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有的人不結婚
4
回覆列表
  • 1 # 思維的革命

    “過年”起源於中國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起初日期並不固定,秦朝之前先後規定過12月、11月、10月的第一天“過年”,直到漢武帝實行“太初曆”才正式確定在正月初一。從殷商至清朝,“過年”有“元辰”、“歲朝”、“元日”、“元旦”等多個名稱。 1912年,中華民國宣佈改陽曆1月1日為“新年”,但在漢族民間推行遇阻,百姓仍以陰曆正月初一為“過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天文史學家石雲裡介紹,1914年1月,時任內務部總長朱啟鈐為順從民意,提請定陰曆元旦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為秋節,冬至為冬節,凡國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員亦準給假一日。“經袁世凱批准,就此奠定了陽曆年首為元旦,陰曆正月初一為‘春節’的並存格局。” 直至1914年為接軌西方曆法才將“元旦”之名移到陽曆1月1日,陰曆正月初一改名為“春節”。2013年到來的癸巳蛇年正月初一,是1914年以來的第100個春節。 100年來,春節也在隨時代發展而變化。“民國初期20多年裡,政府一直試圖將賀年、祭祖、貼春聯等活動移到陽曆元旦,是漢族民間強烈的傳統意識保住了春節。”安徽省民俗學會秘書長王賢友說,新中國建國後移除了一些封建迷信的習俗,改革開放後城鎮化、資訊化浪潮也在改變源於傳統農耕社會的春節,如傳統過年儀式簡化、部分人改到飯館吃年夜飯、上門拜年變成電話或網路拜年等。[2] “雖然形式在變,但春節祭祖祈福的內涵沒變,家庭團圓、強化家族意識的功能沒變。”王賢友說。 在全球化程度進一步加深的當前,春節已走出國門,成為中國重要的文化符號。“如同西方的聖誕節,春節成為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石雲裡認為,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如何進一步加強對春節等傳統節日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透過多樣性文化增添國家魅力,在春節“百歲”之際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課題。

  • 2 # 別逗我在看那帥哥

    過年不同於休息日,過年是舉國歡慶的日子,當然還有很多特殊崗位的人依然在工作崗位上為我們守候,首先感謝他們不能像我們平常人一樣,陪在父母身邊,或陪在愛人身邊,過年都是走親訪友,例如工作上,生活中,很少見到的人,都可以在過年時候聚聚,畢竟每個人都在自己崗位為國家也好,為自己也好,默默無聞的做著貢獻,無論大小。年的定義是很有意義的,也不是說隨便定義

  • 3 # 雲婷霧裡

    中國的節日有很多,新年也是中國眾多節日裡的一個,但是這個節日是華人最重要的節日之一,都是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季在於春,而春節是人們忙忙碌碌的一年的一個總結,是家裡老人期盼在外奔波工作的子女回家團圓的日子,在春節的這些天裡,我們聊天,吃飯,或者坐在一起烤火說這一年的酸甜苦辣以及對來年的期盼與打算!所以我覺得過年就是團聚分享休息的日子!

  • 4 # 嘟曉松

    說到"年”的來歷:年是什麼?最初的概念“年”是與農作物生長的週期性和人類生產的勞動的週期性相關聯的,莊稼獲得好收成,百姓們不免要慶祝一番,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個節日。所以年是收穫的象徵,所謂“五穀熟曰年”。另一種傳說是:相傳在遠古時代,有一種兇猛的怪獸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逢新舊歲之交,便出來糟踏壯稼,傷害人畜,百姓叫苦連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莊裡為非作歹,被一家門口晾的大紅衣服嚇跑了。到了另一處,又被燈光嚇得抱頭鼠竄。於是人們掌握了“年”怕聲音、怕紅色、怕火光的弱點。每至年末歲首,人們就在家門口貼紅聯、放鞭炮、掛紅燈,院子裡燒柴禾、攏旺火,用菜刀剁菜肉,發出聲音 把“年”嚇得逃回海里,不再危害人畜。久而久之便成了過年的種種習俗。到了大年初一,親朋好友就互相拜訪,祝賀沒有受到“年”的傷害,逃過“年”的這一難關,所以“過年”又稱“年關”,這也是拜年的由來。

  • 5 # 上善若水

    自我感覺現在過年是一種儀式。家人團聚,其樂融融的日子。繼往開來,總結上一年的得失,制定下一年的目標。有目標就會有奔頭,包括身體健康,理財賺錢,換更大的住所,學更多的技能,有更好的愛好。修身養性,生的更充實,活的更帶勁。年,是一個起點。今天就要回家鄉準備過年了,家人團聚很是開心,祝大家狗年大吉,萬事如意!

  • 6 # 欣欣24970

    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大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中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後就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採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採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貼上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裡張貼色彩鮮豔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戶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鍾馗、秦瓊、敬德)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為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麵,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徵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鐘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節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吃團年飯,初二、三 庚寅年新年賀圖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說些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喜、過年好等話,祭祖等活動。 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儺舞跳鍾馗、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遊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後,春節才算真正結束了。 過春節,燃放爆竹,在門窗上張貼字畫祈福、裝點居所,是這個節日最普遍的習俗。

  • 7 # 明天會更好142808687

    過年是中國古文化的一種題現,居說很久以前啊,春節這天是很不好的一天,人在這天很容而得病或什麼的,於是人為了躲避災難,在這天吃好喝好能躲避災難,慢慢從古到今演變為今天的節日,也就是春節,現在過春節也就是俗話說過年,人們現在過年並不是為了躲災,是為了親朋好友和自己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感和歸屬感,你感覺呢?

  • 8 # A改個暱稱吧

    年是中國的習俗吧,古代人民辛辛苦苦勞作了一年,到了歲末輕鬆愉快一下,也算是對這一年來的總結吧,親朋好友相聚,走親串門,加深感情,鄰里村中相互拜年,大家歡快娛樂,給生活增添一些樂趣吧

  • 9 # y有一說一

    據說古時候有一個叫年的怪獸經常禍害老百姓,有一年除夕這個怪獸又跑到村子裡了 ,村民們用鞭炮把它給嚇跑了 ,從此以後每年除夕老百姓就會放鞭炮 ,這個風俗越傳越廣, 慢慢的就成了中國最隆重的節日“過年”。

  • 10 # a漠塵

    為什麼過年,這是一個問題嗎,不是,因為這是中國最古老的節日,就像是你姓什麼一樣,忘掉過年,就像是遺失了傳承,中國沒有了傳承那和埃及有什麼區別,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就會和埃及一樣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會出現古中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天的古詩寫2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