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蓮之愛_東方

    現在語文改革要求加大孩子的閱讀能力,但很多孩子還沒有閱讀的習慣,那作為家長的我們就要輔助孩子,讓其有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

    首先規定時間,閱讀10分鐘或者半小時,由於孩子的年紀不一樣,規定的內容,時間也就要因人而異,像我家孩子比較小,才小學一年級,我就會給她讀個故事。

    其次,家長要陪孩子一起閱讀。小孩子不能獨立完成閱讀的,家長可以一邊讀一邊指著書上的字,讓孩子能熟悉字,讀多了孩子會記住的!如果能獨立完成的,就跟孩子一起閱讀,家長也要看書,不要在旁邊玩手機!

    最後,家長對於孩子的影響很重要,一定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如果自己做不到的事就不要要求孩子了!家長說過的話也一定要兌現,如果暫時兌現不了也要給孩子解釋清楚!

  • 2 # 王琨老師

    談下個人的建議。

    如果孩子已經上學,建議可以考慮陪同閱讀,幼兒園階段可以為孩子挑選閱讀題材,其實從我個人來說,我們每個人回頭想象,我們可以擴充套件的想象裡,往往是單一的記憶。所以,在孩子較小時可以提供一個相似的題材,讓孩子足夠聚焦,她的想象才是連貫的。幼兒園階段,提供的閱讀主題儘量是拓展孩子想象的內容,有趣的童話故事,關於人物的講解。

    等孩子上小學了,可以再增加一些內容廣泛的內容,拓展孩子的視野,但往往這個時候,孩子往往具有自己獨立認知世界的能力,這個時候別忽略孩子的建議和想法,保持理解和溝通,平等的溝通會讓孩子增加理解的意願。

    當然對孩子遇到的問題要及時回答,如果自己講解不了,可以輔助一些工具。也可以帶孩子看同類題材的電影,也可以購買同類的玩具,幫助孩子深入故事人物,熟悉人物。

    這樣孩子透過自己的閱讀既有了自己的想象,也能具象到個體。

    這些都是相對完整且有幫助的。

    那麼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理解和陪伴。比一切都重要。

  • 3 # 知士教育廣場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

    讀書,是件好事,但是題主所說的有效,又該如何來界定呢?

    是讀有用的書就叫有效,沒用的書就叫沒效嗎?我覺得不是

    身為家長其實要做的,是教會孩子如何讀書,並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才是最重要的。很多家長在看到孩子在讀課外書、小說、漫畫書的時候,都會覺得,既然看書,為什麼不能看些學習相關的書。只會看些沒用的書。事實上,孩子在看書時,就是在吸收知識,擴充眼界的過程,這時的他們擁有強烈的求知慾,如果父母在這時從中阻撓、限制的話,反而打擊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孩子的課外閱讀水平達不到要求,對於孩子語文的閱讀理解,以及作文的學習,都會造成極大的影響。

    所以,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去讀書,但千萬不要限制孩子閱讀的書籍。

    而且,家長在孩子閱讀時,可以跟孩子一起。試想一下,如果有人天天跟你說讀書好,要多讀書,結果那個人天天玩手機,玩電腦、看電視就是不看書,這樣你還會信嗎?所以,家長最好能和孩子一起閱讀,不僅是能起到示範作用,家庭閱讀的氛圍,對孩子讀書習慣的養成有著極大的幫助。

    讀書也是一個長期性的行為,貴在堅持。可以專門頂一個讀書的時間,可以是每週,也可以是每天。哪怕因為有事,可能沒有讀書,後面也一定要補上。這段時間,不管孩子看什麼書,都不要上去過分的指責,家長和孩子一起享受閱讀,久而久之,自然會養成孩子愛看書的習慣。

  • 4 # 楊永厚說教育

    讀書是孩子學習的重要形式,是孩子獲取知識、豐富知識、開闊視野、提高素質能力的重要途徑。 指導孩子愛讀書、會讀書也是家長及家庭教育的內容與任務之一。

    家長指導孩子讀書的常用方法主要有:

    1.意向引導法。即家長根據教育發展的形勢,結合孩子的年齡及學習實際,有意引導孩子閱讀對孩子品德、心理、學習有幫助的書籍。

    2.歌訣讀記法。對一些孩子感興趣、也是熱點或重要的知識類書籍,為幫助孩子熟悉理解內容,增強記憶,可以幫助孩子把書的重要章節變成歌訣,讓孩子記憶。 3.編寫提綱法。孩子到了小學高段或中學後,家長可以指導孩子學著編寫所讀書籍內容的提綱,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概括提煉書的內容,提高閱讀質量。

    4.提要摘錄法。這是有質量、有效果讀書的重要方法。家長可以指導孩子養成“不動筆墨不讀讀書”的良好習慣。要求孩子讀書時對一些名言警句、好的段落等用筆記記下來。

    5.自我講授法。讓孩子閱讀完一章或全本書後,嘗試把書的內容自己講授一遍。這樣可以鍛鍊孩子的演講能力,也可以幫助孩子更深入理解書的主題及內容。

  • 5 # 五道口的顏學姐

    讀書是人應該最要養成的習慣之一,不僅學習知識,開闊視野,而且在書中找到很多同類的人,滋養自己的靈魂。因此,對讀書感興趣是第一位,第二位是怎麼讀書。

    對小孩子來說,就是指讀,陪伴。買一些經典繪本,圖文俱佳的那種,每天摟著孩子給孩子一塊讀一段時間。從來不問小孩,這個故事講的是什麼,有什麼意義。讓孩子想起讀書就是一種溫馨時刻,而不是任務。

    我自己比較愛看書,家裡藏書也不少。在小孩比較小時候,都是我挑的書,按照一定原則:文藝、文學、科普等比例,買各種經典書籍,書的數量超過小孩的閱讀量。買了之後,會跟小孩介紹一下,說說每本書的特點,但不管他是否讀,讀得怎麼樣。

    等小孩大一點,我會帶他去書店,讓他自己挑一部分書,我自己也幫他挑一部分或者給他推薦一些書。這個時候,他看書已經有偏好。我鼓勵他對喜歡的書精讀,並且我會給他買相關的書,例如同一個作家的書,其他作家類似的書,或者對這本書的討論的文章等。我還會給小孩看其他形式的內容。例如《西遊記》,看小人書、看木偶劇、電視劇、動畫片,到最後看原版,看《西遊記》的考據、研究文章。

    精讀、對比閱讀和延伸閱讀,是一個人閱讀學習的最好途徑之一,能內化,也學會不同視角的欣賞和批判。

  • 6 # 林老師講作文

    感謝題主,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我本身做了十幾年的圖書編輯,孩子也已經小學六年級。這個問題,我想從專業的角度和一些為人父母的經驗,給大家一些建議。

    我們知道,親子閱讀越早越好。親子閱讀在孩子一歲半到二歲的時候就應該有了。每天給孩子讀些故事,繪本,兒歌等等,包括看一些實物認知類的圖畫書,從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中,達到開發孩子情智的目的。

    那麼到了小學,孩子認字量多了,也有了獨立閱讀的能力,是不是不需要親子閱讀了?當然不是,小學生同樣需要親子閱讀。

    這其中,首先家長也要閱讀孩子喜歡讀的書。不要覺得孩子閱讀的書就簡單、幼稚 、淺顯。其實未必,一是因為很多童書都會在孩子的情商發展上起到很好的導向作用,幫助孩子心靈的成長,這樣的成長也許家長也需要,我們常說“家長要與孩子共同成長”,這其中說包括閱讀孩子喜歡讀的書;另一方面是知識上,不要小瞧了童書,很多知識可能大人們都未必知道,比如說孩子喜歡看《上下五千年》,那家長是不是也要讀一下,不然敢保證自己知道那麼多的歷史知識嗎?

    而且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萬一孩子就書中的問題考了你那麼一下,你卻回答不出來,或是答錯,那就尷尬了。

    之後,以引導者的身份,平等地參與到與孩子的討論與交流之中。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們不要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覺得自己對書的理解就一定比孩子深刻,正確。更不要懷著目的性去引導。我們要蹲下來,懷著同樣對知識的渴望與思考,與孩子交換你的觀點,看法,態度,與孩子共同探索,一起發現,提出問題,解開疑惑與迷題。這樣的過程,即是在幫助孩子有效地閱讀,更好地吸收書中的知識與智慧,更重要的是,這將是可以增進親子關係的一段非常美妙的過程。

    最後,我還是要提醒一點。家長要學一些選書的方法與技巧。現在好書很多,可是爛書更多。讓孩子有效地閱讀,起碼得保證多讀好書,少讀爛書吧。學會選書,選對書,選好書,將使你輔導孩子閱讀的效果事半功倍。所以,沒事的時候多看看圖書排行榜,和一些閱讀推廣人的文章,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的。

    以上建議,僅供參考。

  • 7 # 鬼五十七教語文

    作為一個已經教小學好多年的老師,來分享我看到的一些做法,對孩子的影響還是卓有成效的。

    首先,在最早的階段,比如說一二年級,以培養興趣為主,不要去規定孩子看什麼書,有的家長會給一二年級的小朋友看《三國演義》,雖然是注音版的,但是我覺得還是沒有必要,他們可能還是會對《米小圈上學記》更感興趣。因此,最初以培養興趣為主,等孩子漸漸大了,如果養成了要讀課外書的興致,再去對他的閱讀類別進行引導和調整才會比較合適。

    其次,要讓孩子持續性地讀書,家裡最好有一種讀書的氛圍。比如說:以前遇到過一個家庭,媽媽說:“孩子放學了,即使我刷了一天的手機,在孩子到家之時,我也要讓他看到媽媽捧著一本書在讀。”意思其實就是要讓孩子知道媽媽也看書,我們一起來做這件事,這件事很有趣。要養成一種好的讀書氛圍,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家長和孩子共同讀一本書,互相交流,互相探討情節,有時候孩子沒讀完家長卻讀完了,家長可以故作神秘地調動孩子的胃口,效果會很好。

    再者,還有一種做法很有意義,那就是每個週末都帶孩子去圖書館,圖書館的氛圍是很不一樣的,孩子多去幾次就能感受到那裡特別的氣息。有過體驗之後,他才能向圖書館裡的其他人一樣,對知識產生敬畏和渴求。

    以上說說的不一定對每個孩子都奏效,但是作為家長的你,如果真的願意在這個問題上進行深度的思考並願意付諸實踐,就去行動起來,或許你會看到孩子的成長。

  • 8 # 趨勢為王

    實質上,讀書方法只有兩種,一是精讀。指那些專業文獻性質的書籍,如國學經典哲學、數學和文言文等,這些書籍要求仔細閱讀並深究其義;二是速讀,主要是指知識性的書籍,如小說、新聞等。像世界名著、中國四大名著等,此方法也是當今世界上比較流行的閱讀方法,因為當今世界知識更新相當快,如果要掌握大量知識必須學會這種方法。如美國、法國和日本等國都把這個列入中小學和大學課程,中國也有諸如jint開發出電腦的訓練工具十多年了,國家中學教學大綱規定,初中生的閱讀效率為500字/分鐘,高中生的閱讀效率為600字/分鐘,理解率均為70%。

  • 9 # 佩奇豬教育

    家長如何輔導孩子閱讀

    1.營造閱讀的氣氛,讓孩子愛上閱讀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為淮北則為枳就是這個道理,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很大的。所以家長要,給孩子營造一個閱讀的氛圍,從自身做起,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孩子在耳濡目染下,也會慢慢的愛上閱讀。

    2.教孩子做筆記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閱讀的過程當中,有許多好詞好句,讓孩子養成記錄的習慣,慢慢的時間長了,這些東西就成為孩子自己的了,孩子在寫作的時候就能信手拈來。3.讓孩子帶著問題去閱讀

    語文中常考閱讀理解,家長可以讓孩子先瀏覽問題,讓孩子有目的的帶著問題去閱讀,這樣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也能更好的去理解文章。

    4.劃分段落

    在閱讀一篇文章的時候,先讓孩子標出文章的段落,然後透過閱讀文章讓孩子試著去給整篇文章劃分結構,有助於理解文章的大意整體大意。

  • 10 # 教育充電寶

    孩子閱讀最好培養是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但是讀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尤其是孩子閱讀習慣的培養,不能急功近利,遵循孩子的成長,及閱讀能力的提高,漸漸地更換孩子所讀的書籍,一般分為以下幾部。

    一,興趣培養階段。在孩子開始接受閱讀時,可以選擇一些孩子較為喜歡的書籍,比如漫畫,寓言故事都可以,淺顯易懂的。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是,那次給孩子買了一本,分辨類繪本,和孩子比賽找動物,有時候偶爾輸給他,把他的興趣引出來了,整天也不看電視了,喊著我陪他看書,然後,是講睡眠故事,慢慢的孩子愛讀書的習慣給養成了。

    二,技能提神階段。在讀書的過程中,很多人會發現這麼一個情況,就是讀了很多書,回頭看看和沒讀似的。其實,出現這個情況的原因,就是讀書不夠深入。在讀書的過程中,讀書筆記是不可少的,告訴孩子有喜歡的可以摘抄一下來,寫作時可以用到。另外就是同讀一本書,這樣可以和孩子就書的內容進行探討,引起共鳴,好的地方不防對孩子進行誇讚,獎賞。從而引發孩子學習的深度。

    三,內容拓展階段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孩子的能力得到了提高,這個時候可以孩子進行讀書的意義進行探討。讓孩子進一步知道為什麼讀書,讀書能夠帶來什麼,該讀什麼樣的書,讓其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不過很多孩子在經過一定時間的積累會自己增加自己讀書的難度和廣度。

  • 11 # 觀察世界的倉鼠

    最近半年孩子接觸了世界歷史和世界地理,一些軍事問題,包括著名的戰爭和兵器後,明顯感覺孩子在閱讀理解上的提升。所以孩子能理解的基礎上,儘量多涉獵一些歷史地理哲學人文的內容。語文是道,數學是術,道要先於術。推薦希利爾系列,不能光聽光看,還要帶著孩子一起討論。我們帶著孩子討論了民主是否都是正義的,什麼是烏合之眾,希波戰爭的意義,後續的影響,為什麼愷撒大帝的好朋友親手殺了愷撒,為什麼希利爾和陳周對於同一事件描述和觀點不太一致,為什麼波蘭盛產著名的音樂家詩人等等,為什麼英法德之間總是打來打去,印度為什麼喜歡和中國比較而不是和美國英國對比,緬甸軍事政變是好還是壞,俄塞俄比亞的內戰又是怎麼回事等等。這樣,孩子視野提升會很快。

  • 12 # 騰大教育集團

    讀書時,把精彩的、有意義的、富有哲理的語句、重要的片段摘抄下來。日積月累,積少成多。

    閱讀時,為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可邊讀邊寫寫畫畫,或在空白處寫上批語、心得體會、意見。

    讀書時,都有哪些記筆記、有效閱讀的方法呢?快來教給孩子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吃什麼維生素能補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