就會開打。劉邦是西路軍統帥,統兵10萬,駐軍霸上。項羽為北路軍統帥,統兵40萬,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是各路諸侯的兵馬。駐軍戲水西。兩軍一對比,項羽明顯佔優勢。可真是這樣嗎?

    劉邦在項羽到來之前已經入過咸陽,大軍得到了休整、補給。可以說是以逸待勞。再看項羽,從北路趕來,在歷經“鉅鹿之戰”又大敗秦軍主力後,不說兵困馬乏,至少也需要適當休整吧。一到戲下,打算第二天飽餐士卒之後就開戰。

    項羽大怒,曰:“旦日饗事卒,為擊破沛公軍。”

    再者,項羽的40萬大軍裡包含了魏豹、彭越、張耳等各路諸侯的兵馬,這些諸侯只是名義上依附項羽,會真心出力嗎?在“鉅鹿之戰”的時候,諸侯們作“壁上觀”就是最好的證明!

    這些是軍事上的對比,再看軍事以外的情況。按照楚懷王的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劉邦先到,入咸陽理所當然,項羽出兵攻打,沒理由啊。這是公然違抗楚懷王的命令。再說劉邦入咸陽以後“秋毫無犯”,“約法三章”深得人心,已經佔據了道德制高點,反觀項羽“坑殺了20秦軍”百姓多怨恨。

    另外我認為各諸侯的最終態度也是決定勝敗的關鍵。如果諸侯再作一次“壁上觀”,項羽要取勝恐怕也是很難。如果是兩敗俱傷,那又會出現怎樣的局面?倘若項羽一旦失利,那各諸侯會不會掉頭打項羽?這樣的話還有勝算嗎?畢竟對諸侯而言,誰強就跟誰……。

    綜合以上因素,項羽還剩多少勝算?所以,項伯的行為,間接阻止了極有可能發生的大敗。或許項伯並未看得那麼遠,做那麼深的考慮,但無論如何我認為項伯的“報恩”行為,恰恰是幫了項羽。哪怕他真的有私心,那他也是“壞心辦了好事!”

  • 7 # 哥倆奔跑吧

    項羽可能到死都不明白,對他來講是親情的信任,對後人來講就是項伯背叛了項羽,就象劉邦放在項羽身邊的一個耳目!

  • 8 # 南方鵬

    從項伯救劉邦一事,約略可以一窺項羽的窘境,至少不如表面上那麼一帆風順風平浪靜,其中藏有內憂外患,項梁項羽江東起兵,一路西出收容義軍如陳嬰部等,聲勢浩大,聽從范增的建議立了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當楚王,為喚起大家對故楚的思念,也稱楚懷王。項梁在定陶被章邯偷襲殺死,楚地大亂,熊心趁機收兵權,經過殺宋義和救趙鉅鹿之圍等惡戰,項羽重新奪回項家軍,奠定義軍霸主地位,也打碎熊心控制大局的構想。這段時間,項家為什麼是項羽出頭?史書無載,而項梁還有小弟項伯,及其他子侄項莊、項聲、項襄、項他。他們真的對項羽執掌大權毫無怨言嗎?

    項伯與項羽的分歧在鴻門宴上就更明顯了,作為項家軍謀主范增,項羽的亞父,自作主張在席上殺掉劉邦,也不算太過份,謀主本就應有當機立斷的本事和擔當,范增叫來項羽的堂弟項莊舞劍助興,讓他在席上殺死劉邦,劍舞正酣,項伯見勢不妙,也拔劍起舞,保護劉邦,這是把項家內部不和赤裸裸的暴露在眾人面前了,叔侄一攻一守,樊噲入見解圍,劉邦脫困,項羽失敗後,項家剩下眾人被劉邦賜姓劉,項伯也因功受封射陽侯,在項伯看來,他只是不同意項羽的主張,不算背叛吧!對項羽來說,也不認為項伯是背叛,不然就不會在後來還派他帶兵攻打英布“楚已使項伯收九江兵,盡殺布妻子。布使者頗得故人倖臣,將眾數千人歸漢”。

  • 9 # 紅小霓

    項伯,用實力斷送自家天下的小叔叔

    項伯是項羽最小的叔叔,這位小叔叔在項羽稱霸天下的道路上,不遺餘力地挖坑阻撓,直到項羽自刎烏江,項家再無爭奪天下之力。

    項伯早年因為殺人潛逃,結識了同為逃犯的張良,並與張良成為了好朋友。在項羽準備攻打函谷關一舉消滅劉邦的時候,項伯趕緊給自己這位好朋友通風報信,並在張良的引薦下去見了劉邦。劉邦就在項伯面前一個勁兒地表忠心,並許諾跟項伯結為兒女親家,讓項伯在項羽面前幫他說說好話。

    項伯還真說服了項羽放棄攻打函谷關,這才放了劉邦一條生路。

    范增策劃鴻門宴,打算在鴻門宴上了結劉邦,安排“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但是項伯卻不答應了。他認為劉邦已經是自己未來的兒女親家,不能眼睜睜看著他被人暗算,因此挺身而出,讓鴻門宴計劃徹底泡湯。

    一計未成再出一計,范增在項羽主持分封諸侯的時候,打算把劉邦安排到偏遠閉塞的巴蜀之地,讓劉邦難以翻身。劉邦得知之後又讓項伯幫他遊說,項伯再次用實力坑了把侄兒,為劉邦爭取到了漢中一塊地界,獲得了爭奪天下的入場券。

    項伯就這樣一次一次,攪黃了范增除掉劉邦的計謀,在項羽走向滅亡的道路上舔磚加瓦,直到自己的侄子兵敗自殺,劉家將這天下收入囊中。圖源《楚漢爭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選擇一首歌來迎接2019年,你會選擇哪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