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柚子愛運動

    秋日夜晚,詩人於屋內抬頭望月的所感:明亮的月光灑在床前的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客居旅懷的詩很多,這一首知名度和傳播力度最大。 李白也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李白的作品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 這首詩寫的是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的感受。不少讀者一位李白這是要睡了,或是即將睡覺前的情景。不可否認古人一般在天黑就休息了,但是這裡的床不是睡覺用的床。著名的當代學術大師馬未都老先生認為,床應解釋為胡床。 胡床,亦稱“交床”、“交椅”、“繩床”。古時一種可以摺疊的輕便坐具,馬紮功能類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類似物,兩邊腿可合起來。 現代人常為古代文獻中或詩詞中的“胡床”或“床”所誤。至遲在唐時,“床”仍然是“胡床”(即馬紮,一種坐具)。 大唐玄宗年間,公元726年農曆九月十五日,時年26歲的李白旅居淮陽,在一間揚州旅舍中思 老家、念舊國(指蜀地),在那個月明星稀的九月十五夜晚,詩人抬望天空一輪皓月,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詩。在同時同地同景之下,李白還作有一首《秋夕旅懷》。 從公元725年開始李白仗劍出蜀,辭親遠遊。漂泊一年後來到揚州,本想有所作為的他卻在楊州一病不起。這就是為什麼一向積極樂觀的李白寫出如此帶有低落感的詩的原因。人一生病,把什麼都看的輕了,特別想念家裡的親人,出過門的人都能理解這樣的心情。若不是身在病中,此情此景,恐怕又要對影成三人了吧!

  • 2 # 毛老師的語文課堂

    太白《靜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床”,傳統的解釋是睡覺用的床。可在有些資料上把“床”解釋為“井欄”(古漢語中確有其解),說古人用井代表家鄉,人與井是不可分離的,有個成語叫“背井離鄉”。有這種說法後,認為這種解釋更合理一些。有一位教師說:“我覺得應把‘床’釋為‘井欄’。因為井都是在屋外的,詩人在夜晚,站在靜靜的院子裡,看到井欄旁明月的光輝,就懷疑這是地上下了一層霜(霜是不會下到屋內的),所以才會抬起頭來望明月,低下頭去思故鄉。”

    我贊同對“床”字的傳統解釋,“井欄”之說可視為一家之言,但不宜引進我們的課堂。

    上海辭書出版社《唐詩鑑賞辭典》上說:“‘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所描寫的是客人深夜不能成眠、短夢初回的情景。這時庭院是寂靜的,透過窗戶的皎潔月光射到床前,帶來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詩人朦朧之中乍一看去,在迷離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是地上鋪了一層白皚皚的霜……月色不免吸引他抬頭一望,一輪娟娟素魄正掛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淨!這時他完全醒了。”(馬茂元)

    這裡有一個關鍵字:疑。如果把它理解為“懷疑”,那麼整個詩句就不大好解釋了,詩人怎麼會懷疑起床前的地上有霜呢?馬茂元先生解釋為“好像”是有依據的。《漢語大詞典》在“疑”字條中,有一個義項即解釋為“類似、好像”。例句是王勃《郊園即事》詩:“斷山疑畫障,縣流瀉鳴琴。”(縣:懸掛)李白詩中還有一個“疑”字也作“好像”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這個“疑”字解釋為“懷疑”就更加說不通了。

    “疑”字在與小學語文第三冊相配套的《教師教學用書》中,解釋為“好比、好似”,也即認為前後兩句詩連起來構成一個明喻。這樣解釋起全詩來就覺得合情合理了。

    把“床”解釋為“井欄”,並非無懈可擊,那個“前”字就不好落實。“井欄”四周的方位不是論前後左右的,“井欄旁”“井欄周圍”都好講,“井欄前”就不好講。月光是照在“井欄”四周圍的,這個“前”字恐怕就否定了把“床”釋為“井欄”的說法。

  • 3 # 文都楊稼

    李白這首《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抬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可謂是古詩中的佳作。

    詩中的“床”可能就是作者下塌臥眠之處,哪怕就是地鋪,在詩詞中用“床”來描述位置有何不可?

    “床”與“窗”音相近,作者也可能一字二物,一字二意更覺含蓄。

    “疑”字在詩中是形容字,把地上斑駁的月光比喻成冷凝的寒霜從中透出了詩人心中的寒冷。

    此時作者是在他鄉異地,飢寒交迫,身邊又無親人,一陣淒涼感湧上心頭,望著天上的圓月,思緒著遙遠的家鄉。

    在古代,月亮是被神化的,哪上面有嫦娥起舞,吳剛伐桂,玉兔搗藥,蟾蜍漫步,無憂無慮的景緻將作者的思緒拉回童年,拉回鄉愁。

    請有些人不要無事在古詩中找事。

  • 4 # 長風劍客

    李白的《靜夜思》,恐怕算得上在中國普及率最高的古詩了。不僅小孩子,就算是一些沒什麼知識文化,沒念過幾天書的老頭老太,幾乎也能背這首古詩。

    不過,雖然能背這首詩的人很多,但是,這首詩的一些地方,卻不太容易讓人理解。尤其是“床前明月光”的“床”,究竟指的是什麼呢?如果是屋子裡睡的“床”,那麼,李白怎麼會懷疑(比喻)是地上的“霜”呢?因為誰都知道,屋裡是不可能有霜的。打比喻,也要比喻有的事物;沒有的事物拿來打比喻,那就是一句笑話。

    也因此,很多人認為,李白《靜夜思》中的“床”,並不是指屋裡睡覺的床,而是別的東西。是什麼東西呢?有幾種說法。

    一是指“窗”。也就是說,“床”在這裡是一個通假字,是“窗”字的通假字。說是“窗”的通假字,是因為詩人站在屋子裡,一般要透過窗才能看到月亮,看到地上明晃晃的月光。而且開窗見月,才會有意境。這裡的“地上”,指的是窗外的地上。

    二是指“井欄”,也就是井邊的臺子。這個臺子是供人坐在上面納涼的。這句話是說李白不是在屋裡,而是在室外。在室外,李白懷疑是地上的霜,也就很正常了。而且,井與故鄉是深切地聯絡在一起的。看見井,因而思念自己的故鄉,顯得恰到好處。

    三是指“胡床”,也就是戶外的馬紮,或者是吊床一類。畢竟李白出生在胡地,他在他的詩中,使用家鄉的方言句子,是很正常的。

    不過,如果我們仔細分析這三種說法,感覺似乎都有些靠不住。

    先說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有某個讀音,卻沒有這個字,因此用同音的字來替代。但是古代本來就有“窗”這個字,為什麼要用“床”替代呢?如果是為了平仄的需要,似乎也沒有必要,因為這兩個字都是平聲。再說了,就算是通假字,也是一個約定俗成的過程,除了這首詩,哪裡還有地方用“床”通假“窗”呢?

    再說“井欄”。說是井欄似乎也沒有錯。不過,就算“床”指的是“井欄”,可是,在從古到今的詩歌中,似乎都沒有因為看見水井,就思念自己故鄉的詩歌啊。而且,李白是寫的“羈旅”詩,也就是在外地漂泊的時候懷念自己的故鄉。他在“驛站”“客棧”“古道”“孤舟”這些地方懷念自己的故鄉,都是可以的,也有人這麼寫過。但是,他為什麼要跑到井邊去寫一首詩呢?這難道不顯得很怪異嗎?古人寫詩是很講究“用典”的,沒有出處的東西,絕不會隨便寫。所以,把“床”解釋為“井欄”,其實也是很牽強附會的。

    最後說“胡床”。不錯,李白確實出生在胡地,他的故鄉確實有胡床。但是,李白不是在胡地,而是在漢地呀,漢地哪來什麼胡床呢?難道李白為了寫一首詩,特地讓主人給他製作一張胡床嗎?這就顯得很怪異了。

    所以,以上這四種說法,顯然都不靠譜。

    那麼,這裡的“床”,是什麼意思呢?

    我認為,沒別的,這裡的“床”,就是床,而且就是屋子裡面的床。

    既然是屋子裡面的床,李白為什麼會把月光比喻成地上霜,地上有霜嗎?

    有。當睡的屋子非常簡陋,四面透風的時候,屋裡的地面結霜,也是有可能的。

    而且,李白寫屋子四面透風,有大大的好處。

    只有屋子四面透風,才會有大片大片的月光灑在床前的地面上。

    只有屋子四面透風,李白才會懷疑地面結霜了,因為屋裡和屋外沒什麼區別。

    只有屋子四面透風,才會特別表現出冷冷清清。而只有冷冷清清,再加上看見了月亮,才會懷念家鄉。因為月是故鄉明,家鄉才是溫暖的。

    我們知道,李白寫詩,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誇張”。他誇張過很多東西,“飛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白髮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等等,都是誇張手法。既然李白善於用誇張手法,誇張“清冷”的程度,說屋子裡都結霜了,也是非常正常的。

    之所以有人會產生懷疑,我覺得,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不懂李白,不懂李白的詩歌,不懂文學,才會鬧出這樣的笑話。

  • 5 # 劉承澤3

    這句詩的意境應該是這樣的,一個外鄉人,十五月滿時,搬一個小板櫈坐在屋外觀看月亮,鄉思之情湧上心頭,發表感概。床指的是小板凳,月光灑滿大地,像霜一樣白,低頭思故鄉,想起老孃,想起嬌妻。

  • 6 # jun7244

    月亮是升在頭頂上嗎,可不可以從窗戶折射進來,那麼窗外霜能看不見嗎:還有種意境就是難道不可揣著酒杯站在屋外有感而發

  • 7 # 蜀至

    如果你在農民家睡一晚就理解了。你睡在床上 朦朧中醒來,白白的月光透過窗戶照在地上,你看像不像早上路邊的微霜。

  • 8 # 愛生活愛老鄉

    其實這是一個誤區,讓人總是理解到字面意思,卻忽略了真實的意思。

    床在詩中是一個,指的是“井上欄杆”,也就是水井上圍欄,圍在水井旁邊的木欄,凸出來的木質結構很像是古代的床,古人也將井欄叫作銀床。

    中國教育家協會理事程實也將考證結果寫為論文,發表在刊物上面過。

    李白有一句詩“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床就是指的“井欄”。

    注:有人說床是窗的通假字,也有人說床是胡床,馬紮的意思。

    疑是,也不是指懷疑,而是一種比喻的手法,所以地上霜,其實是指月光像霜一樣潔白。李白的《靜夜思》是曠世佳作,用心品讀的時候能夠體會到詩人當時的情感。

  • 9 # 樂善好施趙大官人

    肯定不是啊。因為睡在床上是不可能看到月光的,所以這裡的“床”是“窗”的通假字。同樣在也是看不見霜的,霜也不是正真的霜,而且前面有個“疑”字,好像的意思,那麼翻譯過來就是明亮的月光灑在床前的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

  • 10 # 梅鶴讀書

    李白的《靜夜思》是千古名篇,很巧,我曾經有過“疑是地上霜”的經歷,下面談談我對“地上霜”和“床”的理解。

    1、真的會“疑是地上霜”嗎?會的!

    記得那時一年冬天,我在老家農村。晚上家裡就我一個人在看書,看累了,關燈,打算出門。這時透過門上的玻璃,看到院子裡的地上全是白的。當時我想,是下雪了還是下霜了?天氣預報沒說有雪啊。我開啟門出來看時,意識這到是月光照在地上的結果。

    那時,我想到了兩點:第一,李白的“疑是地上霜”真得很有道理,那不是對月光的比喻,是他當時真切的感覺;第二,李白寫《靜夜思》必然是在一個會出現霜的時間和地點,這樣才會有“疑是地上霜”的錯覺,比如,李白可能是在北方某地的深秋或冬季,但絕不會是在海南島,在海南島不會有這樣的錯覺,也就不會寫出這樣的句子。

    2、“床”的幾種說法

    “床”到底是什麼?一般有這樣三種說法。第一,臥具,就是屋裡睡覺的床。第二,坐具,是胡床,也就是馬紮或小板凳之類。第三院子裡的井上的圍欄。

    那麼,李白在《靜夜思》中寫得是到底是什麼呢?這還要從詩的文字本身說起。我們要讀真正的李白的《靜雅思》,你讀到的可能是假的!

    3、真正的《靜夜思》

    我們現在能見到的最早的李白文集,是宋代蜀刻印的三十卷本《李太白文集》。這個版本還有一大優點,凡有異文,都會註明。其中《靜夜思》是這樣的;“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而且沒有異文。就是說這才是李白真正的《靜夜思》。我們從小學到的《靜夜思》是明清才有的。清代開始,影響較大的唐詩選本都選用了訛誤的《靜夜思》,導致流傳越來越廣,直到今天。

    4、不會是屋裡的床

    李白“舉頭望山月”,那時候沒有玻璃窗戶,在屋裡隔著窗戶啥也看不到,所以不會是屋子裡。開窗戶,可以嗎?不可以,因為天太冷了,是會結霜的時節。

    “疑是地上霜”,也不會是屋子裡。屋子裡再冷,寒冬裡沒有暖氣、空調、火爐,盆裡碗裡的水可能會結冰,但是地上卻不會結霜,所以“疑是地上霜”就是說得院子裡,“床”自然也不是屋裡的床。

    5、“床”是井欄

    當時的情形,可能是深秋的夜裡,抑或不是深秋,但是足夠冷,因為還有山,可能是山區。詩人夜不能寐,披衣出戶,在院子裡井欄旁,抬頭望月,低頭思鄉。天氣寒冷,詩人看偶然到地上白色的月光,以為是結霜了。

    半夜思念睡不著,起床看月亮,還有其他詩人寫過嗎?有!張九齡《望月懷遠》有“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同的是,張九齡寫的是結露的時節。曹丕《燕歌行》有“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戶步東西,仰看星月觀雲間”。

    那麼,“床”是井欄,李白還有其它詩寫到嗎?有!李白《長幹行》有“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所以,根據我個人的體會,“床”是井欄,“疑是地上霜”也沒問題,李白是在一個會結霜的時節和地點下寫了《靜夜思》。

  • 11 # 雲山厚品

    床前明月光裡的床指的是胡床、是古時一種可以摺疊的方便坐具,類似於今天的馬紮。而霜指的是有月亮的晴朗天氣,詩人坐在門外的胡床上,月光所到之處、就象鋪一層霜似的!

  • 12 # 茶友阿汀

    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的是水井周邊的一床沿,並非我們住的床。所以這首詩描寫的是一個院落的場景,並不是人在臥室裡,月光從窗戶照射進來的場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鴻門宴一詞多義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