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感覺自己的知識和閱歷都是雜亂無章的,特別是對某件事或者某種現象說說自己的看法時,總是腦中一片空白,不能建立系統的、條理的答案。有沒有什麼合適的方法可以訓練嗎?
回覆列表
-
1 # 自強不息真君子-永遠前行大中華
-
2 # 蝸牛的筆記
最近看了一本書《這樣看書就夠了》,這本書可以很好的回答樓主的問題,我也透過這本書整理下自己如何建立知識體系的思維導圖。簡單來說,知識體系是如一個框架結構,而知識點如沙粒,只有有了知識體系,才能聚沙成塔的效果。
首先,針對某一認知,都會有自己的知識體系。只是你沒有顯性整理而已。知識體系也可能是一個點,一條線,一個網。建議自己先用思維導圖整理一個自己的認知體系。
其次,再系統的學習和梳理。具體整理方法可以用RIA.方法體系。
再次,應用實踐中,不斷完善知識體系。
最後,再系統整理之前整理的導圖,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最後額外一句,因為剛準備了公務員面試,其實看到一個現象或者話題,要能說出全面的分析,這個是可以進行邏輯思維訓練的,可以進行系統學習下。我後面也準備進行的邏輯思維知識體系建設。這個需要自己有豐富的見解外,還需要一套邏輯思維的訓練,能夠信手拈來的表達出來。
知識體系對於人而言,非常龐雜,因此,可以按照比較現實的方法來建構個人的知識結構。
第一是對於人類知識的整體包括哪些門類要有整體的認識,也就是最好不要有盲點。
第二是文理工農醫等學科的基礎有稍微均衡一點,也就是不能偏科太嚴重。
第三是一定要有一個到多個領域比較深入也就是所謂的專長或者專業,在專業領域能夠達到一定高度,這樣無論是思維能力還是探索能力都有好處。
第四是知、行要融合,至少在專業領域要有足夠多的實踐,幫助知識認識與實踐認識融為一體,這樣是確定建立獨立建立新知識的能力。
第五是在多個專業領域積累一定的知行體驗之後,進行不同知識領域之間的比較和融通,這是走向對於哲學的理解的重要過程。
第六是社會接觸和對於人的認識。人無論從事什麼職業、專業,都是社會動物,都要和其他人接觸,都依賴於人類社會而生存。因此,瞭解人文學科的各類知識,哪怕是蜻蜓點水,或者是走馬觀花,也能幫助我們破除我們在探索知識的道路上遇到的各種歧視、偏見和障礙。
以上是個人的體會。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