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樂娛啟示錄

    對於火熱的"盲盒經濟"來說,新華社的定調,則意味著"泡泡瑪特們"前路上多了一份迷茫與黯淡。

    12月26日,新華社在一篇文章中評論稱,"驚喜和期待的背後"盲盒熱"所帶來的上癮和賭博心理也在滋生畸形消費"。此外,新華社發文點名批評泡泡瑪特之後,認為監管部門應進一步規範盲盒經營模式,也應避免其畸形發展,給社會和青少年成長帶來負面影響。

    應該是新華社的這個定調吧,盲盒型別的玩法在日本早就有了,這類玩法包括扭蛋等一系列的不同形式。從某種意義上是販賣驚喜,或者說是翻拍賠率。除了盲盒購買開盒這種形式外,也衍生了很多相關的產業鏈條,比如有朋友就販賣配成套的,不過在二級市場溢價。也包括後來的線上開盒,如果不想要可以在付出部分費用後退掉等等不同的形式。

    政策和管理規定都是倒逼出來的,就如同網路遊戲中開箱子,也是曾被管理部門定義為坑害消費者的活動,後來規定箱子裡面必須有固定的獎品,使其在規範的條件下繼續存在。盲盒相對於此類來說已經是預先告訴你賠率的產品,稀缺多少、特殊多少都標的明確。而且在某些大包裝(例如箱中)肯定有一款稀缺或者特殊的(朋友這麼幹過,直接開了3箱,才找到自己要的,好幾萬不見了),而這也是盲盒的核心銷售方式。

    不可忽視的是消費者的心理已經從商品消費發展到了心理滿足消費的階段,更是個人個性和人設的一部分,因此一味的阻止是沒有意義的,正當的引導才是關鍵。

    而對於泡泡瑪特來說,短時間內在資本市場受到影響是一定的,股市對於風向的敏感度極高。況且,泡泡瑪特是在泡泡最大的時候上市的,經過這一輪擠水分,也許其價值更加真實一些。

    長期而言,泡泡瑪特的簡直更應該反應在其商業模式的認可度上面,使用者可以用現金投票讓你上市,也可以用現金給予你其他的選擇,關鍵還是在於你是否能滿足使用者的需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買的臥鋪票,做錯車,列車乘務員又強行讓其買票合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