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待曉兒
-
2 # 手機使用者lisiyao求真
子曰”就是孔子說,聖人言。子在古代是指聖賢大家。,孟子,曾子,莊子,墨子,《孫子兵法》的作者等,只能帶姓稱子。唯有孔子的言論以及說過的話,被稱為子曰。一是對先輩聖賢的崇敬,二是對儒家思想的高度認可。(一家之言,望大家批評指正)[求真原創]2019/3/23/
子曰”就是孔子說,聖人言。子在古代是指聖賢大家。,孟子,曾子,莊子,墨子,《孫子兵法》的作者等,只能帶姓稱子。唯有孔子的言論以及說過的話,被稱為子曰。一是對先輩聖賢的崇敬,二是對儒家思想的高度認可。(一家之言,望大家批評指正)[求真原創]2019/3/23/
古文裡使用“子曰”情況並不多,作為開篇的就更少了,通常以下三種情況會使用:
第一,和孔子年代接近的儒家弟子記錄孔子言行這些人的“子”是尊稱,意思是老師的意思,也專指孔子。如果表述他人會有註明,如“有子曰”、“曾子曰”。像《論語》一類的書籍,並不是文章,而是孔門弟子整理的課堂筆記,記錄孔子和他學生的言行,基本都是對話體。這兩個字的意思很簡單,就是“老師講過”的意思,沒有其他含義。
第二,後世儒者用以佐證自己論點這個一般不怎麼放在文章開頭,都是在提出論點、論證完畢以後,加上這麼一句“子曰”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有依據的。
這種情況可以聯想一下現在人寫作文,有人特別喜歡開頭就寫:“誰誰誰曾經說過……”,或者寫一篇文章,開頭講:“誰誰誰有一個什麼什麼觀點”,這個“誰誰誰”是比較有名望的人。現在人喜歡放在開頭,吸引人讀下去,古代人更突出自己的觀點,後面放“子曰”只是為了增加可信度。
不止中國有這樣的事情,西方物理學最開始特別崇拜亞里士多德。兩個人爭論一個物理問題,其中如果有人說“亞里士多德曾經這麼說過……”,那就不再有爭論了。同理,儒者寫一篇文章提出一個觀點,如果有孔子的話作為依據,那就很少有人會提出質疑,除非是作者對經典的解釋不合理。
第三,借用經典,增加文章力度和趣味《陋室銘》我想大家不陌生,雖然作者有爭議,但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可謂家喻戶曉。在這篇銘文的最後,“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諸葛亮是東漢末三國時期人,揚雄是西漢末年人,孔子這句“何陋之有”肯定不是針對這兩個人講的,只是作者在借用孔子這句話,來說明自己的道理。其實引用這句話不是在說住所“陋不陋”,真正要表達的是他隱去的經典前半句:君子居之。作者在講自己是一個君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