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化趣談

    楊柳的千種風姿,萬種風情,無不洋溢著詩意。

    歷代文人墨客尤其寵愛它,以柳入詩的大概不下幾千首。如:

    唐代:李商隱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遊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送別詩

    隋代:佚名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從《詩經》開始,“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就首開了詠柳寄情借柳傷別的先河。

    歷代詠柳詩詞中,成為千古名句的就有:

    陶淵明的“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賀知章“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劉禹錫的“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韓愈的“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高鼎的“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毛澤東的“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楊柳走進詩詞,為詩詞增色;詩詞裝扮楊柳,使楊柳傳情。

    “指青青楊柳,又是輕攀折。動黯然,知有後會甚時節”,“西城楊柳弄輕柔。動離憂,淚難收。

    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將離恨付楊柳,一片煙水悽迷中,有著太多太多的離愁別恨,濃郁得讓人透不過氣來,難怪“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賦得江邊柳》

    唐·魚玄機

    翠色連荒岸,煙姿入遠樓。

    影鋪秋水面,花落釣人頭。

    根老藏魚窟,枝低系客舟。

    蕭蕭風雨夜,驚夢復添愁。

    《勞勞亭》

    唐·李白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渭城曲》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新柳》

    宋·楊萬里

    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

    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

    到了唐朝,折柳送別更是盛行,長安灞橋,專門種植了許多楊柳,供人們離別時候攀折。

    《楊柳枝》

    唐·劉禹錫

    清江一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

    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訊息到今朝。

    別離的悲哀流傳到後世已經成為一種傳統的情調,所以,成語中有“生離死別”一詞,古語裡有“悲莫悲兮生別離”的說法。這種情緒,因為有了嫋嫋的柳枝作為意象,使得離別的傷感充滿了春意與詩情。

    《新柳》

    唐·司空曙

    全欺芳蕙晚,似妒寒梅疾。

    撩亂髮青條,春風來幾日。

    楊柳有著嫋娜的風姿,迷人的意態,“一絲柳,一寸柔情”,所以,它被賦予纏綿悱惻,哀怨無盡的情懷,這種情懷與離別的悽婉悲傷不謀而合,“楊柳依依”,“依依離情”,詩人們喜歡以柳入詩,原因大概在此吧。

    你知道蘇軾寫柳的詩詞,最好的是哪一首嗎?

    感謝你的閱讀!

  • 2 # 文字的二三事

    《送別》 ——王之渙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東風拂過,青翠的楊柳矗立在護城河兩岸。近來攀折辛苦,應該是離別過多。

    《送別詩》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青青的楊柳枝條垂落到地,漫漫的柳絮在天空亂飛。柳條折盡後花又飛盡,請問遠行的人歸不歸?

    翠色連荒岸,煙姿入遠樓。影鋪秋水面,花落釣人頭。 ——魚玄機《賦得江邊柳》

    翠綠的草色佈滿岸邊,柳絲搖曳如煙,遠方的高樓映入眼簾。落葉鋪在平靜的水面,花片落在釣魚人的頭上。

    柳汀斜對野人窗,零落衰條傍曉江。 ——陸龜蒙《冬柳》

    水邊的柳樹斜對著野人的窗,枝條衰敗零落,依傍在江水旁。

    《新柳》 ——楊萬里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

    百尺高的柳條垂拂在清澈明淨的池塘之上,柳色尚未深青只是淺黃。柳條未必能蘸到水,水中的柳影使其長。

    《詠柳》 ——曾鞏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凌亂的柳條猶未漸變為初黃色,仗恃著東風,氣勢開始猖狂。懂得柳絮承蒙日月的滋養,不知天地間存在清霜。

  • 3 # 老街味道

    問題:詠柳寫景的詩有哪些?

    前言

    古人詠柳的詩詞,多不勝舉呀,從詩經開始一直到今天,詠柳都是最常見的題材。在回答問題以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古詩中楊柳的含義、典故、出處。

    一、詩詞中楊柳的出處

    古詩詞中常常把楊和柳合稱為楊柳,今天楊樹和柳樹是兩種樹,但在古代楊柳都是指柳 。最早的出處來自《爾雅·釋木》篇:

    “檉,河柳;旄,澤柳;楊,蒲柳。

    爾雅中的柳樹有三種,其中楊也是柳的一種。古詩中楊是柳,楊柳也是柳,而古詩中常見的楊花就是柳絮,蘇軾的楊花詞就是擬人化的柳絮,《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老街自己也常常寫楊花,最近的一首《好事近》:,這個詞牌用的是入聲韻:落,閣、昨、泊:

    歲歲長亭溪畔路 ,無心桃杏爭先 ,離歌薦酒忍輕攀。 任風多少意, 吹不展眉彎。魂作楊花花作客 ,萍蹤雲海經年, 相逢只道好江山 。偶棲明月夜 ,猶帶一絲寒。

    隋代無名氏有絕句《送別》: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漂泊的楊花象徵這浪跡天涯的遊子 。

    二、關於柳 常用的典故

    關於柳的典故很多,這裡介紹幾個常見的典故。

    1、五柳先生

    這個典故來自於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誰家門前柳樹被稱為“陶柳”,那是莫大的榮光。宋·梅堯臣《縣署叢竹》就用的這個典故: 

    嫋嫋幽亭竹,團團自結叢。寒生綠樽上,影入翠屏中。陶柳應慚弱,潘花只競紅。方持雪霜操,不敢倚春風。

    唐·汪遵《隋柳》把這兩個典故寫在了一起:

    夾浪分堤萬樹餘,為迎龍舸到江都。君看靖節高眠處,只向衡門種五株。

    注:靖節,就是陶淵明,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

    老街以前寫過一首《五律-菊問 》用過五柳:

    秋涼未著霜,三徑草初黃。 遙問東籬客,何如桃李芳。 灼其多豔色,澹自有寒香。 賒酒黃昏後,與君五柳旁。

    2、隋堤柳

    《隋堤柳》被很多詩人用做題目,諷刺隋煬帝楊廣,《煬帝開河記》記載隋煬帝楊廣開運河南下,廣種垂柳於汴渠兩堤上:

    上大喜,詔民間有柳一株,賞一縑。百姓竟獻之。又令親種,帝自種一株,群臣次第種,方及百姓。時有謠言曰:「天子先栽。」栽畢,帝御筆寫賜垂柳姓楊,曰「楊柳」也。

    使用這個典故最有名的應該是李商隱的《隋宮》了: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

    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

    老街自己作詩也用過隋堤柳:

    紅樓畫舫競勾連,二十四橋人似仙。試問隋堤堤上柳,幾回陵墓幾回田?

    老街還有一首絕句《隋堤》:

    錦帆香色動天涯,紂虐禹功歸帝家。唯有多情堤上柳,年年懷古散楊花。

    3、永豐柳

    這個典故沒有太深遠的意義,典出《本事詩·事感》,不過這個故事太有名了:

    唐時洛陽永豐坊西南角園中,有垂柳一株,柔條極茂,白居易因賦《楊柳枝詞》雲:"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永豐西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後傳入樂府,遍流京師。唐宣宗聞之,下詔取其兩枝植于禁苑中。後因以"永豐柳"泛指園柳。

    4、寒食 / 寒食日即事

    唐朝有兩個韓翃,唐德宗選拔官員時,特地御批要寫出”春城無處不飛花“的韓翃。唐孟棨

    《本事詩》記載:

    德宗批曰:‘與韓翃’。時有與翃同姓名者為江淮刺史。又具二人同進,御筆復批曰:‘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又批曰:‘與此韓栩“

    關於柳的典故還有白居易的歌妓”柳蠻櫻素 “,韓翃的愛情故事”章臺柳“,象徵武藝高超的”百步穿楊“,謝道韞的”柳絮才高等等 。

    三、古詩中楊柳的含義

    古詩中的柳樹有思舊和惜別的含義。

    1、惜別

    最早的使用“楊柳”的詩歌作品,應該來自 《詩經·采薇》: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在漢魏時期的《樂府詩集》中,有收入橫吹曲辭的《折楊柳歌辭》有:

    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

    詩仙李白有《春夜洛城聞笛》 :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李白的折柳就是指樂府歌辭。

    又如王維絕句是送別詩歌中的千古絕唱: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古人有折柳送別習俗,因此古詩詞中的柳多是惜別之意, “楊柳”常見於送別詩中。

    2、思舊和珍惜光陰

    柳還有思舊之意,南北朝庾信《枯樹賦》 說:

    “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枯樹賦》中 ,柳是思舊的意思,這個故事來自桓溫。《世說新語·言語》中有記載:

    桓公北征,經金城,見前為琅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淚。

    唐朝的孟郊《過彭澤》詩云:

    揚帆過彭澤,舟人訝嘆息。不見種柳人,霜風空寂歷。

    種柳人即陶淵明,江山依舊,物是人非 。陶淵明做過彭澤令,因此孟郊路過會有所感慨。

    結束語

    柳,是古詩詞中最常見的意象,寫送別、思念的詩常常用用到。老街看了看自己的作品,用到柳、草、梅、花這些意象的詩詞非常多。古人有所謂的白戰體,寫相思和送別的詩詞不讓用柳的話,估計會遜色不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節奏感有多重要?該如何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