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046290841696

    皇帝的一畝三分地在哪裡?

    據傳,清康熙皇帝微服私訪來到一戶農村人家,與戶主聊天時,家裡的小孩見客人穿著不凡,便問道:“你家有多少土地?”康熙隨口答道:“有一畝三分地。”原來,康熙皇帝所說的“一畝三分地”,正是位於永定門內大街西側先農壇內,那塊用於祭祀先農的地。

    明、清期間,皇帝每年都要親自耕種北京先農壇中的“一畝三分地”,而民間常把自己的地盤或管理範圍說成“一畝三分地”,其由來便源於此。

    先農壇修建於明永樂四年至十八年(1406至1420年),是明清兩代皇家祭祀先農諸神的場所。先農,是國之六神“風伯、雨師、靈星、先農、社、稷”中的一位。古時稱作帝社、王社,祭壇叫做山川壇或藉田壇,到漢朝時才改作先農壇。

    祭祀先農是古代帝王必須遵守的一種禮制,每年開春時節皇帝需親率文武百官行藉田禮於先農壇。

    先農壇佔地2,000畝,共有建築群五組,分別是慶成宮、太歲殿(含拜殿及其前面的焚帛爐)、神廚(包括宰牲亭)、神倉、俱服殿。另外還有觀耕臺、先農壇、天神壇、地祗壇四座壇臺,皇帝行藉田禮時親耕的一畝三分耕便位於內壇觀耕臺前。

    包括現存的內壇牆在內的先農壇建築群,整體佈局完整,建築特色及藝術風格保留了明代特徵。這些建築根據祭祀活動不同,要求分為宮殿建築 (皇帝祭祀前後的更衣場所、文武百官祭祀後的慶功之地、祭祀太歲的殿宇等)和象徵生產等功能性建築(神倉、神廚、神庫等)。

    宮殿、廡殿或歇山屋面外表,採用黑色或綠色琉璃瓦裝飾,顯得輝煌雄偉,內部是雕造精細的鎏金斗碩裝飾、格扇門窗用三交六碗菱花及金龍和璽彩繪。其餘建築雖也是廳堂結構,但灰瓦硬山及簡練的裝飾與前者形成明顯的等級對比。

    內壇牆牆寬2.2米、高4.1米,牆頂木椽望板上蓋有筒板瓦,其內層有明代夯土牆體,外皮卻是乾隆期用城磚淌白糙砌而成的。內壇牆四面各設一座三間拱券門,南門與太歲殿建築群置於同一軸線,北門在神倉院與俱服殿之間,東西門基本相對應於觀耕臺及先農壇之南。

    四座門均為磚石結構,其歇山頂黑琉璃瓦綠剪邊,磚柱間額枋上置三踩單翹磨磚鬥碩,四座門均具典型的明代特徵,南北二門留有清晰的早期龍錦枋心鏇子彩畫。

    先農壇太歲殿內陳列有一幅“清雍正帝先農壇親耕圖”,該圖用紀實手法記錄了清帝祭先農的宏偉場面:皇帝身著祭服、乘禮輿,在聲勢浩大的隊伍前導下從紫禁城出發,經正陽門來到先農壇並從東門進入壇區,然後在太常寺等官員的導引下,經迎神、初獻、亞獻、終獻、供奉福胙、送神、望瘞等一系列儀式後,再更衣、休息後才開始在先農壇東南的觀耕臺前舉行藉耕典禮。

    藉同借,藉耕是指皇帝從神的手中借來田地耕種。皇帝藉耕有一種象徵、引導性,藉此讓農民重視土地、重視農耕。

    一畝三分地長11丈、寬4丈分12畦,中間為皇帝親耕之位,三王九卿位於兩側從耕。藉耕儀式極隆重,皇帝要在“一畝三分地”前,面向南站立,由戶部尚書跪進農具,順天府尹跪進鞭子,皇帝右手扶持農具,左手執鞭,前面的老者牽牛,旁有兩名農夫扶犁,後邊順天府丞捧裝種子的青箱,戶部侍郎負責播種。

    由禮部、太常寺和鑾儀衛的六個官員導引護駕,在一片歡樂聲中,往返三個來回,即完成“三推三返”的皇帝親耕禮。

    歷代皇帝的所謂親耕,大部分是一種形式、走走過場,卻也有帝王真正耕田的情況。康熙為了種好他的“一畝三分地”,曾在圓明園、豐澤園闢地進行演練。

    《清實錄》記載:“康熙三十七年,四月辛丑,皇上在豐澤園召見諸大臣,問大臣入園時曾看見所種稻田否,諸臣奏道,曾見稻苗長成,約有尺餘,此時如此茂盛,北方所未有也。上曰,初種稻時,見有六月成熟者,因收藏作種,年年播種,均至六月成熟,所以四月間如此茂盛。若是尋常成熟之稻,斷難如此茂盛。”

    此外,大學士李光地曾撰文記載,康熙皇帝於康熙四十一年出京在博野視察時,曾一口氣親自持犁耕地一畝,致萬人圍觀。

    康熙能以如此認真的態度來對待這一畝三分地,不正充分體現出康熙對農耕、對天下百姓的尊重嗎?這也許正是康乾盛世能夠出現的原因之一

  • 2 # z192402

    每年春分到了,清朝皇帝首先會率領文武百官,來到位於北京舊城朝陽門外的朝日壇,祭祀大明之神(太陽神)。有一小塊田地,不多不少剛好一畝三分耕地。這塊耕地,屬於皇帝的“自留地”。當皇帝在先農壇宰殺牲畜,祭祀先農神後,就要到俱服殿換上親耕服,隨後在一畝三分耕地裡耕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光觸媒除甲醛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