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望而卻步
【拼音】: wàng ér què bù
【解釋】: 卻步:不敢前進,向後退。形容事物可怕或討厭,使人一看就往後退縮。
【出處】: 明·徐光啟《復周無逸學憲》:“且以裕蠱所為,思之痛心,望之卻步。”
2、望而生畏
【拼音】: wàng ér shēng wèi
【解釋】:看見了就害怕。
【出處】: 《論語·堯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3、打退堂鼓
【拼音】: dǎ tuì táng gǔ
【解釋】: 原指封建官吏退堂時打鼓。現在比喻跟人共同做事中途退縮。
【出處】: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左右,打散堂鼓,將馬來,回私宅去也。”
4、 畏葸不前
【拼音】: wèi xǐ bù qián
【解釋】: 畏懼退縮,不敢前進。
【出處】: 宋·魏泰《東軒筆錄》:“唐介始彈張堯佐,諫官皆上疏,及彈文彥博,則吳奎畏葸不前,當時謂拽動陣前。”
5、知難而退
【拼音】: zhī nán ér tuì
【解釋】: 原指作戰要見機而行,不要做實際上無法辦到的事。後泛指知道事情困難就後退。
【出處】: 《左傳·宣公十二年》:“見可而行,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
1、望而卻步
【拼音】: wàng ér què bù
【解釋】: 卻步:不敢前進,向後退。形容事物可怕或討厭,使人一看就往後退縮。
【出處】: 明·徐光啟《復周無逸學憲》:“且以裕蠱所為,思之痛心,望之卻步。”
2、望而生畏
【拼音】: wàng ér shēng wèi
【解釋】:看見了就害怕。
【出處】: 《論語·堯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3、打退堂鼓
【拼音】: dǎ tuì táng gǔ
【解釋】: 原指封建官吏退堂時打鼓。現在比喻跟人共同做事中途退縮。
【出處】: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左右,打散堂鼓,將馬來,回私宅去也。”
4、 畏葸不前
【拼音】: wèi xǐ bù qián
【解釋】: 畏懼退縮,不敢前進。
【出處】: 宋·魏泰《東軒筆錄》:“唐介始彈張堯佐,諫官皆上疏,及彈文彥博,則吳奎畏葸不前,當時謂拽動陣前。”
5、知難而退
【拼音】: zhī nán ér tuì
【解釋】: 原指作戰要見機而行,不要做實際上無法辦到的事。後泛指知道事情困難就後退。
【出處】: 《左傳·宣公十二年》:“見可而行,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