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春榮2091

    節日是文化現像,代表的是民族行為。文化又似水流,其融合滯留必須符合水的特性,也是說文化交流或者說融合是有選擇性的,代表民族的文化永遠是主流,這是自然不可逆轉。中國文化在海外風行的原因有二,其一發起者都是華人組織i,他們身在海外為遊子,忘不了祖國的根脈。其二因為祖國的強大國際影響力的遞增華人在海外的行為被政治利用。聖誕節是西方文化同中華文化格格不合,其祗能為院校學生和一些年輕人接受,成不了主流,商家湊趣僅不過為製造商機,實質上並沒有真正的興趣。國家並沒有抵制它的存在,祗是它沒有紮根的土壤,所以不能形成大勢是可以想像或者說可以理解的。我們可以回憶一下校院生活,那時熱衷趕"時髦",過聖誕的校友走上社會後還有幾人還重視這個節?即使有人想起大都祗停留在懷念那段生活而已。

  • 2 # 吉月文

    這個問題的假設其實並不符合事實。

    首先看一看西方人是否抵制春季。應該說春節在西方社會的影響力其實非常小,不要被現在某些媒體的宣傳所誤導,認為西方人非常熱烈的擁抱春節。實際上,這些所謂的報道基本上都是集中在海外的唐人街,也就是華人的聚居區的。春節在西方實際上只是一個華人小群體內部的節日,在主流社會沒有什麼影響力。一部分政治家尤其是西方選票政治下的議員,出於自身政治利益考慮,在這一天出面拜訪華人群體,也只是一個政治上的聯誼而已,並不能視為他們充分接受了中國文化。過春節的西方人是極其少見的。在這樣一種情況下高呼抵制春節的人是非常少見的。原因很簡單,對主流社會都沒有影響,憑什麼要出來抵制春節呢?當然也有少部分國家的部分右翼政客,指責華人不融入當地社會其中的一個藉口就是華人保留自己的節日。這種話表明了西方一部分人的心態,對於華人在海外過春節都有所不滿。所以西方人不抵制春節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春節在西方社會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小了。而不是因為西方人胸襟寬大包容華人。而這種排斥的心態其實一直存在,只是由於春節本身影響力比較小,所以沒有膨脹起來。

    其次,華人是否抵制聖誕節?應該說確實有人抵制,但是從來沒有上升到官方層面。政府官員也好,官方媒體也好,從來沒有鼓勵民眾抵制聖誕節。當然在官方媒體上確實有批評民眾過於追捧洋節的言論,但並沒有公開的要求民眾抵制聖誕節。現在能夠看到抵制聖誕節的言論,基本上都是民間自發形成的。從商家層面上來看,其實一直都在過聖誕節。聖誕節在中國和西方不同。在西方這本身是一個宗教節日,但在中國純粹是一個商業節日。所以每年過節的主力是商家。而之所以這幾年商家在聖誕節方面的促銷力度比較弱,恐怕和洋節在中國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的熱度消退有關,並不是民間抵制的結果。說起來聖誕節在中國的影響力可是遠大於春節在西方的影響。從這個角度上來看,一方面反映了西方文化在近代經濟政治和軍事強勢之下對於中國的滲透,另外一方面其實也反映了中國的包容。同為西方文化入侵的物件,阿拉伯世界可是從來不過聖誕節的。

    再次,問題所引導的方向似乎是指出華人不夠包容,西方人比較包容,但從事實的情況來看,結果恰恰相反。

    最後,從歷史發展趨勢來看,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文化層面上也正在復興,從這個角度上看,西方文化影響力的退潮是一個必不可免的過程。西方節日作為西方文化的一個表現和組成部分,在未來影響力持續衰落也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過程。將這樣一個歷史自然過程視作華人主動抵制的結果,是不符合歷史的。

    以聖誕節為例,這本身是基督教的一個宗教節日。中國不是基督教國家,信徒數量有限,非信徒沒有宗教信仰,對於這種節日,除了商業領域的資訊以外,並沒有太大的興趣。前些年因為商業促銷文化的發展從美國引入了與聖誕節配套的大量促銷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聖誕節在中國的發展。但是隨著新鮮感的褪去,以及中國商業文化自身運作的成熟,西方節日對於商家的價值就會越來越少。在這樣一個最主要的依託失去以後,可以說聖誕節連成為一個商業節日的可能性都不是很大的。最近兩三年,商家促銷的熱情衰竭就是非常明顯的體現。可以說從發展趨勢來看,聖誕節將在未來蛻變成一個較為純粹的宗教信徒,節日是一個小眾團體的內部事,與主流社會的關係會越來越疏遠。在這個過程當中,經濟因素起了決定作用,無論是政府還是個人在這其中都沒有起到決定性作用。因此,以此來指責華人沒有包容性,當然也就是無稽之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衣服上有黑色的玻璃膠怎麼清洗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