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下文學史價值,這也是建立在閱讀量基礎上,才有所理解。文學史一般按照中國,外國來分類,然後按照年代來書寫,這大家都知道。更細一點的,會按照內容﹑形式﹑文學思潮﹑文學流派等來書寫,大家也都有感覺。我們會發現有些作品並不太好,但是文學史上總是會有那個作品或者作家,比如司馬相如,冰心,甚至瓊瑤,金庸等。如果不能區分文學史價值和文學價值,就會產生混亂,但一般文學理論書籍並不會清晰說明這一點。
瞭解了這個,一方面,對於鑑賞力會更清醒,另一面對自己寫作的突破,也會有一定的提醒(是不是有什麼新的突破,無論題材,問題,還是形式上的創新)。
這很可能就是文學史價值和文學價值的區別,你的感覺可能沒有錯,不必懷疑自己的判斷
如果確定了自己的判斷,有些書雖然名氣大,是可以不讀的,或者稍稍看一部分,就可以了。
關於這個價值區分,每個人有自己的看法,就不強求一致了,有這種感覺就可以了。閱讀時候會多一個判斷的維度,是文學價值高,還是文學史價值,或者二者兼有,比例是三七開還是七三開。
比如郭沫若一部分人說不好,但文學史總有他。那麼我們就需要判斷到底是什麼價值
很多關於作品價值的分歧,其實是來自於文學史價值還是文學價值。明白這個,其實分歧就很小了。文學作品絕大多數並不那麼神秘莫測,審美感受也是人的天性,區別在於有的人體驗少而且窄,有的人體驗多且寬廣,且不斷訓練強化審美感受,形成審美力,也就有了閱讀鑑賞力。
第二條,在自己寫作中,可以嘗試拓寬題材,深度可能大家暫且做不到,寫別人沒寫到的地方(小創新),當然前提還是以自己的感受為基礎,不能為了創新而創新。其實每個個體都是獨一無二的,一定有自己獨特的東西,很多大作家的生活閱歷很窄,作品卻驚世駭俗,這都是和對內心挖掘相關的。題材的寬度和思想的深度(思想性價值另外再說),都是創作探索的方向,同樣有價值。
比如郭沫若,如今包括以後,都不會有人像他那樣浪漫抒情,也不會有人認為作品有多好,那麼它又總是在文學史上留有一筆,那是什麼呢?文學史價值
這樣的例子很多,大家閱讀中進行判斷,對鑑賞力就有提高
如果大家文學史讀完一本,以上說明應該有感受。題材的深度和廣度拓寬,並不是簡單地創新一個故事,或者某個角色的翻新,而是關於對人自身認識的拓寬和深度,想必大家能理解。有的作品文學價值和文學史價值都有,比如我們說的各流派代表作;題材的拓寬和挖深,也是美學價值的需求,並非說追求在歷史上留下一筆。作為一般作品,評論家或者編輯也會有意無意從四個價值來進行判斷
說一下文學史價值,這也是建立在閱讀量基礎上,才有所理解。文學史一般按照中國,外國來分類,然後按照年代來書寫,這大家都知道。更細一點的,會按照內容﹑形式﹑文學思潮﹑文學流派等來書寫,大家也都有感覺。我們會發現有些作品並不太好,但是文學史上總是會有那個作品或者作家,比如司馬相如,冰心,甚至瓊瑤,金庸等。如果不能區分文學史價值和文學價值,就會產生混亂,但一般文學理論書籍並不會清晰說明這一點。
瞭解了這個,一方面,對於鑑賞力會更清醒,另一面對自己寫作的突破,也會有一定的提醒(是不是有什麼新的突破,無論題材,問題,還是形式上的創新)。
這很可能就是文學史價值和文學價值的區別,你的感覺可能沒有錯,不必懷疑自己的判斷
如果確定了自己的判斷,有些書雖然名氣大,是可以不讀的,或者稍稍看一部分,就可以了。
關於這個價值區分,每個人有自己的看法,就不強求一致了,有這種感覺就可以了。閱讀時候會多一個判斷的維度,是文學價值高,還是文學史價值,或者二者兼有,比例是三七開還是七三開。
比如郭沫若一部分人說不好,但文學史總有他。那麼我們就需要判斷到底是什麼價值
很多關於作品價值的分歧,其實是來自於文學史價值還是文學價值。明白這個,其實分歧就很小了。文學作品絕大多數並不那麼神秘莫測,審美感受也是人的天性,區別在於有的人體驗少而且窄,有的人體驗多且寬廣,且不斷訓練強化審美感受,形成審美力,也就有了閱讀鑑賞力。
第二條,在自己寫作中,可以嘗試拓寬題材,深度可能大家暫且做不到,寫別人沒寫到的地方(小創新),當然前提還是以自己的感受為基礎,不能為了創新而創新。其實每個個體都是獨一無二的,一定有自己獨特的東西,很多大作家的生活閱歷很窄,作品卻驚世駭俗,這都是和對內心挖掘相關的。題材的寬度和思想的深度(思想性價值另外再說),都是創作探索的方向,同樣有價值。
比如郭沫若,如今包括以後,都不會有人像他那樣浪漫抒情,也不會有人認為作品有多好,那麼它又總是在文學史上留有一筆,那是什麼呢?文學史價值
這樣的例子很多,大家閱讀中進行判斷,對鑑賞力就有提高
如果大家文學史讀完一本,以上說明應該有感受。題材的深度和廣度拓寬,並不是簡單地創新一個故事,或者某個角色的翻新,而是關於對人自身認識的拓寬和深度,想必大家能理解。有的作品文學價值和文學史價值都有,比如我們說的各流派代表作;題材的拓寬和挖深,也是美學價值的需求,並非說追求在歷史上留下一筆。作為一般作品,評論家或者編輯也會有意無意從四個價值來進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