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龍行天下張國英

    《項羽》

    力拔山兮蓋世

    善戰叱吒風雲

    推翻暴秦阿房焚

    功績輝耀古今

    軍事運籌帷握

    政治眼光短近

    孤傲剛愎婦人仁

    爭霸敗北自刎

    歷史繁星閃爍

    霸王分外亮明

    不以成敗論英雄

    贏得千古傳頌

    歲月匆匆逝去

    寒暑變換時空

    一代豪傑入青冢

    任由後人說評

    (網路圖片)

  • 2 # 鄭彥英

    怎麼評價項羽這個人?

    項羽作為西楚霸王,名聲顯赫,鉅鹿之戰是他的經典戰役,也是他的成名戰績,他是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是楚國名家項燕的孫子,在歷史上因個人武力出眾而聞名天下的名將,但在楚漢戰爭中,他最終彈盡糧絕,一世英雄,自刎而死,結局上看,是一個失敗者,但一位真正的英雄,誰都不會否認。許多文學、戲劇、影視作品中霸王項羽,將他項羽的故事無限演繹出許多版本。

    但是人總有軟肋,項羽也不例外。項羽天生就是一個軍事人才,他人高大魁梧,一身是膽,勇猛善戰,殺氣十足,在鉅鹿之戰時,他的戰鬥威猛富有殺傷力,為他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和極大的榮譽,然而在有機會殺死對手劉邦的鴻門宴上,“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大好時機,他錯過了,為他日後讓劉邦逼到自盡,埋下了不可挽救的禍根,最後項羽兵敗垓下後,被劉邦軍四面圍定,劉邦軍還在晚上高聲唱起了楚地的歌,擾亂他的項羽軍,軍心徹底被瓦解。所以,項羽總是在關鍵的時刻,讓他的堅定和理性不能走到最後,從霸王別姬的故事中,大家對項羽的情感走向就應該有了解,項羽太有契約精神,項羽有情有義,項羽人性中還沒有足夠的心冷似鐵,他的善良永遠沒有喪失,因此,遇到劉邦這樣一個沒有底線的小人,註定是悲劇。

    無論怎樣,項羽是一個生動、有勇有膽、有情懷、有境界、有悲憫之意的一位真英雄,儘管自刎結束自己過於悲壯,但他為我們歷史上留下精彩的片段足矣。

  • 3 # 浩哥愛讀書

    試著以寫的一篇小文章來表達吧。

    浩哥講史記小故事006:西楚霸王(2)鉅鹿背水一戰中,項羽帶領楚軍,九戰九捷。特別難得的是,戰鬥均是在其他諸侯軍的眼皮底下,不得不說,更具備了極強的示範作用和宣傳效果,簡直可以說,炸裂異常,完美至極。 非常想知道,當時望遠的方式除登高之外,可還有其他辦法? 將軍百戰穿金甲,所謂諸侯上將軍,絕對是一種等級的標誌,戰功的象徵。 其他諸侯軍之王侯將帥,進入楚軍中軍大帳,無不跪地前行,不敢仰視,巍巍乎,何其高哉? 此一戰,可以說贏得了十足的尊重,一戰成名乎?然也,畢竟之前主帥是其叔父項梁,而項羽只不過是其中一員勇猛之將而已,認識和知道的人,還是不多的。 也正因其能征善戰,在隨後轟轟烈烈的反秦戰爭中,各種難啃的骨頭、各類難攻的堡壘,都是項羽率軍來戰。 一直在最艱苦的奮鬥路上,也就造成了前行艱難,每一步都耗費頗多。這一點,也間接造成,劉邦的隊伍先行佔領了關中。 以待項羽進入函谷關後,在新豐鴻門,安營紮寨,而此時劉邦所統領諸軍,駐紮在霸上,距離相去40裡左右。 戲曲性的事情發生了,沛公(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先生,向項羽報告:“項將軍,沛公到了關中之後,已經將所有的金銀財寶都歸為己有了。”。 項羽聽說之後,勃然大怒。怒的是一種感覺,在面子上有點掛不住,心想自己那麼苦、那麼累的打仗,果子竟然讓劉邦搶走了,怎麼想,怎麼不舒服。 這時候,考慮的還僅僅是金銀、美人之類,而不是天下蒼生,可見眼界和格局。 哎,嘆一聲。 策劃攻擊方案的當口,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差。核心人物之一,另一位叔父——項伯,在參會之後,偷偷的跑去向張良告密。 算下來,也單純的很。項伯的心理,最初應該僅僅是感念當年的救命之恩,讓張良自己跑掉。後來項伯這一點也數次被利用。 斷然沒想到,張良有骨氣,有擔當(只是想不明白的是,張良當時理應還屬於項羽派駐到劉邦軍中的官員吧,為啥在獲取到如此重要的資訊之後,急急的去找劉邦,而不是壓下來。這一點屬實有點難於理解?難道張良真的從黃石公哪裡學會了先天神算?已經算定,劉項相爭天下,獲勝的是沛公),立馬將此絕密訊息,第一時間告訴了劉邦。 劉邦不愧是一位不世出的英雄,好小子,真心厲害,腦子轉的很快。聽到這一訊息,立馬接見,客套話說的那是一個漂亮。不單如此,甚至還和項伯結下兒女親家,可以說為其想好了剩下的路。 一來一去,項伯,本來僅僅是感念張良的救命之恩,確逐步成為了劉邦安置在項羽軍中,一位名副其實的臥底。 何以項羽手下如此之多的人,均有“叛徒”的潛質?一個兩個的話,原因屬於外部,人數眾多的情況,原因還是內尋吧。 哎,再嘆一聲。 第二天,劉邦帶著不多的人,來到項羽軍帳道歉,也是一種豪氣(和當年劉備去東吳赴宴,若何?)和活命的勇氣使然。 沒想到,三亞兩語之間,不僅把整個事件解釋的清清楚楚,同時更把鍋甩的乾乾淨淨。果然高手,高手,高高手。 項羽呀,為什麼後人那麼多的感慨和嘆息呢?這時節,不僅僅信以為真,全盤接受。 在宴會之上,竟然光顧著吃飯喝酒吹牛皮,連為數不多的謀士——范增的屢次暗示,都被其有意忽略掉。 沒辦法,范增自己只好找個藉口出去一下,尋找一位武士來完成如此大計。 項莊應該屬於史上為數不多留名的劍客,估計兩把刷子。揮舞起來,劍風所至,瞬間將劉邦籠罩。隨後的招招更直指要害,項伯也是不簡單,以身遮擋,這樣的親家真是百里難尋,千里難找,萬里挑一。 張良看出來了,趕緊跑出去,找到樊噲,說明情況。不愧是一起長大的好夥伴,一聽,跳起來足有三丈高,氣沖沖的闖進去,門衛攔都攔不住,還被推得東倒西歪。 項羽看到有人進來之後,警覺的一邊把手按在寶劍上,一邊大喝一聲:“進來的是哪位呀?”(心裡操心的,以為是一位刺客,估計也是之前沒有太多交過手。聯想,如果項羽當年在項梁手下,估計知名度也差不多吧,這才是將帥之間極深的差異性)。 聽說只是劉邦的跟班,心慢慢就放鬆了下來,又是賞賜酒喝,又是給豬肉吃,惺惺相惜。想來也是可笑,兩位勇士之間的對話,居然如此有趣。當然,最終在樊噲咄咄逼人的話語之下,堂堂的西楚霸王竟然無言以對。 好奇的是,為什麼一個從小抓狗殺豬的人,能夠說出來那麼有氣勢、那麼有邏輯的幾句話?(試請從字面意思理解這副對聯: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怪不得,很多人都說劉邦是一位典型的心機boy,看情勢不妙,打著尿急的幌子,溜出大帳,跑回軍中。 估計尿遁也是古代大人物引用次數最大的隱形計策之一。 雖說在鴻門宴上,放跑了劉邦。這一點,不需有太多抱怨。從歷史上來說,類似的事情簡直是層出不窮,屢見不鮮,當年操劉煮酒論英雄的時候,天下英雄就那麼幾位,話都說到這份上了,還不是一樣把劉備放走了嗎?曹操對司馬懿的限制使用?隋朝皇帝對李淵的使用?後周柴榮對趙匡胤的使用? 在鴻門宴後,項羽整飭軍隊,隨後幾天,進入咸陽,殘忍的實行屠城,處處放火,據說燒了三個月。接著,有人建議,關中地區,進可攻、退可守,作為都城的話,可以萬代傳下去。可惜,霸王在成功之後,性格的侷限性再次暴露無遺,光想著衣錦還鄉,還是沒有考慮天下。 哎,再嘆一聲。 在分封天下的時候,本來是籠絡人心的好方式,可惜在分封的過程中,獨斷專行,過多的考慮了自己的利益,把最好的東西大部分都給了自己,還自號西楚霸王。 後來忍不住,悄悄的把楚懷王殺死了,給他人留下了口實,也為後續的連年作戰,埋下了隱患。 小家子氣,何其重哉? 哎,不得不,長嘆一聲。

  • 4 # 西嶽頑石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一把長劍,高高舉起,睥睨天下。從他握在手裡的那一刻起,就沒有打算放下,即使是面對步步緊逼的十萬鐵騎,因為他是西楚霸王,他是戰神項羽。什麼“人屠”白起,什麼“武聖”關羽,在項羽面前,統統靠邊站。中國歷史上,若單論勇猛,項羽稱第二,無人敢稱第一,就這麼牛逼。

    從24歲登上歷史舞臺到30歲烏江自刎,項羽的一生,如同夜空的煙花一般,絢麗綻放,又轉瞬即逝。鴻門宴,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飯局,項羽放走了劉邦,無異於縱虎歸山。范增痛心疾首,仰天長嘆豎子不相為謀。難道項羽真不知道,留著劉邦後患無窮嗎?

    項羽不殺劉邦,是因為那樣做跌份,有失他貴族的面子,以至范增再三提醒,他都默然不應,如此傲骨,難道不應為他喝彩?!當樊噲闖入帳中,項羽不僅不治樊噲的罪,反而對其欣賞有加,如此真性情,難道不應為他鼓掌?!這樣重情重義,光明磊落的做法卻被當作笑柄,說什麼匹夫之勇,婦人之仁。在殘酷的戰爭年代,玩心眼才是取勝之道,裝孫子才是生存之本。所以項羽從一開始就註定遲早要完蛋,他最不擅長最討厭的正是這些。

    項羽是一個非常忠於自己內心想法的人,只要他認定的事情,任何人休想改變,哪怕是錯的,也無怨無悔。在他看來,即使你劉邦日後背叛我,憑我的本事,我的軍事實力,完全可以在戰場上光明正大的解決你。他是一個高傲到發黴的英雄,他這一生,從未向任何一個人低頭,從始至終沒有隨波逐流。

    項羽向世人展示的永遠是最真實的一面,他愛恨分明,喜怒形於色,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比如他對韓信,即使你是塊金子,可我就是看你不順眼。再比如對於范增,即使你是我的亞父,但你的建議我採納是給你面子,不採納就別瞎BB,任性的像個孩子。

    你可以說他缺乏政治遠見,可以說他不是做皇帝的料,但有一點不得不承認,他是一位頂天立地的英雄。他的一生,就像在高速公路上急馳飛奔的汽車,想超誰就超誰,想變道就變道,全然不顧交通規則,所以他最終的結果只能是車毀人亡。他不具備當老大的素質,但他的性格註定他只會選擇做老大,他這樣的人,不會聽命於任何人,他只會忠於自己,這種性格和能力上的巨大反差導致了他後來悲劇的命運。

    也許有人會說,好啊,項羽夠英雄義氣,夠高尚,劉邦就是一無恥小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可事實是後來劉邦做了皇帝,項羽卻自刎烏江。對於這樣的論調,我也無法反駁,只能說三觀不同而已,做了皇帝就是成功,自刎烏江就是失敗?勿以成敗論英雄。

    事實上,縱觀項羽的所作所為,我認為他壓根就沒想著做皇帝。秦滅亡後,項羽裂土封疆,一口氣封了18個諸侯,他自封西楚霸王。在他看來,他是天下諸侯的盟主,天下秩序由他維護,誰要是不聽話,他就收拾誰,規則由他說了算,天下大勢又回到了東周末期諸侯割據的格局,因為他才是秦王朝真正的掘墓人,是最大的股東。

    鉅鹿大戰,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此役中項羽殺蘇角、傷王離、降章邗,將秦軍30萬主力大軍殲滅。此戰過後,秦朝名存實亡,並迅速土崩瓦解。當年秦始皇統一六國,項羽的爺爺項燕就是楚國最著名的大將,楚滅亡後,項燕自殺。

    因此,項羽在幼小的心靈裡埋下了仇恨的種子,他非常痛恨秦朝,並不是因為天下苦秦久矣,而是他想報仇。楚雖三戶能亡秦,一語中地,楚人項羽做到了,可他還不解恨,坑殺降卒,西屠咸陽,殺秦王子嬰,火燒秦宮,樁樁件件充斥著血腥和暴力,體現著他對於武力的過度痴迷和依賴,導致民心盡失。

    或許是項羽的理想完成的太快,以至於後來的楚漢戰爭變成了他人生的垃圾時間。推翻秦朝後,他忽然變得不知道該幹嗎了,對天下大勢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昏招頻出,甚至想著衣錦還鄉,盡情的享受江東父老的膜拜,復仇使命已經完成,剩下的人生只能是瞎折騰。

    縱觀整個楚漢戰爭,項羽屢戰屢勝,劉邦屢戰屢敗。項羽最牛逼的一次,是彭城大戰,以3萬騎兵大敗劉邦56萬諸侯聯軍,打的劉邦丟盔棄甲,狼狽而逃。在逃亡過程中,為了使馬車減少負荷加快速度,劉邦竟然將自己的親生兒子多次踹下馬車,要不是車伕夏侯嬰多次停車相救,西漢的第二任皇帝就不會是漢惠帝劉盈。這就是劉邦,不得不感嘆,他的這份心狠手辣,正是開國帝王的必備素質,項羽望塵莫及。

    項羽一生歷經70餘戰,唯一的敗績就是最後一戰,而這一戰,就是他人生的終點。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淚別虞姬,英雄殞命。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他高傲不諳世故的性格註定了他悲劇的一生。

    失敗即是死,像他這種人確實是不怕死的,他視人命如草芥,他崇尚武力,殘暴嗜殺,在戰場上把生死早已司空見慣。所以,才有了他面對重重包圍的那份鎮定,面對死神的那份從容。天之亡我,我何渡為?到死,他都不知道自己失敗的真正原因,他確實只是一個率性而為的單細胞孩子。

    項羽敗在自恃武功以威懾諸侯,缺乏遠見,不爭取同盟,又妒賢嫉能,不能用人,招致眾叛親離,軍心渙散。他缺少戰略家的眼光,剛愎自用,不納良言,以致屢失戰機,沒有鞏固的後方基地,沒有充足的糧餉和兵源,雖然屢戰屢勝,反而將自己的實力消耗殆盡。所以,雖然他具有傑出的軍事才能,最終也難以避免失敗。

    “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多麼蕩氣迴腸的生死悲歌!可嘆英雄末路,美人遲暮!一句無顏再見江東父老,道盡了多少無奈與悲傷,唯一的一次失敗,竟是訣別。於是,他仰天狂笑,寶馬贈亭長,頭顱送故人,用鮮血染紅了他牛逼閃閃的一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教師舉止禮儀中的講臺上目光應該望在什麼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