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寧行走鄉村366

    看是在什麼立場上,一個孝順的人。並不是說離開了父母就不孝順啦,在這個社會上,經濟壓力越來越大,而我們作為孩子的應該給父母都得的生活,為此我們會離開父母,獨自去外面打拼,從某方面來說,孝順得看人來。若孝順父母,就算你遠在他鄉,也會時常給父母打通電話,問侯平安。

  • 2 # 不起眼的一朵小花

    在哪裡都可以修行,為什麼一定要出家修行?

    心裡有佛,處處是佛。所以不要去糾結孝還是不孝。

    個人建議,你應該等父母壽終的時候。再去出家。

    塵世之緣已了,再去安心理佛,現在就好好的在生活中修行吧。

  • 3 # 木辛木辛893

    為什麼要出家呢?我覺得是不孝父母那麼辛苦的生養了你,你卻要出家,你即然迭擇了出家那就意味著失去對父母的陪伴和養老的義務,反而更加增了父母對你的牽掛和思念,父母最怕自己的孩子一個人去遠行,選擇出家若不是生活把你逼的無路可走不要輕意做這個決定,我個人覺得出家真的是不孝。最後謝謝你的邀請。

  • 4 # 本慧a

    當然是大孝

    因為出家修行 是為法界眾生的覺悟解脫

    不是隻為今生的父母 是為生生世世的父母

    此心 是出離三界的 是遍整個法界的 涵蓋一切眾生的

    如此大心 誰有 唯有菩薩呀

  • 5 # 餘國林4

    出家對父母親懇定不孝敬的,好人不出家,壞人走頭無路才出家修行改好的。現在修行去賺大錢,舊社會修行不管眾生外面事。

  • 6 # 鷹擊長空86365786

    佛教也是講孝道的,不要動不動就要出家,丟下父母不管,那樣即使出家了,也成不了道,那是在逃避責任。

    我以前也想過出家,自從看了南師的影片後,就打消了這個念頭。裡面有有一首詩,看了覺得很可怕,"佛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不要覺得當了和尚很舒服,來錢快,受十方一切供養。出家是要為眾生種福田的,我們有那個本事嗎?有那個福報嗎?有那個智慧嗎?

    所以啊,老老實實做人,孝養父母,諸佛菩薩一樣會護佑我們。

  • 7 # 休閒者45

    出家是一種逃避!是極不負責的心態!出家管屁用呢?簡直是反人類的舉動。有人爆出來,佛說拜父母就是拜真佛!又卻說出家靜心拜佛!多大的矛盾呢!胡說八道到了極致!

    我最信我的父母。一切仙神都是扯蛋。

  • 8 # 幸福小三妮

    出家對自己的父母是一種不孝的行為,父母辛辛苦苦養育成人,不容易,只顧自己的一時解脫,家人親人都不顧了,去靜心養性,這樣的行為很殘忍,也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行為。

  • 9 # 牡丹君子蘭

    孝有大孝小孝,亦有方式的不同。出家修行度眾生是孝生生世世的父母,所以是大孝。在家行孝也有養父母身、養父母心多種方式。有的保家衛國、遠離父母去工作,雖不能守在床前,父母的心是欣慰的。

  • 10 # 大智般若

    但凡懂得佛教的人都應該知道什麼是六道輪迴,那麼就應該知道學習佛法是為了解脫六道輪迴。如果你認為孝順父母能解脫輪迴,那麼你就去孝順父母,如果你認為出家能解脫輪迴,那麼你就去出家。總之釋迦牟尼最初是出家修行的,修成佛以後也沒有回家伺候父母。如果自己的學佛的就應該知道如何選擇。

  • 11 # 略通岐黃我姓羅

    每個人對事物的理解不一定一樣。有些事情無所謂對錯。那麼出家這件事情對於父母來說是孝還是不孝這個問題,也得看你是站在什麼立場和角度來看待了。

    按照中國傳統的儒家的孝道思想來說,出家好像就是不孝了,因為你不能在堂前侍奉父母,也不能夠為家族傳宗接代了。

    可是如果從佛教思想理論來說就恰恰相反。出家不僅不是不孝,而且是大孝至孝。佛教有目連尊者救度自己犯下忤逆之罪的生母的故事;還有地藏菩薩救度毀謗佛教的墮入地獄的母親的故事。從這兩個故事就可以看出按照佛教理論思想來說,信佛,學佛,出家可以使自己的父母至親脫離六道輪迴之苦。這往往要比僅僅能夠為父母提供現世的衣食住行更加重要。

  • 12 # 彌陀的如意寶佛感

    出家乃大丈夫!不是誰都能做到的?一人出家,九族超生,守一方平安!你說是不是大孝子!(佛教重孝!父母是大佛!出家師父更孝敬父母!並非出家不認父母?)頂禮天下眾師父們!願師父們法體康泰,道業猛進!南無阿彌陀佛!

  • 13 # 彌勒家人

    如果把出家改成修行,修行未必非出家,我認為對父母來說是大孝,而非不孝。因為你的修行如有成效,達到高境界,達到悟道、證道、合道,能自覺且能覺他,能自度且能度人,你就有很大功德。有句話叫:一人得道,九族生天。一人得道,雞犬生天。你得道、合道後,能善巧方便、應機度化萬靈萬物,一切眾生(家庭所有成員,包括你家養的家禽家畜都是眾生)。這也是對所有眾生(包括父母和家庭所有成員)。的大愛和大孝。

  • 14 # 菩提月滿西樓

    孝還是不孝,端看如何定義這個“孝”字的含義。

    世俗角度的孝多著於“相”或“跡”,比如對父母朝夕侍俸在鍘、端茶送水、陪聊話家常,著眼點在這“一生”及父母身體的照顧;佛家的“孝”則從整個生命長河、盡未來際的時空考量。

    在佛家的生命觀中,肉身不過是五蘊假合之身、幻有、不長久,比肉身更寶貴的是法身慧命,它才是超越時空永恆的東西。出家利於證得法身慧命,故是真正的出世間的大孝,不僅利益自身,也利益其生生世世的父母,乃至歷代宗親。

    孝還是不孝,不過是看問題的切入點不同。一個是世間法的角度,一個是出世間法的角度。好比一個茶壺,從頂部看是半球狀,從底部看則是一個平面。

  • 15 # 葉公來幫忙

    雖然說“孝"與“不孝"對於不同觀念、不同角度的人來說理解不同,但從平常大多數人的思維定勢和傳統倫理習慣來說,出家對父母來說應該是不孝的。

    首先,俗話說得好:“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試想一下,家有父母,連遠遊都要三思,都要統籌安排好有關事宜,更何況是出家呢?

    其次,出家就意味著遠離塵世。古人說:“ 養兒防老"、古人還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一個做兒子的都出家了,他心中早巳經沒有了父母高堂,更不要說生兒育女、孝敬父母了。這不是大不孝又是什麼?

    再次,我們常說“家國天下",一個人為了逃避煩惱、逃避責任,連對家庭、對父母的責任都不想承擔,自然更談不上報國為民了。這難道不是不孝嗎?

  • 16 # 圓樂

    類比個說法一下子就有答案了

    去當兵不能照顧小家是光榮還要逃避責任

    眾所周知,當兵是光榮的,犧牲小家守衛大家

    同理出家為眾生,不是為自己更不是逃避責任,不是不孝順,而是大孝,至孝。

    備註:當然別有用心的出家行為,不僅沒有行持利益眾生的事情,還在破壞教法,損毀出家人形象的人,那麼這些人的出家另當別論,在此我們不否認這種情況的存在。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佛教有無限生命觀,也就是人不是隻有一輩子,在無數的六道輪迴中,大家都相互當過父母。正所謂:"一切男人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

    其次為什麼出家?受到很多影視劇情的影響,很多人以為出家的人都是在人世間受到打擊以後,為了逃避而選擇出家。或者有人好逸惡勞才去出家。其實這是誤解,“不為自身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出家是為了弘法利生。

    第三結合以上兩點,那麼有一個人為了生生世世,無限曾經當過自己父母的眾生,而暫時減少照顧自己的小家,您說是大孝還是不孝?

    第四很多人誤解以為出家以後就什麼都不管了,和親人斷絕關係了。如果有這個誤解,那麼只能說受到電視電影毒害至深。

    小孝:孝其身

    中孝:孝其心

    大孝:孝其志

    至孝:孝其慧

    對於父母來講,在家照顧能做到前兩個就不錯了,尤其是孝其心更難。

    而在外遵紀守法,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可稱為"孝其志"。

    人老了對生死的問題越來越凸顯,如何提高父母的智慧,尤其是正確認識生死的智慧是最重要的。

    而出家本身就是利益眾生,父母將自己兒子舍給更多的父母,本身就是讓父母的價值最大化的方式之一,另外學佛學的就是佛陀的智慧與慈悲,生死的智慧只是基礎的,所以能實現大孝和至孝。

    慈悲智慧的您,是怎麼覺得呢?

  • 17 # 詩琪禪學

    關於這個問題, 我們要從兩個方面來回答:因為很多人的境界和學識是有限的, 也就是說每個人認知的領域和知識面是有限的, 這就是涉及到大愛和小愛的問題。

    所以, 要回答這個問題, 你就必須遷就這些人的境界去回覆他們。好比,你是成年人,你的職業是幼兒園老師, 那麼你上班的時候就要遷就孩子天真無邪的境界陪著他們玩過家家捉迷藏;但是等你回到家了, 你不能對父母對自己的孩子還捉迷藏啊,對不對?這個時候, 你就要做出威儀和職責來處理家庭日常起居和教導孩子的行為來了!這樣的話,你就能分別出為什麼有人會認為出家是大孝還是不孝。我們現在就針對這兩個問題分析一下:

    第一 對於學佛的人或佛弟子,那麼他的發心就走向菩提道,以大愛有情眾生為主, 知道無量劫的輪迴中,無數眾生都做過自己的父母和兒女,心中慈悲救度眾生,不想讓他們在輪迴中飽受分離難以割捨的痛苦和煎熬,發願讓他們脫離這永無止盡的苦海,斷絕對兒女的貪愛和掛念,所以選擇出家!希望自己出家修行證得無上正果再回來度化父母和六親眷屬!比如釋迦摩尼佛,在自己年紀輕輕的時候,看到這世間的疾病死亡和情愛造成的痛苦給家人帶來的苦難等等, 發願要找到生命的真諦,排除了王宮中的種種阻礙出家透過苦行,歷時六載終於證悟,然後又返回王宮和他生活的世間,開啟轉動佛法的脈輪,講法49年,不僅讓自己的家人和六親眷屬得到解脫, 同時,也將佛法傳遍世間,讓人領悟生命的真諦。使很多有緣的人追隨佛陀的腳步選擇出家。

    所以對這類人來說,他們出家是有發過宏願的,那就是度化眾生,不僅包括自己的父母也包括別人的父母。這就是他們的使命。所以對於佛教徒來說, 出家是大孝。是為了父母的解脫而出家。應該隨喜讚歎!

    第二:我們再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為什麼說出家不孝呢?

    這也是有原因的,一個是很多人是不信佛法的;所以他們也不接受佛法。當然對於出家就會不理解也無法接受, 從他們的角度來說,出家是不孝的!還有一類人群就是自己不孝順父母或者貪戀父母的。那麼就看父母為佛, 在家裡就好好盡孝道,給父母端水洗腳。父母年老了盡兒女的職責,贍養父母到老享天倫之樂。這些對於他們來說是最大的孝道。所以,這類人選擇出家是不孝。

    希望大家能從各個角度分析, 正確對待大孝和不孝的問題。

  • 18 # 心經88514111

    我的弟弟2010年在西安至相寺出家,他從90年代初喜歡佛教,在抽出大量時間深入學習後準備出家,我家裡都信仰佛教也是佛教徒,對弟弟的想法也沒有異意,只是父母心裡還是有些捨不得,希望他成家立業在家修行,透過弟弟的思想工作,父母同意他出家為僧。

    他出家近十年來,只要有空就回家看望父母,父母有病或住院,他更是整日在床前盡孝,擦洗身體、倒屎倒尿、按摩並唸經祈福,讓父母身體及精神上得到許多寬慰,盡到了一個兒子必有的孝心,並得到親人及四鄰的稱讚。

    現在老人多少都會留有財產,弟弟明確表示出家人不貪戀金錢,遺產不要一分一文,自己的一切都交給佛陀了,所以我用真實的家事,來證明出家的僧侶不耽誤盡孝,而且還會以佛教寬慰老人,讓老年人充實自己的老年生活,並正確的面對死亡,希望全天下的老年人幸福安康。

  • 19 # 學佛小課堂

    出家是父母的意思,也得到父母的同意,並以感恩的心出家。那是大孝!

    出家為了天下蒼生,並且修成正果!這是真正的大孝!如果出家只圖自己,不管父母,那是自私!

    出家應該以愛世的心態出家,而不是怨世!如果心懷情緒出家,那只是身出家。出家是出心的家!

    出家有幾種:

    1.出妻兒田宅之家!

    2.出身體這個家(身體不是自己)!

    3.出貪嗔痴煩惱之家!

    4.出六道輪迴之家!

    5.出十法界的家!

    切記不可以外在的相論事!

  • 20 # 清姐159249040

    出家能為父母積德積壽,好事。為世間照亮黑暗的腳印。為迷失方向的人找到自我。一聲阿彌陀佛心情開朗,二聲阿彌陀佛心情愉快,三聲阿彌陀佛消災吉祥如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對水泥妹造假事件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