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是微微Vivian
-
2 # 人性素養導師阿梅
謝謝邀請,孩子上幼兒園是從家走出的第一步,面對環境改變,身邊照顧人的改變,孩子內心會有恐慌很正常。作為家長我覺得在孩子入園前需要做三個準備,一個是家長在家裡也要固守原則,不能無限度的遷就孩子,再一個是多帶孩子去即將去的幼兒園玩耍,但是每次玩的時間不要太多,另外帶孩子去多看看幼兒在園裡的生活情景,第三提前按照幼兒園的作息時間來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
-
3 # 早教雜貨店
其實在初上幼兒園時大多孩子都會產生分離焦慮,這些屬於正常現象。所以父母應該冷靜合理處理這種狀況。
首先在上幼兒園之前家長可以經常帶孩子去幼兒園周邊觀看園內幼兒玩耍遊戲的情景,使孩子產生對上幼兒園的美好憧憬,經常帶孩子與同齡小夥伴交流、遊戲,使孩子敢於並喜愛與其他人交流。因為相互認識的面孔會給孩子減輕不少壓力,同時,小孩一看到同齡的小孩都去幼兒園,自己也會願意一起去的。
其次,家長切記不要以“不聽話就送你去幼兒園”、“不聽話告訴幼兒園老師”這類的話威脅孩子,這樣會使孩子對幼兒園產生恐懼心理,最後在送孩子去幼兒園時可以攜帶一件幼兒喜歡併合適的玩具,在去幼兒園的路上要明確告訴幼兒一天會做哪些事情並承諾會回來接他,到幼兒園後說待會兒見並立馬離開,如果孩子開始哭那麼交給老師來處理,只要他和別的小孩子玩成一團他的悲傷很快就會過去。放學之後告訴孩子,老師和媽媽一樣喜歡她,如果孩子表現好可以給滿足孩子的一些願望作為鼓勵。只要是合理的可以儘量滿足。相信幾天之後孩子就會喜歡上幼兒園。
-
4 # 上海的早晨124
這就是每一個人的培養方式不同了,
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有些孩子上幼兒園,跟家長告別的時候哭天哭地抹眼淚的,而有些孩子,則是興高采烈,高高興興地和小夥伴們打著招呼,跟家長們說聲拜拜再見,就頭也不回地去了。
這就是培養方式不同造成的結果呀。
小朋友在為人處事方面不大方,一般來說都是家長們照顧得太好了一點,比如家長在孩子出去玩,碰到熟人,要他喊一聲叔叔阿姨他都會害羞,怎麼說他都改過來,這是為什麼呢?
從兒童心理學上來說,小朋友有這樣的行為,一般都是自己缺乏主見造成的。
家長們把孩子照顧的太好,什麼事情都幫孩子做了,其實是在把孩子對生活的各種認知過程,給被剝奪了呀。。
比如教孩子把好吃的東西先讓給別人吃,這不僅僅是學會關愛他人,更是一種社會交往的生活實踐練習啊。
好東西都自己留著,這一點,其實在將來的社會交往當中,一般會成為一種性格的欠缺,願意主動跟別人交往的念頭,就會大打折扣。所以說就那麼一條千萬不能慣孩子,慣孩子等於害孩子啊。
因為人生之旅,有這樣一條定律,就是獨立之精神,幸福物質源泉。
-
5 # 心旅教育李豔梅
感謝邀答。首先家長不要焦慮,大多時候孩子對外界的判斷會參照家長的反應,孩子會敏銳的撲捉到家長的情緒,如果你緊張,孩子會理解為幼兒園充滿了危險和不確定。第二,做一些準備工作。比如,提前講一些幼兒園生活的繪本,領孩子到幼兒園附近玩,參觀幼兒園,讓孩子認識同一個幼兒園的小朋友,這些都能幫助孩子適應新的環境。第三,送孩子入園告訴孩子幾點接,然後愉快堅定的離開。準時接孩子,給孩子更多的陪伴和關心。第四,堅持送。祝福。
-
6 # 李慶Celeb
每次新生入園,都會聽到幼兒園裡的哭聲此起彼伏,好多孩子哭得撕心裂肺,真讓人心疼。
關於分離焦急,李慶老師經常教父母們從這個方面做好:
安全感每個孩子從出生,安全感就不可避免的不斷缺失,我們不必太過自責。只要日常透過更品質的互動來增進親子關係,建立孩子更好的自我意識,孩子的獨立性就可以不斷的建立。
如:親子繪本閱讀,除了幫助孩子發展認知、語言、想象等等,更是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打造每刻的溫馨時光的好方法。
秩序感孩子在2~3歲,大多都會進入秩序敏感期,內在秩序的建立,會幫助孩子形成更好的外部秩序。
我猜你要問,這跟分離焦慮有什麼關係呢?
所謂分離焦慮,我們看下後面的兩個字,“焦慮”是由於孩子對於新的環境、新的模式完全模式,加上沒有熟悉親人的陪伴而產生的“恐懼”。
如果孩子內在有著很好的“秩序感”,他會很快適應外部的秩序,在幼兒園的規律。他會知道,來了幼兒園,有遊戲、有玩伴、有老師,還有最重要的是,下午很快媽媽會來接我回家。
大家會發現幼兒園的生活非常有規律,我們的家庭生活也要學習,尤其是在未入園前,家裡要有良好的作息、規律,孩子的內在秩序就會更好建立。
預告至少提前三個月以上,有準備的給孩子做鋪墊了。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經常性的透過身邊的小事情,讓孩子知道,長大了是要學習的,是要去上學的。
還有個很好的預告的方式,就是看繪本。比如湯姆系列,他會讓孩子知道,原來幼兒園裡會是這樣的,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事情,我可能會有快樂的體驗、也可能有不開心的時候。最重要的,孩子還會從書中學習到方法,當遇到一個類似的事情時,就可以用書裡小朋友的方法咯。
如果你有條件,一定要提前多帶孩子去參觀,讓孩子看看很快就要來的幼兒園,是什麼樣子的,會有很多好玩的。能認識到未來的老師,就更好啦~
還有一些入園的細節,我分享下:
接納孩子孩子哭,是非常正常。有些媽媽很開心的和我說,孩子去幼兒園都沒哭,李慶老師反而會澆盆冷水——孩子不哭未必是好事,有可能他和家長的依戀關係沒有好的連結。
送孩子入園前,就要告訴孩子,如果很難受,是可以哭的。
在送園時,孩子哭了,也要抱著他,撫摸他的後背,跟他說“媽媽知道了,你不想和媽媽分開。媽媽愛你,下午會早早來接你的”
千萬別“搶”孩子我們經常見到老師拉孩子,很多孩子會緊緊的抱著媽媽不肯放手,甚至有時孩子會抓住媽媽的頭髮,媽媽自然會推扯孩子,這樣的動作太可怕!!!千萬不要!
你想想,這對孩子來說,多可怕!!!一個陌生人“搶”我,媽媽還不要我!
這個細節睿爸這樣教你,用你的手指放進孩子的手心,從裡面把他緊緊抓住的 大拇指,從內推開,然後握住孩子的手,送給老師。
放下自己的心家長們,尤其是媽媽自己也會有“分離焦慮”,這個期間,無論你內心多焦慮,一定不要表現出來。孩子哭的再慘,你也要微笑著看著他,面對他。 下午接回來時,也不要主動的去問他一天的情況。
如果媽媽們的焦慮一直放不下,就會助長孩子的焦慮。睿爸經常建議媽媽們在焦慮期,去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不要在家擔心。
-
7 # 一轉之念
寶寶上幼兒園,是孩子社會化必經之路,是寶寶繼出生和母體分離之後的又一重大分離事件。也是全家人的大事。
寶寶入園,生活場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於與家人分離而引起的情緒,是一定會有的。但是,我們不應該幫助孩子去“克服”。克服,意味著不情願、剋制、忍受,這意味著把分離當成壞事,要想方設法的阻止它發生。
分離和愛一樣重要,因為有了分離,我們才能夠形成獨立的個體,才有了獨特生命的基礎。有了分離,我們才可能走自己的路,走向自己的未來。
我的兒子已經上小學了,他上幼兒園和上小學的初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分離焦慮”。簡單的分享一下。
第一,接納孩子的情緒。
在入學入園的季節,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景:
校門口,孩子不願意進去,在那裡哭,家長一會兒就失去耐心,很兇的,又拽又罵:不準哭!去上學!必須去!
這樣的家長,又太心狠,簡單粗暴的言語,將孩子的情緒封堵起來。孩子會越來越難受。
孩子痛苦,父母應有持續的共情能力,即持續的做到想你所想,感受你的感受。這當然很需要耐心。父母要做好準備,一天又一天的陪伴:你不願意和爸爸媽媽分開,我們明白,爸媽懂得你心裡一定很難受。來爸媽抱抱,無論爸媽是否在你面前,我們對你的愛都是不變的,因為你是我們家孩子。無論你在哪裡,爸媽都愛你。難過,你就哭一會兒。
哭是很好療愈和釋放。要允許哭這個事情發生。
第二,父母要理智而成熟的孩子分離。
還有些是另一個極端。孩子哭,家長跟著哭,不知道是孩子分不開,還是大人分不開。
這樣的家長,可能是玻璃心,對孩子的依賴太多,打著愛的名義,束縛孩子向前走。
孩子本來只要承受他/她自己的分離痛苦,如果父母也對分離感到痛苦,孩子就得承受兩份分離的痛苦。他們那麼稚嫩的肩膀,承受得起嗎?
我們要接受,分離的痛苦是必然的,沒有分離,就沒有生命。小雞出殼,破繭成蝶,分離都帶來了新生。
父母要理智而堅定的與孩子分離:寶貝,今天你要邁出重要的一步,你要代表我們家,去更大的世界裡探險了!爸媽想想都為你驕傲!我們家的小寶貝要走向世界了!多麼令人鼓舞!等你一天探險回來,一定要記得告訴爸爸媽媽,你的有趣經歷喲!
第三,從小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嬰兒出生到6個月,會以為自己和媽媽是同一個人。嬰兒從6月到三歲,漸漸形成自我,即––我是我,媽媽是媽媽,我們是兩個人。
建立安全感核心是,讓孩子感到與父母的情感是穩定的。
不穩定的情感表現為:
我看不見媽媽,媽媽就不存在了,我就被拋棄了。媽媽對我生氣。那就是不愛我了。
孩子為了獲得生存和愛,就無法承受與父母的分離,他們會以犧牲自己的未來為代價,去換取與父母共生。
穩定的情感關係是:
即使我看不見媽媽,但媽媽是存在的。即使媽媽有時會與我分離,但我知道,她永遠是在我生命裡的。即使媽媽有時候對我生氣,但她對我的愛是永恆的。
孩子從小有了這樣的概念,才能承受與父母的分離,轉身走向自己的未來。
回覆列表
孩子進入幼兒園,第一次與父母分開。內心難免的會產生恐懼,大哭大鬧不願意上學。
首先,家長要學會放手,孩子遲早有一天會離開我們,學會慢慢長大 。幼兒園是孩子邁入社會第一步,在這小小的集體的生活裡。孩子學會獨立,學會與小朋友如何融洽相處。
記得兒子第一次入園的時候,作為媽媽的我,真是的緊張與擔心。不知道孩子在幼兒園會不會哭,不知道他有沒有吃飯,不知道他跟小朋友相處的如何?一系列的擔心。還是忍不住好奇去學校看一看,當時他的班級走窗戶口還是能看見的。但是老師是不建議家長去的,因為孩子看到家長會控制不住,嚎啕大哭的。我偷偷過了看了一眼,兒子已經躺在小床上安靜的睡著了。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下午放學的時候,我準備了好吃的,給他帶上。據說孩子在學校有壓力,可以透過吃東西來緩解。而且在幼兒園第一天的飲食,會跟家裡不同,孩子不適應,可能會早早的餓了。與老師溝通了一番後,知道他第一天剛進門的時候哭了會,其他時間還可以。第二天還是照舊送他過去,即使哭也要堅持。一旦放棄,又得重新開始。
朋友的女兒哭了一個月,每次都是拖著進去,所以家長不能心軟。
第二點,我們要充分的相信學校和老師。老師再與孩子相處過程中是有技巧的,而且新生剛入學,學校會給剛入園的班級,多加一名老師,更好的照顧到每一個孩子。開始階段,家長一定不要打電話去諮詢老師情況。因為老師真的很忙,當她接你電話的時候,她就沒法顧及到孩子,要充分的信任老師。
孩子的焦慮家長要給予認同,不要去打罵孩子,送到幼兒園,家長馬上離開,千萬不要逗留,不然孩子看到你在那裡,他會更加大哭大鬧,老師也很難哄。教到老師手裡,讓老師來應對。
家長學會放手,孩子才能飛得更高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