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唐律疏議

    如果戰前必須拋棄的話,那帶去幹嘛?索性別帶不是更好?或者說索性不要魚雷發射管不是更好?

    魚雷這個東西在當時是非常好的東西。尤其在艦艇水面裝甲越來越厚而同時火炮的穿甲能力還沒有同步跟上的情況下,魚雷幾乎成了炸沉敵艦的王牌,是絕對不能不帶的。

    如果你說魚雷很危險,那軍艦上帶的炮彈也很危險。關鍵在於儲存好,不要被擊中殉爆就可以了。如果因為這個危險就不帶的話,那軍艦索性連炮彈也別帶了。

  • 2 # 不沉的經遠

    甲午時期軍艦並不需要在戰前拋棄魚雷。

    在甲午戰爭前後,魚雷因為其威力巨大,因此各國建造軍艦時一般都會安裝魚雷發射管,像定遠級鐵甲艦上就有3個14英寸魚雷發射管。

    但是當時魚雷的效能還很落後,其最大射程不過500米左右,而且航向不穩定,經常會偏航,因此其作戰效能不高。比如在豐島海戰時,日本艦隊在攔截高升號以後,因為高升號上運載的清軍不肯投降,日艦浪速號曾經向高升號發射了一枚魚雷。此時兩艦相距只有150米,而且都靜止不動,但是這枚魚雷依然脫靶。

    所以在實戰中,除了魚雷艇外,其他軍艦極少用魚雷攻擊對方,使用機會不多。而且由於魚雷發射管一般開口在外,缺乏裝甲保護,如果一旦中彈,那麼後果非常嚴重。因此根據日方史料記載,確實有部分日本軍艦在黃海海戰前將魚雷發射管內的魚雷拋棄,以清除安全隱患。

    但是要注意,這僅僅是日本聯合艦隊內部分軍艦的自發為,當時包括日本海軍在內,各國海軍都沒有嚴格的規定要求必須在實戰中拋棄魚雷。而且就是在黃海海戰中,中日雙方都有使用或者是打算使用魚雷的記錄:在日艦比睿號從定遠號和經遠號之間穿越而過時,經遠號曾經發射魚雷進行攻擊,但是沒有命中。而在日本的第一遊擊隊追擊經遠號的過程中,率先追上的吉野號在重創經遠號以後,也曾經打算使用魚雷進行攻擊。但是在魚雷裝填過程中,第一遊擊隊其他三艘軍艦也已經追上,最終吉野號放棄了使用魚雷的打算。

    所以在甲午戰爭時期,並沒有嚴格的規定要求必須拋棄魚雷,這只是一種自發行為。而且也僅限於拋棄魚雷發射管內的魚雷,儲備在彈藥庫裡的魚雷因為有裝甲保護,因此一般不會拋棄。

  • 3 # 兔哥哨位

    謝謝邀請!兔哥回答:甲午海戰時期落後的不光有魚雷,火炮、彈藥,雷達通訊等等更落後,武器裝備本身就是由落後到先進逐步突破,發展而來的。甲午海戰中,致遠艦就是因為魚雷發射管被擊中爆炸沉沒,鄧世昌和全艦官兵狀烈殉國,可歌可泣。那麼這一時期的魚雷效能如何呢?其實,對於這一場戰爭我們多少有些熟悉,雖然交戰雙方都有魚雷裝備,但並沒有魚雷的戰果出現,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是發射魚雷的,魚雷艇發射了三枚魚雷無一命中,而致遠艦是否被魚雷擊沉也爭議頗多,隨著致遠艦被發現,也能破解謎底,致遠艦被炮彈命中魚雷艙而發射殉爆沉沒的說法似乎更加貼近歷史。甲午戰爭時期魚雷效能如何呢?

    魚雷的前身是誕生於19世紀的“撐杆雷”,用長木杆固定在小艇艇首,木杆頭有炸藥,海戰中小艇衝向敵艦,將敵艦炸沉。1866年英國工程師懷特黑德發明出了真正意義上的魚雷,利用高壓空氣推動螺旋槳轉動,利用尾部彈翼進行穩定實現水下航行,由於懷特黑德的意譯為白色的意思,所以這款魚雷也叫白頭魚雷。海戰中第一次使用魚雷擊沉軍艦是1878年1月26日,俄國魚雷艇使用白頭魚雷在70米距離上首次擊沉土耳其排水量2000噸級的“英蒂巴”號炮艦,當時的魚雷效能非常差,射程只有180~600米左右,而且航速很慢,只有11節左右。這樣的魚雷需要抵近射擊,而且魚雷必須要直線瞄準,重要的是魚雷採用了碰炸引信。當時的魚雷由於速度慢,受海水的衝擊就可以使方向發生改變,例如,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福龍”魚雷艇發射了三枚魚雷攻擊日艦西京丸時,日艦衝向已經發射的魚雷,結果軍艦排開的海水就使魚雷被衝到了艦體外,因為魚雷必須直接碰到艦體才能引爆,而魚雷的速度無法突破海水的衝擊導致沒有命中。一枚擦著西京丸右側一枚擦著左側過去,一枚直接直角射中卻因為距離近魚雷沒能上浮從船底透過。

    甲午海戰時北洋水師的魚雷是德國黑頭磷銅魚雷,航速有所提高,約22節左右,而當時的軍艦速度以致遠艦為例,最高航速可達18.5節,日本軍艦的速度要稍高於北洋水師,那麼22節航速的魚雷顯然是無法適應海戰的。另外,當時的魚雷射程如果超過400米以上就沒準了,會被海浪,特別是湧浪給推向不知道的方向,所以,雖然雙方都有魚雷,而且有魚雷艇參與,但始終沒有取得戰果。魚雷安裝陀螺儀,使魚雷的航向得到保障是1899年以後的事了。甲午海戰中各軍艦都裝備有魚雷,魚雷的口徑為18英寸(457毫米),致遠艦由四具魚雷發射筒,並且有備用魚雷。致遠艦撞擊吉野,也是為了能夠追趕吉野,如果距離遠,即便是致遠艦發射魚雷也不可能追趕上吉野,魚雷的航速只比吉野艦高一點點,由此來看想用魚雷命中逃跑的吉野很難,除非距離非常近。

    雖然當時的魚雷效能非常落後,而且也不穩定,作用有限,但作為一種武器屬於軍艦的裝備,因此來說很難說開戰時就扔掉魚雷,人的思想就是這樣的,萬一需要呢?當時魚雷的效能不好。但別忘了火炮的精度也不好,雙方軍艦都打到了很近的距離了,交織在一起,魚雷艇更是接近到了百米以內,想想看,對於射程500米以上的魚雷並非沒有用,只不過是使用條件限制的高,效能差,平時的訓練水平,作戰經驗,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也有說戰前拋棄魚雷的,不過這種說法值得商榷,畢竟魚雷是作為一款制式武器而配置的,戰場上誰敢保證魚雷會被擊中爆炸,誰又敢保證魚雷不發揮作用,這是原則性的問題。戰場上軍艦被擊傷失去動力的情況很多,而此時就是魚雷發揮作用的最好時機,一枚魚雷就可以定乾坤。所以,戰場上一切都是未知的,怎麼可能憑主觀臆斷來決定哪一個武器有用,哪一個武器沒用呢?武器裝備的配置就是拿來用的,有什麼武器打什麼仗,永遠是武器裝備使用的根本原則,沒有效果導致的因素很多,武器效能是一個方面。

    即便是現在,魚雷的射程依然無法和導彈比,而且魚雷的製造難度比原子彈都不好造,但魚雷依然是軍艦都需要裝備的武器。其實,甲午海戰時也是今天這樣的心裡,多一款武器總是多一種手段。按理說現在魚雷和導彈比更落後,導彈精度高射程遠,而魚雷目前依然是沒有超過百公里的射程,顯然是不符合作戰要求,但魚雷卻依然是艦船上的重要武器,軍艦上的魚雷可不都是為了反潛用的,反艦依然是一個使用手段,就是為了應對不時之需,戰爭沒人能夠定論結果,也沒人能夠定論哪種武器會發揮作用,多一手準備總比少一手好,但武器裝備有得必有失,這是客觀規律決定的,但不能因為有危險就不用,戰爭本身就是危險的,總不能什麼武器都不攜帶去作戰吧?

  • 4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不能說甲午戰爭時期的魚雷效能落後,因為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的時候,距離世界上一款魚雷的誕生也不過38年,而距離魚雷取得第一個戰果也不過7年,那時候的魚雷也是剛剛起步發展,效能還不成熟,而甲午戰爭中的魚雷的航速只有20多節,射程也不過百米左右。而魚雷這玩意雖然是對付軍艦的大殺器,但是扔出去後才能對敵人造成傷害,但扔出去之前對於以及來說也是一個大麻煩。

    在甲午海戰中關於鄧世昌的致遠號沉沒目前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被日軍直接用炮彈打沉,而另一種說法是日軍的炮彈擊中了致遠的魚雷艙,並大火引爆了魚雷艙裡的魚雷,魚雷的殉爆直接導致了致遠的沉沒。而以上兩種說法都有可能,這實實在在的說明了魚雷的危險。但如果說因為魚雷危險就在戰前扔掉這是不可能,因為這時並不能判斷魚雷是對自己有利還是沒有利,如果軍艦能抵近射擊的話,那對己方還是有利的,這時候也得"丟掉",或者說用發射這個詞更合適。

    而一旦被對方集火,軍艦上著了大火,有可能引爆魚雷艙的魚雷,那麼這時候就得丟掉了,或者說是拋棄。在前幾年的電影《1894·甲午海戰》當中的劇情是,致遠被集火,大火蔓延到魚雷艙,為了滅火一個水兵冒死開啟通海閥滅火。而在二戰當中,美軍在海戰中也打著火日本軍艦,遊戲日本的魚雷發射管和備用魚雷都是放在甲板上,為了安全日本軍艦也拋棄了魚雷。而一戰之後戰列艦全部拆除魚雷發射管,只有巡洋艦和驅逐艦才帶魚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創新社會治理的原則和措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