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素墨怡心

    臨柳體後應該掌握了其規律或筆法,融匯其技得以已用就是很好的行書體,書字不一定非要象誰,氣運生動,剛勁含力就好。

  • 2 # 假觀點破壞者

    你聽誰說的楷書與行書是二種字型?或許很多的“書法家”都這樣講。胡說!特別是亂寫亂劃所謂“草書”的更是這樣講。楷行草就是一種指掌筆,無非是五指間的距離,不知道你的拿筆方式,但就毛筆來說,收攏四指楷,放離開四指草。當然,還與筆長有關。你用拿筆寫字的方法劃個圈,圓圈比字大就是行,更大就是草,圓圈比字小就是楷。

  • 3 # 三休堂李彥敏

    柳體作為入門訓練,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千萬別戀戰,不然楷書寫不好,行書又不好改了。因為單純地寫一種書體,沒有別的書體的營養,是寫不好的。向行書轉變也是一個系統學習的過程,即使告訴你選某個貼他也不能一下解決這個問題。是要根據你書寫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需要不斷調整你的學習方向。書法沒那麼簡單,有一本字帖一支毛筆就能寫好字。古時候寫字都是有傳承的才能寫好!當然現在資訊發達,各種培訓機構眾多,可是魚龍混珠老師的水平有限,學久了養成習氣還很難改變,浪費了時間走了彎路。

  • 4 # 一笑貫長天

    我是學柳公權的楷書,說一下我自己的經驗吧!

    因為柳楷需要強勁的筆力,而且柳楷也是那種稜角與筋骨強的書體。因此,我選擇的行書是王羲之,我是從《聖教序》開始學起。

    可是《聖教序》很難入手,我又轉學趙孟頫的《膽巴碑》,學習趙孟頫的《膽巴碑》一段時間後,我又重新學習《聖教序》,感覺上比開始就學《聖教序》強得太多了,我現在一直在臨《聖教序》。

  • 5 # 哈爾濱雪生律師

    我現在二年級。一年級學的是玄秘塔碑,二年級學的是趙孟頫的妙嚴寺記。

    我的規劃是三年級聖教序,成功過渡到行書。

    學習書法,一定要單字精臨!

  • 6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如果你之前學的是柳體楷書,現在想學行書,我遺憾的告訴你:柳楷的筆法、字法與行書不相容。為什麼?我親身經歷過的坎兒!

    當今書法界,有一個怪象,很多人瞧不起趙孟頫,說他的書法太俗……我可以不客氣的說:凡是認為趙體不好的人,說明不懂書法!所謂初學者不能學趙孟頫等等奇談怪論,都是胡說八道!

    剪短截說吧,初學行書,選擇趙孟頫的行楷或行書作為入門的金鑰,是明智的作法,千萬不能直接練〈聖教序〉……不信拉倒。

    另外,有必要說一下,想學到書法真功夫,掌握傳統書寫技法,非得練一練毛筆小楷不可。小楷即是楷法之源,也是向行書過渡的一個重要的橋樑和樞紐。試想,王羲之、宗高宗、趙孟頫、文徵明、成親王……他們的行書為什麼雅俗共賞?原因就是:精熟毛筆小楷。

    為什麼當代人寫不出古帖的神采韻味?因為他們起步入門的時候,不練小楷,而直接練假大楷,比如,歐楷、柳楷,原帖字型大小2~3釐米,可是,很多初學者都是不按原大練習,全都是放大幾倍臨摹……等於把原帖技法精要筆法動作給篡改了!所以,有形無神,而且寫不了行書。

    我認為,小楷是手寫體規範字,突出的標誌性特點是:書寫性好,實用性強。初學者應該先練習書寫,之後再研究書法……寫字都不行,還談什麼書法?

    以上是我的一點建議,僅僅供參考。

    書寫技法、訓練方法是永恆的主題,書法實驗尤為重要,凡事不要憑空想象

  • 7 # 春明講中國故事

    我是一名書法初學者,準備學習柳體,請朋友們推薦幾本柳體的好字帖

    推薦內容

    我是一名書法初學者,準備學習柳體,請朋友們推薦幾本柳體的好字帖

    最佳答案

    柳體字帖無外乎《神策軍碑》和《玄秘塔》,二者相近,玄秘塔清晰完好,但字形瘦硬,練習中容易造成過於骨感、劍拔弩張;神策軍字形比玄秘塔略豐腴大氣,本人認為更適合初學,但可惜殘損較多,實在是不可兼得。當今練柳體的不多,寫得好的更少,網上有一段北京書協張書範的影片示範,可以參考。輔導材料也沒啥特別好推薦的,市面上的大致類似。寫柳體很難,柳體字已經是晚唐楷書的收官之作,甚至可以說是中國書法史上楷書的收官之作(柳公權之後,不再有劃時代的楷書大家),已經發展到極致,高度形式化,甚至是僵化了,所以柳體的點劃結構章法難有絲毫改變,稍改就不是柳體,這增加了初學者的難度。如果對柳體非常喜愛,也不是不可學,但要用最大的毅力“打進去”,還要以最大的勇氣“打出來”。學書過程中可能會有“越學越差”的階段,不要氣餒,這是自己眼力提高的表現,正所謂“眼高手低”與“手高眼低”互動進行的過程。想要練好字,建議使用類似書法三寶這樣的練字工具,進步會很快。記住柳公權的一句話——“心正則筆正”,我想這就是練柳體時時應找到的感覺。

    2016-01-16

    17

    更多回答(6)

    相關搜尋

    柳公權字貼正楷書法字帖柳公權楷書字帖大全 入門毛筆字臨摹字帖顏真卿行書字帖大全王羲之行書字帖健康過大年

    朋友們搜狗百科

    正在載入...

  • 8 # 張勁逸

    楷書過渡到行書,無論之前學得什麼楷書帖,大多數主要的路子還是會選擇《懷仁集王聖教序》,

    因為自古學行書,一般都把《王聖教》作為學習的第一步。從中可以借鑑到一些正宗良好的行書法度。以之為基礎,再學其他,有利於書藝提高。

    《集王聖教序》藝術特色可以概括為:用筆清勁,點畫多姿,體態妍美,骨力內涵。

    本帖的可貴之處,是基本上保持了大王行書的韻致和風格:點畫骨力勁健,起落轉側,如斷金切玉,乾淨明麗;結體則似欹反正,若斷還連,疏處不覺空闊,密處間不容光。

    而且此行書相容幷包了楷書的筆法,端正平實,又具有嫻熟的行草書筆勢。除了點畫精到,結構多變之外,最大的特點在於:沒有過與不及的習氣。

    所以學行書,先從《集王聖教序》入手,領會掌握其間架結構和點畫骨力。同時,最好多讀《蘭亭序》帖,可以領悟王書筆法的細微變化。這樣學行書,不會走錯彎路。

    另外,大多數人比較欣賞王鐸書法,感到大氣磅礴,筆走龍蛇,看得人酣暢淋漓,用筆或方或圓,折筆頓挫有力,結字奇崛險茂而不失法度,於秀逸婉轉中透出剛健豪邁、蒼鬱雄暢之氣。

    於是,許多人楷書功底有一定基礎後,就直接上手王鐸行草書,這也不是不可以,然而你如果有柳公權楷書的基礎。那麼先臨《聖教序》。更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王鐸楷書有很多柳公權筆法,如下圖。

    雖然他楷書也臨過顏真卿,王羲之,但能看出對柳公權書法,是下了很大功夫,也正是因為繼承了柳體字的剛勁斬截,所以王鐸行草書才寫得剛柔相濟,雄渾有勢。

    而王鐸對行書法帖《聖教序》也用了很多功夫,功成名就的王鐸曾言“一日臨帖,一日應索”。他一生都沒有間斷對《聖教序》及"二王"書法的臨摹和書寫,這個習慣一直持續到他晚年。

    所以如果有柳公權楷書基礎,學行書,又多了一個重要的參考借鑑帖,那就是《王鐸臨聖教序》,我們知道《聖教序》是碑刻拓本,有些筆畫字跡難以認清,特別是初學難以揣摩聖教序一些複雜的筆法,那麼就可以臨習一下《王鐸臨聖教序》,就會有很大助益。

  • 9 # 逃不掉的光

    可以學《王鐸臨聖教序》。有人說那不如學王羲之原版的集字聖教序,也可以,不過那是拓印版,不是墨跡。墨跡版是書家原汁原味作品,儘管是他臨寫的,不過臨寫同時也進行了二次創作,帶有他的個人風格。

  • 10 # 東海村裡

    學習柳公權的字帖以後,還是從行楷先學起,如果你楷書練到一定的程度,要轉為行書也不難了,就象騎車一樣,你會騎了,不管你怎麼彎都可以的,可以先選容易入手的行書先練一段時間,等練熟悉了,再轉變的也好,也可以取各家之長,看看別人的絲線條是怎麼連筆,用時間來鍛鍊自己,至於選什麼行書不重要,欲心所欲就行,跟你穿衣服一樣,喜歡穿什麼顏色,自己定奪,做什事還是靠自己,路是自己闖出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高速行駛,時速120,轉速2000-2200是什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