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蜜桃姐姐
-
2 # 耳鼻喉羅醫生
首先需要評估你的孩子是否適合進行人工耳蝸植入
哪些患者適合進行人工耳蝸植入?根據人工耳蝸植入指南,目前人工耳蝸植入的適應症是:
①植入年齡通常為12個月~6歲。植入年齡越小效果越佳,但要特別預防麻醉意外、失血過多、顳骨內外面神經損傷等併發症。6歲以上的兒童或青少年需要有一定的聽力言語基礎,自幼有助聽器配戴史和聽覺言語康復訓練史。②雙耳重度或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聾。經綜合聽力學評估,重度聾患兒配戴助聽器3~6個月無效或者效果不理想,應行人工耳蝸植入;極重度聾患兒可考慮直接行人工耳蝸植入。③無手術禁忌證。④具備聽覺言語康復教育的條件。在進行人工耳蝸前,除了需要完善聽力檢查確診耳聾程度外,還需要進行顳骨CT檢查評估是否有耳蝸畸形、面神經管畸形等,磁共振檢查評估聽神經發育是否完好。同時還需要進行常規的手術風險評估,評估孩子是否能耐受手術。
術後並不是馬上就能聽見手術後並不會馬上就開啟人工耳蝸,而是在術後1~4周開機,開機後才能聽得到聲音,一般開機後的第1個月內調機1~2次,之後根據患者情況安排時間,待聽力穩定後適當延長除錯間隔,最終1年調機1次。
所謂調機,就是調機師根據患者對聲音刺激的反應情況調整耳蝸各個電極的電刺激量,以使患者獲得最好的聽力補償。
那為什麼需要定期調機呢?
調機其實就像給小孩做衣服,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高越來越高,就要做適合他的衣裳,調機也要根據小孩的情況給她除錯合適的電刺激量。
除了手術和調機,聽覺言語康復教育也是決定術後效果的關鍵植入人工耳蝸後,人工耳蝸的聲音對孩子是一個完全新生的事務,他需要理解各種聲音的含義,並去學習、發音,就如同一個嬰兒咿呀學語一樣。
所以在植入人工耳蝸後,能否有好的言語康復教育是決定術後恢復效果的一個關鍵因素。
-
3 # 泰州立聰堂助聽器
您好,孩子植入人工耳蝸後,要康復近一個月的時間,然後開機,開機後,絕大多資料寶寶均可以聽到聲音,但不一定能識別聲音,還要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語訓,習慣聲音,認知、積累聲音及言語,然後才會辨識和模仿發出有意義的語言;所以植入耳蝸,還只是一個開端。
-
4 # 人工耳蝸君
如果孩子符合人工耳蝸植入條件,植入人工耳蝸一個月後開機就能夠聽到聲音,如果長時間沒有接觸過聲音,起初或許會有些不適應,後期的語言輸出也需要進行康復訓練,做到能聽會說。
-
5 # 啊信
可以聽到,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訊號,透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直接興奮聽神經來恢復或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近年來,隨著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語音學、電生理學、材料學、耳顯微外科學的發展,人工耳蝸已經從實驗研究進入臨床應用。現在全世界已把人工耳蝸作為治療重度聾至全聾的常規方法。
-
6 # 耳科趙醫生
(耳趙問答190609)人工耳蝸的工作中最關鍵的部分就是電極刺激蝸軸上的神經組織、電訊號經過聽神經傳入聽覺中樞,植入後的效果和蝸軸上的神經組織功能、耳蝸後的神經功能、聽覺中樞的功能等多方面因素有關。
在手術前,應有完善的聽覺電生理檢查來評估,這可以預測人工耳蝸植入後的效果。對於耳蝸後神經功能嚴重下降的,不適合進行人工耳蝸植入。
-
7 # 天津海之聲河北旗艦店
人工耳蝸的工作中最關鍵的部分就是電極刺激蝸軸上的神經組織、電訊號經過聽神經傳入聽覺中樞,植入後的效果和蝸軸上的神經組織功能、耳蝸後的神經功能、聽覺中樞的功能等多方面因素有關。
在手術前,應有完善的聽覺電生理檢查來評估,這可以預測人工耳蝸植入後的效果。對於耳蝸後神經功能嚴重下降的,不適合進行人工耳蝸植入。
-
8 # 海之聲助聽器沿江中心
人工耳蝸並不能完全取代正常內耳的功能,聽力障礙的寶寶在植入人工耳蝸之前比我們正常人少了一個聽覺維度的刺激,所以孩子需要從零開始,認識聲音學習聲音,並將聲音這種感覺與視覺、嗅覺等在大腦中進行統合,這個過程就需要專業康復機構的介入了。
-
9 # 廈門艾聲聽力科技連鎖有限公司
人工耳蝸是透過電器元件組裝,模仿人耳蝸的功能使人產生聽覺。分為體外裝置(語言處理器和發射頭)和體內裝置(接收器)。它使人產生聽覺的原理是透過手術埋植電子耳蝸,把聲音轉換成電流,刺激殘存的耳蝸毛細胞。外界的聲波進入耳旁擴音器後,經金屬導線輸給安裝在面板表面的外線圈,外線圈再將聲資訊傳給面板內面的內線圈,擴大的電流訊號透過植入耳蝸內的特殊電極刺激殘存的聽毛細胞,使人產生聽覺。
-
10 # 海之聲TJ
沒有家長想的這麼簡單,影響人工耳蝸效果的因素太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孩子年齡。
如果一出生就發現聽力問題,然後在六個月做全面檢查,確診後需要植入人工耳蝸,然後馬上安排手術,在一歲之前完成手術並開機,讓孩子一歲就能聽到完整而清晰的聲音,接下來,孩子的聽覺和語言能力就可以比較自然地發展,家長多用心多學習康復和教育方面的知識,孩子可以康復的很好,甚至感覺不出來是聽障兒童。
以上是一個最完美的康復過程,但其中只要一個環節被耽誤了,就會影響最終效果。
-
11 # HYSOUND普陀
這一切都是關於大腦
康復
“孩子植入人工耳蝸之後,是否就可以聽到聲音了?”這是家長在手術之所擔心的問題之一。每當家長諮詢到我的時候,我都會把整個流程慢下來,和他們從頭開始過一遍人類耳朵和大腦的關係。
人工耳蝸是一項了不起的科技,但它也只是完成它的能完成的工作,它的確是負責讓你聽到聲音,但不負責讓你聽懂聲音。而每個家庭都以孩子可以如常人一樣為至高目標,這就必須要求孩子能夠得到康復教育。雖然目前康復機構遍地開花,但也參差不齊。我們都是希望孩子能到口碑和教育質量有保證的康復機構去學習,優質的教育資源永遠是稀缺的。
神奇的耳朵
大部分人認為聽力損失是耳朵的問題,表面上看這是非常有道理的,因為確實根源在這裡,但這並不是一個完全正確的答案。我們往深處想,想想人的耳蝸之後的聽覺通路,你也許就明白了。人的耳朵是很不可思議的複雜器官,就算現在外面的外耳廓也是有它們獨特的用處,它們可以幫助我們收集聚攏聲音;中耳的三個小骨頭通力協作將聲音傳輸到耳蝸系統之中;當聲波透過耳蝸裡面的液體時,耳蝸裡面有很多的毛細胞剪下運動,刺激聽覺神經發送脈衝到我們的大腦。這幾個步驟都非常重要,但如果我們能夠將電流脈衝能夠直接刺激在聽神經(大腦)中,而不透過中間這些特殊的耳朵結構,人們也是可以聽到聲音的,這就是人工耳蝸(或聽覺腦幹)的工作範圍與意義所在。
聽不懂
如果一切到這裡結束,我想上面的答案是正確的,那麼聽力損失就是耳朵的問題。
然而這些電訊號透過聽覺神經一直到人的聽覺中樞,大腦將如何識別這些聲音訊號?不管你的助聽器有多好,或者你的人工耳蝸程式調得有多好,這些聲波(電流脈衝)在經過大腦聽覺皮層識別(變成能識別的聲音,單詞或者音樂)之前,這些都是沒有意義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小孩開機之初能夠聽到你打鼓的聲音,但是對於你在背後呼喚的名字他無動於衷。
人的大腦有很大的空間去成長和改變,這也是人工耳蝸植入的機會,換句話講就是你的人工耳蝸術後效果很大程度是由大腦的可塑性來決定的。或者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為什麼人工耳蝸植入越早越好,因為越小的孩子大腦可塑空間比大齡的孩子更大。而有些成人語前聾的植入者,大腦可塑性已經非常有限,有的連適應耳蝸的步都沒法做到,但這並不是人工耳蝸不工作了。
關於大腦有一種說法叫“經驗依賴可塑性”,通俗點叫“你所遇到的事情將塑造你的大腦”。孩子的聽到的東西越多越豐富,他的聽覺中樞就會越發達。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經歷長時間的聽力缺失(依賴初級的視覺溝通技巧,或者不使用聽覺補償干預),負責聽覺那一部分的聽覺中樞將被剝奪為他用或者完全丟失。例如被拿去發展視覺了,這也就解釋了很多耳聾的孩子畫畫很好,視力超好的原因。大腦的活動可以用“連線”兩個字簡單概括。人的大腦裡面的許多神經元一個連線著一個,組成一張複雜的網,這些連線點被叫做突觸。當一個孩子聽到一個單詞和聲音,而且把它和某個特定的意思聯絡在一起,表示一個突觸就形成了。久而久之,這些聯絡就構建起越來越強的網路,能夠讓我們有了完整的言語理解。例如當我們聽到“狗”這個詞的時候,我們能夠不僅知道它代表什麼意思,同時能夠讓我們和另外一些事情(家庭寵物和名字,狗的聲音,我們讀到的關於狗的故事)。
這一切都是關於大腦
如果一個孩子的語言輸入已經被限制,或者他們不在一個聆聽,說話的環境,或者他們沒有一直戴著它們的助聽裝置,這些突觸會越來越弱,變得雜亂無章,或者相互之間的聯絡完全切斷。所以更加豐富的聆聽輸入,孩子的言語,理解和認知將才會變得更好,我們要記住的是,語言輸入的質量將決定輸出的質量,這是康復過程中的基本綱領之一。
大腦的的發育對孩子的整個康復過程是至關重要的,以致越來越多人將治療聽力損失叫做“拯救神經發育”。如果有聽力損失的孩子沒有及時的進行干預,他們的聽覺中樞將沒法恢復他們與生俱來的潛能,去成為有聲世界裡面的一員。前期的干預的時間,干預的程度都是我們看到了不同耳蝸植入者擁有不同的效果原因。
如今科技不僅發明了人工耳蝸這麼出色的產品,同時醫生們的手術也越發嫻熟,聽力損失已經不僅僅是耳蝸的問題了。如果我們每一位聽障者,家長,老師,手術學家們,能夠停止把聽力損失的問題歸結為耳朵的問題,而是開始想想我們大腦的問題,那麼我想距離成功康復已經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了。這不僅對我們的聽力師,醫生很重要,對聽障者家庭更加重要。
至後聽力學家想告訴家長的是:
人工耳蝸康復不是一件小事,康復更不是簡簡單單的把孩子扔給康復機構,你就高枕無憂。每一個在植入人工耳蝸之前的家庭,都要留出一定的餘地和計劃。家庭和康復機構,還需要與聽力師保持緊密的聯絡。當手術之後,你至好能提醒自己,這一切都剛剛開始。這不僅需要你與生俱來對孩子的愛,還有你不可推脫的責任。
-
12 # 海之聲助聽器光谷中心
人工耳蝸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聲電轉換電子裝置,其工作原理是將環境中的機械聲訊號轉化為電訊號,再將電訊號傳入患者耳蝸,刺激患耳,使患者產生某種程度的聽覺。其部件主要有拾音器,言語訊號處理器,傳遞接收刺激器和電極。拾音器感受環境聲波,將聲波轉化為電訊號後,輸送給言語處理器,言語處理器,將經適應器送來的電訊號進行處理,變成可刺激耳蝸殘存聽神經,引起聽覺的特殊電訊號。傳遞接收刺激器將由言語處理器送來的訊號,經顳部頭皮傳輸至耳內電極,電極傳導電訊號,刺激耳蝸殘存聽神經引起聽覺。
-
13 # 海之聲助聽器仙桃中心
沒有家長想的這麼簡單,影響人工耳蝸效果的因素太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孩子年齡。
如果一出生就發現聽力問題,然後在六個月做全面檢查,確診後需要植入人工耳蝸,然後馬上安排手術,在一歲之前完成手術並開機,讓孩子一歲就能聽到完整而清晰的聲音,接下來,孩子的聽覺和語言能力就可以比較自然地發展,家長多用心多學習康復和教育方面的知識,孩子可以康復的很好,甚至感覺不出來是聽障兒童。
以上是一個最完美的康復過程,但其中只要一個環節被耽誤了,就會影響最終效果。
-
14 # 成都海之聲助聽器2
人工耳蝸是電子裝置,是將聲音訊號轉化為電訊號,直接刺激聽神經細胞,將資訊傳遞至大腦最終整合。耳蝸植入分為語前聾患者和語後聾,語前聾主要是針對6歲以下兒童,對於6歲以上的就需要具備一定的語言基礎才考率。
對於兒童來說,在耳蝸植入後需要進行正規的言語康復訓練。一般來說,植入者年齡越小,言語康復訓練越及時的,康復效果較好。
回覆列表
對於許多聽力嚴重受損的兒童來說,人工耳蝸可以改善他們的言語和語言能力,但並非沒有爭議。
對於傳統助聽器無法幫助的重度聽力喪失兒童,一種被稱為“蝸”的裝置可能能夠提供與同齡人一樣的語音和語言發展前景。
這個小的電子裝置看起來就像藏在耳朵後面的助聽器,一根細細的電線把它連線到一個小接收器上,小接收器連線到頭部後面。但與助聽器不同的是,人工耳蝸只會放大聲音,它會繞過耳朵受損的部分,產生訊號,透過聽覺神經直接傳送到大腦,大腦將這些訊號識別為聲音。
任何失去全部或大部分聽力的人都可以接受植入。根據FDA的資料,自上世紀80年代末第一個孩子植入以來,已經有近28,400名兒童接受了耳蝸移植。大多數兒童在2歲至6歲之間接受植入。
植入過程持續兩到四個小時的過程,醫生將裝置的部分植入面板和顱骨內,然後將含有電極的電線穿過內耳的耳蝸。根據孩子的情況,這可以是住院治療也可以是門診治療。四到六週後,孩子返回植入程式和外部部件安裝。
強化治療通常在實際手術前就開始了,每週至少有兩個小時的時間,直到孩子進入學校。在這段時間裡,孩子透過人工耳蝸學習或重新學習聽覺。透過足夠的強化治療,即使是年幼的兒童也可以獲得語言、語言和社交技能。有了聲音和適當的治療,大多數幼兒可以獲得良好的聽力和口語技能。
大多數家庭選擇為孩子植入人工耳蝸後進行聽力和口語訓練。人工耳蝸植入是經過多年改進的非常複雜的工具。當孩子在早期得到幫助並在生命的前三年接受植入時——此時語言和語言的發展至關重要——如果有一個良好的團隊與他一起發展,他通常會有一個很好的語言發展結果。孩子能與聽力正常的同齡人一樣,發展出說話和語言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