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伊尹597
-
2 # 使用者安貧子
其實歐楷也是從王書中走出來的,只吸收北方書法成分形成自己的分格。許多古之大家都吸各家之不長,結合自身潛質形城自己的風格。米體,由王學,諸字,等眾多家整合而形成大家。所以一邊臨歐,一邊臨王,臨趙都可以這要看自己的天賦及下的功服了。成功是多種因素決定的。要有平常心,努力就好,成功與否並不重要,學習的過程本身樂趣無窮。
-
3 # 隹谷
歐楷過於講究法度,比較刻板,同時練習行楷書或行書有助於筆法的靈活性
歐陽詢是唐代著名書法家,其楷書被譽為“天下第一”。但是由於他的楷書過於講究法度,字形莊重有餘,靈活不足,尤其在筆法上過於講究一絲不苟,就顯得有失靈活。好多長期練習歐楷書法的人都感覺越來越死板,書寫放不開,最後都會感到寫進了死衚衕。
現代練習歐楷的人多喜歡田英章先生的“田楷”,主要原因是其楷書在歐楷的基礎上做了很大改進,筆法上有歐楷莊重華麗的一面,但他在運筆上卻增加了一些柔媚的元素,顯得靈活了許多。同時,變歐陽詢法度為更好掌握的“程式”,同樣的筆畫幾乎千篇一律,初學者很好上手。
王羲之的《蘭亭序》是天下第一行書,,趙孟頫的《洛神賦》也是很好的行書作品,但裡邊卻有很多行楷筆法,學習起來比《蘭亭序》更容易掌握。如果在學習歐楷有了一定基礎之後,同時學習這兩個帖,可以有效地彌補歐楷的刻板之不足,對於下一步從楷書入行書也很有幫助。
同時學習多種書體也有不利之處,要注意有所側重,不能“貪多嚼不爛”。
楷書和行書同時練習,應該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學習歐楷有了一定基礎。也就是要有了足夠的控筆能力,書寫的線條比較流暢,起碼不能出現手抖的現象。在筆法上,能夠基本掌握了中鋒行筆的要領,對於提按頓挫等基本筆法應用自如;
二是有足夠的精力。也就是說本人有足夠的學習時間和興趣,不能蜻蜓點水,每次各種書體都寫一點,但都不能深入,這樣時間一長反而會每種書體都學不好。
我的建議:1、學習歐楷三個月之後再考慮加入行書和或行楷書的練習;
2、每天保證學習時間至少2個小時以上,才開始拓展學習;
3、先增加趙孟頫的行楷書,如果喜歡王羲之的書法,可以先從《聖教序》開始,等再有一定行書基礎後,再學習《蘭亭序》。
-
4 # 西廨七叔
如果是在初學階段,不建議多貼同時臨習。因為初學,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對工具的熟練掌握和應用。每本帖都有相對獨特的用筆習慣,尤其是不同書體。但在完成基本功的練習並能夠相對熟練地掌握用筆、結字後,可以以一本帖為主,兼顧其他帖。因為在完成基本練習後,需要拓寬視野和豐富練習內容。
至於在多帖兼臨的階段,選擇什麼帖,可根據老師的推薦或者自己的喜好。我自己有一段時間是張遷、苕溪詩和書譜同時臨。
-
5 # 儒霖莊主
為啥你要臨呢?是因為帖子的技法你不掌握。你有能力同時領會三個不同風格的帖子嗎?如果有能力那你早就是書法大家了
-
6 # 宋鳳洲書法
能,就像學化學,同時可以學物理一樣。但化學和物理,在科學上是兩個領域,有聯絡,卻不十分緊密。只要換換腦筋就可轉入。
書法中的楷書和行書(《蘭亭序》和《洛神賦》)卻有不同。雖都是寫漢字,但之間有很多緊密的聯絡和共同點。楷書靜穆,相對有較分明的規律可循,方便觀察、記憶和把握;行書活脫,相對變化多,筆法也複雜,不宜很快找準套路。同樣的時間學楷書和行書兩種字型,精力不太集中,用心不太專注,效果不太理想。不如,先學一種容易收效。而先學楷書,有益於瞭解漢字基本面貌。進爾再學行書,也會明白連貫之道理,事半功倍。(宋鳳洲)
-
7 # 狂喜淡墨a
竊以為不好。
因為臨帖是侵淫一種書體風貌特徵,假若是初學攬懷幾種書家,往往有一種貪多而難以感知書寫特點,容易混淆。
如果是有一定基礎,可以廣泛涉獵,但是亦不可短時間內習練多種特徵的書家書體。因為習練過程很容易學的都不精確,只有大略筆意,會有油滑輕浮之筆感。似是而非。
對於臨帖,只有步步逼近書家書寫的特徵,需要本著寧可斷一指,而不可傷五指,書法藝術的特點是千變萬化,掌握筆法的精確度,必要一絲不苟,方有有得。否則疏散筆法真髓。
當然事物都有其特殊性。假若有的適宜這樣臨帖,也就不妨如此砥礪。
我的習練經驗,不易太多書帖一股腦的湧入腦海,如此很難練就紮實的筆法,尤為精度筆法。
如此淺見。僅供參考
-
8 # 一斗樓
這樣亂寫一通是不行的。學習是有目的的,從淺到深,先學會一種是必須的。學楷書便寫楷,不寫行書,免得習成信筆而為。學歐豈能又學趙,這是學牛又學馬,什麼也學不會。
-
9 # 蝶衣書畫苑
沒有什麼不能的。但是,分散精力,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另外,蘭亭不主張學。初學更不主張,細微之處對初學者來說很難注意得到。
回覆列表
三種貼不可同時臨。因為同旪臨會出現“四個象”的結果,應該認準一個書體和貼去臨,才能得到書道,獲得神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