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林悟道《韓非子-奸劫弒臣》第二章 取捨
紅林悟道《韓非子-奸劫弒臣》上一章中韓非子講了一個普遍的人性,就是從主心理。這種心理不管是在官場還是在職場,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普遍存在,二千年前的人性與二千年後的人性都一樣,甚至現在的人性還不如二千年的。韓非子認為“凡人之大體,取捨同者則相是也,取捨異者則相非也。”意思就是大凡人的常性,觀點相同的就相互肯定,觀點相異的就彼此指責。這句話背後的實質是觀點相同者必是利益相向,觀點相異必是利益相反。作為臣子如何才能與君主的利益相同,那就要觀點一致,所以要“是以主有所善,臣從而譽之;主有所憎,臣因而毀之。”君善臣譽,君憎臣毀。這就是“凡奸臣皆欲順人主之心以取親倖之勢者也。”順主意得親倖得勢力。
人的意識、思想讓是非標準變得好無意義,利益才是是非的標準。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世間的是非標準是人類社會生存與發展的基礎與動力,當是非標準被利益所取代,物質戰勝良知時,社會就將走向崩潰。中國封建史歷朝歷代的更替就證明了這一點。韓非子接著上一章講道“今人臣之所譽者,人主之所是也,此之謂同取;”意思是現在臣子所讚譽,正是君主所肯定的,這叫做“同取”。同取的依據是君主所肯定的,這樣的肯定不是以實事為依據,而是以君主的喜好與習性而確定。同樣“人臣之所毀者,人主之所非也,此之謂同舍。”意思是而臣子所詆譭的,正是君主所憎恨的,這叫做“同舍”。同舍,就是共同捨棄,而捨棄的原因是因為君主憎恨。
當天下的是非標準是以君主的喜好與習性所決定,那臣子就沒有了是非標準,將失去思想的獨立,成為君主的附庸。如果按照老子效法天地與韓非子依法治國的思想,天下“同取與同舍”的標準應該是國家的律法與規則,而不是君主的喜好與習性。一個人一件事的好與壞,應該按制度與規則確定的標準來衡量,如果實效與標準一致,君臣都應該讚譽,即使是君主認為是不對,臣子也要堅持。如果實效與標準不一致,君臣都應該批評,即使是君主認為是對,臣子也要堅持。臣子堅持的不只是自己的觀點,更是對國家律法與規則的堅持。縱貫歷史這樣的臣子如鳳毛麟角,所以堅持實事求是是多麼的難呀。
人工智慧發展的禁區應該是自我意識,正是自我意識讓我們有了“利益”與“佔有”的概念,繼而有了侵佔與鬥爭。也有了不實事求是的言行。明明是對的,但就因為君主說不對,為了自身的利益,臣子就順隨君主說不對,更是到了詆譭的地步。韓非子所處的時代,正統的君臣關係與中央集權制還沒有建立起來,所以臣子依法而行的基礎還沒有,即是有臣子依法而行也是少之又少。所以韓非子說“夫取捨合而相與逆者,未嘗聞也。”意思是取捨一致而互相對立的,還不曾聽說有過。這是臣子用來取得寵幸的途徑。說明隨君“同取與同舍”是普遍現象,在政治環境不明的時代,這就是普遍現象。
《今人臣之所譽者,人主之所是也,此之謂同取;人臣之所毀者,人主之所非也,此之謂同舍。夫取捨合而相與逆者,未嘗聞也。此人臣之所以取信幸之道也。》
在公司管理中,老闆對員工獎罰的依據是制度,而不是個人的喜好與習性。公司制度與企業文化必須是公司裡判斷是非標準的唯一依據,只有這樣,公司才能形成積極向上,遏制錯誤,防止隱患的工作思想與氛圍。
紅林悟道《韓非子-奸劫弒臣》第二章 取捨
紅林悟道《韓非子-奸劫弒臣》上一章中韓非子講了一個普遍的人性,就是從主心理。這種心理不管是在官場還是在職場,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普遍存在,二千年前的人性與二千年後的人性都一樣,甚至現在的人性還不如二千年的。韓非子認為“凡人之大體,取捨同者則相是也,取捨異者則相非也。”意思就是大凡人的常性,觀點相同的就相互肯定,觀點相異的就彼此指責。這句話背後的實質是觀點相同者必是利益相向,觀點相異必是利益相反。作為臣子如何才能與君主的利益相同,那就要觀點一致,所以要“是以主有所善,臣從而譽之;主有所憎,臣因而毀之。”君善臣譽,君憎臣毀。這就是“凡奸臣皆欲順人主之心以取親倖之勢者也。”順主意得親倖得勢力。
人的意識、思想讓是非標準變得好無意義,利益才是是非的標準。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世間的是非標準是人類社會生存與發展的基礎與動力,當是非標準被利益所取代,物質戰勝良知時,社會就將走向崩潰。中國封建史歷朝歷代的更替就證明了這一點。韓非子接著上一章講道“今人臣之所譽者,人主之所是也,此之謂同取;”意思是現在臣子所讚譽,正是君主所肯定的,這叫做“同取”。同取的依據是君主所肯定的,這樣的肯定不是以實事為依據,而是以君主的喜好與習性而確定。同樣“人臣之所毀者,人主之所非也,此之謂同舍。”意思是而臣子所詆譭的,正是君主所憎恨的,這叫做“同舍”。同舍,就是共同捨棄,而捨棄的原因是因為君主憎恨。
當天下的是非標準是以君主的喜好與習性所決定,那臣子就沒有了是非標準,將失去思想的獨立,成為君主的附庸。如果按照老子效法天地與韓非子依法治國的思想,天下“同取與同舍”的標準應該是國家的律法與規則,而不是君主的喜好與習性。一個人一件事的好與壞,應該按制度與規則確定的標準來衡量,如果實效與標準一致,君臣都應該讚譽,即使是君主認為是不對,臣子也要堅持。如果實效與標準不一致,君臣都應該批評,即使是君主認為是對,臣子也要堅持。臣子堅持的不只是自己的觀點,更是對國家律法與規則的堅持。縱貫歷史這樣的臣子如鳳毛麟角,所以堅持實事求是是多麼的難呀。
人工智慧發展的禁區應該是自我意識,正是自我意識讓我們有了“利益”與“佔有”的概念,繼而有了侵佔與鬥爭。也有了不實事求是的言行。明明是對的,但就因為君主說不對,為了自身的利益,臣子就順隨君主說不對,更是到了詆譭的地步。韓非子所處的時代,正統的君臣關係與中央集權制還沒有建立起來,所以臣子依法而行的基礎還沒有,即是有臣子依法而行也是少之又少。所以韓非子說“夫取捨合而相與逆者,未嘗聞也。”意思是取捨一致而互相對立的,還不曾聽說有過。這是臣子用來取得寵幸的途徑。說明隨君“同取與同舍”是普遍現象,在政治環境不明的時代,這就是普遍現象。
《今人臣之所譽者,人主之所是也,此之謂同取;人臣之所毀者,人主之所非也,此之謂同舍。夫取捨合而相與逆者,未嘗聞也。此人臣之所以取信幸之道也。》
在公司管理中,老闆對員工獎罰的依據是制度,而不是個人的喜好與習性。公司制度與企業文化必須是公司裡判斷是非標準的唯一依據,只有這樣,公司才能形成積極向上,遏制錯誤,防止隱患的工作思想與氛圍。